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目前车载计算机系统可用性研究中缺少可用性评估指标体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研究,首先研究了构建车载计算机系统可用性评估体系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可用性评估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了可用性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可用性评价一方面能从用户角度反映车载计算机系统存在的问题,为设计者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能为供应商改进系统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避免人机界面的多余信息给医生带来的“失控感”,以医生在手术中的认知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增强现实手术导航系统中的人机交互的准则。针对AR导航界面的多感官信息融合问题,提出基于eGOMS模型的人机交互范式。为客观评价AR导航系统的人机交互可用性,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人机交互的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理论对AR导航系统的人机交互可用性进行综合评价。该系统的评价结果为较好,可以进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的笔式交互范式的可用性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式用户界面是Post—WIMP界面的一种重要形态,具有自然、和谐的交互特性。尽管笔式用户界面广泛应用于无处不在计算环境中,但很少专门对它的可用性进行评估。针对笔式用户界面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笔式用户界面范式,基于此范式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面向教学的笔式交互系统(PenOffice),利用此系统对范式从易学性、效率、出错率和用户满意度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可用性评估,从中分析了笔式用户界面以及这种新的界面范式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4.
针对虚拟环境中用户认知负荷较重和资源分配不协调问题,综合分析了人脑认知 活动中信息的显性化表达,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认知的信息可视化资源模型。通过计算机感知 虚拟环境中用户动作、行为、任务等信息,依据资源分配方案确定资源和信息之间映射关系, 并以信息表象的形式贮存;通过对信息表象进一步精致化,实现交互界面视觉元素的优化布局; 本文结合眼动追踪设备对VR 系统原型进行可用性评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可视化模型能够 降低用户认知负荷,改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5.
使用概率规则文法评估人机界面可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在界面系统设计规约的基础上使用的可用性评估方法.首先使用有限状态自动机抽象界面系统设计,根据概率规则文法对有限状态自动机的状态转换概率进行预测;然后结合用户的熟练程度提出了界面可用性评估算法;最后讨论了一个手机界面的可用性计算实例.文中方法能够在界面系统生命周期的早期使用,以较早地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比较,降低开发风险.  相似文献   

6.
可用性评估是保证界面质量的重要手段。利用粗糙集灰色分析解决复杂产品界面可用性评估中的模糊问题,建立界面可用性评估模型;基于任务将难以直接评估的复杂界面分解成多个子界面,建立新的复杂界面可用性评价指标的测量方法和实验范式,从而实现对复杂界面可用性的客观评价。经实例验证,本方法可实现对多个复杂界面方案进行可用性评估和优选,最后通过脑电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体系结构设计是信息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体系结构的复杂性是影响系统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的特点,定义了系统耦合度和内聚度计算模型;基于耦合度和内聚度评估结果,提出一种体系结构复杂度的分析方法.实例证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复杂性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8.
IT产品用户体验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用性测试的旨在对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用户体验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模型。首先结合ISO9241-11有关可用性的定义,建立了包括人-机交互角度、用户角度和观察者角度的用户体验质量的360°指标体系模型;然后针对可用性概念的模糊性及其综合评估中的问题,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指标体系中相关因素的权重,并根据模糊隶属度函数对用户体验质量评价标准进行了模糊化处理;最后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用户体验质量进行评价。实例表明用户体验质量的综合性评估模型可以有效地对用户体验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价。  相似文献   

9.
面向用户体验的手持移动设备软件界面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一步探索手持移动设备中的界面设计问题,提出面向用户体验的界面设计方法.通过对用户体验设计进行分析,提出界面提供者与界面接受者之间的映射模型;将界面分为显性要素和隐性要素,并建立界面隐性要素的显性化设计模型.针对全新的软件设计,通过知识在需求分析、开发设计和设计测试之间的传递与转化,构建了面向用户体验的界面设计过程模型.以"奥运伴我行"手机电视的软件开发为例,让用户参与设计全过程,采用设计人类学方法进行了用户研究和需求分析,通过迭代设计完成了原型设计、测试评估和开发设计,建立了系统原型并完成了可用性测试评估,验证了面向用户体验的界面设计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良设计的界面可为用户提供方便易用的服务,增强应用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用可复用的界面设计模式,旨在提高设计的可用性和效率。界面开发的复杂性需要有工具支持。针对现有基于模式的界面开发工具,本文根据它们对不同开发阶段的支持进行分类,然后对各类工具进行探讨,从形式、功能、可用性等特征展开分析和比较,最后,本文讨论了目前工具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大型集团管控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参考了大型集团管控型企业的具体信息化分布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定义和典型特征,建立了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结构框架、指标构成,并在所在单位的下属科研实体进行了应用,该体系具有普遍适用性,对其他行业具有借鉴意义,同时对于分析大型集团管控型企业及其下属单位的信息化工作现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Physiotherapy using intelligent robots is emerging as a new approach to recovery for many stroke patients. Although therapy robots have a strong potential in dealing with therapeutic and 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they have not been fully utilized in everyday therapy activities due to concerns over safety and the lack of friendly robot user/patient interaction models. From the viewpoint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 user-centred design based on UML (Unified Modelling Language) has been known to be one of the best solutions to satisfy usability since the design process relies heavily on the analysis of users and their tasks to reach their goals. Therefore, a model-driven approach to interactive system design via UML for therapy robots is needed to make them usable in the real world. This paper proposes such approach and introduces a new graphical notation that describes user interface elements and the methods of connection with hardware/software objects. With the proposed abstract interaction models, prototyping interactive systems can be made faster and allows for their evaluation by users and system developers before implement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us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users and system developers.  相似文献   

13.
在开发以使用为中心的协同工作系统中,越来越要求在早期就能发现并修正可用性方面的缺陷,这就要求评估者对被评估系统的使用上下文有清晰的理解,进而要求在协同工作任务模型上得到充分的支持.然而,现有的界面模型和面向单用户的可用性评测技术却不能有效地覆盖最基础的协作原子行为和团队协作的上下文信息,于是从面向评估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协同工作系统描述模型,在模型上应用快速评估方法中的遍历技术,通过迭代地模拟真实环境中系统的使用状况,可以实现低成本的早期可用性评估.实验表明,该方法较几种传统方法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王兵  权冀川 《计算机科学》2016,43(Z11):581-584
指控系统的信息服务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指控系统的效能。在分析信息质量、服务功能、服务性能等影响信息服务效果的质量要素基础上,提出了指控系统信息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针对各指标的特点,分别设计了定量评价、半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3类评价方法,给出了典型指标的具体评价算法和步骤,并进行了详细讨论。研究结果可为指控用户开展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运营服务研究对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分析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运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面向中小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营服务体系。包括建立集中控制的系统运营服务台、确定运营服务数字指标、制定运营服务标准流程、定期培训员工和用户、建立运营服务知识库等,可以提升信息服务提供商的系统运营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运营服务研究对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分析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运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面向中小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营服务体系,包括建立集中控制的系统运营服务台、确定运营服务数字指标、制定运营服务标准流程、定期培训员工和用户、建立运营服务知识库等,可以提升信息服务提供商的系统运营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A prototype e-mail system was developed for cognitively disabled users, with four different interfaces (free format, idea prompt, form fill and menu driven). The interfaces differed in the level of support provided for the user and complexity of facilities for composing e-mail messages. Usability evaluation demonstrated that no one interface was superior becaus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usability problems, although the majority of users preferred interfaces which did not restrict their freedom of expression (free format). In contrast to traditional evaluation studies, no common pattern of usability errors emerged, demonstrating the need for customisation of interfaces for individual cognitively disabled users. A framework for customising user interfaces to individual users is proposed, and usability principles derived from the study are expressed as claims following the task artefact cycle.  相似文献   

18.
Through the rapid spread of smartphones, users have access to many types of applications similar to those on desktop computer systems. Smartphone applications using augmented reality (AR) technology make use of users' location information. As AR applications will require new evaluation methods, improved usability and user convenience should be developed. The purpose of the current study is to develop usability principl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smartphone applications using AR technology. We develop usability principles for smartphone AR applications by analyzing existing research about heuristic evaluation methods, design principles for AR systems, guidelines for handheld mobile device interfaces, and usability principles for the tangible user interface. We conducted a heuristic evaluation for three popularly used smartphone AR applications to identify usability problems. We suggested new design guidelines to solve the identified problems. Then, we developed an improved AR application prototype of an Android-based smartphone, which later was conducted a usability testing to validate the effects of usability princi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