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全面分析和掌握河南省新乡市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基于新乡气象台站1951-2014年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资料,利用滑动平均、小波分解、滑动T检验、Mann-Kendall检验和Morlet小波变换,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进行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新乡市近64年年平均气温有明显上升趋势(显著性水平α=0.01),在1997年左右发生突变,年平均气温存在55年左右的第一主周期;新乡市近64年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未发生突变,年降水量存在54年左右的第一主周期;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的第一主周期几乎吻合。  相似文献   

2.
选取雅砻江流域1960~2004年降水、气温及径流资料,采用随机过程分析方法,探讨其变化趋势、突变点以及周期性,进而分析降水和气温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雅砻江流域降水分布地区差异较大,年内分配严重不均匀,但年际变化较小。年降水在1960~2004年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相比之下,春季降水上升趋势显著。年降水突变主要发生在1997年,但夏季降水在1966年也表现出显著性突变。降水存在3 a、5 a、11 a、19 a的年际周期变化,其中,8~15 a降水的周期振荡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选取徐州地区月值气候资料,采用距平分析法、5 a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对该地区降水量和气温的趋势、突变和周期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1年,降水变化幅度不大,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是由冬、春季平均气温升高引起;降水未发生突变,年平均气温突变时间晚于全国突变时间,冬季气温突变时间比其他季节要早;降水量和气温长周期变化中有短周期波动,较大尺度上存在较为稳定的周期变化特征,小于10 a的小尺度变化较为频繁,但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皇甫川流域降水基流特征及其响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方法对黄河中游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皇甫川流域1954—2012年的日流量进行基流分割,可知Eckhardt数字滤波法及其与改进最小滑动法结合使用所得基流值较为合理。多种方法分析表明,流域年内降水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于夏季,冬季少雨,且夏、秋季呈显著变化趋势;多降水年、普通降水年及少降水年的雨量空间分布均不一样,年际面降水量无明显突变点,表现为波动变化;流域基流呈显著下降趋势,1999年为突变点,2010年11月—2011年12月间基流出现断流。通过分别比对基流—气温和基流—降水数据的变化过程、变化趋势,结合基流—降水双累积曲线,发现基流与气温间相关关系较弱,降水是影响基流变化的次要因素,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活动的增强是促使基流变化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和降水变化的共同作用导致皇甫川流域基流整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4,(9):51-53
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及突变诊断方法分析了鄂尔多斯市径流变化情况,并探讨了降水、气温、人类活动等环境因素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多a来,鄂尔多斯市径流呈显著减小趋势,且在1993年左右发生明显突变;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约为29%,其中降水减少占19%、气温升高占10%;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约为71%,其中水土保持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地下水开采分别占18%、10%和22%。  相似文献   

6.
针对在气温变化的情况下的子牙河流域降水变化,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和spearman相关系数法,对子牙河流域1961-2010年共50年的气温和降水量进行分析,对子牙河流域全年和四季的气温和降水进行趋势性分析、显著性分析,并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表明,子牙河流域全年和四季气温均为上升趋势,且全部为显著上升,突变年份集中在1990-2000年;子牙河流域降水均成下降趋势,其中全年和夏季降水下降趋势显著;气温与降水呈负相关关系,气温的升高影响降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将对用水需求带来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近50年,以气温升高为特征的变化过程趋势显著,同时降水的时空分布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且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也呈现增加趋势。气温的升高和降水的变化不  相似文献   

8.
赣江流域气象要素变化及径流响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赣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线性倾向估计法、滑动平均法、非参数MK法、克拉默法等方法从空间分布、年平均、年代际、趋势和突变5个方面来分析流域内及周围19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在1960—2010年期间的变化情况及其与径流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来,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流域的东南、西南和西北部,整体为不显著上升趋势,2002年发生突变;气温流域内东西分布不均,整体为显著上升,2000年发生突变;风速西北部向东南部递增,整体显著下降,1974—1978年发生突变;相对湿度主要位于流域西部和西北部,整体不显著下降,2008年发生突变;日照时数为西部和西北部递增到南部和东南部,显著下降,1981年发生突变。流域径流为不显著上升,2002年发生突变,降雨与径流相关性和关联度最大,是驱动径流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根据玛纳斯河流域上游肯斯瓦特水文站1959—2008年气温、降水量及1984—2000年蒸发量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Pearson相关系数、5 a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流域上游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近50 a玛纳斯河流域上游气候总体趋向于暖湿,其中年均气温显著升高,且年内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夏、秋两季增温趋势显著,降水量总体也呈增加趋势,但不够显著,且年内分配不均匀,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②近20 a流域年蒸发量围绕均值1 651.2 mm上下波动,总体呈微小增加趋势;③气温和降水量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发生由低向高的突变,并且存在明显的年际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M-K趋势检验法、有序聚类变点分析法以及径流变化归因分离评判方法,分析渭河流域近50 a的气温、降水、径流的演变特征和径流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流域气温升高趋势显著,通过95%的置信度水平检验,其中1994年是气温突变的节点;流域降水量呈缓慢减少的态势,变化节点发生在1969年;流域径流量减少趋势极显著,通过95%的置信度水平检验,突变节点发生在1969年,与降水突变节点一致。由VIC模型计算得出:流域径流量的变化主要由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改变流域下垫面共同作用引起的,其中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三江源区是长江、黄河及澜沧江的发源地和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深刻掌握该区域的气候及水循环演变规律对三江源区的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利用三江源源沱沱河气象站1959~2011年逐日降水量、气温资料,分析了该站降水量及气温演变趋势、突变情况及波动周期。结果表明:①1959~2011年间沱沱河站年降水量呈弱增加趋势,并在2006年前后发生了增加趋势较显著的突变,同时存在着大约5,15 a和28 a三个较明显的波动周期;②年平均气温基本呈增长趋势,并在2003年前后呈现显著增加的突变现象。根据以上分析,初步判断2020年前沱沱河站气温将继续显著升高,降水有可能进入一个丰水期。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近60年降水量和气温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西安市1951年-2008年的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线性拟合、滑动t检验,有序聚类,曼肯德尔法对西安市近60年的降水量、气温等气象水文要素进行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首先,采用线性拟合与距平百分率研究了西安市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趋势,分析了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变化特征,最后,采用有序聚类、滑动t检验和曼肯德尔对降水量和气温的突变性进行分析。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汛期降水占全年降水的58%,降水量的年内分布很不均匀;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突变分析结果显示:西安市降水量的突变点出现1958、1975和1980年;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点发生在1993年-1995年之间。  相似文献   

13.
以黄台桥水文站为出口断面的小清河流域作为研究区,根据流域内5个雨量站1977-2014年日降水资料,首先采用非参数Mann-Kendall法对流域内各站多年汛期降水变化进行趋势分析,并用Morlet小波分析流域汛期降水的周期变化;其次使用Mann-Kendall检验法并结合滑动t检验、有序聚类法及Yamamoto法进行突变检验;最后使用Hurst指数法对流域各站点降水未来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内各站点汛期多年降水变化呈现增加趋势,但变化趋势并不显著;流域汛期降水变化存在22a左右的主周期;突变分析表明汛期各站点降水的突变年份并不完全相同,而预计汛期降水量的未来变化将呈现出微弱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地区降水时序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黄河三角洲内5个气象站1961—2007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Mann Kendal非参数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0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降水量时序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近50年来,年际和年内不同季节降水量均呈逐步下降趋势,并在1976年左右发生突变,之后降水量下降显著。年际降水存在约8~9年的主变化周期,而春夏秋冬四季降水存在约16~17年的主变化周期。根据周期变化特征,预测2012—2014年黄河三角洲地区将处于多水期,其中秋季和冬季降水较多,而春季和夏季降水较少。  相似文献   

15.
选取玉龙喀什河同古孜洛克站实测径流及气象因子,采用Mann-Kendall趋势性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径流及其气象因子的演变规律及趋势性,利用霍尔特模型预测了未来5年径流量及气象因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径流、降水及气温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蒸发量表现为显著减少趋势;相关性分析得出气象因子中气温与径流相关性最大,其次是降水,蒸发与径流呈负相关;未来5年径流量、降水量和气温呈增加趋势,蒸发量呈减少趋势。玉龙喀什河1980年—2018年径流和降水在研究时间内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气温在未来将继续主导径流变化。  相似文献   

16.
研究降水量变化特征对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灾害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汝河流域紫罗山站64a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 l法、山本法、小波分析法和R/S分析法分析了该站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汝河紫罗山站降水总体呈微弱减少趋势,未来短期内存在不显著增加趋势;年降水变化平缓,不存在显著突变。  相似文献   

17.
长江源区近32年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长江源区控制站直门达1978-2009 年实测径流量序列为基础,运用 Mann-Kendall 趋势分析法和滑动 T 检验方法,对径流量的趋势变化和突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降水、气温和下垫面条件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 长江源区近 32 年来年径流量总体呈现增加态势,但趋势不显著,年径流序列 2004 年前后发生突变;长江源区降水序列在 2002 年前后发生突变,气温序列呈显著增加趋势,长江源区降水增加和冰雪消融是长江源区径流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近55年珠江上游流域降水演变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线性回归、5年滑动平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珠江上游流域1954年-2008年降水序列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来,珠江上游流域年降水量总体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各季节降水均呈现无显著变化趋势;除1月降水增加显著外,其余各月均无明显趋势变化。流域各站点的年、季节降水趋势基本上也无显著变化。除年降水量在1963年发生了显著突变外,季节和大部分月降水均无显著突变发生。年和季节降水量的相位变化时间尺度大体一致,均存在多年尺度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开展气候变化研究对于流域水资源规划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M-K检验、R/S法、小波分析及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新疆车尔臣河流域1952—2014年气温、降水及湿润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3 a来,研究区上下游气温、降水及湿润指数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向暖湿化发展趋势明显;上下游气候突变年份分别为1987、1990,1964、1980,1964与1980年;上述变量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增加;上下游各气候因素分别存在15~22 a与8~21 a不等的主周期。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研究及预测塔里木河流域的气候变化和径流演变提供基础,利用塔里木河流域25个气象站1965年~2015年的气象要素资料,采用传统的Mann-Kendall方法对气象要素进行趋势分析,首次将滑动平均差检验法应用于气象要素突变分析,方法通过了理想模型检验,结果准确可靠。近50年来,塔里木河流域气象要素数据分散,年均气温普遍上升,年均风速普遍下降,年均降水普遍上升但不显著;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蒸发存在地区性差异;各要素突变情况复杂,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