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高宁  倪广地 《应用化工》2011,40(11):1964-1967
以马来酸酐(MA)和丙烯酸十八酯(OA)为单体进行聚合,并用十二胺接枝改性,合成了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双十二烷基酰胺梳型共聚物(POMN)。用红外光谱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该降凝剂对长庆含蜡原油的降凝减黏效果。结果表明,当n(MA):n(OA)=1:4,加剂量为300μg/g,加剂温度为60℃时,降凝效果较好,原油凝点降低13℃,原油低温黏度也大大降低。为了进一步扩大降凝效果,进行了复配实验。结果表明,POMN与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按质量比为1:1复配,效果最佳,降凝幅度可达17℃,大大改善了含蜡原油的低温流动性能。  相似文献   

2.
龙小柱  张广明  孙威  刘杰  徐磊  李昱霖 《应用化工》2013,(12):2167-2170
以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马来酸酐为原料,采用"先酯化-后聚合"的方法,合成一种新型原油降凝剂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马来酸酐共聚物(AE-MA)。实验表明,最佳酯化条件为:n(甲基丙烯酸)∶n(混合醇)=1∶1.25、n(十二醇)∶n(十四醇)∶n(十六醇)=3∶6∶1,w(溶剂)=100%,w(催化剂)=1.5%;最佳聚合反应工艺条件为:n(马来酸酐)∶n(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1∶1,w(引发剂)=0.75%,聚合时间3.5 h,聚合温度80℃。将最佳条件下合成的产物按1.59%(质量分数)的剂量加入到盘锦原油中,原油凝点最多可降低11℃。  相似文献   

3.
采用"先酯化,后聚合"的方法,以马来酸酐、苯乙烯、十六醇、二十二醇为原料,合成了低温流动性改进剂马来酸酐混合酯-苯乙烯共聚物,最佳制备条件为:①酯化:n(马来酸酐)∶n(混合醇)=0.5∶1,w(催化剂)=1.8%、w(溶剂)=90%,酯化时间2.5 h;②聚合:n(苯乙烯)∶n(马来酸酐混合酯)=1∶1,w(引发剂)=1.25%,聚合温度为75℃,聚合时间4 h,溶剂用量为55%。将合成的产物按1.0‰的剂量加入到俄罗斯原油提炼的俄柴油中,冷滤点可降低12℃。  相似文献   

4.
以马来酸酐、混合醇和苯乙烯为原料合成了马来酸混合酯-苯乙烯共聚物(PMST)蜡油降凝剂,适宜的酯化条件为:n(混合醇)∶n(马来酸酐)=2∶1,催化剂质量分数1.5%,溶剂质量分数20%,酯化时间3 h;聚合条件:n(苯乙烯)∶n(马来酸混合酯)=1∶1,溶剂质量分数50%,引发剂质量分数1.5%,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3 h。用红外及核磁分析确证了产物结构。PMST的添加量为0.4%(以蜡油质量计),热处理温度为70℃时,可使实验用蜡油凝点降低26℃,实现高凝点蜡油在常温乃至低温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盘锦原油的性质,成功研制了以甲基丙烯酸、十四醇、马来酸酐为原料的共聚物ME-TA-MA降凝降粘剂。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合适的工艺条件。酯化:n(十四醇)∶n(甲基丙烯酸)=1.25∶1,m(催化剂):m(甲基丙烯酸+十四醇)=2%,m(溶剂)∶m(甲基丙烯酸+十四醇)=50%;聚合:n(马来酸酐)∶n(酯化产物)=1∶1,m(引发剂):(甲基丙烯酸十四酯+马来酸酐)=1.5%,m(溶剂)∶m(甲基丙烯酸十四酯+马来酸酐)=50%,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3h。IR结果表明,所制备产物的官能团结构与设计的目标产物相符。将最佳条件下合成的产物以m(降凝剂)∶m(原油)=0.23%的加剂量加入到盘锦原油中,凝点可降低13℃,粘度可降低61.33%。  相似文献   

6.
AMV及其醇解、胺解型柴油降凝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介绍α-甲基丙烯酸高级酯-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AMV)三元共聚物及其醇解、胺解型柴油降凝剂的合成、表征以及降凝助滤效果。实验表明,在n(α-甲基丙烯酸十八酯)∶n(马来酸酐)∶n(醋酸乙烯酯)=4∶1∶2,聚合温度85℃,聚合时间5h,引发剂用量1.2%(质量分数,下同)的条件下,合成的AMV三元共聚物在添加量为0.1%(质量分数,下同)时,分别将中国石油兰州石油化工公司生产的3种柴油的凝点降低10、14、9℃,冷滤点降低1、3、2℃;在对三元共聚物进行醇解、胺解得到一系列的醇解、胺解物中,十八胺胺解物的添加量为0.1%时,分别可将上述3种柴油的凝点降低10、16、11℃,冷滤点降低2、5、3℃。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酸高碳酯、苯乙烯和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通过自由基引发聚合,制备了原油降凝剂,并对其降凝性能进行了评价。最佳合成条件为:单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1∶2,引发剂加量为0.5%,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h。  相似文献   

8.
先合成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再将其与苯乙烯、马来酸酐和丙烯酰胺聚合,制备柴油降凝剂。考察引发剂用量、聚合时间、单体配比、聚合温度等对降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柴油降凝剂最佳制备条件是引发剂用量0.7%,甲基丙烯酸混合酯、马来酸酐、苯乙烯、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5∶1∶2∶1.5,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6 h。当降凝剂添加量为0.08%时,降凝效果最好,冷滤点降幅7℃。  相似文献   

9.
实验以甲基丙烯酸(MA)、混合醇(MA)、醋酸乙烯酯(VA)、马来酸酐(MA)为原料,采用"先酯后聚"法合成了具有降凝性能的润滑油降凝剂。得到酯化反应最佳条件为n(混合醇)∶n(甲基丙烯酸)=1∶1,m(催化剂)∶m(甲基丙烯酸+混合醇)=3%(简写为酸醇,下同),m(溶剂)∶m(酸醇)=60%,酯化时间2h。聚合反应最优条件为m(醋酸乙烯酯)∶m(酸醇)=20%,m(马来酸酐)∶m(酸醇)=30%,m(过氧化苯甲酰)∶m(酸醇)=2.5%,聚合温度85℃,聚合时间3h。将目标产物加入润滑油中,当m(降凝剂)∶m(酸醇)=0.8%时,可使150SN润滑油基础油凝点降低16℃。  相似文献   

10.
李熠宇  吴琼  徐鹏  马爱青  侯影飞 《化工进展》2020,39(12):5234-5242
为了解决胜利油田稠油黏度高、开采困难等问题,通过分子模拟指导,以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及苯乙烯进行四元共聚,获得了适合原油特性的降黏剂。以降黏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了单体投料比例、最佳反应条件等对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及苯乙烯投料摩尔比为4∶13.5∶8∶3、引发剂加量为1%(质量分数)、链转移剂用量为0.5%(质量分数)、80℃反应8h时,合成的降黏剂效果最好,且在降黏剂用量为0.3%(质量分数)时,可将原油黏度从1100mPa·s(50℃)降至403mPa·s,降黏率达到63.3%,原油凝点可从38.5℃降低至33.2℃,通过红外及氢谱等进行了表征,与预想分子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11.
以聚丙二醇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在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采用酸酐醇解法合成了马来酸酯。然后利用自制的马来酸酯与醋酸乙烯酯、丙烯酰胺共聚,合成了一种油溶性三元聚合物降黏剂,并用红外光谱法表征聚合物的组成特性。通过对其降黏效果的评价,得出最佳合成条件为:n(醋酸乙烯酯)∶n(丙烯酰胺)∶n(马来酸酯)=6∶2∶1,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9%,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6 h;当温度为50℃,降黏剂加量为600 mg/L时,稠油的黏度由3 790 mPa·s降到1 110 mPa·s,表现出了良好的降黏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甲基丙烯酸、高级长链醇、马来酸酐、乙酸乙烯酯等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酯新型生物柴油降凝剂.考察了原料种类、原料用量、温度等因素对降凝剂黏度及降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成聚甲基丙烯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5℃ ~ 90℃,聚合反应时间5h,反应原料摩尔比马来酸酐∶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1∶4∶4.聚甲基丙烯酸酯添加量为1%时,生物柴油的凝点能降低8℃,降凝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先合成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再将其与苯乙烯、马来酸酐和丙烯酰胺聚合,制备柴油降凝剂。考察引发剂用量、聚合时间、单体配比、聚合温度等对降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柴油降凝剂最佳制备条件是引发剂用量0.7%,甲基丙烯酸混合酯、马来酸酐、苯乙烯、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5∶1∶2∶1.5,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6 h。当降凝剂添加量为0.08%时,降凝效果最好,冷滤点降幅7℃。  相似文献   

14.
段文猛  叶晴  王金龙 《化工进展》2016,35(3):884-889
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醇、苯甲醇为原料,采用先酯化后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甲基丙烯酸苄酯聚合物降凝剂(BS),并对其进行了红外表征及GPC分子量分析。通过降凝效果评价,确定了聚合物BS的最佳合成条件:n(甲基丙烯酸十八酯):n(甲基丙烯酸苄酯)=15:1,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7%,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6h.最佳条件下合成的降凝剂在10%的含蜡模拟油中的最佳加量为0.4%(占模拟油的质量分数),降凝幅度为4.5℃;当0.4%降凝剂加入到5%的含蜡模拟油中降凝幅度为9.5℃,并考察了其对多种原油的降凝效果,发现降凝剂对不同含蜡原油都有一定的降凝效果,胶质和沥青质含量较高的原油效果较好,其降凝幅度最高可达11.5℃。  相似文献   

15.
李建波  杨海燕  钟小芳 《应用化工》2012,(3):445-447,452
针对新疆塔河油田稠油特点,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油溶性降粘剂SWLY-1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丙烯酸十八醇酯∶苯乙烯∶马来酸酐∶丙烯腈为10∶2∶3∶2,引发剂加量为1.05%,在甲苯中70℃下反应6 h,降粘率可达88.2%,这将有助于提高塔河油田稠油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工》2022,(10):1881-1885
研究以自制的丙烯酸十八醇醚酯单体(A)、马来酸酐(M)、苯乙烯(S)为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制得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AMS。确定了AMS合成的最佳条件:丙烯酸十八醇醚酯、苯乙烯、马来酸酐摩尔比为5∶1∶3,反应温度为90℃,引发剂BPO用量为0.6%,反应时间为6 h。结果表明,在温度为50℃时,降黏剂AMS加量为0.6%时对渣油的降粘率达到54.11%。此外,加入0.2%助剂Span-80能进一步提高AMS降粘效果,当剪切速率为2 000 r/min时AMS的降粘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应用化工》2015,(10):1881-1885
研究以自制的丙烯酸十八醇醚酯单体(A)、马来酸酐(M)、苯乙烯(S)为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制得一种油溶性稠油降粘剂AMS。确定了AMS合成的最佳条件:丙烯酸十八醇醚酯、苯乙烯、马来酸酐摩尔比为5∶1∶3,反应温度为90℃,引发剂BPO用量为0.6%,反应时间为6 h。结果表明,在温度为50℃时,降黏剂AMS加量为0.6%时对渣油的降粘率达到54.11%。此外,加入0.2%助剂Span-80能进一步提高AMS降粘效果,当剪切速率为2 000 r/min时AMS的降粘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苯-马共聚物高碳醇酯(SMAA)降凝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在引发剂下反应得到苯-马聚合物,再与混合高碳醇酯化得到目标产物SMAA,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SMAA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对辽宁瑞达石油技术有限公司高凝原油的降凝效果.制备苯-马聚合物(SMA)的最佳工艺条件:n(马来酸酐)/n(苯乙烯)=1:2、聚合温度75 ℃、聚合时间4 h、引发剂用量0...  相似文献   

19.
以α-甲基丙烯酸和马来酸酐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高碳混合酯及马来酸酐高碳混合酯,确定了酯化反应条件。采用甲苯作溶剂,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高碳混合酯-马来酸酐高碳混合酯-乙酸乙烯酯-苯乙烯四元共聚物的柴油降凝剂,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单体配比1∶2∶3∶1,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用量0.8%,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6 h。考察了该降凝剂对锦州石化公司二套加氢柴油的降凝助滤效果,确定0.07%为降凝剂的最佳添加量。  相似文献   

20.
以富马酸、醋酸乙烯酯、混合醇为原料,采用"先聚-后酯"的方法,合成新型的润滑油降凝剂:富马酸混合醇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PFVA)。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聚合条件:n(富马酸)∶n(醋酸乙烯酯)=1∶0.75、w(过氧化苯甲酰)=1.5%、聚合时间3.5 h、聚合温度70℃、w(甲苯)=55%;酯化最优条件:n(富马酸-醋酸乙烯酯共聚物)∶n(混合醇)=1∶2、w(甲苯)=50%、w(对甲苯磺酸)=1.5%。IR结果表明,所制备产物的官能团结构与设计的目标产物相符。将最佳条件下合成的产物,加入到150SN润滑油中,凝点最多可降低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