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TiO2/累托石吸附和光催化降解处理造纸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TiOSO4水解一沉淀反应法,制备高活性TiO2/累托石.利用SEM和XPS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对造纸废水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确定了废水通过反应器的流量、废水pH值和循环处理次数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流量为12mL/min,pH=5.0时,COD的去除率可达88.76%.  相似文献   

2.
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硅胶负载氧化锆的吸附除氟性能,考察了溶液pH、吸附剂投加量、初始浓度以及不同温度和不同初始浓度下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对吸附有很大影响,最大吸附的pH值为3~4.吸附速率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200min内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计算的吸附平衡常数为1.31L/mg,饱和吸附量为7.46mg/g,表明该吸附剂对氟有较大的亲和力和高的饱和吸附量.  相似文献   

3.
以海泡石为载体,对高效脱色菌进行固定化,用其对酸性红B溶液进行脱色,研究不同海泡石活化温度、pH值、载体量、接种量、摇床转数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降解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活化温度为400℃的海泡石最适宜作固定化载体.对酸性红B脱色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3℃、pH值4~9、载体量10g/L、接种量2%、摇床转数120r/min.与游离态菌相比,固定化不仅提高了细菌降解染料的能力,而且在一定的pH值变化范围内,仍能保持稳定的脱色率.紫外可见光谱可确认,B菌对酸性红B的降解,是破坏了其结构中的共轭体系和芳香环结构.  相似文献   

4.
Fe2(SO4)3/膨润土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膨润土酸化处理得到活性白土,并以活性白土为载体浸渍负载硫酸铁,得到Fe2(SO4)3/膨润土固体酸催化剂。通过萘的异丙基化反应考察硫酸质量分数、硫酸铁溶液浓度以及活化温度对Fe2(SO4)3/膨润土催化性能的影响,得出了适宜的催化剂制备工艺条件;硫酸质量分数为10%,硫酸铁溶液浓度为0.08mol/L,活化温度为200℃。并用XRD,BET,TG和S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以单宁酸为目标污染物,分析了溶液初始pH、吸附时间以及吸附剂投加量等因素对酸-高温改性海泡石吸附单宁酸的影响,并通过表面电荷、X射线衍射与红外光谱的测定分析,探讨了天然海泡石、酸-高温改性海泡石以及改性海泡石吸附单宁酸后的表面化学特性.结果表明,溶液初始pH=2增加到pH=10时,酸-高温改性海泡石对单宁酸的去除率由35.0%上升到74.8%,吸附量由7.0mg/g上升到15.0mg/g.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单宁酸的去除率呈上升趋势.当吸附时间为6h时,去除率可达71.0%,吸附量为14.2mg/g,而后去除率与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海泡石与酸-高温改性海泡石电荷零点所对应的pHZPC分别为7.32±0.1和6.44±0.1,表明酸-高温改性增加了海泡石表面的酸度,形成了更多的表面吸附位;同时酸-高温改性提高了海泡石的纯度和吸附性能,改性海泡石吸附单宁酸后,其红外图谱显示在2 975、2 919和1 629cm-1处出现了吸收峰,表明改性海泡石对单宁酸有较好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6.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TiO2光催化降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海泡石载体对TiO2光催化降解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DOP降解过程中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海泡石载体能提高TiO2的光催化效率,附载次数对催化剂性能影响明显,附载5次制成的催化剂效果最佳,并且pH值的变化与DOP降解具有相同趋势,能够反映其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改性竹炭对溶液中Cr(VI)的吸附性能,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和改性竹炭用量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呈强酸性时,竹炭和改性竹炭均有很好的吸附效果;溶液呈弱酸性时。竹炭几乎不吸附;而改性竹炭却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且经1000℃高温煅烧和氧化改性后的竹炭的吸附效果最佳.溶液初始浓度减小,改性竹炭用量增大,吸附率增大.当Cr(VI)初始质量浓度为40mg/L时。其饱和吸附量约为5mg/g,吸附平衡时间约为48h.采用一级、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对吸附能力的影响进行拟合,表明二级吸附动力学比一级吸附动力学更符合改性竹炭的动态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利用烟秆制备廉价活性炭的可行性。通过系统的工艺条件考察,寻求合理优化的工艺路线和条件。采用氮气保护,在钢甑炭化炉中进行炭化,在管式不锈钢反应器中进行活化。较优的工艺条件为:炭化温度300℃,炭化反应时间0.5h,活化温度750℃,活化反应时间0.5h,水/炭比2/1,所得活性炭产品的碘吸附值为849.6(mg/g);比表面积为630.3(m^2/g)。  相似文献   

9.
以芝麻秆为原料,通过磷酸活化法和酸性改性法制备活性炭,对产品的比表面积、孔结构和碘吸附值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芝麻秆活性炭处理含铜离子废水的工艺,同时研究了活性炭吸附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为455m~2/g,总孔体积为0.65mL/g,平均孔径为3.63nm,碘吸附值为887mg/g.用活性炭处理100mL质量浓度为20mg/L的铜离子溶液时,处理温度为30℃,pH值为6,活性炭用量为0.08g,50min后吸附达到平衡,活性炭去除铜离子的效果最佳,吸附率达77%.活性炭对铜离子的吸附行为遵循准二级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废弃茶梗的开发利用途径,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了废弃茶梗活性炭吸附剂。比较了不同活性炭制备工艺的差别,并考察了氯化锌用量、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氯化锌直接活化制备的活性炭性价比最高;随着氯化锌用量增加,活性炭的得率逐步提高,碘吸附值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活化温度升高,活性炭得率不断减小,碘吸附值先增大后减小,在600℃达到极大值;随着活化时间延长,活性炭得率不断下降,碘吸附值随着活化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在活化时间为2 h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采用共沉淀法合成海泡石负载纳米Fe_3O_4催化剂,催化过二硫酸盐去除水中双酚A(BPA).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氮气吸脱附仪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不同温度和溶液pH对催化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催化剂和过硫酸盐投量对BPA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比表面积的催化剂可对BPA有效吸附,平衡吸附量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室温下可达11.6 mg/g.当催化剂投量为2 g/L、过硫酸钾(PDS)投量为4 000 mg/L、溶液pH为5时,体系可在20 min内完全降解30 mg/L的BPA.催化剂可通过外加磁场进行回收,且重复使用5次之后,60 min降解率仅下降了2.7%.机理推断认为体系内BPA的降解过程由吸附-氧化耦合反应实现,被吸附的BPA分子可在催化剂表面被生成的自由基原位降解.本研究首次将磁改性海泡石作为催化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体系催化剂使用,并认为吸附-氧化耦合式的降解途径可以有效提高自由基利用率,为去除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催化氧化体系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载Ag海泡石抗菌粉体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用干湿循环法制备载Ag海泡石抗菌石抗菌粉体,研究了反应条件,如浓度,循环次数对海泡石中抗菌离子含量的影响,找出了最佳反应条件,最后经过抗菌测试表明,这种无机抗菌剂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出质子化壳聚糖/Fe_3O_4磁性复合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模拟含磷污水中磷的吸附特性。首先,考察了吸附时间对所有复合吸附剂的吸附特性的影响;选取其中吸附特性较好的E2吸附剂,考察了其吸附特性与含磷溶液初始浓度的关系;然后,进行了与溶液pH值、吸附剂类别、投加量、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相关的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水pH值对吸附过程具有最明显的影响,最佳pH值为6,吸附剂和投加量的影响次之,影响最弱的是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质子化磁性壳聚糖对磷的去除率最高达80%左右。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能很好地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由此证明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4.
煤泥水中黏土颗粒对钙离子的吸附实验研究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静态(搅拌)实验,研究了吸附时间、pH值、钙离子浓度等因素对钙离子在煤系黏土(主要为高岭土和蒙脱土)表面的吸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钙离子在2种实验样品表面吸附量先不断增大而后趋于平衡;蒙脱土表面的钙离子吸附量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增加,高岭土表面钙离子的吸附量在溶液pH值介于6.5到7.0时最小,小于6.5时吸附量随pH值的增大而缓慢减小,大于7.0时吸附量随pH的增大而迅速增加;2种吸附过程都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规律.钙离子在样品表面3种可能的吸附形式为一羟基络合、Ca(OH)2沉淀和离子静电吸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67,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以及热重(TG)对其进行表征。将合成的ZIF?67用于水中甲基橙的吸附,系统地研究了pH、吸附剂质量、甲基橙初始质量浓度、接触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IF?67质量为20 mg、pH为7时,吸附效果最好;在303 K下吸附25 min达到平衡;在303 K下,ZIF?67对甲基橙的理论最大吸附量为152.67 mg/g。等温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乙醇可以对吸附后的ZIF?67较好地脱附,经过6次吸附?脱附循环仍保持较好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剩余污泥的有效利用,通过实验室静态吸附试验,研究剩余污泥对Cu2+、Cd2+溶液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中pH值、污泥量、吸附时间和初始溶液质量浓度对吸附效率均有影响,pH值是吸附过程的最重要因素,增加投泥量和提高pH值可以明显提高吸附量,而温度对污泥吸附的影响并不显著.吸附热力学数据表明,污泥对Cu2+、Cd2+的吸附较好地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32.4mg/g和30.2mg/g.剩余污泥能够作为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7.
氨氮在土壤中吸附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氨氮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因素,考察吸附土壤粒度、pH值、温度因素对氨氮吸附等温线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壤粒度越小,pH值越大、温度越低,土壤对氨氮的吸附能力越强,而土壤和溶液的最佳配比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此外,氨氮的吸附并不只是单纯的物理吸附,同时也是一个与热交换相关的化学过程,并且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弱放热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处理含铜重金属废水时成本高和效率低等问题,选用廉价且吸附性能较好的吸附剂成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章以稻壳为原料制备稻壳灰吸附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Cu2+质量浓度、pH值、吸附剂投加量、时间、温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吸附Cu2+的最佳条件;通过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测定,对吸附前后的稻壳灰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对吸附效果影响极大,当4≤pH≤6时,吸附率较高,pH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吸附;在前0.5 h内吸附速度很快,1 h后吸附基本完成。稻壳灰吸附Cu2+的最佳条件为:稻壳灰投加量20.0 g/L、35 ℃、Cu2+质量浓度30 mg/L、吸附时间1 h、溶液初始pH为6。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稻壳灰对Cu2+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