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要素的定量描述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要素的定量描述,实质上是对侧积泥岩产状及侧积体规模的定量计算。在建立侧积泥岩单井识别标准的基础上,采用了3种方法进行构型要素的定量描述。一是地层倾角测井法,直接获取侧积泥岩产状;二是开发对子井方法,通过应用小层顶拉平技术、角度转换等方法计算获得侧积泥岩真倾角,进而求得侧积体规模;三是水平井方法,主要利用GR曲线对地层中泥质含量的敏感性,识别水平井钻遇泥岩夹层的厚度,结合井筒直径、井斜角、地层倾角等参数,建立计算公式求得侧积泥岩的产状,获取侧积体的规模。根据求取的产状、规模数据,完成点坝构型要素的定量描述。通过分析侧积泥岩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预测出剩余油的富集区域,并提出相应的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港油田储集层河道砂体内部构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骅坳陷港西开发区明 化镇曲流河储集层为例,探讨了河道砂体内部构型分析方法。研究了曲流河道砂体内点坝分布模式及规模、废弃河道及点坝的识别标志,以及点坝内部构型定量分布模式。进一步研究了侧积层倾向、倾角及侧积体宽度,并在单井泥质侧积层解释的基础上,以点坝内部构型为指导,结合动态分析,对泥质侧积层的井间分布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孤岛油田曲流点坝构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详细解剖点坝砂体的内部构型,在层次细分、模式拟合的思想指导下,提出利用砂顶相对深度法研究点坝的边界废弃河道。通过对现代曲流河沉积规模的统计分析,得到了点砂坝与满岸河道宽度的统计关系式,结合前人对点坝内部单一侧积体宽度与河流满岸宽度具有正相关关系及侧积层倾角与河流满岸宽度的研究成果,进而研究了点砂坝的沉积规模以及点坝内部侧积层的产状和分布范围。研究发现,孤岛油田中一区中11-J11井区曲流点坝的长度约为900m,侧积层的倾角约为5°~10°,单一侧积体水平宽度约为116m。  相似文献   

4.
曲流河砂体三维构型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应用岩心、测井和动态生产资料,采用"模式预测,分级控制"的砂体内部构型研究方法,对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曲流河砂体沉积单元、沉积微相、单一河道砂体、单一河道内部点坝砂体以及点坝内部构型进行了分级描述,精细研究了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建立了点坝砂体侧积夹层的规模、产状定量分布模式,确定了描述侧积夹层产状的倾向、倾角、延伸和水平间距4个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序贯指示模拟与人机结合再处理的方法建立了小网格三维储层构型模型及参数模型,进行了实际区块的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三维地质模型油藏数值模拟。根据层内数值模拟的结果总结出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曲流河砂体内部4种剩余油分布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层内挖潜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萨北油田主力油层曲流河砂体单一河道宽度为200~800m,点坝长度为120~500m,侧积夹层倾角为7°~10°,可延伸至河道砂体的2/3左右。采用完善单一河道内部注采关系及挖潜点坝之间剩余油的方式设计的北X-4-144井取得了较好挖潜效果,为油田开发后期层内剩余油精细挖潜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春光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主力生产层段为曲流河沉积,古河道频繁迁移改道,形成了砂体横向尖灭快及纵向叠置复杂的空间分布特点,砂体内部结构特征刻画已成为精细挖潜亟需解决的问题,而井网密度小给储集层构型表征带来了较大难度。以地震和测井资料为基础,综合现代沉积特征,在“砂中找泥”思路指导下,利用地震沉积学地层切片技术对沙湾组曲流河储集层进行了多级次精细构型解剖。研究认为,废弃河道沉积、河道高程差异以及河道间细粒沉积可作为单一河道边界的典型区分标志。研究区内平面上共发育8个点坝,点坝砂体垂向上呈多期侧叠式分布,侧积层泥岩发育。各点坝内部侧积体的规模、倾向、倾角和水平间距经由现代沉积定量分析得以表征。研究区整体为多条同体不同期河道迁移改道叠加形成的大面积复合点坝沉积,为油田后期单砂体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提供了理论依据,亦丰富了稀井区储集层构型及单砂体定量表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特高含水期构型控制隐蔽剩余油定量表征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沉积构型对特高含水期隐蔽剩余油分布控制作用强,为实现构型及剩余油的量化表征,首先以典型曲流河点坝沉积模式为基础,在基于层面建模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一套以曲流河点坝侧积泥岩顶底沉积界面的构建为核心的数学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实现了曲流河点坝概念模型建模。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实际构造分布和砂体分布背景下,侧积泥岩顶底界面形态的几何校正算法,实现了实际点坝的建模。以大港油田北部明化镇组曲流河点坝砂体为例,构建了概念和实体模型,通过基于概念模型的数值模拟提出了特高含水期点坝单砂体内部剩余油沿侧积泥岩与点坝顶面交线弧形条带状分布的特点。量化统计表明,点坝概念模型的数值上部1/3采出程度仅为7.8%,中部1/3采出程度为30.1%,底部1/3采出程度则高达65%,并以侧积体为单元量化分析了剩余油的富集规律。针对油田单一点坝内部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的开发模式,通过设计模拟实验,比较了2种典型一注一采井配置关系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模拟实验表明,当注水直井在点坝上远离废弃河道处部署,水平井在靠近废弃河道一侧部署时,注水方向与侧积体加积方向一致,此时侧积泥岩的定向遮挡作用会增加注水流线的复杂程度,从而起到扩大波及系数、抑制含水上升的目的,具有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南堡凹陷柳赞南区明化镇组(Nm)曲流河沉积为例,应用"垂向分期、侧向划界"的方法,通过标志识别确定单河道、点坝及其内部构型分布,重点对点坝内部各构型要素进行定量描述,建立点坝内部构型模型,分析剩余油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柳赞南区L25-26井区NmⅢ11-2单层发育的点坝长度为587.7m,由13个侧积体叠加而成,侧积层水平间距约29m,侧积层倾角为8°,倾向指向废弃河道外法线的北东方向。由于泥岩侧积层的影响,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点坝侧积体的上部,可通过水井卡封无效注水循环层、在油水井之间点坝上部钻水平井的方式挖潜剩余油。研究结果有效地指导了柳赞南区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开展的层内剩余油精细挖潜。  相似文献   

8.
点坝是曲流河单砂体沉积单元中最重要的储集砂体,其内部侧积层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以港东油田二区五先导试验块为例,综合运用测井、岩心、密井网、水平井等资料,对点坝内部构型进行解剖,定量认识试验区侧积层厚度为0.2~0.3 m、倾角3.5°,侧积体规模、期次、大小不一。分级次嵌套式二次加密建立构型级别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并开展了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同时结合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认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砂体顶部和侧积层附近。应用地质-建模-数模一体化研究成果,指导方案部署与现场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为点坝内部构型精细研究提供了一套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羊二庄油田明化镇组曲流河储集层存在的砂体横向变化大、砂泥分界认识不清、沉积物内部和沉积物之间非均质性强、剩余油挖潜难度越来越大等难题,基于河流相砂体沉积规律,结合岩心、测井、生产等动静态资料,应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对曲流河储集层进行七、八、九级构型划分,识别出单一河道、单一点坝、单一侧积体和侧积层等级次的构型单元,并计算出单一河道的宽度、单一点坝的长度和厚度、单一侧积体的宽度以及侧积层倾角等参数。根据储集层构型精细解析结果,最终分析认为,受侧积夹层的影响,羊二庄油田明化镇组曲流河储集层点坝上部剩余油饱和度高于中下部,且驱油效率较低,为羊二庄油田下步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更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沉积、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曲流河废弃河道及点坝的测井和地震响应特征,探索性地开展了曲流河单砂体刻画;应用密闭取芯资料进行岩电交互分析,建立起侧积泥岩识别模式,并依据对子井公式计算出侧积泥岩产状。研究表明,侧积泥岩的倾角θ约为3.47°,倾向指向废弃河道的外法线方向,泥岩夹层纵向下延伸到砂体底部的2/3处。通过对点坝砂体进行含油饱和度测试,发现侧积泥岩上部为剩余油富集区。根据以上成果制订合理的挖潜技术对策,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形识别和剩余油预测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在现代沉积模式的指导下,形成平面微相及形态分析、剖面对比为主要手段的曲流点坝体内4级界面和侧积单体定量描述方法,该方法的建立为研究层内剩余油分布模式,使建筑结构解剖技术向生产应用转化迈进了一大步.在研究成果指导下,提出在曲流河砂体内剩余油富集在四级界面控制下的砂体顶部、点坝砂体顶部、废弃河道、侧积体边部或隔挡层附近.在聚驱后厚油层挖潜实践中,采取逆曲流河砂体侧积方向、非主河道流向加强注水,主流线方向控制注水的方式,挖掘逆侧积方向注水受效区域的剩余油,现场应用取得单井日增油2 t,含水降6.1个百分点,有效期长达16个月以上的开发效果,可以指导油田特高含水期厚油层层内剩余油的挖潜.  相似文献   

12.
馆陶组馆五段是孤东油田七区西的主力油层,储集层为曲流河沉积的疏松砂岩。油田开发中,新钻井目的层剩余油饱和度与预期不符,无法实现原来的设计目标;老井实施的调整和挖潜效果与地质认识不匹配,加大了油田增产的难度,急需明确曲流河点坝储集层内部构型要素与剩余油的关系。通过对密闭取心井岩心的研究,总结出点坝内部侧积层的数量和岩石类型,分析不同岩性侧积层渗流及点坝内部剩余油的分布特点;利用密井网资料,对点坝内部构型要素进行解剖,明确侧积层厚度、产状及展布特征,进而推算出点坝的长度与宽度,曲流河的深度与满岸宽度;并对研究区的废弃河道进行了识别,得到研究区废弃河道平面展布特征;结合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解剖对子井点坝内部构型,对紧邻注水井的新钻井高剩余油给出了合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点坝内部构型是控制剩余油分布最为重要的因素,剩余油主要分布于物性较差侧积层之上的储集层中。  相似文献   

13.
以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港东二区四断块为例,针对储集层横向变化较大、砂体内部剩余油潜力不明的难题,综合运用测井、地震、沉积模式及动态信息,从单一河道入手,对二区四断块主力油藏进行单砂体刻画及内部构型研究,通过单井相分析,对点坝内水平井进行侧积泥岩夹层识别,分析侧积体的规模,勾画末期河道边界,重建地下地质模型,总结出末期(废弃)河道和侧积泥岩是影响该类油藏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并进行点坝内部构型分析,有助于开发井网部署的设计,提高产能建设。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盆地A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曲流河发育,为了精确和高效挖潜剩余油,需要精细刻画储层构型.在海域稀井网条件下,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及水平井资料,采用储层构型层次分析法,对曲流河储层复合曲流带S砂体进行解释追踪,然后进行单一曲流带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解剖河道内部点坝,对侧积体进行定量表征.研究认为:S砂体发育4条单一曲流...  相似文献   

15.
海上油田开发井距大、井网稀,早期以小层为单元的构型研究已无法满足浅水三角洲储层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精度要求。以渤海歧口油田明下段地层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海上分流河道型浅水三角洲砂体进行了储层构型研究,建立了研究区浅水三角洲砂体构型级次划分、界面识别标准及空间结构模式。研究区浅水三角洲砂体可划分为三角洲体、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复合河道及单一分流河道等4级构型级次,其中单一分流河道纵向界面包括沉积成因的泥岩界面、碳酸盐胶结成因的钙质界面及冲刷切割成因的物性界面等3种类型,侧向界面识别包括漫溢沉积、湖相泥岩及废弃河道等3种定性识别方法和相似油田类比及厚度模型2种定量确定方法;空间上,受湖平面下降影响,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复合河道砂体多呈进积序列,砂体平面形态由片状向条带状转变,储层连通性逐渐变差,从而导致剩余油多分布在复合河道砂体顶部。  相似文献   

16.
海上油田开发井距大、井网稀,早期以小层为单元的构型研究已无法满足浅水三角洲储层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精度要求。以渤海歧口油田明下段地层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海上分流河道型浅水三角洲砂体进行了储层构型研究,建立了研究区浅水三角洲砂体构型级次划分、界面识别标准及空间结构模式。研究区浅水三角洲砂体可划分为三角洲体、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复合河道及单一分流河道等4级构型级次,其中单一分流河道纵向界面包括沉积成因的泥岩界面、碳酸盐胶结成因的钙质界面及冲刷切割成因的物性界面等3种类型,侧向界面识别包括漫溢沉积、湖相泥岩及废弃河道等3种定性识别方法和相似油田类比及厚度模型2种定量确定方法;空间上,受湖平面下降影响,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复合河道砂体多呈进积序列,砂体平面形态由片状向条带状转变,储层连通性逐渐变差,从而导致剩余油多分布在复合河道砂体顶部。  相似文献   

17.
渤海海域曹妃甸11-1油田主力产层为高弯度曲流河沉积,采用350~400 m的大井距进行开发时储层构型表征存在困难。以该油田主力砂体Lm943为例,对储层构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刻画。首先进行小层对比,即利用井震资料,以任意井为基准面向一个方向,逐井对比、相互交织,通过沉积相相控手段分析砂体之间的展布和叠置关系;然后在"弃砂找河"思路指导下利用多属性融合地层切片方法对储层构型界面进行刻画,识别废弃河道与单一点坝;最后充分利用水平井资料对侧积夹层进行刻画。应用Lm943砂体储层构型表征成果指导了该砂体剩余油挖潜,效果显著,预计采收率可提高15%。本文方法可为海上类似油田储层表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曲流河点坝构型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点坝中剩余油的空间分布,是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以港东油田A区块的明化镇组为例,在九级构型研究基础上,对曲流河点坝储层构型进行了解剖,描述了侧积层的几何形态、规模、方向及其叠置关系;定量识别了侧积层的个数、倾角等构型要素;并且,利用曲流河侧积层的测井曲线判别结果,运用基于面的确定性建模方法,实现多个侧积层面的空间表征,建立了精细的点坝沉积单元构造模型、点坝及侧积层模型,为后续剩余油分布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于曲流河点坝构型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结果"的分析和描述,而对于点坝内部侧积体"成因"的研究成果则相对较少。鉴于此,通过充分利用岩心、测井、密井网等资料,在废弃河道和点坝砂体的识别以及多种构型参数估算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采用"相邻相似"原则对单一河道相邻点坝侧积体进行组合,然后按先后发育顺序揭示曲流河道横向迁移、摆动与演化规律,再现曲流河道沉积演化过程。这种方法重建了曲流河道水动力学演化过程,解析了曲流河点坝砂体的层次建筑结构。该研究成果不仅使曲流河点坝内部砂体建筑结构解剖结果更合理、更可信,而且还丰富了地下河流相储层构型理论。  相似文献   

20.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含水率高,剩余油分布零散,油田稳产难度非常大.为进一步挖潜剩余油,预测井间砂体展布,掌握地下剩余油分布规律,迫切需要建立更为精确的地质模型.以垦西油田垦71断块密井网区为例,应用岩心、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等多尺度资料,对河流相野外露头和现代沉积的原型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了点坝识别及精细解剖其内部构型的方法,确定了地下点坝垂向和平面上的识别标志.总结了点坝空间组合特征,应用经验公式、水平井及小井距资料确定了研究区侧积体和侧积层的规模及产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点坝内部构型进行解剖,最终建立了曲流河点坝三维构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