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管滴灌是专为大棚、温室内生产而开发的节水增产灌溉技术 ,属于局部灌溉 ,使地面局部湿润 ,无积水且水气蒸发较少。它利用双上孔滴灌带 ,叶接铺设在作物畦面上灌水 ,能为棚内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1 软管滴灌的优点(1)节水 采用软管滴灌技术每亩平均可节水 70 %左右 ,一亩一年可节水 5 0 0多m3。(2 )提高肥效 随着滴灌追施的肥料集中在作物的根部 ,容易被作物吸收 ,提高肥料利用率 ,降低成本。(3)保持良好的土壤环境 滴灌的土壤比较疏松 ,灌水均匀度高达 80 %~ 90 %以上 ,地表面不板结 ,土壤团粒结构不破坏 ,有利于作物生长。(4 …  相似文献   

2.
滴灌是振兴我省山区经济的一项战略措施杜茂林,武廷茂(山西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滴灌是一种新型灌水技术,水和肥液可通过系统均匀地和有控制地输送到作物根区土壤,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水的有效率达90%,是各种节水灌溉技术中节水和增产效果最好的灌水技术,可...  相似文献   

3.
膜下滴灌技术也有人称之为地下滴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的又一节水灌溉技术。膜下滴灌是一种地下微灌形式,在低压条件下,通过埋设在地表下作物根系主要活动层的灌水器(膜下滴灌管),凭借土壤毛细管作用,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直接向作物根部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水分和液体肥料,又可向作物根部供给空气。在所有灌溉方式中,膜下滴灌是土灌环境控制的最佳方法之一。因此,膜下滴灌技术水的利用率是目前所有灌溉技术中最高的,膜下滴灌在大垄双行中的应用是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4.
葛安军 《水利天地》2013,(10):41-42
膜下滴灌技术也有人称之为地下滴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的又一节水灌溉技术。膜下滴灌是一种地下微灌形式,在低压条件下,通过埋设在地表下作物根系主要活动层的灌水器(膜下滴灌管),凭借土壤毛细管作用,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直接向作物根部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水分和液体肥料,又可向作物根部供给空气。在所有灌溉方式中,膜下滴灌是土灌环境控制的最佳方法之一。因此,膜下滴灌技术水的利用率是目前所有灌溉技术中最高的,膜下滴灌在大垄双行中的应用就是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5.
农业节水抗旱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节水灌溉技术a.田间地面灌水。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左右。在习惯大水漫灌或大畦大沟灌溉的地方,改宽、长畦为窄、短畦,改长沟为短沟。b.管灌。利用低压管道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节水、省工、节地和省能耗等特点。与土渠输水灌溉相比,管灌可节水30%~50%。c.微灌。有微喷灌、滴灌、渗灌及微管灌等,将灌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水于作物根际附近。微灌属于局部灌溉,只湿润部分土壤。微灌技术与地面灌溉相比,可节水80%~85%。微灌可以与施肥结合,利用施肥器将可溶性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  相似文献   

6.
张涛 《陕西水利》2011,(5):176-177
滴灌是一种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具有省水、节能、适应性强等特点,同时由于它灌水时可兼施肥,起到节约肥料、提高肥效,促进作物优质高产的效果。本文通过淳化县大棚蔬菜种植中滴灌的应用,证明滴灌技术在大棚蔬菜种植中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蚌埠花卉滴灌试验基地的试验研究,阐述温室鲜切花栽培采用滴灌技术,可使秋、冬季温室内湿度降低10% ̄15%,地温升高2.1℃,并具有灌水均匀度高、改善耕层土壤理化性状等作用;查节省灌溉用水33%,提高灌水工效5 ̄8倍;能有效地减轻病虫害侵扰;使切花年产量提高25% ̄32%,品质提高1 ̄2级。说明滴灌是保护地作物生产中先进、实用的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避雨栽培葡萄需水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本项目以巨峰葡萄为供试作物,于2014~2015年在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果园布设痕量灌溉、滴灌、软管灌溉处理,对葡萄整个生育期的土壤墒情、需水规律、作物系数、灌溉用水量等进行监测分析,研究不同灌溉方式的节水效果、水分生产率以及对葡萄产量结构和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痕量灌溉比滴灌节水18%~25%,比软管灌溉节水34%~39%;痕量灌溉在设备运行期间日需水量比滴灌小15%~22%,比软管灌溉小24%~37%;痕量灌溉也有助于改善葡萄品质,测定结果显示,痕量灌溉下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滴灌高1.31%~3.70%,比软管灌溉高7.62%~8.13%;痕量灌溉与滴灌产量接近,但比软管灌溉增产15.6%.相比滴灌和软管灌溉,痕量灌溉用于葡萄生产,同时具有节水、增产和提高品质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紧张局面的进一步加剧,我省建设“两高一优”农业,走节水灌溉之路已是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就不同作物所适宜的节水灌溉方式作一简要探讨。一、活水方法的分类R节水灌溉技术的特点分析1、灌水方法的分类我国现在的灌水方法有地面灌溉(包括格田灌、沟灌、畦灌、漫灌等)、地下灌溉(包括渗灌、控制地下水位高低的浸润灌等)、地上灌溉(包括滴灌、涌泉灌、微喷灌、喷灌)共三大类十余种。传统的地面灌溉和地下灌溉中的浸润灌不属于节水灌溉技术范畴,故以下仅讨论渗灌、滴灌、涌泉灌、微喷灌和喷灌五种节水灌溉技术。2…  相似文献   

10.
正滴灌是一种可根据作物需水量进行局部控制性灌溉的现代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但与目前水资源的缺乏程度相比,其推广应用面积仍然很小。究其原因,灌水器易堵塞、灌水均匀度难以控制、运行能耗偏高等关键技术难题,严重制约了滴灌技术的大规模推广与应用。为研究精量滴灌关键技术,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大禹  相似文献   

11.
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试验温室棚内不同作物对土壤水分要求不同等对比分析,认为采用滴灌是温室棚内采用最佳灌水形式,具有节水、节电、省工等作用,将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膜下滴灌技术也有人称之为地下滴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的又一节水灌溉技术。膜下滴灌是一种地下微灌形式,在低压条件下,通过埋设在地表下作物根系主要活动层的灌水器(膜下滴灌管),凭借土壤毛细管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微咸水滴灌对盐碱地西瓜产量品质及土壤盐渍度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为了降低内蒙古河套灌区的地下水位、减少盐碱化、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及增加农民的收入,在长胜试验站进行了西瓜咸水滴灌的适宜性试验研究。本试验采用4种灌溉处理:按蒸发量的30%灌水(一行作物1条滴灌带);按蒸发量的60%灌水(一行作物2条滴灌带);按蒸发量的90%灌水(一行作物3条滴灌带);对照处理:不灌水(传统方法)。各处理的灌洒水质和灌溉时间、灌水次数相同。试验结果表明:用咸水滴灌灌溉的西瓜,与不灌溉的西瓜相比,产量和品质都有较大的提高。两条滴灌带处理的西瓜产量最高,且维生素和钙的含量也比其他处理有很大提高。在咸水滴灌情况下,土壤剖面的盐分分布极不均匀,处理a的表层土壤盐分积累增加,且土壤剖面平均含盐量要明显高于对照处理、处理b和处理a剖面土壤平均盐渍度。各处理距离滴头50cm处各剖面的盐渍度要高于距离两头10cm处各剖面的盐渍度。处理b和处理a灌溉结束后,土壤剖面的平均盐渍度和灌溉初期相比,基本没有形成土壤盐份的累积。  相似文献   

14.
<正>节水灌溉形式多种多样,根据种植作物的不同,选对适宜的节水灌溉形式很重要;衡量节水灌溉形式是否适宜,要从作物需水特性、节水效果、经济效益等多种因素考虑。滴灌是利用输水管道管网将水输送到田间,水通过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对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借助重力渗透根区湿润土壤和保持最优的土壤含水量的一种灌溉技术,水的利用率可达95%。本文结合宁晋县某农场红树莓滴灌工程,分析其合理性。1.红树莓滴灌工程情况  相似文献   

15.
膜下滴灌技术是近年来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从吉林省西部近年来的应用推广情况来看,其在节水、改善生态环境和粮食增产等方面效果显著,并显现出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品种的效益机制的反应各有所不同。因此,本文仅基于玉米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的不同给水条件的生长变化机制研究成果,对原有灌溉制度的相关参数,如灌水次数、灌水强度、灌水时间等进行适应性修正。提出了基于在膜下滴灌条件下,通过调亏灌溉密植补偿效应提高单位产能的灌水机制。结果表明,结合调亏灌溉技术可改变作物的生殖生长特征,提高作物品质和土地容量,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6.
大棚渗灌节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的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它是利用一套低压供水管道系统及分布在垅台上的渗灌带,把灌溉用水通过渗灌带上的微孔,将水缓漫而均匀地渗入作物根层土壤的灌水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宁夏半干旱区玉米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促进宁夏半干旱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针对宁夏扬黄灌区规模推广玉米大田滴灌缺乏相关滴灌灌溉制度的突出问题,采用大田小区对比试验与示范区技术应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玉米裸地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在综合分析玉米生育期灌溉定额、土壤含水率变化、耗水量、作物产量、水分生产效率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玉米生育期滴灌11~12次、灌水定额300~450 m3/hm~2,灌溉定额4 200~4 425 m3/hm~2的滴灌灌溉制度。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大田滴灌目标产量15 000 kg/hm~2,水分生产效率达到3.0 kg/m3,玉米滴灌较大田畦灌可提高经济效益3 735元/hm~2,同时节水1 800 m3/hm~2、节水30%以上。  相似文献   

18.
膜下滴灌是节水灌溉的一种。膜下滴灌主要是将滴灌带铺设在膜下,利用地面给水管道(主管、副管)将灌溉水源送入滴管带,滴灌带上设有滴头,使水不断地滴入土壤中直至渗入作物根部,以减少土壤的田间蒸发,提高了水的利用率。该技术适用于干旱地区大力推广和发展。目前在黑龙江大庆市应用面积较广。  相似文献   

19.
膜下滴灌技术效益分析与推广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滴灌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美国、以色列应用的滴灌技术不使用地膜,直接用滴灌带滴灌。辽宁省建平县在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的过程中,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把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结合起来,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使与肥融合后的灌溉水成滴状,一滴一滴地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域。作物主要根系区的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最佳含水状态,加之地膜覆盖,大大减少了作物棵间蒸发,水的利用率达到很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灌水模式对冬小麦根系空间分布及多年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田间连续多年试验为手段,探讨了精细地面灌(水平格田灌)、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3种灌水模式分别在4种灌溉制度下对冬小麦根系空间分布以及多年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水下限和灌溉定额相同时,灌水方式对冬小麦根系在行上和行间的空间分布规律存在显著影响,精细地面灌和地表滴灌显著促进根系在0—50cm土壤中的分布,而地下滴灌条件下作物根系在0~100cm土壤中分布的相对均匀一些;冬小麦的产量与灌溉定额呈现一定正相关性,灌溉制度对冬小麦产量存在显著影响,滴灌模式下作物产量多年连续稳定的几率大于精细地面灌。此外,非充分灌条件下,滴灌模式较精细地面灌提高作物产量的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