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东江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报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用水总量控制的社会命题,将经济学中的收益与赔偿概念引入到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中,以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作为水资源配置的核心状态变量,建立了变化环境下基于用水总量控制的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报童模型,并应用于广东省东江流域,采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对模型求解,得到研究区2020年生活用水控制指标高方案和低方案下的配水结果。结果表明,两种用水量控制指标方案下,流域各行业配水量相差不大,在特枯来水年份缺水严重,缺水率超过了50%,生活用水控制指标低方案较高方案获得的用水净收益大;模型较好地协调了东江流域来水、需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与配水之间的效益关系,用水户用水净收益的变化特征反映了配水的合理性,证实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电能质量综合评估对实施有效的电能质量管控和电力市场环境下合理的依质定价至关重要。根据评估指标、评估权重及评估模型三方面的特性进行了分类,概述了电能质量综合评估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现有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无法适应不同应用需求、尚未针对长时间尺度进行评估、未综合考虑评估结果的治理成本和经济效益、较少考虑暂稳态指标融合等。最后指出考虑经济效益的评估方法、DG并网条件下的综合评估、数据驱动的电能质量评估及能源互联网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是未来此领域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短板效应的多指标共同贡献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适用于大电网、大数据的综合评估。首先给出了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流程,介绍了各评估指标,并结合实际对评价等级进行了定义,重点对提出的评估方法的评估指标归一化、评估等级、指标计算及应用进行了阐述,该方法突出影响大的电能质量指标,同时兼顾多指标的共同作用,具有计算方便、适用于大数据分析等特点。利用该方法对某地区电网电能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石羊河流域和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主要的内陆河流域。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这些流域中的绿洲正在发生着更为频繁的迁移演化。文章基于2002—2012土地利用数据,分别对各流域的绿洲迁移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各流域绿洲多数情况下均处于扩张趋势;绿洲中的林草水域在整个研究时段的动态变化都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用地的动态变化则较为剧烈;黑河流域的绿洲重心整体向下游方向移动,而疏勒河流域的绿洲重心整体向上游方向移动;在绿洲向荒漠转化的过程中,贡献率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原和林地;在林草水域与社会经济用地的相互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林草水域向社会经济用地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鱼骨图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构建了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网络结构水平、负荷供应能力、装备技术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等方面对配电网进行定量评价,并引入全生命周期指标来反映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分析和论述了评价指标的筛选、分层结构体系的建立、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评分标准和综合评估流程等,以某地区实际配电网为应用实例,验证该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在反映配电网整体发展水平方面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应用效果说明,通过对评估结果的分析,可以找到各配电网的薄弱环节,指导配电网的规划、建设和改造.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城区配电网综合评估的准确度,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区配电网评估方法,包括评估指标体系、框架结构和基本指标,给出主要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评分标准及权重体系;设计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计算方法和评估计算的基本流程;通过典型算例验证了该综合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故障树分析法提出了一种电网运营风险预警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通过将电网运营分为电网结构、电网运行、设备运检和安全管理四个系统,综合考虑各个部分对于电网运营风险方面的影响作用。首先,将各个系统指标出现异常波动作为故障事件,建立与指标评估体系相对应的模糊故障树,利用模糊数学原理确定了各个系统指标相对于电网运营风险的重要度;其次,取代一般的专家经验法获得权重,将重要度作为评价指标的权重引入评估体系中,在此基础上结合评价指标实际测量值对电运营风险水平进行综合评估;最后对综合预警评估结果利用雷达图进行风险扰动源确定,准确定位需要控制的风险指标,为电网运营风险提供一套高效准确的预警评估方法和评估流程。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专家打分法、模糊层次分析法和鱼骨分析法等方法建立了一种配电网运行状态健康评估体系模型,从配电网现状、发展协调性、运营效能和经济效益方面进行定量评估,分析和讨论评估指标选取、评估体系层次建立、指标权重确定以及指标评估得分标准等。以唐山市某区的配电网为算例进行分析,验证该健康评估体系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所得结论表明,通过评估结果能找出配电网的薄弱环节,为配电网的规划、建设和运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助RS和GIS技术,借鉴和应用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了黑河流域土地利用从1976年至2000年的动态变化,讨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以率定的模型参数为基础,应用SWAT模型分别对2000年和1976年两期土地利用下的黑河流域1991~2000年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模拟,由此确定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变化。从控制非点源污染的角度,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区域的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江苏电网电能质量评估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江苏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电能质量评估体系.针对国家电能质量标准,给出了单个指标、综合指标的电能质量评估方法,并利用加权平均的思想对变电站、市(县)级供电公司进行电能质量评估,形成了江苏电网完整的评估体系.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实用性好和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叶尔羌河是塔里木河的主要源流之一,研究下游河道水量平衡与河岸林草耗水对于流域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地下水与植被状态的关系出发,建立反映河道输水损失及水分转化规律的水量平衡模型,同时耦合潜水蒸发与地下水运移模型,构建河岸林草耗水模型,以此分析2000—2020年的叶尔羌河下游河岸林草耗水。结果表明:叶尔羌河下游河道水量损失主要是渗漏损失,占总损失量的95%;该区域林草耗水多年平均值为128 mm,其左岸多年平均耗水量为226 mm,大于右岸的93 mm。该模型能较好地计算叶尔羌河下游的河道水量平衡以及河岸林草耗水量,可应用于依赖于河道渗漏补给的西北内陆河流的河岸林草耗水分析。  相似文献   

12.
黄河是我国北方的第一大河,也是我国水权制度建设的先驱。1987年由国务院颁布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八七"分水方案)是我国第一个全流域的水量分配方案,它将黄河干流580亿m3水资源量分配给沿黄11个省(自治区)以及河道生态。"八七"分水方案为沿黄各省区的经济发展限定了水资源边界,成为黄河流域水量统一调度的基础,奠定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石。本文围绕黄河干流水量分配问题,追溯了"八七"分水方案的历史,梳理了分水方案的主要时间节点和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数据流模型"分析了水量分配方案的形成过程和效用发挥机理,总结了"八七"分水方案对其他流域水权制度建设和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借鉴作用,并就水量分配方案的完善提出建议。结果表明,"八七"分水方案将扣除冲沙水量后的水资源可供水量在省区间分配,体现公平分配、兼顾效率的原则,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形势激发了对水量分配的强烈需求;合理的分配方案和可行的实施机制为水量分配提供必要途径;在长期反复的协商过程中,政府公正权威的行政决策成为分水方案形成的主要促成因素。"八七"分水方案的形成过程表明,只有当"问题流""政治流"和"政策流"事件耦合发生时,才能引发水资源管理体制的转变,促成黄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的有效落实和实施。  相似文献   

13.
人水关系复杂且涉及要素众多,探究人水关系作用机理,针对人水关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和谐调控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河流域为例,从人文系统与水系统的自身复杂性、耦合系统复杂性、相互作用复杂性三方面阐述了人水关系的复杂性;分析了人水关系作用过程,基于人水系统互馈作用关系揭示了人水关系作用机理,总结了现阶段黄河流域人水关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和谐调控解决人水关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理论方法。“黄河分水”和“区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平衡”两个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面对黄河流域复杂的人水关系,利用和谐调控理论方法可优化流域分水方案,提高区域和谐水平,促进人水关系和谐发展,为解决人水关系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北京温榆河流域水污染控制情景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榆河的水环境状况已成为制约该流域乃至北京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控制水污染为目标,从点源控制和非点源控制两个方面出发设计了不同的情景方案,应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Tool)模型进行温榆河流域的水污染控制情景模拟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控制点污染源的达标排放是减少温榆河入河污染负荷量和改善水体环境的有效措施,总氮和总磷负荷的削减率分别达到66.2%和80.5%;改变农田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坡耕地的退耕还林和减少城镇区不透水面积等措施对减少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产出都有较好的效果,且各种不同的污染控制措施对总氮、总磷的削减效果不同,总氮削减率为1.2%~32.3%,总磷削减率为3.7%~49.9%。模拟结果还显示,只有将点源控制和非点源控制相结合、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并辅以适当的河道治理工程,才能彻底实现温榆河水质还清的目标。模拟分析结果可为该流域的水污染控制和治理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格局及特点,从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重视龙头水库与下游水电站的"梯级滚动开发"模式得到启示,并对我国水电开发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促进我国流域水电开发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型城市的人口急剧增长,城市的废污水排放量也随之急速增长,导致地表水不达标。基于地表水水质达标的需求,在近期,通过直排污水小部分截污与生态补水联合措施,对地表水水质进行预测;在远期,通过直排污水大部分截污,对地表水水质进行预测。以秦淮河流域南京市为例,通过野外水文水质调查,提出多种方案,结合水环境数学模型进行计算,预测结果表明:在近期(2017—2020年),通过排水达标区建设使得35%直排污水接入污水处理系统,并结合分汊河道秦淮新河调水30 m3/s使得地表水水质达标;在远期(2020—2025年),通过深化排水达标区建设及污水处理厂的特别限值(Ⅳ类)排放使得80%直排污水接入污水处理系统,从而实现地表水水质达标。提出部分污水截污与生态补水联合措施适用于分汊河道的方法,补充了研究地表水水质提升方案的多样性,对大型城市所在流域水质达标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是高纬度寒区界河,防洪问题突出,模型研究较少.本文建立黑龙江流域空间信息库,构建了基于物理机制的黑龙江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GBHM-HLJ.其中引入冻土导水率随冻融期温度指数型变化的概化模型,模拟土壤冻融循环对水分运移的影响.率定期和验证期10个主要站点日均流量模拟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均在0.73...  相似文献   

18.
流域洪水模拟是当前洪水计算分析的热点,也是防洪减灾工作的科学依据和指导。本研究通过将分布式水文模型和水动力学模型串联耦合的方法计算流域洪水淹没过程,以重庆龙溪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基于SWAT和HEC-RAS模拟平台,综合考虑气象资料、地形、下垫面条件等,经产汇流计算、小流域洪水二维数值模拟等过程得到小流域在不同情境(暴雨重现期)下的二维淹没情况。以当地洪水计算手册推求洪水过程作为验证,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模型能够较好模拟龙溪河流域复杂条件下的汇流过程,结合灾害损失评估和洪水风险分析,为当地减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前干旱评估主要局限于静态风险,全面揭示变化环境下干旱多属性风险的动态演变特征对流域防旱抗旱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渭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Copula函数计算了中度、严重干旱下的联合重现期,基于31年滑动窗口研究了干旱多属性风险的动态特征,并运用交叉小波变换对干旱动态演变的驱动力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泾河流域在全流域中发生干旱的风险最大,两种干旱情景下其静态“且”联合重现期分别为11.4和21.6年;(2)流域干旱多属性风险在20世纪80年代后普遍较高;(3)太阳黑子与流域干旱风险关系密切,且太阳黑子与干旱指数序列的关联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明显的相位变化,这可能是造成干旱风险变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