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滹沱河断流区水环境劣变特征与地下调蓄潜力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费宇红  陈树娥  刘克岩 《水利学报》2001,32(11):0041-0045
本文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滹沱河山前段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劣变特征分析,阐明了山前拦蓄地表水和山前平原超采地下水对水环境影响的后果,并以大量实测资料为依据论证了被疏干地下含水介质空间的地下调蓄可利用性,系统阐述了研究区地下调蓄的基本条件和潜力,提出了南水北调客水利用地下调蓄条件发挥更大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台兰河山前地下水开发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台兰河流域内地表水、地下水综合分析,提出适合本区水文地质特点的开发新思路:在山前储水构造地带修建"横坎儿井"式集水系统,利用地形坡度,实现自流供水。对地表水采取"引洪回补"滞洪削峰,调蓄地下水,为新疆干旱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我国人工地下水回灌类型及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再生水地下调蓄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即将颁布的再生水地下水回灌水质标准,提出实施再生水地下调蓄工程配套的再生水处理工艺和应遵循的准则。  相似文献   

4.
在海河流域太行山前平原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占水资源利用总量的70%以上,同时山前大规模拦蓄山区径流进入平原区补给地下水的水量,造成地下水补给源大幅度削减,加之近20年来区域降水量的明显减少,导致了研究区地下水环境的严重劣变,引发了诸多环境地质问题。从逆向思维出发,地下水环境劣变的结果为南水北调客水创造了理想的地下调蓄库容,为区内多源水更好地发挥效益创造了客观条件。建议立足于流域水资源的视野,遵循水循环的疏导规律和资源最佳效益的准则,系统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间资源互动关系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和维持生态环境中的自然属性,高度重视太行山前平原地下空间的资源性及其对客水资源效益的时空伸展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本地水资源和客水资源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海河流域太行山前平原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占水资源利用总量的70%以上,同时山前大规模拦蓄山区径流进入平原区补给地下水的水量,造成地下水补给源大幅度削减,加之近20年来区域降水量的明显减少,导致了研究区地下水环境的严重劣变,引发了诸多环境地质问题,从逆向思维出发,地下水环境劣变的结果为南水北调客水创造了理想的地下调蓄库容,使得区内多源水更好地发挥效益而具备了客观条件。建议:立足于流域水资源的视野,遵循水循环的疏导规律和资源最佳效益的准则,系统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间资源互动关系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和维持生态环境中的自然属性,高度重视太行山前平原地下空间的资源性及其对客水资源效益的时空伸展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本地水资源和客水资源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海河流域太行山前平原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占水资源利用总量的70%以上,同时山前大规模拦蓄山区径流进入平原区补给地下水的水量,造成地下水补给源大幅度削减,加之近20年来区域降水量的明显减少,导致了研究区地下水环境的严重劣变,引发了诸多环境地质问题。从逆向思维出发,地下水环境劣变的结果为南水北调客水创造了理想的地下调蓄库容,为区内多源水更好地发挥效益创造了客观条件。建议立足于流域水资源的视野,遵循水循环的疏导规律和资源最佳效益的准则,系统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间资源互动关系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和维持生态环境中的自然属性,高度重视太行山前平原地下空间的资源性及其对客水资源效益的时空伸展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本地水资源和客水资源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年调节水库与地下水联合调蓄的模拟分析方法,并通过对石佛寺水库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模拟计算,提出了石佛寺平原水库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的供水规模及其运行方式。建立风险分析模型,进行了供水系统的风险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年调节水库与地下水联合调蓄的模拟分析方法,并通过对石佛寺水库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模拟计算,提出了石佛寺平原水库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的供水规模及其运行方式.建立风险分析模型,进行了供水系统的风险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针对座落于含水层上的季调节水库及其周边含水层构成统一的水资源系统,建立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的优化管理模型。以避免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使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稳定供水量最大。以石佛寺水库为例,其地表水水资源利用率相当低;地下水系统具有良好的调蓄水资源条件。因此建立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系统的水资源分布和状态进行了长系列模拟分析,并对其求解。分析结果为系统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雷州半岛台地是我省地下水利用最多的地区 ,该地区地表水资源比较缺 ,降雨量较少 ,而陆地蒸发量为全省最大 ,因此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比较重要。正确估算地下水资源量是地下水开发规划的前提 ,本文从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三个方面分析论证地下水资源量 ,分析结果供有关部门参考。1 “三水”平衡原理所谓“三水” ,即是指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形成地表调蓄、土壤调蓄、地下调蓄作用 ,一部分成为径流量 ,一部分成为蒸发量(或总消耗量 )。径流量又分为河川径流量和中、深层地下水径流量 ,河川径流量分为地表径流…  相似文献   

11.
围绕西北灌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分析了灌区地下水的基本特征及调蓄功能,重新审视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对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变化环境下西北灌区地下水循环与演化机制、灌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控、灌区地下水开采模式及机井合理布局、灌区地下水管理机制4个方面归纳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针对西北灌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探讨了灌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科学与技术研究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治淮》2021,(7)
正由于资源性缺水和地表水资源污染、调蓄不足等原因,界首市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主要以地下水开发利用为主。然而,若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不当,出现过度开采等情况,会引发一系列的地下水环境、生态问题,比如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河道断流、地下水污染等。为有效遏制这种情况和满足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强对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相应保护措施,这对保障区域供水、生态与环境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施秦岭山前截洪引渗工程,充分利用地下水库调蓄能力,对于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改善关中地区水资源短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研究秦岭山前洪积扇地下水库调蓄功能,选取太平河洪积扇进行地下水回灌试验,并使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调蓄功能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所设计的4种调蓄方式下,平均调蓄深度约为10 m,太平河、秦岭山前洪积扇调蓄估算量分别为3374.8万m3、27.04亿m3,如适度加强补采,可激发更大调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张坊水源应急供水工程位于北京西南部,以引用拒马河地表水为主,10眼岩溶井地下水为辅.地表水经11.2 km胜天渠进入张坊镇下寺所调蓄池,与地下取水在调蓄池汇合,共同进入埋在地下的PCCPDN2000的输水管道,流经42 km后到达燕化动力事业部,再经燕化DN 1200和DN 1500钢管反向送至38 km外田村山水厂.供水线路总长约91 km.沿线工程构筑物141个,穿越村庄29个.工程设计供水能力4m3/s.工程总投资3.58亿元.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初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下水降落漏斗逐渐形成,地下水流场剧烈演变,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分析、水均衡等方法,分析了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流场的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并计算了1981—2019年各影响因素对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60年以前邯郸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主要受自然因素驱动,1960年以后地下水流场演变的驱动力由自然因素演化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地下水源汇项逐渐发生变化;邯郸山前平原排泄项对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大于补给项,降水入渗和地下水开采始终是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主要驱动力;1981—2000年降水入渗补给量和开采量对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为80.82%,2001—2019年降水入渗补给量和开采量对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贡献率为75.79%,浅层地下水流场演变的驱动力趋于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利用存储于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可再生浅层地能,探讨了应用地下水和地表水作为热源或热汇的水源热泵技术,分析了地下水和地表水中浅层地能的热特性,总结了应用地下水的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和应用地表水的地表水源热泵技术的基本概念、组成特点、应用类型、设计要点、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法,旨在推广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的热利用。  相似文献   

17.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貌单元特征及地下水储水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铭江  裴建生  王智 《水利学报》2006,37(11):1360-1366
对于解决干旱区内陆河流水资源的调蓄问题,人们已习惯采用“高坝大库”的工程技术方案。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地下水库的建设经验,结合干旱区内陆河流地貌单元、储水构造特征以及水资源转化特点,提出了建设山间凹陷、山前凹陷和深覆盖河谷型等三种地下水库的具体设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以地下水库调蓄为主,地下水与地表水统一调度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以期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合理、科学、经济。这种新模式是实现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合理配置的有益尝试,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城乡供水中占较大比例。地下水库因具有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联合调控、多年调蓄、水资源战略储备及应急供水等功能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分析地下水库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地下水库的基本条件,并以沈阳市为例进行分析,给出了论证地下水库补给水源、补给区、地下水库储水空间估算及开采条件的具体分析与计算方法。最后利用建立的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模拟预测了地下水库建成后分别按常规水源与应急水源两种方式所产生的供水规模。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建设地下水库具有较高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是二塘沟流域居民生活饮用、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对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下水水化学环境与可再生能力,以便科学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地下水水质。采用数学统计方法、三线图解法以及Gibbs图分析了二塘沟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表水水化学类型是HCO_3~-—Ca~(2+),北盆地浅层地下水由地表水补给,经过硫酸盐矿物溶滤,水化学类型为HCO_3~-+SO42-—Na++Ca~(2+),再经过南盆地平原绿洲区含氯化物矿物溶解及蒸发浓缩作用水化学类型为SO42-+Cl-—Na++Ca~(2+),最终排向艾丁湖附近形成Cl-—Na+型水。北盆地地表水水质较好,而地下水有变差趋势,即在火焰山北部山前有明显上升;南盆地地下水在山前及灌区四周水质较差。  相似文献   

20.
文中以潮白河冲洪积扇为研究对象,基于GMS与GOCAD软件平台,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及地下水库补给与消耗的动态模拟展示模型,形象地模拟及展示了研究区地下水库地质结构特征及地下水库人工调蓄动态演变过程,为地下水库工程前期论证和建设提供了设计依据。结果表明,北京市潮白河冲洪积扇中上部地区现分布有众多水源地,可利用其水文地质条件建设地下水库。在水源地调整开采,人工地下水回灌条件下,潮白河地下水库出现了大面积的地下水位上升,实施调蓄对地下水资源的恢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