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膜下滴灌技术也有人称之为地下滴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的又一节水灌溉技术。膜下滴灌是一种地下微灌形式,在低压条件下,通过埋设在地表下作物根系主要活动层的灌水器(膜下滴灌管),凭借土壤毛细管作用,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直接向作物根部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水分和液体肥料,又可向作物根部供给空气。在所有灌溉方式中,膜下滴灌是土灌环境控制的最佳方法之一。因此,膜下滴灌技术水的利用率是目前所有灌溉技术中最高的,膜下滴灌在大垄双行中的应用是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2.
葛安军 《水利天地》2013,(10):41-42
膜下滴灌技术也有人称之为地下滴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的又一节水灌溉技术。膜下滴灌是一种地下微灌形式,在低压条件下,通过埋设在地表下作物根系主要活动层的灌水器(膜下滴灌管),凭借土壤毛细管作用,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定时定量地直接向作物根部土壤中渗水,供给作物水分和液体肥料,又可向作物根部供给空气。在所有灌溉方式中,膜下滴灌是土灌环境控制的最佳方法之一。因此,膜下滴灌技术水的利用率是目前所有灌溉技术中最高的,膜下滴灌在大垄双行中的应用就是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3.
滴灌史话     
滴灌是以水滴形式向土壤供水,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先进灌溉方法。通常利用低压管道系统将水连同溶于水的化肥均匀而缓慢地滴在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  相似文献   

4.
膜下滴灌技术也有人称之为地下滴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的又一节水灌溉技术。膜下滴灌是一种地下微灌形式,在低压条件下,通过埋设在地表下作物根系主要活动层的灌水器(膜下滴灌管),凭借土壤毛细管作用,  相似文献   

5.
干旱缺水地区的科学合理灌溉模式不仅能为作物提供适宜的水分,降低ET损耗,还能使土壤中的水、气、热维持在良好状态,给作物生长发育带来良性刺激,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本文探讨干旱缺水地区地表滴灌与地下滴灌相结合的作物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模式,包括两种布置方式:1)滴灌带单行直线布置;2)滴灌带双行直线布置.两种布置方式有其不同的适用性,但地表及地下滴灌带单行铺设易于在生产实际中得到推广.地表灌溉与地下灌溉相结合的灌溉模式对于干旱缺水地区推广精准灌溉,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节水灌溉形式多种多样,根据种植作物的不同,选对适宜的节水灌溉形式很重要;衡量节水灌溉形式是否适宜,要从作物需水特性、节水效果、经济效益等多种因素考虑。滴灌是利用输水管道管网将水输送到田间,水通过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对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借助重力渗透根区湿润土壤和保持最优的土壤含水量的一种灌溉技术,水的利用率可达95%。本文结合宁晋县某农场红树莓滴灌工程,分析其合理性。1.红树莓滴灌工程情况  相似文献   

7.
乌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庭院灌溉水源靠小筒井提取。一遇旱年水量难已保证,越需灌溉之时水量越少,影响农户的收益。滴灌通过管网和滴头把水直接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全部水都可有效利用,比常规灌法省水一半以上。滴灌所需的蓄水池还可起到滴水调节作用,因而可解决水源不足问题。经简化的滴灌技术操作简单,好管理,农民容易掌握。一处庭院种植面积一般为0.2亩,所需材料费148元,农户能够负担。  相似文献   

8.
李茜  逄勇  罗缙 《水资源保护》2016,32(1):167-171
为了解巴音河流域灌区工程节水措施对灌溉回归水的影响程度以及灌溉回归水与灌溉总水量、灌溉面积等的关系,并了解滴灌比例对灌溉回归水的影响程度,对不同年份的灌溉回归水量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出2011年和2014年巴音河流域灌区灌溉回归水量分别为6170.2万m3和3736万m3。根据2011年和2014年这两个不同年份的灌溉回归水量,将滴灌和漫灌两种造成回归水量变化的灌溉方式考虑在内,确定出灌溉回归水量方程式。  相似文献   

9.
膜下滴灌是节水灌溉的一种。膜下滴灌主要是将滴灌带铺设在膜下,利用地面给水管道(主管、副管)将灌溉水源送入滴管带,滴灌带上设有滴头,使水不断地滴入土壤中直至渗入作物根部,以减少土壤的田间蒸发,提高了水的利用率。该技术适用于干旱地区大力推广和发展。目前在黑龙江大庆市应用面积较广。  相似文献   

10.
灌水模式对冬小麦根系空间分布及多年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田间连续多年试验为手段,探讨了精细地面灌(水平格田灌)、地表滴灌和地下滴灌3种灌水模式分别在4种灌溉制度下对冬小麦根系空间分布以及多年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灌水下限和灌溉定额相同时,灌水方式对冬小麦根系在行上和行间的空间分布规律存在显著影响,精细地面灌和地表滴灌显著促进根系在0—50cm土壤中的分布,而地下滴灌条件下作物根系在0~100cm土壤中分布的相对均匀一些;冬小麦的产量与灌溉定额呈现一定正相关性,灌溉制度对冬小麦产量存在显著影响,滴灌模式下作物产量多年连续稳定的几率大于精细地面灌。此外,非充分灌条件下,滴灌模式较精细地面灌提高作物产量的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低压小流量滴灌方式的优化以及工程技术的推广,本试验通过对玉米双因素多水平的处理来分析低压小流量灌溉的实用价值。选择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滨湖镇水利厅水土改良实验场为研究对象,对玉米设置12个处理。结果显示,在同一灌水量处理下,增加施肥量低压小流量滴灌可促进水肥耦合程度,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及肥料利用效率;在固定施肥量、增加灌水量时,低压小流量滴灌方式仍然发挥促进作用;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及施肥量的增加,低压小流量滴灌的作用效果更显著。通过对低压小流量节水灌溉体系效益分析,为作物生长的水肥耦合效率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滴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 ,通过安装在毛细管上的滴头 ,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附近土壤中。由于滴水流量小 ,水滴入土缓慢 ,在紧靠滴头下面的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 ,土壤水分主要借助毛细管张力作用入渗和扩散。由于滴灌是直接把水送到作物根部 ,沿途没有水流损失 ,水的利用率可达 90 %~ 95 % ,比地面灌溉省水5 0 %~ 70 %。此外灌溉能使作物根部土壤经常保持适宜的水分 ,又使土壤通气良好 ,并可随水施肥 ,促进作物根系发育 ,增产效果显著。据有关资料介绍 ,滴灌蔬菜可增产 10 0 %~2 0 0 % ;水果可增产 2 0…  相似文献   

13.
大棚渗灌节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渗灌是继喷灌、滴灌之后的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它是利用一套低压供水管道系统及分布在垅台上的渗灌带,把灌溉用水通过渗灌带上的微孔,将水缓漫而均匀地渗入作物根层土壤的灌水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农田灌溉中,实施滴灌技术能防止水分因蒸发而造成流失,灌溉的水能使土壤表面湿润,采用滴灌方式对农作物进行浇灌时只对作物根部周围的土壤进行浇灌,而对其他地方的土壤浇灌的水量很少,这样能有效的抑制杂草生长。这种技术不会在地面上产生径流,浇灌的水量和深度能有效的得到控制,为此能更好的节约水资源。特别适合在水资源匮乏、气候干燥的地区使用。为了充分发挥滴灌系统的作用,需要科学的进行滴灌系统的设计。基于此,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对滴灌系统工程的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根据棉花生长发育需求,通过滴灌系统湿润棉花根系层土壤的一种灌溉方法,该种灌溉方式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避免深层渗漏和地表流失,并且滴灌带铺设在膜下,水分和养分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棵间蒸发大为减少,使作物对水、肥的有效利用率更高。该项技术不仅省水、省地、省肥,而且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及产品品质,是今后发展精准农业不可缺少的核心灌溉技术之一。近几年来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在农三师的农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效益,但如何近一步优化设计、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使该项技术能够大面积推广,已成为设计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一、渗透灌溉简称渗灌。原是地下灌溉的一种形式。它是将渗水管埋入地下40—50厘米深处,间距3—3.5米,灌溉水通过地下渗水管的管壁孔隙,慢慢地由管内向土壤渗入,再借助土壤毛细管的吸水能力,以近似同心园的形状,将水均匀地扩散湮湿到渗水管周围的土壤,供作物吸收利用。我国山西省万荣县红卫大队于1976年进行了渗灌试验,取得主要经验是:增产、省水、经济;灌水质  相似文献   

17.
以宁夏惠农灌区平罗试验区为对象,基于田间观测与灌溉试验结果,在田间尺度采用SWAP模型开展不同地下水调控深度与灌溉制度相结合的水管理方案下土壤水盐动态的模拟,在区域尺度采用MODFLOW模型进行不同水管理方案对区域地下排水量影响的模拟评价,据此分析土壤水盐动态过程和农田排水系统的作用,对拟定的各种水管理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现状灌溉用水量虽有助于减少表土盐分积聚,但地下排水量占灌溉用水量的39.4%;现状灌溉用水量减少50%时,浅埋地下水位会加重表土积盐;现状灌溉用水量减少25%时,作物根区没有产生明显的积盐,地下排水量减少31.4%。因此,较为合理的水管理方案是将现状灌水量减少25%的同时将地下水埋深控制在70cm以下,才能达到节水、增产、改善农田水土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充分灌与调亏灌溉条件下桃树滴灌的耗水量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研究了充分灌与调亏灌溉条件下桃树滴灌的耗水量。在田间设置有两个处理,其一是在整个生育期以蒸发量的80%进行充分灌溉;其二是在果实生长缓慢期以蒸发量的20%进行亏缺灌溉,而在其它季节以蒸发量的80%进行充分灌溉。利用石膏块土壤水分传感器和中子仪分别测量了根区土壤水势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并实测了果实生长量、枝条生长量和产量。利用水量平衡法得出了在上述两种滴灌条件下桃树不同生育期的日均耗水量与蒸发皿系数。与充分灌比较,调亏灌溉对产量没有影响,灌水量减少了32%,并有效抑制了枝条生长。  相似文献   

19.
帕尼.  B 《水利水电快报》2000,21(11):25-27
作物-土壤-气候模拟是确定每次灌溉的时机选择和灌溉水量的主要工具。它有助于规划、设计和运行有效的灌溉系统,也有助于改善灌区的水管理系统。为进行本研究,收集了印度奥里萨邦巴里巴特纳灌区的气象资料,该灌区主要种植水稻、马铃薯和花生。根据作物生长过程资料,计算其日需水量。利用日降雨资料和土壤含水量平衡表法,计算出有效雨量和这三种作物的灌溉需水量,从而编制出作物的灌溉计划。  相似文献   

20.
谈谈渗灌     
渗灌是在低水头作用下,通过一系列不同口径的塑料管道将灌溉水和溶于水中的化肥从水源在接输送到田间,经多孔灌木毛管,将作物所需的水分小流量、均匀地、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再借助土壤的毛细管作用扩散到毛管周围,供作物吸取利用。因此,渗灌又叫地下滴灌。渗灌有以下特点:一是需要的工作水头低,灌水流量小,一次灌水的延续时间长,能够较精确地控制灌水量;二是进价低,施工简单,管理方便;三是节水节能,省肥省工,适应性强,在灌水过程中,除紧靠灌水孔周围的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外,其它中部位的土壤水分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