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岩溶地区水库渗漏的水均衡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德顺 《人民长江》1996,27(7):28-29
岩溶地区水库渗漏是碳酸盐岩地区兴建水利枢纽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可溶岩广布,岩溶强烈发育、地形复杂地区。水均衡分析法原理是根据岩溶系统径流反推补给面积,进而确定地下水分水岭的位置。通过研究地下水的补排平衡关系,为河间地块水库渗漏、坝区绕坝渗漏等问题的论证提供了一种系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从那追水库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发育条件和规律、地下水水动力条件、地下水水位及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入手,分析了水库可疑渗漏地段,重点研究了水库右岸断层及灰岩向下游的渗漏问题,分析了渗漏途径和渗漏形式,并进行了渗漏量估算。  相似文献   

3.
《红水河》2021,40(4)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水库多存在复杂岩溶渗漏问题。针对钻探、物探、同位素示踪法等勘察手段在地下水探测方面存在的不足,笔者初次探索通过研究电导率在地下水中的变化规律来对水库岩溶渗漏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例,笔者通过测定地下水电导率及分析其相关性,对水库岩溶渗漏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采用地表调查、物探和钻探的勘察结果与采用电导率法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一致,为水库岩溶渗漏分析提供有效的勘察方法。  相似文献   

4.
威宁县马家水库为一天然高原岩溶洼地,左岸洼地、落水洞、岩溶管道等排水通道极其发育,地下水以岩溶管道型及溶隙型渗漏方式向远端低邻谷排泄,库首地下水以溶隙型渗漏形式向低洼地带排泄;右岸地下水补给库水,为典型的岩溶补排型水库。该水库渗漏严重,成库条件差,通过封堵洼地落水洞及防渗帷幕灌浆处理方式使之成库。  相似文献   

5.
塞海湖水库库首岩溶渗漏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择卫 《人民长江》2016,47(23):50-54
在复杂岩溶区修建水库,对水库渗漏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是前期勘察的关键,往往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为论证强岩溶区拟建塞海湖水库的渗漏条件,采取岩溶泉井调查、地下水示踪试验、河段及岩溶泉流量观测、地质钻探、物探等多种方法,最终查明了拟建塞海湖水库库首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论证了塞海湖水库的主要岩溶渗漏通道,结果表明现阶段塞海湖地区不宜建坝成库。  相似文献   

6.
碳酸盐岩地区修建水库,岩溶渗漏是首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制约着能否成库。以凤山水库工程为例,通过勘探、物探及岩溶调查等方法对库区碳酸岩岩溶发育规律及地下水水文地质问题进行研究,确定水库库盆封闭条件较好,不存在岩溶渗漏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强岩溶区修建水库势在必行,而强岩溶区的水库渗漏问题往往又成为水库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强岩溶区的水库渗漏条件工作较复杂,难度较大。文章在分析湘西强岩溶区龙潭河水库的渗漏条件时[1],采取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示踪试验为主,结合少量的钻探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分析强岩溶区水库的渗漏条件提供了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岩地区修建水库,尤其要注意水库渗漏问题。云南某新建水库坐落在向斜山山坡上,水库周边岩溶发育,地质环境复杂,存在岩溶渗漏问题。为保证该水库顺利修建,针对其岩溶渗漏问题,在开展工程地质测绘、岩溶调查统计、钻孔勘探及压水试验等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库区岩溶发育规律及地下水分布情况,并对库尾岩溶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表明水库库尾存在岩溶渗漏的可能性较小,而右坝肩及右岸山体存在永久性渗漏的可能。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岩层透水特性的分析,提出采用帷幕灌浆的方法对水库岩溶渗漏问题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9.
碳酸盐岩地区修建水库,岩溶渗漏是首要的工程地质问题,直接决定了是否可以建库以及水库效益。以大兴水利枢纽工程为例,对成库条件进行了勘察评价。勘察期间,运用勘探及岩溶调查等方法,对该地区碳酸岩岩溶发育规律及地下水水文地质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得出水库正常蓄水位下该水库不存在邻谷渗漏、库首经工程处理不会发生集中渗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王汝华 《人民长江》2005,36(9):6-7,13
规划拟建的云南阿岗水库位于岩溶地区,在岩溶地区修建水利工程将遇到很多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了阿岗水库库区的基本地质条件,特别是对库区分布的灰岩岩溶发育情况,暗河、泉水分布高程,地下水补排关系及与水库正常高水位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分析结论为:阿岗水库库区地下水分水岭高程远高于库区出露的暗河、泉水出口和水库正常高水位,水库库区发生岩溶渗漏的可能性不大.为规划设计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断裂构造发育对贵州两岔河水库岩溶渗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两岔口水库地质环境复杂,断层构造发育破坏了库区地层结构,导致岩溶渗漏。为保证两岔河水库的正常运行,主要针对其岩溶渗漏的地质问题,在开展工程地质测绘、岩溶调查统计、钻孔勘探及压水试验等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断裂构造对地层结构、岩体完整性、岩溶发育及水库渗漏的控制影响。研究表明:断层构造发育破坏了库区地层结构,形成"构造切口",水库左岸不能形成地层封闭;岩体完整程度为破碎—极破碎,地下岩溶强发育,易形成水库岩溶渗漏;地下岩溶管道发育方向基本和断层走向一致,断层构造对岩溶发育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水库渗漏为折线式复合型渗漏。研究成果为岩溶地区水库防渗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某综合利用堆场喀斯特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综合利用堆场位于三面环水的河间地块分水岭地区,堆场区喀斯特发育且涉及多条喀斯特管道水或喀斯特裂隙含水系统,其喀斯特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因而该堆场可能存在喀斯特渗漏(污染)、喀斯特塌陷、地下水顶托、不均匀沉降等地质问题。通过对该场地喀斯特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与分析,并利用高密电法、钻探、连通试验等综合手段对上述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论证,认为该场地局部进行适当处理后适宜作为堆场利用。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是水工建筑物基础常遇到的地质问题,若处理不好会引起水库渗漏甚至危及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如何有效的针对喀斯特地基进行防渗帷幕设计,防止水库渗漏,对喀斯特地区水利水电工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笔者的工程实践,对喀斯特地区帷幕设计的前期工作、设计要点和施工特点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与读者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4.
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建在灰岩地区,喀斯特渗漏问题是上水库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从岩性、构造及地下水等方面人手,并结合钻孔透水率统计分析、钻孔及探洞的溶蚀率统计分析、落水洞连通试验等成果,论述了上水库水文地质条件及喀斯特发育特征,分析了各分水岭及主(副)坝基等不同工程部位的渗漏形式及范围,并对垂直帷幕灌浆的防渗处理效果从耗灰量及其衰减系数、灌浆前后的透水率变化、帷幕的连续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5.
观音阁系在岩溶地区建坝,关键在于坝基防渗的可靠性.坝基防渗包括溶洞处理、断层处理和坝基帷幕灌浆.坝基溶洞一般进行开挖、回填或灌浆处理.F8与F26断层交会区,采取开挖防渗井、回填混凝土及高压团结灌浆进行处理.#54坝段以左坝基以“10m页岩”为隔水层,采用高压灌浆法,形成封闭式帷幕;以右采用悬挂式帷幕,防止坝基和绕坝渗漏。  相似文献   

16.
修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贵州省修文县格老寨水库处于溶蚀高原夷平面的浅切河谷上,该水库由于存在喀斯特渗漏已成为病害水库,库水主要通过左岸库首一带的落水洞集中向下游凉风洞暗河出口渗漏。本次格老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对库首左岸及坝基采用帷幕灌浆防渗,通过灌前的先导孔兼作勘探孔,正确确定了防渗帷幕的边界和下限,从而对防渗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施工中把握特殊地段的灌浆工艺,采用多种灌浆材料,通过堵、排、灌及加密孔的方法,保证了灌浆施工的质量,使该病害水库得到了成功治理。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喀斯特流域赋水遥感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中华  陈晓翔  梁虹  黄法苏  赵芳 《人民黄河》2012,34(6):76-79,82
喀斯特流域具有特殊的双重含水介质和地表-地下水系结构,与常态流域相比,其水资源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除气候、地貌、岩性等因素外,流域植被覆盖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贵州省内选择20个典型流域作为研究样区,根据植被光谱特征、流域赋水光谱特征,利用遥感技术,对TM影像进行光谱辐射亮度及表观反射率计算,得到各类植被指数。根据多元回归分析原理,借助Spss、MATLAB软件,利用比值植被指数、差值植被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转换型植被指数、重归一化植被指数、增强型植被指数构建了喀斯特流域赋水动态变化监测、预测模型,通过方差分析和样区检验,表明该模型监测、预测效果好,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分析四方井岩溶大泉流域水文地质、岩溶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2009-2010年特大干旱年泉点长观资料为基础,采用回归分析法和枯季径流模数法,计算出天然补给量为1 522.6万m3/a,可开采资源量为585.71万m3/a;通过径流模数法得出天然排泄量为1 533.8万m3/a,并将之与回归分析法评价结果对比,得出回归分析法计算结果可靠度高。  相似文献   

19.
乌江在贵州省境内的流域面积为66849km^2、河长802km、落差1973.6m,流域内碳酸盐类可溶岩占流域总面积的70%以上,岩溶十分发育,已开发、正在开发和拟定开发的梯级水电站的岩溶渗漏、岩溶涌水、岩溶地基及边坡与地下洞室围岩的稳定等问题均非常突出.笔者根据乌江流域各梯级水电站全过程的工程地质勘察实践,对已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岩溶工程地质特征理论及方法与处理手段作了概略的归纳.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多山、多岩溶地貌国家,岩溶问题是山区隧道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当前岩溶区隧道建设依然按一般隧道施工步序施工,施工多处于盲目状态。论文在系统总结已有文献资料基础上,以在建宜昌-万州岩溶隧道为工程实例,提出了岩溶区隧道建设的施工步序,施工实践验证了所提步序的有效性。这为岩溶区同类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岩溶区隧道建设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