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苏纺织》2014,(12):33-34
工艺 侗锦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古代侗族"刺绣杂纹如绶,织花细如锦";有一首竹枝词说:"松火夜偕诸女伴,织成侗锦纳官输",就是描写侗族姑娘晚上结伴织锦的场景。侗族《远祖歌》里也有:"鱼骨做梭织花锦,骨针用来缝衣裳"的记载。侗锦是侗族传统家居、服饰用品,有"素锦"和"彩锦"之分,是侗族女性通过母女或近亲代代相传的纯手工织物。用黑白棉线织成的为"素锦",用黑白线和彩线交织成花工艺编织的为"彩锦"。  相似文献   

2.
侗锦图案是侗族织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侗族文化内涵的直接体现。为了使侗锦在现代化人文进程中更好的传承,赋予侗族文化新的生命力。以侗锦作为研究对象,从纹饰艺术、造型艺术、构图艺术、配色艺术等方面分析侗锦图案的艺术特色,并结合现代工艺如纹饰艺术与3D打印技术、造型及构图与激光雕刻技术、色彩艺术与现代蜡染工艺等方面探究侗锦图案在服饰中的应用形式和创新设计方法,为侗族织锦艺术的传承和应用注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以侗族侗锦艺术图案的特色为研究主题,针对侗锦图案的纹样、色彩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美学分析,结合当前侗族侗锦的发展历史,从侗锦图案风格、基本纹样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侗锦形成的审美成因及侗族文化对侗锦审美的影响,从而促进我国侗族侗锦艺术更好地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4.
全岳 《西部皮革》2015,(3):58-60
<正>锦鞋,是古代以彩丝编织或彩帛缝制的鞋。单就"锦"字而言,左金右帛的含义是:金,比喻尊贵与贵重;帛,丝织物的总称。锦,不仅是贵重的丝织物,更是鲜艳华美的代名词,如锦缎、锦绣、锦衣、锦标、锦旗、锦囊妙计、锦上添花等。晚唐诗人温庭筠的《锦鞋赋》,更是古代锦鞋之绝唱:"阑里花春,云边月新。耀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西部的少数民族妇女,善于织锦与挑绣,新织产品品种繁多,以民族来分就有艾锦(田字金刚锦)、壮锦、苗锦、侗锦、瑶锦、黎锦、泰锦、土家锦、景像锦、景颇锦、爱迪力斯锦等十多个民族锦。这些民族锦纹样丰富,构图独特,色彩艳丽,图彩并茂,独具西部少数民族风格与特色,用自己的织锦制成的民族服饰被人们称为“真正的艺术品”。土家锦,是少数民族锦中之一,俗称“土花”或称“西兰卡普”,是土家人的日常用品和工艺品,过去都是自纺、自染、自织的色织土布或麻布,称为“斑布”或“峒布”。土家锦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曾获清代“机好精干,千赤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湖南通道侗锦的实地调研,分析归纳了侗锦中几何纹样独特的艺术渊源与艺术形态,针对几何纹样中个性组织结构、灵活构图特征及创新应用形式等方面,研究了几何纹样在通道侗族织锦中的造型规律及美学形态,探究了几何纹样在通道侗族织锦图案中的艺术特色,为侗锦这一非物质文化艺术的活态传承及创新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彩织是种特殊形式的视觉艺术作品,突破了锦、绣等各类奢侈型纤维材料艺术品的局限,具有高仿真、个性化、成本低和制作周期短等优点,为艺术品提供了更广泛的表达形式,同样可为家纺业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结合彩织特点分析了彩织用于家用纺织品的可行性,同时分析了不同纤维材料对彩织成品的影响,为彩织向家纺行业进军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西部皮革》2015,(3):58
<正>锦,系一种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锦鞋,是古代以彩丝编织或彩帛缝制的鞋。唐代的锦无论织法还是纹饰,都比以前更为丰富多彩。晚唐诗人温庭筠的《锦鞋赋》,更是古代锦鞋之绝唱。除了锦鞋,唐代描写锦靴的诗也有很多。锦靴多为彩锦制成的短靿,外形美观,质地厚  相似文献   

9.
侗锦凤鸟纹样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颖 《广西轻工业》2009,25(9):127-128
通过对侗锦中凤鸟纹样的概念描述、其历史发展缘由和各形态结构描述等归纳梳理,展现凤鸟纹样在侗锦传承中的神秘色彩,解读侗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宋锦今昔观     
锦是我国驰名于世的多重组织的彩丝提花织物,早在《诗经》与《左传》等历史著作中就有记载。根据现有的考古发现来分析,唐代是我国锦类生产发生较大变化的转折时期,使当时锦类从经锦发展到以纬锦为主.在我国现有的锦织物中,属于经锦的有传统蜀锦,属于纬锦的有宋锦、妆花锦(云锦  相似文献   

11.
《丝绸》2016,(11)
缂丝的起源与其传播路径在纺织史学界存在着一些争论。运用文献研究与纺织考古相结合的方法,对缂丝的工艺、传播过程及其称谓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认为:缂丝与织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缂丝是一种织物类型,织成则是一种成品织造形式和设计手段。缂丝并不直接源于织成,反而是缂丝促进了织成织物范畴的扩大,丰富了织成织物;缂丝工艺是由西域汉族织匠在融合丝纺工艺与缂毛工艺的基础上产生的;古代文献资料中提到的"定州缂丝"中的"定州"指的是河北定州而非甘肃武威;缂丝称谓的变化反映了缂丝产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2.
织金锦     
锦,是用多种色线织出花纹的提花丝织物,古代有“织采为文”、“其价如金”之说,故名为锦。汉代刘熙所著《释名》解释为:“锦,金也,作之用功者,其价如金,故字从金帛”,可知锦的名贵。织金锦由于大量采用纯金材料针织花纹或地部,其价更非一般织锦可以比拟。锦的最早出现大致是在周代末期,《诗·小雅.巷伯》有文:“萋兮斐兮,成是贝锦”,这是目前能见到的关于锦的最早文字记载。织金锦的出现应该晚于这个时期,它与社会生产力水平是相关的,首先要有金矿的发现和开采,还要具备相适应的冶炼水平,最后还需有社会风尚的要求。关于…  相似文献   

13.
侗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富于创造的民族。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她漫长的历史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艺术,其艺术风格在整个中华民族艺术世界中有一定的地位和独道的特色。例如各色各样的“侗锦”和花带,这些织品花纹细腻、色彩绚丽、实用美观。侗布结实耐用、染色得适、保暖贴身,深受喜爱。还有用竹、藤编制的竹篮、斗笠、饭盒(包)、藤篮、藤钵、背篓和草鞋等,都很精巧别致,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现就选择部分工艺美术及织染方面的特色加以分析。 民间工艺美术 侗族民间工艺美术,种类繁多,且均有浓厚的独道色彩。工艺美术常见的有刺绣、编织、印染、彩绘、雕刻和剪纸等。这些工艺大  相似文献   

14.
侗族是分布于贵州、湖南、广西3省毗邻地区的南方少数民族,其中以贵州省人口最多,古代文献中称"骆越"、"僚"、"侗蛮"。他们主要从事山坝农业,兼营林业和渔猎,手工业发达。出产"香禾糯"有糯中之王"之称)、"稻花鲤"、("油茶、杉树,善于编织侗锦,"鼓楼"和"风雨桥"是其特有的精湛建筑艺术,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15.
蜀锦因产于蜀地而得名.把织锦工人集中起来,由锦官进行管理,久而久之,成都又有了另外一个名称--"锦城"或者"锦官城";供锦官们南来北往居住的客栈,被称为"锦官驿".它坐落在成都城区内东南部锦江边上的九眼桥畔.由于古代成都人常在南河中洗濯彩锦,洗后的彩锦色彩比原先更加艳丽,濯锦江便由此得名.  相似文献   

16.
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开展以来,侗族织锦研究备受重视。文章通过对近5年侗族织锦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发现文献数量具有波动上升的趋势,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文化历史、活化利用方式和传承发展模式三方面。笔者在归纳概括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侗锦现代语言的再生入手,对侗族织锦融入当代设计的道路进行了方法总结,试图探讨以侗族织锦为代表的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新出路,以期为侗族织锦艺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广西三江侗族文化元素在侗族戏台公共设施设计中的运用方法,为传统古村落标志性建筑的公共设施设计提供参考,也为侗族文化传承提供路径。通过对三江侗族马安寨戏台公共设施现状的分析发现公共设施存在的问题,戏台公共设施建设的不充分,公共设施设计的文化承载欠缺;将三江侗族文化元素从场域文化、物质文化、信仰文化与民俗文化等方面进行整理分类。从图案纹样、服饰色彩、工艺结构等方面解读侗族文化元素的民族特色。探索侗族文化中的色彩、图腾、材质、结构等元素在戏台公共设施设计中的运用方法。通过运用侗锦、鼓楼、木锤、芦笙等侗族文化元素结合分解重构、复制阵列、渐变连续等设计手法设计出多耶长凳、太阳椅、八角公示亭、木锤音响、鱼纹芦笙灯五个公共设施。通过侗族文化元素对戏台公共设施设计进行研究,让公共设施富有侗族文化以达到传播三江侗族文化的目的,同时也为其他民族文化在其他方面融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小郑 《印刷杂志》2012,(11):71-71
<正>10月8日,东莞虎彩印刷有限公司与东莞证券举行战略投资签约仪式,东莞证券通过其直接投资业务的全资子公司东证锦信投资助力其上市发展。东莞虎彩是东莞证券直投公司东证锦信所投资的第一家东莞本地拟上市企业。东证锦信总经理张劲春说:"东莞虎彩在2010年成为东莞市第三批上市后备企业,拥有富有吸引力的细分行业市场,是具备投资价值的高成长性龙头企  相似文献   

19.
问与答     
崔浩然 《印染》2013,(20):57-58
问:如何用一浴一步法染好涤/锦/棉织物?答:涤/锦/棉三合一织物一浴一步法染色工艺的关键有四:1温度的选择涤/锦/棉三合一织物中的锦纶组分,耐热稳定性差,在水中能承受的最高温度为120℃。一旦温度高于120℃,锦纶就会产生显著的"纸化"现象(消弹、泛黄、硬化、脆损)。因而,涤/锦/棉三合一织物的染色温度只能是120℃。  相似文献   

20.
新品     
《中国黄金珠宝》2012,(5):20-21
用"LOVE"彩宝讲故事仙路七夕再推"爱人礼物"在浪漫七夕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彩宝第一家"仙路珠宝,以独特的设计、细腻的切工为恋人们推出了名为"LOVE"的彩宝系列,用首饰解读"爱的内涵"。"LOVE"彩宝系列设计灵感源于汉字"爱",其字根"(?)"是"爪"的变体,有"扶助"之意。因此,设计师将贵金属线条别具匠心地勾勒成双手相牵相扶的两人,形象深刻地诠释"爱"这种美妙情感。同时,两人相扶的形态又交汇成经典心形,进一步演绎浪漫之爱。而缤纷彩宝,也在经过精心的切磨之后,被塑造成满载浓情蜜意的心形,彩宝表面有如绸缎般光滑,用色泽的剔透来演绎柔情,不经意间将精湛工艺完美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