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豫西济源盆地下侏罗统鞍腰组记录了一套发育于拉分盆地的湖相浊流沉积体系,其中丰富的物理成因沉积构造与生物成因沉积构造以及浊流沉积序列--鲍玛序列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沉积环境分析表明,该组地层系湖泊浊积扇不同相带反复沉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依据实测剖面与地质填图资料,认为二叠纪地层为一套比较典型的复理石陆源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恰尔隆一带主要为浊积岩沉积盆地,盆地沉积为陆相、滨海-浅海相及深海相等3种沉积相。二叠纪古环境演化过程可分为早期三角洲-滨海-浅海浊流沉积盆地、中期滨海-浅海台地浊流沉积盆地和晚期斜坡浊流盆地三个阶段。二叠纪沉积盆地是在近岸浊流碎屑占优势的情况下进行的,来自石炭纪地层的灰岩块体的混杂堆积的出现在层位上由南往北逐渐抬高,巨大岩块的分布也具有由南往北逐渐变小和变少的趋势,表明在石炭纪和二叠纪之间有一次地壳运动的重大地质事件发生,其间应该有一次被后期改造破坏了的事件界面存在。  相似文献   

3.
由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深水浊积岩油藏勘探程度较低,应用粒度判别函数及成因图解两种方法分析该套砂岩的沉积类型。应用粒度分析数据,依据设定的判别函数可以对沉积碎屑岩做出初步的沉积环境鉴别,而成因图解方法分析可以反映碎屑岩沉积过程中能量以及流动性的变化规律,二者结合则能较为准确地判断沉积碎屑岩的沉积环境。应用此方法判定了欧利坨子沙三中段厚层砂砾岩沉积为浊流沉积产物,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套砂岩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4.
由于构造和气候因素的差异,江汉盆地沙市组的上段和下段具有不同的沉积充填特征.沙市沉积早期为弱断陷构造背景,湖盆彼此分隔闭塞,受中、亚热带干旱气候影响,在断陷区形成盐湖相蒸发岩充填,表现为浓缩型沉积序列特征;沙市晚期为拗陷型构造背景,盆地持续下降,湖盆范围扩大,湖水逐渐淡化,形成三角洲-咸水湖相充填,表现为淡化型沉积序列特征.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控制了蒸发岩地层生、储、盖等成藏要素的差异,表现为不同的油气成藏模式.浓缩型沉积序列的蒸发岩及盐间泥岩提供了烃源岩条件,盐间的膏岩、泥岩提供储层条件,蒸发岩提供盖层条件,为盐间非砂岩油气成藏模式;淡化型沉积序列的湖相泥岩及前三角洲泥岩提供烃源岩条件,三角洲前缘各微相砂体提供储层条件,蒸发岩提供盖层条件,为盐下砂岩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全新世以来鄱阳湖盆地沉积体系为基础,发现在鄱阳湖盆地边缘沉积体系呈现不对称性,垂向系列上呈现旋回性.经研究认为,盆地的造盆作用及区域构造决定了盆地的不对称性,从而造成沉积体系的不同;第四纪以来四次大的气候旋回对应着湖平面的四次扩张与萎缩,从而造成沉积物在垂向序列上呈现旋回性.  相似文献   

6.
干些沟地区是柴达木盆地西部较有油气勘探前景的地区。以剪切-逆冲边界断层控制的湖盆充填序列在第三纪极为发育,可划分为4类沉积体系、3个构造层及4个成因层序。每个层序及其体系域具有不同生储性能和圈团能力,其中第II构造层序湖进体系域是最好的生油层系,高位体系域则为最佳储集层,由此形成的下生下储或自生自储的生储盖组合最具生油潜力。  相似文献   

7.
沉积盆地波动分析是定量研究不整合剥蚀量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方法从地层资料入手,通过沉降史研究,恢复地层原始厚度,建立反映盆地沉积-剥蚀过程的波动方程,实现对沉积-剥蚀过程的定量预测.对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沉积波动分析表明,海西早期构造事件、海西末期构造事件和印支期构造事件引起的隆升剥蚀最为强烈,并以塔中隆起、塔东地区和塔北隆起造成的剥蚀量最大.  相似文献   

8.
扬子地台是一个横跨华南地块的以浅海沉积为主的大型碳酸盐岩台地, 南盘江盆地是发育在扬子地台碳酸盐岩台地背景之上的一个沉积盆地, 从晚元古代到晚三叠世长期海相沉积演化历史中, 扬子地台— 南盘江盆地体系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构造演化阶段。扬子地台从晚元古代到早三叠世末期一直保持为一个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 在中三叠世末期扬子地块整体抬升, 海平面下降, 形成了遍及扬子主体的拉丁期大海退, 从而使扬子地块大部分地区抬升为陆。南盘江盆地位于华南地块南缘, 从晚元古代到晚三叠世沉积了一套厚度巨大的海相碳酸盐岩, 晚三叠世发育了一套硅质碎屑的浊流沉积, 区域沉积也由此转化为河流相沉积。二叠纪和三叠纪碳酸盐岩地层记录了碳酸盐岩台地长期演化历史及其特征多样的沉积建造和沉积环境, 而硅质碎屑流和构造沉降速率的变化反映了盆地在三叠纪期间经历的聚合构造和前陆盆地发展过程。在三叠纪时期扬子地台沿西南— 北东方向从云南围绕南盘江盆地向贵州延伸, 在南盘江盆地中发育了几个孤立的碳酸盐岩台地, 包括位于贵州南部和广西境内的大贵州滩和崇左— 平果台地。南盘江盆地在晚二叠世发生过一次区域性的海侵事件, 早三叠世时期扬子地台和几个孤立台地为由鲕粒边滩组成的低角度斜坡, 中三叠世(安尼期)变为由Tubip hy tes 边礁组成的陡倾斜坡。盆地范围内斜坡变陡激发了Tubiphy tes 礁和其它的生物体发育, 而且它们组成了稳定碳酸盐岩台地的边缘。位于扬子地台西部地区的关林和贞丰一带与最北部的孤立台地(大贵州滩)在安尼期发育了陡倾的边礁。在拉丁期, 扬子地台在关林一带进积并与盆地碎屑沉积互层穿插沉积, 而位于贞丰的台地边缘出现了由断层控制的地貌特征。与此同时, 扬子地台东部(贵阳)由侵蚀滑塌边缘变为进积边缘, 向盆地内部进积充填形成了超过600 m 的碎屑沉积。但是, 与扬子地台不同, 位于最北部的孤立台地(大贵州滩)在拉丁期由加积边缘礁变为起伏明显的侵蚀陡崖和饥饿盆地边缘。晚三叠世(卡尼期)扬子地台西部下沉并被晚三叠世浊流沉积埋藏, 而扬子地台东部地区在被硅质碎屑沉积埋藏之前持续沉积了一套浅水碳酸盐岩沉积。孤立台地为从南到北逐渐变陡的边缘沉积, 而且发育了多个小丘, 其中南部地区早期沉降后来被硅质碎屑沉积埋藏, 而北部地区到后期下沉。与扬子地台西部一样, 最北部的孤立台地(大贵州滩)在晚三叠世下降被碎屑沉积埋藏。以上这种差异源于华南地块南缘因构造聚合作用导致的盆地南部地区不同沉降速率。大贵州滩是盆地中演化历史最长的孤立台地, 穿过大贵州滩孤立台地内部和边缘的两条正交剖面显示出了一个被断层切断的向斜构造, 这样就很容易识别其沉积建造特征及演化历史。大贵州滩发育的整合的二叠系— 三叠系界线剖面以及从早三叠世到中三叠世生物复苏阶段连续的巨厚沉积, 使其成为一个研究二叠世末期生物大绝灭期间的海相环境以及生物生态条件最为理想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江汉盆地白垩系沉积相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对江汉盆地露头剖面野外实测、钻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和测井地质学原理,识别了白垩系层序及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研究表明,受燕山期幕式构造运动的影响,白垩系可划分为两个构造层序,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氧化型湖泊四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早白垩世,由于拉张断陷强度较弱,仅在盆地边缘断裂前缘的局部地区发育一套粒度较粗的冲积扇-辫状河砂砾岩沉积;至晚白垩世,在区域引张力的作用下盆地整体拉伸断陷,从盆缘往盆内方向依次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氧化型湖泊沉积,构成一个自下而上粒度由粗变细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10.
胡状集油沙三^3亚段浊积岩除发育鲍马层序外,还发育有各种准同生变形构造,槽模,大型交错层理,浪成沙纹层理和深水遗迹化石,该浊积岩复合体为一浊积扇体系,水道浊积岩由砾质和砂质高密度浊流沉积序列组成,而非水道只岩则主要同经典浊积岩组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期湖盆中部地区物源分析、沉积相特征等研究,分析了厚层砂体的形成机理和砂体类型。认为长6期物源主要来自东北、西南方向,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端砂坝和浊流等砂体类型,湖盆演化从鼎盛转向萎缩的长6早期厚层砂体比较发育。白豹、合水地区砂层厚度大,储层条件良好,是石油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延长组长6段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储层物性特征、浊积岩特征、浊积岩分布规律及其对油藏的影响,明确了浊流沉积的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长6段以发育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成分有方解石、绿泥石、白云母以及少量的石英加大、长石加大等,砂岩储集层孔隙结构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 吴堡地区长6期湖盆沉降趋于稳定,是三角洲的高建设时期; 多水系、多物源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为深湖浊积扇沉积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在吴堡地区东北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前端发育深湖浊积扇沉积,可区分出中心微相和边缘微相两个沉积微相带,其中浊积扇中心微相以细砂岩、粉砂岩与暗色泥岩呈砂泥互层; 从平面上看,浊积岩砂体非均质性在侧向上逐渐变弱,砂体底部发育厚度较大、成熟度较高的暗色湖相沉积的烃源岩,深湖相的暗色泥岩含有丰富的烃源岩,而浊积岩砂体是由深湖相的暗色泥岩构成,孔渗物性好的区域易于形成良好的上倾尖灭的透镜状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丰富的岩心资料、测井资料以及录井资料,通过岩心观察描述以及沉积相分析方法,深入开展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的沉积相类型及相模式等研究。通过岩石类型、沉积结构、构造、古生物以及沉积环境分析,认为长6油层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陆相湖盆深水浊积扇相,并可划分出内扇、中扇和外扇等3个亚相;通过沉积相及测井相等分析方法,以明确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垂向演化规律,最终建立了研究区长6油层浊积扇相模式。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车西洼陷东风港油田沙三上亚段浊积扇沉积体系对储层物性影响认识较匮乏,特别是不同沉积微相通过控制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间接影响缺乏规律性系统性认识的现状,在对整体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储层物性、铸体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及岩心常规分析等资料,对车西洼陷浊积扇体系主要发育的三种沉积微相类型对储层物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3种沉积微相和4种成岩作用类型,沉积微相除了因沉积条件差异对储层物性产生影响,还控制着成岩作用的发生、强弱以及分布等。最终综合考虑沉积相砂体展布和成岩作用分布,预测了研究区沙三上亚段三个有利储层分布区块。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碳酸盐岩石学新观点及单因素定量的新方法研究安徽宁国地区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宁国山门洞下三叠统总厚536.87米,可划分三组七段。通过岩石薄片的镜下研究,主要有八种岩石类型,分别分布在殷坑组(T_1y),和龙山组(T_1h)和扁担山组(T_1b)各段中;即泥晶灰岩、含泥纹层泥晶灰岩、含生物屑泥晶灰岩、含藻屑泥晶灰岩、含砂屑泥晶灰岩、砾屑泥晶灰晶、亮晶(?)粒灰岩及含藻团云质灰岩。依该八种岩类反映的能量环境,该区下三叠统自下而上可划分四个相带,即深浅海盆地边缘相、较深浅海盆地边缘相、浅海台地相及滩相。整个相序反映出一明显海退序列。文中最后对该区生油、储油地质条件进行了概略分析。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东南缘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气候、水文、构造与地形条件具有发育超大冰川或滑坡堰塞湖及高能洪水的潜力。对高能洪水沉积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回顾,以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广泛分布的高能洪水地貌和沉积证据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该流域高能洪水沉积物的主要沉积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最后对该流域高能洪水的地貌效应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高能洪水形成的巨型边滩以涡流型边滩居多,其次为点状边滩和吊坠型边滩,未见牵引型边滩; 就沉积特征而言,该流域高能洪水巨型边滩的内部沉积以水平叠层为主,波纹及交错层理层、粉砂层、斜坡沉积和粗砾平行层理层亦见分布; 高能洪水等极端地表过程在青藏高原及雅鲁藏布江的泥沙输移及地貌演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我们对沙尔布尔山1:50000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工作将志留系的火山岛弧系划分为喷发溢流相、震积相、火山碎屑流相、火山碎屑浊流相、正常沉积岩相等事件沉积.对各相特征及其事件沉积学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它们的时空结构及沉积环境的关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40口钻井岩心的仔细观察和系统描述,在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中发现遗迹化石21个遗迹属,26个遗迹种.根据这些遗迹化石的组成、分布及围岩特征, 可以划分出四个遗迹化石群落,即①Skolithos遗迹群落,主要由居住迹和进食迹组成,它们常被解释这形成于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的滨湖、河道沉积和浊积扇的上扇部分; ②Mermoides遗迹群落,以牧食迹或觅食拖迹为主,常含少量消化迹,该遗迹群落可被解释为产出于半深湖沉积环境;③Semirotundichnus遗迹群落,主要由觅食拖迹和耕作迹组成,它们均产出于深湖沉积环境;④Macaronichnus遗迹群落,由觅食迹、居住迹和古植物根迹等组成,反映了中等能量和低能水体交替变化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9.
泌阳凹陷核三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段发育了4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砂体,核三段沉积相的展布揭示出泌阳凹陷在核三段时期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滑塌浊积扇及其微相,其中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相。通过沉积背景、单井相分析、沉积微相类型、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特征对泌阳凹陷的核三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