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柳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764万t。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的3条主要河流(南支扣河子、中支铁牛河、北支养畜牧河)。1942年间德海水库建成后,下游普遍淤积,最大淤积厚度达6.4m,最小淤积厚度为0.6m.淤积量自上游向下递减。2000、2020年为柳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及防治柳、辽河淤积规划的近、远期水平年。两水平年将完成坡面、沟道治理,建大、中型水库9座。由此,将大大改善闹德海水库和下游河道的来水、来沙条件。闹德海入库沙量将大幅度减少,将缓解下游河道的淤积及减少入辽河的泥沙。  相似文献   

2.
项目区沟壑管理按照从沟头到沟口处设防的原则,形成完整的沟壑保护体系,根据侵蚀沟的特点及其经验,侵蚀沟治理采用柳跌水、石笼沟头防护两种方式,实现与上游坡面连接的自然传承,总体布局采取的措施是实现冲蚀沟上游接受上游来水截沙,降低洪峰,阻止沟道发展.  相似文献   

3.
上游水库建成投产,将改变下游水库的入库沙量、来沙过程、来沙级配,这些变化对下游水库的泥沙淤积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水库泥沙淤积不同,水库回水也不同,从而导致对上游梯级的影响、水库淹没范围有差别。本文以金沙江中游河段的观音岩水库为例,通过预测两种不同的上游水库投产时序的观音岩水库泥沙淤积,分析泥沙淤积及回水的影响,说明水库淤积预测中,合理分析、选用上游水库投产时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辽河下游泥沙治理措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次研究针对辽河下游因泥沙含量高而导致的河段淤积和影响水工建筑的运行等问题,分析了泥沙问题的形成原因,并结合辽河流域特点,初步探讨了辽河下游泥沙治理的措施:修建拦沙水库,控制泥沙下泄;水库联合调度;保护性修复生态植被,控制上游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5.
泥沙控制是黄河保护治理的关键。采用系统控制理论的基本思想,建立水沙关系协调度作为泥沙控制系统目标,提出了黄河泥沙系统治理的四级调控模式。一级控制通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拦沙”和控制沟道侵蚀基准面减蚀,实现从源头减少入黄泥沙;二级控制通过修建干支流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等技术实现对水沙关系的有效调控;三级控制通过宽滩河道生态治理,保障宽滩区充分发挥削峰滞洪沉沙的调节功能;四级控制通过河口综合治理稳定和控制尾闾泥沙侵蚀基准面减少溯源淤积。基于从黄河中游泥沙发源地到河口地区的四级系统工程调控,维持黄河下游百年尺度稳定行河和大河安澜。  相似文献   

6.
王博 《山西水利》2012,(10):10-11
为了解决汾河水库泥沙淤积严重问题,以汾河水库上游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土侵蚀原理,结合DEM数据、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构建汾河水库上游分布式水文模型,应用SUFI2法和手动调参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进行汾河水库上游水土侵蚀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汾河水库上游水土侵蚀量随年径流量减少而减少,随着年径流量增大而加剧。  相似文献   

7.
鲁山县1997~2001年水土保持二期工程综合治理开发实施项目,在治理开发过程中,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沟坡兼治,排蓄结合,先上游,后中下游,先坡面,后沟道,先整地,后造林的基本原则,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在项目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开发,项目实施后从坡面到沟道,从上游到下游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8.
我国水库泥沙淤积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江河大多泥沙量大,所建水库淤积严重,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库容损失影响水库效益的发挥;淤积上延影响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水库变动回水区的冲淤对航运带来不利影响;坝前泥沙淤积影响枢纽的安全运行;水库下泄清水对下游河道河床的冲刷以及附着在泥沙上的污染物对水库水质的影响等。本文对我国水库泥沙淤积研究的状况和成果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内容包括水库淤积观测资料和分析、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理论、水库异重流、高含沙水流、水库淤积形态、水库排沙及运行方式、变动回水区的冲淤、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形,以及水库淤积数学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官厅水库泥沙淤积过程和流域水沙综合治理进行了研究,指出入库水少沙多、蓄水拦沙运用等是造成官厅水库严重淤积(包括拦门沙淤堵及坝前淤积)的主要原因,三角洲淤积形态与淤积分布不均衡是官厅水库泥沙淤积的主要特征;泥沙严重淤积导致官厅水库防洪标准降低、供水无保证、库周淹没损失扩大,以及影响泄洪建筑物的安全和发电供水质量等一系列问题;从官厅水库流域水沙配置的角度,提出了上游拦沙(水土保持和水库拦沙)、中游用沙(水沙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库区治沙(挖泥疏浚)和下游排沙用沙等内容的流域水沙综合治理措施,给出了官厅水库泥沙淤积治理的应急、近期及中长期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水库及河道泥沙淤积是长期没有很好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作者根据河流泥沙在水库中的分选淤积特性、粗沙对水库及河道淤积的严重影响,以及当前挖泥技术和能力可保证的水库挖粗沙规模和效益方面的可行性等提出通过在大型河道型水库回水末端固定河段或在河道上游的径流式水库持续挖粗沙降低淤积平衡坡降、实现水库及河道淤积控制的新途径。研究表明这一方式可明显降低三峡水库长远淤积,对缓解黄河下游持续淤积也可发挥作用。建议水利部重视并组织开展全面研究,争取为我国多沙河流水库及河道淤积控制寻找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第一部分三门峡水利枢纽应该不应该修根除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主要有三个环节:上游开展水土保持,拦阻泥沙,下游进行河道整治,防止淤积,并在适当地点修筑调节洪峰及水量所需的水库。在这三个环节中,上游水土保持,下游河道治理,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生效。由于目前秦厂以下河道逐年淤淀,安全泄量有限,所以修建水库便成为目  相似文献   

12.
针对黄土高原中小型水库库区严重淤积的现状,结合晋中地区的实例,论述了中小型水库上游列入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的必要性。晋中地区开展试点治理的实践证明,开展水库上游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是从根本上解决水库泥沙淤积,改善水库运行条件,延长工程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该书是依据流域系统原理,宏观地论述黄河泥沙侵蚀、输移、堆积过程的专著。全书共分十章:第一至五章以翔实资料论述了黄河中游的侵蚀产沙环境、侵蚀产沙地层、侵蚀产沙类型和方式、侵蚀产沙的时空分布及趋势、粗泥沙的来源及其对下游河道淤积的影响。第六章论述了流域沟道与河道泥沙输移特征;第七至九章论述了黄河泥沙堆积环境、泥沙堆积的时空特点、现行河道的泥沙淤积形式与前景;第十章论述了控制下游泥沙灾害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邓新英 《水力发电》2007,33(10):89-91
巴家嘴水库建于黄土高原,水库泥沙淤积严重。通过对上游流域水沙配置、水库淤积特点、水库运行方式的研究,认为应该采取上游拦沙(水土保持)、修建上游水库与巴家嘴水库联合运行进行调水调沙、库区泥沙治理(河槽疏浚)等综合处理措施,以确保水库能长期稳定地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15.
青铜峡水库是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防洪、防凌、城市供水等综合利用为一体的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建成后使出库断面的水沙关系产生了很大影响,表现为:建库期间由于施工等人类活动影响,水沙关系散乱无规律可循;水库运行后淤积阶段出现水多沙少的情况,水库淤满后水沙条件达到新的动态平衡,水沙关系又出现水少沙多的情况.水库蓄水抬高了水位,导致天然河道的特性发生根本性转折,使上游河段出现连续淤积,下游河段因水库蓄浑排清出现连续冲刷现象;在库容接近淤满的时段,上下游河段的各断面又表现出了有冲有淤的现象;在库容淤满后,上游河段有冲有淤,下游河段又出现了连续淤积的现象.特别是在河流干支流上修建的水库都淤积满后,上游来水量长期处在枯水段时水库清淤排沙,造成小水拉大沙的状况,使河道水沙关系变坏,河段出现长期淤积的情况,其危害程度无法修复.  相似文献   

16.
1工程概况弥河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潍坊市境内,干流全长177km,流域面积3868km2。该河上游为山丘区,河谷窄深,坡度较陡,下游河槽变宽,坡降变缓,淤积严重。弥河临朐段虽经过多年的治理,但受各种原因的制约,治理标准较低,冶源水库上游河床淤积严重,弯道较多,泄水不畅,过水流量仅达500m3/s。冶源水库下游段大部分堤防高度不足,河道断面不够,堤防不均匀沉陷严重,抗冲刷能力低,现状防洪标准仅达到5年一遇,严重威胁着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及工矿企业的安全。2工程治理的必要性2·1工程安全运行的重要性临朐县弥河城区段大堤的安全运行对临朐县城乡居…  相似文献   

17.
水库淤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泥沙大量淤积,使水库有效库容逐年减少,蓄水调节性能相应降低;同时水库淤积引起回水上延,造成对水库上游工程的影响,同时威胁沿河两岸工农业生产安全;还会引起下游河道冲刷下降,造成水库管理工作困难等问题。在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中允许受到资料限制时可采用类比法和经验法对水库泥沙进行冲淤分析计算。在此以漾洱水电站工程水库的泥沙冲淤分析为例来说明,主要包括水库淤积形态分析、水库淤积计算、回水对上游影响分析、防止泥沙淤积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18.
大凌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泥沙淤积将对水库的运行及使用寿命带来巨大影响,因此,搞好阎王鼻子水库上游集水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减少水库淤积延长水库使用寿命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1995年省水利冲填工程处承担了汤原县堤防冲填工程的施工任务。工程地点位于汤原县汤原镇东河乡,工况为:排高8m,排距300m,土质属Ⅲ类土。设计排泥区长150m,宽50m。排泥区东侧和北侧均为耕地,西侧为汤原县码头,这些地区均不允许发生淹没,施工回水只能经由原堤坝引回施工水域。回水处理的好坏是能否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施工队伍到达施工现场时,辅助围堰及回水系统已经完成。回水处理方式为:采用自然回水,将原堤坝挖一道排水沟道,用彩条玻璃布铺设,沙袋护砌。工程开工后仅6h,围堰就开口,排水系统被冲毁,原堤坝被冲出大面积深坑,危及…  相似文献   

20.
以赫章县野马川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考虑上游拟建中型水库野马川水库参与洪水控泄的条件对下游治理河段设计洪水的组合计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上游水库调节性能较好、集水面积占下游控制断面比例较高时,上游水库洪水控泄对下游治理工程洪水的影响较大。采用“区间同频、水库相应”洪水组合分析方法时,能较好地反映野马川水库下游河流水文情势变化,计算成果更加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