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发展和人群的不断聚集,原有的片区综合交通设施难以满足城市当下的发展和片区在城市中的定位,需要将其改造成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本文对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模式在公共轨道交通站点规划建设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提出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民众生活质量,并基于TOD模式提出以生活质量为导向的发展理念(QOD理念),探究其具有的3个特征;同时以深圳黄木岗枢纽为例,从道路轨道交通、慢行系统、枢纽造型与地下立体空间、片区动静结合4个对城市枢纽与片区融合方面的阐述,解释QOD理念在具体设计中的应用,并为同类城市枢纽综合体设计、建设以及枢纽与周边片区的融合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杭州亚运村片区的开发建设,全面介绍了基于RBD功能的CAZ城市片区地下空间总体布局方案。同时,依托上位规划的功能定位及开发条件,重点分析了地下空间规划的关键技术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途径,论述了片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归纳了亚运村片区地下空间开发的目标原则及总体思路。在对地下空间的功能、规模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打造了城市CAZ高品质片区立体化交通集约型地下空间的典范布局。探索了界定地下空间要素的控规编制原则,并对地下空间开发及管理模式提出了建议。本专项规划具有中国新时代城市建设特色,可为地下空间开发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常德市海绵城市示范区柏子园片区为例,从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的角度系统梳理了老城区现状问题成因,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地构建了老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并利用模型模拟分析,探讨了老城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系统化海绵建设技术措施,以实现片区管控指标要求。通过构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改造、管控系统性方案,柏子园片区被打造成一座会“喝水”的海绵城市。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大数据获取日益丰富及城市需要更加精细化规划与建设管理的背景下,基于城市老旧城区慢行系统复杂现状与多元的需求,结合成都市武侯区玉林片区慢行系统规划提升的研究实践,从更加多元的城市信息数据分析与评价的角度出发,结合片区摩拜单车、百度业态、道路基本信息、道路交通量等多元数据信息,明确片区慢行功能、构建片区慢行体系系统,并针对不同的街道特征、问题与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细化精准的、动态适应的街道慢行提升策略,以期给同类规划研究提出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经步入城镇化发展中后期,城市发展逐步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入存量提质的新时代."海绵城市""城市双修"等国家重点工作都是以治理"城市病"为切入点的城市更新手段.试点城市建设方法大多采用了"顶层专项规划+片区系统方案+重点工程建设"的方案路径,其中"片区"作为更新路径的腰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以片区为单元的组团式更新,也可解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碎片化"问题.本文以荆门为例,通过选取历史片区、商业街片区、老旧社区片区等城市不同类型的重点片区,构建了"诊断性评估、系统性更新、适应性设计"三个维度的更新策略,为开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湖南省湘潭市河西片区小学布点的现状调查。探讨小学布点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学建设的布点原则。并结合湘潭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湘潭市河西片区小学布点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7.
老城区作为城市最早的建成区,既是城市中心,也是城市历史的发源地,拥有独特的街道格局和历史风貌。但老城区可开发利用的土地不足,城市更新难度大,未来发展应致力于城市品质和人文魅力的提升。想要保持老城区的特色,提升老城区的城市品质,引导老城区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建设就必须从指导城市建设的控规开始入手。本文通过《安溪县城旧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实践,通过挖掘安溪县城旧城片区的特色,梳理旧城片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城市品质提升的老城控规编制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家大力倡导的海绵城市建设,文章着眼径流总量控制,以长沙某片区为例,分析问题,提出指标分解的方法,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西客站片区是济南西部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建设成为济南中心城区三个市级商业副中心之一。作为城市新区,其特殊的生态资源禀赋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上有着独特优势。本文从选择适当发展路径、完善管理体制、深化管理内容等方面总结了近几年国内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进而在立足于西客站片区现状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济南西客站片区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建设和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裴古中 《市政技术》2014,(5):110-112
近年来,低冲击开发模式在国外的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被引入,我国部分城市也相继建设了一些示范性工程。在深圳市大鹏新区下沙片区规划开发建设过程中,经过综合分析,提出了合理的低冲击开发建设目标,并针对建设片区的特点,比选出更适用于建设片区的低冲击开发技术措施,为类似的低冲击开发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博  杨杰  黄志毅 《华中建筑》2023,(3):108-112
在存量发展背景下,片区协同开发的城市更新模式逐渐成为新时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武汉在此背景下探索出基于片区协同开发的城市更新模式——重点功能区建设。在建设成效评判标准的现有研究成果中,尚未形成能科学反映片区协同开发模式建设现状的评价体系。为补全片区协同开发模式建设现状评价研究的缺失,基于过往量化评价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式来检验武汉市重点功能区现行开发建设成效,总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2.
厦门市低碳城市的规划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低碳城市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厦门市空间形态、气候特征、人口分布等特点,就厦门市低碳城市建设,提出不同区域的规划策略。通过片区规划分解,将低碳城市的建设,按各片区的特点设定具体的规划建设要求,提出低碳生态城、低碳产业园、低碳农业园的建设规划。本文还从低碳建设项目布点、产业结构调整、可再生能源利用、低碳生活方式、生态城市建设、低碳技术研发等方面提出对策措施。本项研究工作,对厦门市在2020年实现低碳城市的规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6)
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为了抓住国家关于"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战略性布局的契机,推进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逐步成为武陵山片区核心增长极城市的宏伟愿景,提出以城市品牌战略为抓手,推动吉首城市化建设实现快速发展的预期目标。为此,南开大学与吉首大学组建联合团队,通过对吉首城市品牌战略的意图、意义、内容、具体实践和未来愿景进行阐述,总结其建设城市品牌的若干经验,为武陵山片区内其他城市打造城市品牌,谋求城市跨越式发展提供样本参考,为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提供个案路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海绵城市是基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基础上提出的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协调解决城市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以云南省保山市为例,探索建设条件不同、基于不同问题导向的城市各片区海绵规划重点,突出规划策略的经济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城市核心区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况下,规划完善的慢行交通系统,对于促进城市核心区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昆明市三市街东侧城市核心片区慢行交通系统现状的研究,分析片区交通现状与问题,提出片区慢行交通系统改善对策:建设慢行道路系统,完善慢行交通设施;加强慢行交通设施管理与维护,规范慢行交通运行秩序;减少慢行交通高峰时段交通量,使慢行交通量与慢行交通设施交通容量相匹配。最后指出引导居民采用公交+慢行方式出行将成为解决城市核心区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控规已覆盖的城市片区,城市设计如何体现城市特色与提升城市品质,有效引导地块开发建设是重点与难点。研究建立"片区—地块"的复合型空间管控框架,提出针对性强的管控措施是本文的目的。通过对系统规划的梳理,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明确了片区建设的方向及总体要求;构建"总体—分区—节点"的空间控制体系,实现逐层落实空间意向与开敞空间控制要求;突出空间形象塑造的图则制定,增强管理实施的操作性,有利于实现城市建设的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以长沙市红星片区为例,分析了现状交通问题,结合片区发展趋势,提出了适应新形势的片区交通提升策略,并基于交通策略提出了具体的规划方案以支撑片区城市的发展和定位。  相似文献   

18.
在借鉴国内外交通枢纽片区建设案例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以成都西站片区控规更新与城市设计为例,从片区功能优化、区域形象塑造、空间形态重构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规划策略,对促进火车站及周边旧城区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智波  吴访  沈越 《规划师》2013,29(1):81-84
在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受到了严峻挑战,城市非建设用地作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主要的生态服务来源,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防城港市红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大力发展沿海工业的背景下,以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为重点,以生态保护、风貌保持和功能拓展为指导,通过统筹红沙片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结构,探索出城市非建设用地的规划模式,逐步落实片区发展内容,从而促进片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风貌和城市特色感知度最高的区域,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城市产业结构和交通环境的巨大变化,城市滨水区面临用地功能结构的调整。本文总结了北美滨水城市匹兹堡的城市更新改造策略,提出滨水区用地功能的更新,应利用片区生态与历史文化特色,结合自身条件探求激发片区活力。并以武汉市二七桥片区为例,结合该片区的滨水空间特点和用地布局,针对该片区滨水传统工业的转移、用地功能的置换、临江景观的打造进行了更新策略的研究,为片区相关规划编制提供理论探索,指导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