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仅仅几年的时间,轮转胶印机的驱动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采用多个独立电子控制驱动电机取代传统的主电机驱动机械轴传动的方式,分别对每个印刷单元提供动力,使整个印刷机运转更加精确和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前,印刷机的水平不断提高,印刷机品种不断更新,机器运行速度不断加快,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断提高。从Drupa 2000印刷展展出的印刷机可以看出,数字印刷机争奇斗艳,胶印机也尽显风采。海德堡展出了速霸102十二色胶印机;曼罗兰展出的Roland 500单张纸胶印机印速达18000张/小时;卷筒纸印刷机大都采用了无轴  相似文献   

3.
曼·罗兰公司之单张纸胶印机R700型自1992年推向市场至今已有7个年头,其高度自动化、高印刷质量及其精密性、坚固耐用性已获得市场首肯。R700系列胶印机1994年因杰出的创新设计,如PECOM印刷机控制中心采用光纤快速无干扰地进行数据传输、印刷机组上的独立控制  相似文献   

4.
<正>单张纸多色胶印机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方面所要采取的技术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独立驱动技术在10年前,单张纸多色印刷机的主运动系统是采用电磁调速电机(滑差电机)驱动,不但速度低,且  相似文献   

5.
《印刷杂志》2013,(2):71
<正>2012年12月31日,国家财政部、发改委、海关总署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2012年调整)》。其中,4个税号的单张纸胶印机、2个税号的卷筒纸胶印机、1个税号的柔性版印刷机的技术规格进行了调整;而所有规格的书刊用卷筒纸胶印机、表格用卷筒纸胶印机、凹版印刷机、凸版印刷机一并列入不予免税进口商品目录中。新目录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  相似文献   

6.
高宝利必达105U单张纸胶印机利必达105U胶印机在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机刷展览会(Print China 2007)上全球首发。技术特点:主机机身坚固耐用,具有利必达系列印刷机所独有的特征,如抗扭曲性强的箱体浇铸机组底座、滚筒的无间隙滚柱轴承、连贯的齿轮组驱动、通用免调的咬纸叼牙、无轴飞达等;通过ErgoTronic控制台(基于Windows XP操作系统)集中进行  相似文献   

7.
任何印刷机都离不开电动机,都需要电力拖动,印刷机中使用的主传动电动机不仅要满足动力的需要,而且还必须满足调速的要求.过去的大型印刷机大多采用直流调速,中小型印刷设备则多采用电磁电机(滑差电机)调速,还有的印刷设备采用整流子调速,或采用锥形皮带调速器调速等.近几年来,印刷设备均广泛采用无轴传动技术.无轴传动是一种先进技术,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每一个印刷色组用一个伺服电机驱动,即取消了传动轴;另一种是整个印刷机组都没有传动齿轮和传动轴,印版滚筒、橡皮滚筒、压印滚筒以及串墨辊等均由单独的电机驱动.目前印刷设备应用最多的主要还是第一种形式.本文将以使用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的单张纸胶印机和无轴传动卷筒纸胶印机为实例,对无轴传动技术的特点及应用,以及无轴传动所使用的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原理及控制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纸架是轮转胶印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向印刷机组连续不断地输送卷筒纸,与单张纸印刷机输纸机不同,轮转胶印机纸架要将卷筒纸连续不断地展开,以纸带的形式,按一定的张力要求,供给印刷机组。因此,纸架(以下专指卷筒纸纸架)要能够控制纸张运动速度和方向,并提供印刷过程中所需要的适当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精确稳定地控制胶印机的离合压机构,在分析顺序离合压工作条件和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针对并联气缸驱动离合压机构的气动控制回路;依据系统控制要求,进行了以PLC为控制器的系统硬件选型和软件设计,实现了离合压的自动控制,并通过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符合印刷工艺过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与高宝公司合作,引进了高宝COMET报纸印刷机生产线。高宝COMET高速报纸胶印机包括三台纸卷架、三个塔式印刷机组及一台折页机,这条新的胶印机生产线将于2010年夏天首次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1.
<正>报纸一般采用高速卷筒纸印刷机来印刷。卷筒纸印刷机是胶印机的一种,与其他单张纸胶印机一样,必须有良好的供水、供墨系统,在报纸印刷过程中能向印版均匀地涂布润版液和油墨,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卷筒纸印刷机的水墨辊系统与单张纸印刷机的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各种水辊和墨辊的数量较少,因为报纸  相似文献   

12.
<正>这三年来,各地印刷机进出口情况如何,不同性质企业对印刷机进出口有着怎样的"贡献力"?本文将为读者展开一扇"数据窗"。本文将主要通过表格形式显示2012~2014年三年来在所指范围内印刷机的进出口数量及金额,包括各省市的分布及不同性质的企业进出口数量、金额的汇总。所指范围:胶印机。已涵盖除小胶印机外的所有胶印机,之所以将其排除在外是因其进出口数量及金额太小。凸版印刷机。含卷取进料  相似文献   

13.
子辰 《印刷杂志》2001,(4):49-50
<正> 1991年海德堡公司就开发出DI(Direct Imaging)胶印机GTO-DI,1995年又推出了快霸DI 46—4系列印刷机,1998年再次推出了速霸DI74—6系列印刷机。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与经验积累,海德堡现已有93台GTO-DI胶印机正在使用中,并已生产了1300台快霸印刷机和超过35台的速霸印刷机,成为DI胶印机市场的领先者。Adast公司已有大约40台。Dominant DI(50 cm×70 cm)印刷机在美国投入使用,并已具有了3年开发经验。而其余十余种型号的DI印刷机(见表1)还未完全投产,仍处于中试或样机试制阶段。  相似文献   

14.
DI(Direct lmaging)胶印机,即直接成像制版胶印机,采用将计算机上的图文数据在印刷机台上直接制版的方式进行印刷。DI胶印机与制版中心相连,在印刷时,将经过RIP处理的原稿分色影像传输到印刷机上,机台上的制版装置接收到信息后,同时进行多色制版,整个过程均由计算机控制,省去了传统印刷出片、晒版、上机和控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DI(Direct ImagIng)胶印机,即直接成像制版胶印机,采用将计算机上的图文数据在印刷机台上直接制版的方式进行印刷。DI胶印机与制版中心相连,在印刷时,将经过RIP处理的原稿分色影像传输到印刷机上,机台上的制版装置接收到信息后,同时进行多色制版,整个过程均由计算机控制,省去了传统印刷出片、晒版、上机和控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霍清君 《印刷技术》2010,(15):14-15
针对单张纸胶印和卷筒纸胶印,我们先来看看国外的市场情况。美国的商业和书刊印刷主要以热固型卷筒纸胶印机(如商业轮转印刷机)和单张纸胶印机组合或只应用热固型卷筒纸胶印机为主:而在中国,随着彩色印刷品比例的提高及印刷批量的逐步减少.中国的商业和书刊印刷企业多数走冷固型卷筒纸胶印机(如报纸轮转印刷机、书刊轮转印刷机).单张纸双面胶印机和热固型卷筒纸胶印机组合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最近,海德堡公司展示了其新一代的印刷控制系统-CP2000。这个主要是为28×40"速霸系列胶印机所设计的系统集成了一整套的控制技术模块。根据统计资料表明,在当今世界各地新近运转的八页面单张纸胶印机当中,海德堡速霸系列胶印机差不多就占了其中的一半以上。海德堡公司在发布的报告中指出,由于**2000控制系统提供了:①开放式模块的解决方案;②可与标准软件连接的开放接口;①可与CIPs(集成印前、印刷和印刷后端的国际合作标准)链。这样一来,系统就把印刷机纳入了数字化控制的工艺流程当中。另外,系统平台除了可以使印刷机的…  相似文献   

18.
报纸印刷是报纸生产中的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要了解报纸的印刷就必须了解其印刷设备、印刷质量的控制及主要原材料的印刷适性等,下面分别作介绍。1卷筒纸胶印机简介目前大多数报纸印刷设备均采用卷筒纸胶印机,少数报纸也采用卷筒纸柔性版印刷机。作为发展方向,数字化无版印刷轮转印报机也已研制成功,这里只介绍最普遍的卷筒纸胶印机。1)卷筒纸胶印机的主要种类卷筒纸胶印机按使用目的分类,可分为报纸(书刊)印刷用的卷筒纸胶印机和一般商业印刷所用的卷筒纸胶印机,即卷筒纸商业印刷机。近年来一些报纸印刷厂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引进了半商业卷…  相似文献   

19.
胶印机也许不再独领风骚,但仍然在印刷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胶印机制造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网络化、生产集成化、数字化工作流程、与管理信息系统(MIS)的链接以及更高水平的自动化成为展会的焦点;·短版印刷越来越短,彩色印刷越来越多;·多色组双面印刷、附加联线印后加工功能成为各类胶印机(包括小胶印、DI直接制版胶印机以及大型胶印机)的开发趋势,技术日臻成熟;·印刷机运行速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准,印前准备时间及更换活件时间继续缩短;·小幅面卷筒纸商业印刷机展露头角。  相似文献   

20.
张利 《印刷杂志》2012,(3):51-52
<正>曾几何时,考卷、辅导材料、各种书刊广告成就了单色小胶印机的繁荣与发展;而今,商场宣传单、产品广告宣传册、精美宣传画册造就了四色胶印机的辉煌。目前印刷机制造企业都在努力争夺四色印刷机的市场,并且摩拳擦掌地开发CTP设备和数字印刷机。然而,目前印刷企业大多处于"吃不饱"状态,低价竞争和人工成本的不断提高,使企业利润不断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