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活性白土负载 SO2 -4 Fe2 O3 催化合成了偏苯三甲酸三 (2乙基 )己酯 ,探讨了催化剂用量 ,原料配比 ,反应时间等因素与酯化率的关系 ,结果表明 :酐醇摩尔比为 1∶ 4 .0 ,催化剂用量为 5.0 % (对偏酐的质量分数 ) ,回流反应 2 .5h,产品收率达 91 .6%  相似文献   

2.
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催化合成丙烯酸异丁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多相催化剂,用于催化丙烯酸与异丁醇反应合成丙烯酸异丁酯(IBA)。研究了催化剂制备及IBA合成的适宜工艺条件:H2SO4浓度为0.6mol/L,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4h,丙烯酸与异丁醇的摩尔比为1:1.20,催化剂和阻聚剂用量分别为丙烯酸质量的4%和0.05%,反应温度125℃,反应时间2.5h。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有良好的催化活性,丙烯酸的酯化率可达84.6%。  相似文献   

3.
以ZnCl2/C为催化剂,乙二醇与乙酸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乙二醇二乙酸酯。研究了反应物配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及带水剂种类和用量等因素对合成乙二醇二乙酸酯的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ZnCl2/C对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n(乙酸):n(乙二醇)=2.5:1,反应时间5.0h,催化剂的加入量为乙酸和乙二醇总质量8.6%,带水剂(甲苯)的用量为反应混合物体系总体积35%的条件下,酯收率为80.5%。催化剂可重复使用9次。  相似文献   

4.
固体超强酸SO2-4/Fe2O3-TiO2催化合成癸二酸二乙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用固体超强酸SO4^2-/Fe2O3-TiO2为催化剂,由癸二酸和乙醇反应合成癸二酸二乙酯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n(醇):n(酸)=4.0:1,催化剂用量为酸质量的5%,反应时间为3.5h,酯的产率可达96%。该工艺产率高,反应时间短,无腐蚀无污染,催化剂可回收、活化、重复使用10次。  相似文献   

5.
复合固本超强酸SO4^2-/Fe2O3-γ-Al2O3催化合成丁酸丁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沉淀硫酸化法制备了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Fe2O3-γ-Al2O3,确定了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硫酸浸渍浓度为0.6mol/L,浸渍时N4h;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3h。并采用该催化剂合成丁酸丁酯,考察了物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问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丁酸丁酯的最佳合成条件:丁醇与丁酸摩尔比为1.4:1,催化剂用量0.9%(以反应物质量计),回流条件下反应3.0h,在此最佳合成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5.6%。  相似文献   

6.
以SO4^2-/TiO2型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用氯乙酸与醇反应合成了氯乙酸酯。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带水溶剂对氯乙酸仲丁酯收率的影响。初步探索了SO4^2-/TiO2型固体超强酸催化氯乙酸和其他饱和烷基醇的酯化反应。结果表明,将TiO2用0.8mol/L的硫酸浸渍14~16h后,再经500℃焙烧3h可制得催化活性最高的催化剂。优化的反应条件为:n(醇):n(酸)=2.5:1,固体超强酸用量为氯乙酸质量的3%,带水溶剂为环己烷,加热回流分水3h,氯乙酸仲丁酯的收率为75%,并用同样方法合成了其他氯乙酸烷基酯,收率为63%~85%。催化剂可回收再生,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7.
以ZrO2-Al2O3负载硅钨酸为催化剂,以丁酮和乙二醇为原料,催化合成丁酮乙二醇缩酮。探讨了丁酮与乙二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及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丁酮):n(乙二醇)=1.0:1.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2.0%,带水剂环己烷8mL,反应时间60min的优化条件下,丁酮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81.7%。  相似文献   

8.
在四丁基溴化铵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以苯酚、2-氯乙醇为原料合成乙二醇苯醚,分别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等对合成反应的影响,试验确定合成乙二醇苯醚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0.1mol苯酚,n(苯酚):n(2-氯乙醇):n(氢氧化钠)=1:1.3:1.05、反应温度95℃、反应5h、溶剂苯用量为30mL,催化剂用量为0.75g,在此条件下,乙二醇苯醚的收率可达88.76%,乙二醇苯醚纯度98.5%。  相似文献   

9.
S2O82-/ZrO2-SiO2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固体超强酸S2O8-2-/ZrO2-SiO2作催化剂,用柠檬酸和正丁醇合成了柠檬酸三丁酯。考察了影响酯化反应的主要因素,确定了该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柠檬酸用量为0.1mol,正丁醇与柠檬酸的摩尔比为4.8:1,催化剂用量(以柠檬酸质量计)1.4%,130~140℃下反应3.5h。此条件下柠檬酸的酯化率为95.1%。催化剂易与产物分离,再生后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0.
磷钨酸/硅胶催化剂催化合成丁酮1,2-丙二醇缩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磷钨酸/硅胶催化剂,通过丁酮和1,2-丙二醇反应合成。TN1,2-丙二醇缩酮,探讨了磷钨酸/硅胶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酮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带水剂用量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磷钨酸/硅胶是合成丁酮1,2-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在n(酮):n(醇)=1:1.4,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75%,环己烷为带水剂,反应时间60min的优化条件下,丁酮1,2-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80.0%。  相似文献   

11.
2-甲基-2-戊烯酸的合成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醛为原料,经自缩合合成了中间体2-甲基-2-戊烯醛,再经NaClO2氧化合成了2-甲基-2-戊烯酸。较佳反应条件为:第一步,NaOH/丙醛(摩尔比)=0.09:1,w(NaOH)=2%,40℃反应45min,收率为93%;第二步,NaClO2/醛(摩尔比)=1.6:1,H2O2/醛(摩尔比)=1.2:1,反应时间3h,乙腈用量50mL,反式2-甲基-2-戊烯酸摩尔收率约85%,产物经IR和1HNMR确证了结构。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2-苯基环己硫醇(2-PCHT);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分别以γ-Al2O3和SiO2作载体的WS2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N2物理吸附和透射电镜(TEM)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临氢和非临氢(Ar)条件下研究了2-PCHT在WS2/ Al2O3和WS2/SiO2催化剂上的脱硫反应。结果表明:在240 ℃和5.0 MPa H2条件下,2-PCHT在WS2催化剂上主要通过β消除、氢解和脱氢3条平行路径脱硫,其中β消除和氢解并重,β消除反应速率快于氢解;非临氢条件下,主要通过β消除、C-S键均裂(或氢解)及脱氢3条平行路径脱硫,并以β消除为主;哌啶对β消除路径的抑制作用最大、对脱氢路径作用次之,但对氢解几乎没有影响,并促进了C-S键均裂;WS2/ Al2O3的反应活性优于WS2/SiO2,可能与其活性组分的分散度较高有关;临氢条件下,2-PCHT的反应动力学可以用假一级模型描述;但其在非临氢条件下则不能用简单的幂函数拟合,可能归因于环烷基C-S键断裂机制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以2-羟基联苯(OPP)和三氯化磷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新型阻燃剂中间体2’-羟基联苯基-2-次膦酸(HBP)。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的适宜工艺条件为:m(催化剂):m(OPP)=0.006:1,n(PCl3):n(OPP)= 1.4:1;PCl2先在80℃滴加70%,剩余部分在180℃滴加,然后升温到220℃并维持反应2 h。在上述条件下,OPP的转化率达99%以上,HBP收率达93%以上,产物经熔点测定和红外表征确认。  相似文献   

14.
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了固体超强酸S2O28-/SnO2-SiO2,以它为催化剂催化环己酮和1,2-丙二醇合成了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考察了带水剂种类及用量、酮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并用正交实验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环己酮)∶n(1,2-丙二醇)=1∶1.6、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2.0%、带水剂环己烷用量5.0mL、反应时间50min。在此条件下,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收率达到91.47%;催化剂的稳定性良好,在重复使用5次后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收率为82.20%,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催化剂表面积碳和吸附了有机物;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产物为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纯度为100%。  相似文献   

15.
氧化钾在K_2O-Cr_2O_3/Al_2O_3脱氢催化剂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Cr2O3/Al2O3中添加K2O对异丁烷催化脱氢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2O的加入可使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得到明显提高。K2O的作用除了增加脱氢中心Cr3+的浓度外,还使反应历程发生了改变,从而抑制了裂解和芳构化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异丁烯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Cr2O3/Al2O3中添加K2O对异丁烷催化脱氢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2O的加入可使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得到明显提高。K2O的作用除了增加脱氢中心Cr3+的浓度外,还使反应历程发生了改变,从而抑制了裂解和芳构化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异丁烯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机械球磨法在Mg(NH2)2/2LiH中添加5%(质量分数)纳米Ti粉合成了复合储氢材料。升温脱附法(TPD)及等容法储氢性能测试表明,纳米Ti粉使Mg(NH2)2/2LiH的放氢峰温度降低了43℃,且180℃、0.1 MPa氢压下,添加纳米Ti粉复合材料前100 min放氢量为4.2%(质量分数),而未添加Ti粉的复合材料前100 min的放氢量只有2.1%(质量分数)。运用X射线荧光分析(XRD)、扫描电镜(SEM)和背散射电子像分析了复合材料动力学性能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乙炔加氢制乙烯高选择性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乙炔加氢制乙烯Pd/Al_2O_3催化剂钯含量及助剂与起始反应温度及反应温度、加氢活性和选择性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研制出高选择性(≥98%)的CHC-1型催化剂.500h连续实验结果表明:其活性、选择性均稳定.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work, we report the effect of support composit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MoS2 impregnated in sol-gel ZrO2-TiO2 mixed oxides as dibenzothiophene hydrodesulfurization catalyst. The supports calcined at 500°C were characterized by N2 physisorption and X-ray diffraction (electronic radi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The oxidic impregnated materials (2.8 Mo atoms/nm2) were sulfided at 400°C under a H2S/H2 stream. The sample impregnated on the equimolar support showed the highest activity per mass of catalysts whereas the one with TiO2 carrier was superior in a per mass of Mo basis. Marked differences in products selectivity were observed by TiO2 addition in the supports. The hydrodesulfurization route to partially hydrogenated compounds was favored over the mixed oxides-supported catalysts meanwhile the direct desulfurization (to biphenyl) was promoted on the ZrO2-supported solid. It is suggested that among other properties the dispersion and morphology of the MoS2 phase could influence that behavior.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AlCl3引发的2-甲基-1-丁烯(2M1B)和2-甲基-2-丁烯(2M2B)与1,3-戊二烯(PD)阳离子共聚反应。在正己烷为介质的PD阳离子聚合体系中加入2M1B和2M2B均可大幅度抑制或消除交联聚合物的生成,同时使聚合物总产率下降,随共聚单体中2M1B或2M2B摩尔分数的增加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先呈现上升趋势,在达到极大值后逐渐下降。在甲苯为介质的AlCl3引发的PD阳离子聚合体系中加入2M1B和2M2B使得聚合物产率和相对分子质量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