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海若 《安徽建筑》2010,(2):28-28,46
文章阐述了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分析了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力机制以及居住分异造成的影响,提出了通过规划多中心城市结构,合理配置居住区用地资源;推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政策;完善社区保障体制,提倡多样交往空间等措施合理引导居住空间分异,促进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住区空间分异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城市住区空间分异的动力因素,阐述了城市住区空间分异现象,探讨了当代中国城市住区空间分异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需要通过加强居住区的规划管理,房地产的引导、控制,社区的建设服务等措施,对住区的空间分异加以引导,从而保证我国城市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慧敏  吴永发 《华中建筑》2010,28(3):161-162,173
我国城市中的居住分异由来已久,居住空间分异现象几乎是和城市的诞生同时出现的。该文主要从居住空间分布发展的几种状态来研究其分异的演化过程,并从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文化观念三个方面分析它们对居住分异现象产生的影响,从而认识到居住分异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才能保证我国居住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城市居住区空间分异问题的产生及其表现出的危害作了较为深刻的分析,从经济收入的差距入手对居住空间分异现象进行了论述,探讨了城市规划在缓解空间分异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指出适度混合居住模式有利于不同阶层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大城市居住空间扩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卓君 《规划师》2003,19(11):108-110
居住空间向城市外围扩展,已成为城市住宅建设的必然选择。居住空间扩展必然形成三种建设模式:交通引导发展;服务引导发展;生态环境引导发展。居住空间扩展方式与居住空间扩展战略及居住区建设模式直接相关,具体表现为基于发展便捷交通系统战略连续扩展和基于发展多中心居住空间结构战略跳跃式扩展两种方式,并形成相应的居住区模式。  相似文献   

6.
社区发展与城市居住区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国恩 《规划师》2002,18(8):17-19
从社区和社区发展的涵义出发,阐明城市社区发展和居住区建设的关系,分析当前城市社区发展中社会分层、人口结构变化、服务社会化、文化多元化等主要趋势及由此带来的居住空间分异与隔离,居住区社会功能、服务功能的延伸和对居住区多样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居住建设用地面积的紧缩,居住区建设的发展模式将由过去的拆建扩张转变为既有居住建筑更新与户外环境品质的提升。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已有一定政策实施并取得一定成效,而作为与建筑息息相关的住区户外环境却因较少受到关注,缺乏系统的改造方法与理论研究,日渐无法满足人民对居住环境质量和性能的需求。居住品质的差异带来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象,而空间分异又进一步加剧了居住空间品质的劣化。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实地调研,对既有住区户外环境品质劣化现象及本质进行研究,探索户外环境劣化与居住空间分异的关系,探讨户外环境品质劣化的本质原因、动力机制,分析既有住区外环境有价值的保留点,提出相应策略、展望,推动和促进既有住区户外环境改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连近百年来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变化过程的分析,归纳得出自1899年以来大连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殖民统治背景下的居住空间分异:二是消除阶级、阶层的社会政治背景下的居住空间分异;三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居住空间分异。通过对大连居住空间分异特征的形成机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大连居住空间分异特征的形成机制主要可分为五大层面社会制度、市场经济,技术变革、城市管理、居住心理。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各种类型的用地中,居住用地占据着很大一部分比例,其不但和人们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还对我国城市的规划与开发有着很大的作用。住宅是城市居民消费的必需品,然而在满足基本的居住条件之外,城市居民所要考虑的还是居住区位的选择。本文主要从生态角度下探讨了我国城市居民居住区位的选择,并对居住空间分异的情况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优化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住宅产业化步伐的推进等政策的推出,城市已经出现一些新的城市社会空间特征,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现象是其中之一,而且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特征也在逐渐演变。文章介绍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演变历程,对其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因果分析,并用激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简要解释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特征和内涵,最后从规划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1.
陈喆  范双双 《华中建筑》2012,(11):97-101
该文对不同居住区会所进行现状调研,结合实例分析居住区会所"非属地"现象,定义概念并探讨其影响及成因。在正确看待"非属地"现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提出解决办法。在规划设计层面引入"千人指标",通过对社区会所的建设指标与"千人指标"的区别与联系,调整居住区会所配建指标体系的思路,使之适应市场的发展条件。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住区会所的策划及设计应超越"属地"的状态,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寻求未来住区会所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汪徽 《建筑与文化》2013,(12):102-103
随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住房体制不断发展,城市住区类型呈现出多元发展的特征,很多城市中居住空间分异现象也日趋明显。本文以南京市的中央路地块为例,分析了地块中典型住区的背景和居住空间特征,总结了地块中各类社区存在明显不同的生活状态,居住空间存在一定得分异现象的特点,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和建议,以期可以延缓居住空间分异现象。  相似文献   

13.
靳超 《建筑创作》2010,(6):94-99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与强化,环境景观中公共艺术和设施无论从设计理念到制作都有了长足进步。本文以北京部分小区景观为例,从比较完美的作品分析入手,探讨北京住宅小区公共艺术与环境设施的结合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许建和  严钧 《华中建筑》2008,26(10):179-182
该文在分析国外住区交通环境整合模式的前提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及不同住区的特征,提出了住区交通环境整合的三种模式:合流模式、分流模式、一体化模式,目的在于为当前住区交通环境的整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任英 《华中建筑》2006,24(9):18-19
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居住区环境设计对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探讨了市场营销对居住区环境设计的要求,以期为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小敏 《华中建筑》2007,25(8):95-101
通过分析,该文指出居住区边界空间形象是城市特色的基调,并从南京市城市居住区的实地调研出发,分析城市居住区的边界处理手法,探讨设计规律,归纳城市居住区边界空间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7.
李健  胡沈建  邓威 《华中建筑》2007,25(8):116-118
以东城临海居住小区的创作为例,论述在规划设计中应加强居住小区对城市景观的贡献,并指出居住小区应从点、线、面即微观、中观、宏观3个方面加强对城市景观的塑造.  相似文献   

18.
居住区人车交通组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万勇  王玲慧 《新建筑》2000,(2):39-41,57
居住区人车交通组织主要有:无机动车交通发生、人车共存、人车分流、人车部分分流等四类共十种形式,它们分别产生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有各自的适用条件。在实际选择人车交通组织方式时应居住区的区位、等级规模、交通结构、建设资金以及民居出行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具体情况而定,并在道路系统规划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9.
住区室外活动场地是居民运动健身、交往休憩的重要场所,是塑造健康住区的重要元素。本文通过对其本质功能的剖析,阐明居民的活动机会才是场地量化的核心。在此认识基础上,提出场地量化应实现两个转变,并通过这两方面,建立场地数量与质量间更加紧密的联系,形成适于管理操作的健康住区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