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萘为原料,采用AlCl3催化合成和热转化处理二步法制备了高软化点、低QI含量的优质萘系中间相沥青。通过分析表征不同条件下合成的萘沥青经热转化后所得中间相沥青的性质和中间相织构形态,重点研究了萘沥青的合成条件与其中间相热转化行为间的内在关系,以确定合成萘沥青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合成温度240℃、合成时间6 h、催化剂用量10%的条件下合成的萘沥青在390℃恒温8 h后能得到100%的广域流线型的体中间相沥青,其软化点为244.6℃,QI含量仅为10.32%。  相似文献   

2.
以对苯二甲醇(PXG)为交联剂,萘为芳烃原料,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了沥青树脂。研究中考察了沥青树脂的多种性能参数。结果表明:沥青树脂是萘与对苯二甲醇结合而成的低聚体混合物,固化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是一种新型的耐热树脂。  相似文献   

3.
以萘为单体,水杨醛为交联剂,在对甲基苯磺酸催化作用下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萘-水杨醛沥青树脂。采用FT-IR研究了反应机理;采用TGA分析了合成树脂的热失重行为;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合成条件对沥青树脂收率、软化点和结焦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萘与水杨醛在酸催化下发生了阳离子型缩聚反应;萘-水杨醛沥青树脂适宜的合成工艺条件为:萘和水杨醛的物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300 min,催化剂用量为10%。在此条件下,合成沥青树脂的收率为81.4%,软化点为79.6℃,结焦值为29.3%。水杨醛中羟基的位阻作用,有利于合成低软化点的沥青树脂黏结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以道路沥青为原料,通过熔融沥青与萘(质量比10:1)的混合物得到调制沥青,使沥青的软化点降至80.4℃。采用悬浮法通过控制制备阶段搅拌速率、恒温时间等因素优化了制备沥青球的条件,为研究油砂的溶解动力学提供了物理模型。结果表明恒温40min搅拌速率1200r/min为最佳工艺条件,所制备的沥青球平均粒径为1323μm。  相似文献   

5.
萘-萘酚-苯甲醛沥青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采用阳离子聚合法在萘-苯甲醛二元组分沥青树脂分子链上引入了萘酚分子,合成了萘-萘酚-苯甲醛三元组分沥青树脂。用FT-IR光谱仪表征了合成树脂的结构。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合成条件对沥青树脂软化点、结焦值和黏结强度等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合成萘-萘酚-苯甲醛沥青树脂适宜的工艺条件:萘、萘酚和苯甲醛的物质的量比为0.67∶0.33∶1,反应温度为160℃,反应时间为300 min,催化剂用量为10%。在此条件下,合成沥青树脂的软化点为87.5℃,结焦值为32.1%,黏结强度为41.1。改变反应体系中萘酚的物质的量,能获得具有不同黏结性能的萘-萘酚-苯甲醛三元组分沥青树脂。  相似文献   

6.
可溶性中间相沥青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斌  李铁虎 《煤化工》2002,30(5):18-20,27
以净化沥青为原料 ,采用四氢萘高压氢化处理制取了氢化沥青 ,氢化沥青 H/ C原子比提高 14 %左右 ,最佳氢化温度为 4 2 0℃。以氢化沥青为原料 ,炭化热处理制备了中间相沥青 ,对炭化温度和恒温时间进行了优化选择 ,在 4 0 0℃下对氢化沥青炭化热处理 3h(升温速率为 2℃ / min) ,可制得喹啉可溶物 (QS)高达 85 %以上、TI含量为 71%和 β树脂含量为 5 8%的可溶性中间相沥青。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工程放大效应对沥青基球状活性炭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的影响。发现:在2L的成球釜中115℃,0.2MPa条件下沥青颗粒能成沥青球,但在500L的成球釜中成球温度需提高至145℃、压力为0.6MPa方能成球;当含萘沥青颗粒投入成球釜中,即使温度高于110℃,沥青颗粒仍难以成球;在2%PVA溶液中添加体积分数20%~80%的已用过的PVA溶液,有利于含萘沥青颗粒的成球;以3℃/min的升温速率由300℃直接升至1000℃再恒温10~30min,沥青球的强度最高,可达95.4%;以煤沥青为原料一次能制备出3kg,BET比表面积为1437m^2/g,强度为95%,表面pH值为7.3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  相似文献   

8.
在有与水能形成共沸的有机溶剂存在下制取萘2-磺酸时,用硫酸磺化萘,可以减少萘-1-磺酸的生成。取128克熔融萘加热到160℃在此温度下逐步一起加入190克58%硫酸和有机溶剂(脂肪烃混合物,沸点130—145℃)加入速度以能维持160℃为准,蒸馏出来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从萘与丙烯合成的异丙基萘混合物中分离、精制2,6 二异丙基萘(2,6 DIPN)的方法. 考察了精馏操作条件对精馏分离结果的影响,并研究了结晶温度及溶剂对产品纯度和收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以自行合成的烷基化产品混合物为粗产品,在1000 Pa真空度下减压精馏,收集165℃的馏出物可得到含量约50 的2,6 DIPN,将此馏分在9℃下结晶,所得晶体以乙醇为溶剂洗涤2次后,可精制出纯度为99.42 的2,6 DIPN.  相似文献   

10.
996190吸附能力强的活性碳纤维的制造方法三菱瓦斯化学;J10一88431(98.4.7)(日)将改性沥青熔纺成纤,不熔化处理后再活化即得标题的纤维;改性沥青是在BF3、HF催化剂存在下,用热氧化气体处理多环缩合物或其与其它单体混合物的聚合产物而得。如在耐酸反应釜中,将7mol甲蔡和5.15molBF3、1.4mo1HF一起于100℃下加热4hrs,通氮反应并脱除低熔点级份,得到软化点76℃和H/C比。.87的沥青。然后再将该沥青用2升空气/l 009沥青,于340℃下加热一小时,即得软化点为240℃、H/C比0.63和各向同性度100%的改性沥青。(沈莉莉)沥青基碳纤维制造吸附性 99‘…  相似文献   

11.
将AlCl3(10%)催化萘在200℃恒温5 h制得萘的齐聚物,齐聚物主要为萘的三聚体,并含有四聚体和五聚体;然后通过加入不同比例的供氢剂十氢萘在340℃下恒温5 h热缩聚制得中间相沥青。结果表明:当十氢萘加入量为10%时,所得的沥青中间相含量高(100%),残炭率高(64.1%),软化点较低(190℃),可溶性较强(甲苯可溶组分含量为60.4%,吡啶可溶组分含量为80.2%)。  相似文献   

12.
对神华煤液化残渣进行一步加氢-聚合处理制备中间相沥青。采用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共振等多种手段研究沥青产物的组成与结构,确定合适的工艺参数,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指导。考察了四氢萘加入量和反应温度对中间相沥青收率和形态的影响,发现在380~390℃下,液化残渣和四氢萘质量比3∶1,保温8~10 h的条件下,得到了含量近100%的广域型中间相沥青,软化点在240℃左右,具有一定的可纺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热台显微镜分别考察了α-甲萘合成沥青、三线芳烃衍生沥青、乙烯渣油沥青的中间相转化行为。α-甲萘沥青是从纯烃合成的沥青,具有典型的热变型中间相特征;三线芳烃沥青的中间相转化行为十分相似于α-甲萘沥青,而乙烯渣油沥青则在热台加热条件下于较窄的温度区间内全体积爆发式地转成镶嵌型中间相。  相似文献   

14.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使用负载贵金属Pt的纳米丝光沸石催化剂,在一定工艺条件下考察不同萘含量对甲苯和均四甲苯混合物歧化与烷基转移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反应温度370 ℃、反应压力2.0 MPa、质量空速4.0 h-1和氢烃物质的量比为2.0条件下,混合原料中萘的引入使甲苯歧化反应受到明显抑制;随着原料中萘含量的增加,均四甲苯异构化的反应路线比例明显升高。探讨了萘在反应中的转化机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密度瓶法测定常压下喹啉、十氢萘及其混合物和四氢萘、正庚烷及其混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结果表明,它们的密度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密度与温度间存在很好线性关系.详细讨论了这两组混合物(喹琳和十氢萘按体积比1∶1混合,四氢萘和正庚烷按体积比2∶1混合)的密度加和性问题,由作图和计算均可得知这两组混合物密度具有很好的加和性.这为将来待测的复杂混合物--煤液化油全馏分密度提供了理想的测试分析平台.  相似文献   

16.
α-萘乙酸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冰洁  唐洪波 《农药》2004,43(9):412-413,416
以荼与氯乙酸为原料,纳米级复合金属混合物Fht为主催化剂,KBr为助催化剂,采用直接缩合法制备了α-萘乙酸,讨论了原料配比、催化剂、反应时间及升温速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获得了较佳反应条件。合成α-萘乙酸较佳反应条件为:萘与氯乙酸摩尔比为3:1,Fht-1与KBr重量比为1:3,Fht-1用量为萘量的0.52%,4h升至反应温度.反应温度为180℃~224℃,反应时间为25h。在较佳反应条件下,产品收率为61.4%,熔点为118.5℃~129℃。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一个澳大利亚中等挥发份烟煤(Liddell)在间歇高压釜中加氢得到的产物。采用四氢萘作溶剂,CyanamidHDS-3A作催化剂。考察了温度(315—400℃)、氢压(3.4—17.2MPa)和反应时间(0—4小时)对前沥青烯、沥青烯、油和沥青等收率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高压液体色谱法来研究这些物质的化学组成。较高的温度(400℃)和压力(17.2MPa)有利于形成平均分子较  相似文献   

18.
把焦炭、沥青及焦油混合物成型,并在1200~1400℃温度下焙烧,制取电解氟用的新型炭电极。本发明中,使用的焦炭为冶金焦、石油焦或混合焦;粘结剂沥青可用硬沥青、中硬沥青或软沥青。如使用焦油除煤干馏焦油外,还可使用松节油、松脂油中的焦油以及石油精制的副产物等。把焦炭、沥青和焦油以适当配比混合,按常规挤压成型,在1200~1400℃的特定温度下  相似文献   

19.
在1,2-二氯乙烷溶剂体系下对萘硝酸硝化制备二硝基萘的工艺进行改进。优化实验表明,1,2-二氯乙烷作溶剂,n(萘)∶n(硝酸)为1∶6,硝酸的质量分数为95%,反应时间达到2.0h,反应温度为40℃,可获得高选择性的1,8-二硝基萘混合物,含量达到64%。  相似文献   

20.
涂料文摘     
沥青组份含有环氧树脂和C_(4-8)烷基苯酚树脂(非热固性)。实例:200克棕色沥青和20克对—叔—丁基苯酚—甲醛共聚物的混合物在180℃下与200克Epikote828混合,用40克二甲苯和40克丁醇进行稀释,再与50克二乙烯三胺混合,涂在钢板上。在80℃下烘烤30分钟后,生成的涂层与不采用共聚物或采用对—甲酚—甲醛树脂代替共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