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浆状冷却介质的特性和用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克俭 《金属热处理》2002,27(10):44-49
研究了以水和微细粘土粉末等混合而成的浆状介质的稳定性、冷却特性其影响因素。比较发现,浆状介质具有高于风冷而低于普通机油的冷却速度,可用于一些高合金钢的淬火冷却、铝合金固溶处理,也可用于结构钢工件做等温正火冷却。提出了两种新的淬火冷却方法:(1)先水或水溶液而后浆状介质的双介质淬火方法;(2)工件在浆状介质中先做摆动以加快冷却,而后再停止摆动以防止淬火方法。浆状介质完全不污染环境,使用浆状介质成本极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林韶华 《现代铸铁》2009,29(4):55-58
为消除厚大球铁件等温淬火时出现的珠光体组织,试验了"预淬火+等温淬火"的分级淬火工艺,预淬火冷却介质为过饱和硝酸盐水溶液.预淬火时间为28 s,使厚壁部位在650~500℃高温区加速冷却.试验结果表明:工件的基体金相组织为针状铁素体+高碳块状奥氏体,力学性能达到了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罗新民  李建康 《热处理》2009,24(5):44-49
采用带中心电偶的钢探头在淬冷过程中产生的电势信号和信号处理技术获得了冷却过程的瞬时动态曲线。研究了不同尺寸探头和在不同淬火介质中的动态曲线,并与TTT和CCT曲线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钢在具有物态变化的介质中淬火时,冷却速度剧烈波动主要出现在钢被浸入淬火剂的初始阶段,探头尺寸越小,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越强,冷却过程越不稳定;此外,冷却三阶段在动态曲线上没有明确的分界。在实际淬火操作中,宜选用特性点较高的淬火剂,以利于工件在动态特性变化大的范围内进行自适应调整。而在过冷奥氏体转变的快冷阶段,宜保持匀速冷却,以减少动态波动的干扰。动态波动程度低而又无物态变化的单一阶段冷却最有利于过程控制和减小工件畸变。  相似文献   

4.
正淬火介质又称淬火剂,淬火介质有固态的(靠热传导)、液态的或气态的,主要是液态的。可分为无物态变化型和有物态变化型两大类:前者多半用于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主要靠介质的传导和对流带走工件的热量,冷却能力决定于介质本身的热容,热导、流动性等物理性质,以及工件与介质间的温差。常用的有碱浴、硝盐浴和铅浴。后者按成份又可分为水基型和油基型;按冷却特性可分为非形成薄膜型,淬火过程中工件表面不产生沉积层,和形成薄膜型,淬火时在工件表面迅速形成一层覆膜,冷却  相似文献   

5.
沸腾冷却区的宽度及其传达的信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用摄像记录了液态介质中冷却时试样表面的冷却情况.试验发现,在液态介质中淬火时,试样表面的沸腾冷却是在呈带状的沸腾冷却区扫过的过程中完成的.这类沸腾冷却区通常多很窄,因此工件表面上任何部分经历沸腾冷却的时间都很短,靠沸腾冷却方式降低的温度都不多.淬火冷却中,从工件表面出现第一个超前扩展点开始,到蒸汽膜区完全消失为止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三种散热方式共同存在;其中,蒸汽膜冷却方式和与对流冷却方式对工件淬火冷却的贡献都比沸腾冷却的要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由部分工件中心的实测冷却曲线导出适用于不同淬火温度的不超过2m直径的工件在水、油及空气中的冷却曲线;求出工件上某一部位冷到某一温度的冷却时间(τ)与工件直径(D)的关系τ=aD~n(a、n为常数),工件中心在某一温度时的冷却速度(v)与工件直径的关系v=bD~(-n)(b、n为常数);提出了淬火工艺的制订原则,以及临界直径和工件沿截面组织分布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金属工件淬火时,需要将它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随即快速冷却。为了使金属工件快速冷却,必须有快速吸收工件热量的介质,称它为淬火介质。淬火介质有三大类: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介质有静止的和压缩的空气;氢和氨分解气等还原性气体;氮等中性气体和氩;氦等惰性气体。液体介质有清水、无机盐或碱的水溶液和有机物水溶液;植物油、机械油、  相似文献   

8.
姚继洪 《热处理》2011,26(2):52-58
采用水基单介质或马氏体等温分级淬火油淬火可使钢件获得优良的性能,并明显减小淬火畸变和开裂倾向。聚合物水溶性淬火剂应按照钢件的淬透性、工件质量、形状和工件的技术性能要求等作合理的选择。马氏体等温分级淬火油适用于中等和高淬透性合金钢件的淬火冷却,可用于开式槽、闭式槽或密封箱式炉中的淬火槽等场合。  相似文献   

9.
前言为了防止淬火裂纹和变形,普遍采用分级淬火和延迟淬火。分级淬火是将奥氏体化后的试样,先浸入到稍高于上马氏体点(马氏体开始转变点)的淬火液中等温停留一段适当时间,然后取出空冷,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淬火方法。延迟淬火是将奥氏体化温度的试样从加热炉中取出,先在空气中停留一定时间,然后再进行淬火。  相似文献   

10.
双介质淬火是钢件淬火重要方法之一,在双介质淬火中从一种介质中冷却转至另一种介质冷却的适当时刻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根据现有淬火介质冷却速度特性曲线,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换热系数h,从而计算出冷却过程的时间,为完善和发展双介质淬火工艺开拓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张克俭 《热处理》2004,19(4):56-61
对于生产现场来说,油的好坏,第一步看是否选对了油的类型。一般情况下,淬火油按使用的温度范围分成冷油和热油。80℃以下较冷的油的冷却速度一般比热油要快。在冷油中,又根据油的冷却速度高低分成快速淬火油和中快速淬火油。油的冷却速度越快,其粘度一般更低,闪点相应也越低。热油的粘度和闪点较高。根据所处理工件的材质、大小和热处理要求,该选择冷却速度快的冷油的,  相似文献   

12.
钢淬火时,冷却剂的冷却性能对淬火效果有重大影响,一般为了得到高的硬度必须快速冷却。为此,通常是向矿物油系冷却剂(淬火油)中加入提高冷却性能的添加剂。提高冷却性能添加剂的效果,在于比单独用矿物油时更早地进入冷却速度最大的沸腾冷却期。其本质在于淬火油的沸腾特性的改性。  相似文献   

13.
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究竟说明了什么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用标准测试仪检测淬火介质冷却特性的同时,用摄像机摄录了探棒周围的状况.对比发现,按测得的冷却特性曲线的形状划分的冷却阶段,与探棒表面实际发生的冷却情况大不相同.说明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出了结论:不能从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去划分探棒所处的冷却阶段;凭测出的冷却特性曲线不可能准确推算实际工件可能获得的冷却情况;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只宜用在介质冷却特性的相互对比中.  相似文献   

14.
张定夷 《热处理》1999,(4):18-21,17
研究了钢的淬火软点的特征和淬火冷却的各种因素对产生淬火软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淬火冷却过程中要正确选择和控制淬火油的特性温度,淬火油的搅动程度和持续时间,加热介质的熔点和流动性,就能确保工作不产生淬火软点。采用低温硝盐浴作淬火介质也能防止淬火软点。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淬火介质冷却性能检测主要以冷却曲线法为主,该方法使用的探头材质为Ni-Cr合金。由于Ni-Cr合金在冷却过程中不发生相变以及导热系数与常用钢材料存在差异,不能完全反映真实工件内部冷却过程。因此选用D6AC、45、40Cr等材料来研究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常用钢探头在淬火介质中获得的冷却曲线与标准探头测定的冷却曲线最大冷温及冷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选用合适的淬火介质不应只追求最大冷速,最大冷温同样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列举了行业内关于油与水性介质中淬火冷却方面的8种错误认识和错误做法.简单介绍了四阶段理论和蒸气膜内气体的流动规律及其对工件冷却快慢与冷却均匀性的影响.采用这些新知识开发出了10项可用于控制淬火冷却过程的新认识和新技术.它们是:1.交界线借用技术;2.超前扩展点的诱导技术;3.倒立气体堆;4.工件正放与斜放的不同冷却效果;5.阻止交界线扩展的隔离堤技术;6.表面冷却过程的5种图线表述方法;7.外形对称的工件得不到具有相似对称关系的淬火冷却效果;8.两种蒸气膜厚度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对比;9.淬火介质的冷却特性曲线不是探棒表面的冷却信息;10.应当向用户提供介质的冷却特性信息.  相似文献   

17.
张克俭 《热处理》2014,(6):38-46
用标准探棒检测出的油或者水的冷却速度曲线既不能反映探棒表面的冷却情况,也不能用来推测工件表面的冷却过程。因此,应直接观测工件的冷却过程。淬火冷却过程的直接观测和研究发现,除了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和工件某部位的有效厚度之外,不同工件表面蒸气膜内气体的流动状况和工件表面从蒸气膜向沸腾冷却方式转型的次序,对工件表面的冷却速度和整个工件的冷却均匀性都有很大影响。业已揭示了后两种新因素影响工件冷却速度和冷却均匀性的基本规律,从而可以在淬火冷却过程中对同一工件表面的不同部位的冷却速度分别加以控制,这种控制技术被称为精细淬火冷却技术。  相似文献   

18.
宿新天 《热处理》2008,23(3):59-61
采用空冷系统代替水冷系统对淬火介质进行冷却,由二次换热改为一次换热,能够显著提高冷却能力。阐述了淬火介质空气冷却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状况。应用结果表明,空气冷却器具有节电、节水及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网带炉淬火油槽冷却系统的技术改进及PAG淬火剂的应用,以及对PAG淬火剂的浓度、温度、喷射、搅拌力度及角度等方面的调节与控制,并按工艺需要,对工件高中温段实施强烈淬火冷却控制,使产品达到"高温区快冷,低温区慢冷"的理想淬火冷却效果.由于采用强烈淬火控制技术,最大限度地强化了热交换,工件得到可控制的均匀快冷,使工件淬火冷却效果更强烈,硬度更高、更均匀.由于淬火后工件表面产生了压应力,有效地抑制了工件的畸变和开裂,使产品质量及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1 淬火油着火原因及安全措施 淬火油作为热处理生产中最常见的冷却介质之一,其比热较低,在工件加热出炉后的淬火冷却过程中因工件温度传递使油温升高,当油温超过淬火油闪点时,产生的油蒸汽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随后又被高温下的工件点燃,发生淬火油着火.这其中还包括高温工件进入油槽和淬火压床所产生的随后自行熄灭的火焰及其它原因引起的淬火油着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