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无机液体激光器实现高平均功率运行的最大障碍是增益介质的热效应,采用流动冷却方式可以有效消除热沉积的累积效应,但会对增益介质的温度分布产生影响.基于流体的能量方程建立了无机液体激光器增益介质的温度分布模型,并针对二极管双侧横向泵浦的实际工作情况对模型进行了简化,计算了工作阶段增益介质的温度分布,并对影响温度分布的吸收系数和流速选择进行了讨论.计算结果表明,在单侧泵浦强度为1 kW/cm2时,液体流速为12 m/s可以控制增益介质的最大温升小于0.2 K.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具有温度分布的流体流动特性过程中,如何避免测温装置对流体流动特性的干扰,是一个长期困扰流体特性研究者的课题。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氦氖激光折射法的矿物油温度分布非接触测试基本原理,测试过程及测试结果,并对理论计算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激光在具有温度分布的透明介质矿物油中的折射效应,可以有效地实现矿物油温度分布的非接触测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精密磨削加工中冷却液的使用使得工件表面的光学实时检测非常困难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在冷却液环境下借助特制"透明窗"装置的光学方法。此方法使被测表面上方出现附加层,分别对附加层中的液体处于静止和流动状态时的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对于静态液体,利用修改的B-K(Beckmann-Kirch-hoff)散射模型,从采集到的散射光强分布图中提取出一比值参数,通过参数拟合得到表面粗糙度和比值参数间的关系曲线。对于动态液体,分析光束在流体层中的传播特性,计算通过流动液体层的光束偏移量。结果表明:静态液体时,垂直于散射光带主方向的比值参数能够用来衡量表面轮廓算术平均偏差粗糙度,它们之间可以用explinear函数拟合;动态液体时,通过流体层的光束偏移量非常小,只有0.494×10-5μm。可见,液体的流动对于光学实时检测的影响非常小,液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的测量结果可以作为表面特性实时检测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开发合适的微波介质材料,已经仔细地研究了许多种陶瓷.近来在研究具有高Q值的微波陶瓷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本文概括地评述了当前微波陶瓷的研究情况以及介质谐振器在微波器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SPIE-Vol.4177 0306791SPIE 会议录,卷4177:微流体器件与系统=Proceed-ings of SPIE.Vol.4177:Microfluidic devices and sys-tems[会,英]/SPIE-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Engineering.—292P.(E)本会议录收集了在美国 Santa Clara 召开的微流体器件与系统会议上发表的32篇论文,内容涉及从微流体到纳米流体:DNA 分离,光学检测中的波导集成,紫外光刻,微流体器件采用导电率监测的流速测量,基于阵列化学传感系统的液体流动,微型泵。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实验研究发现碳纳米管在流体中存在一种电子拖曳现象,据此原理进行了多壁碳纳米管流体速度传感器的实验研究。实验中所用的碳纳米管是用热灯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实验结果表明流动液体在多壁碳纳米管中诱导出的电流随流体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与液体中离子浓度和温度密切相关。在室温下,当流体速度从0增加到10^-1m/s时,电流从0增加到51μA。碳纳米管中这种效应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流体速度传感器。并对所得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流体液体激光器的热流场对输出光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液体流速对输出光场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了硬边正支非稳腔的有源流体激光器的输出场,并用有限元差分法分析了不同流速条件下热流场分布,得到了在平面波抽运光抽运,并考虑介质的增益饱和时其输出光场的光束质量和光斑中心(峰值强度),在实验观察到了液体流动时光斑中心发生了偏移。结果表明,当液体流速大于1 m/s时,光束质量趋于定值,激光光斑中心偏向于受抽运面的侧面。  相似文献   

8.
陶瓷介质在微波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本文概述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的发展过程,着重介绍了微波介质陶瓷材料在微波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聚四氟乙烯微波复合介质板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微波复合介质板是现代电子设备重要的基础材料之一.文中介绍了微波复合介质板系列国产化的研究开发情况,突破介质板材料开发和工程化制造技术,成功研制出3类聚四氟乙烯微波复合介质板.该复合介质板的性能指标达到了预期要求,通过应用对比试验表明了其已等效进口介质板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微波处理对樟子松木材液体浸注性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波处理是开启木材细胞液体流动通道、改善木材浸注性能的重要手段。采用微波对樟子松木材进 行处理,并对微波处理工艺进行研究。用体视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宏观裂纹及微观破坏产生的位置,分析裂纹及 微观破坏产生的原因,揭示微波处理改善材料液体浸注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微波处理时间90 s,含水率 20% ~40%是提高樟子松木材液体浸注性能的较优处理条件。体视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微波处理木材宏观 裂纹产生的位置主要集中在射线薄壁细胞与轴向管胞的胞间层、轴向管胞复合胞间层及树脂道区域;而显微结构破 坏主要存在于射线薄壁细胞与轴向管胞胞间层、轴向管胞上纹孔部位及交叉场纹孔区域。宏观裂纹可增加液体在 木材中的流通通道,缩短液体横向渗透路径,提高横向渗透效率。细胞显微结构的破坏,会使液体在细胞间的流通 更为通畅,从而改善樟子松木材的液体浸注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分为湍流床和快床2个区域。论述了由鼓泡流化床与从气力输送状态向循环流化床转化过程中的炉内流体动力学现象。研究了湍流床开始出现到完全转化为湍流床及快床时,炉内气体速度变化的规律和相应的计算公式。对转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床的温度及固体颗粒供给速度等进行了深入试验研究,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东方锅炉厂流化床锅炉的开发研究历程,特别对流化床锅炉技术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作了阐述。并对东方锅炉厂生产的流化床锅炉典型产品的结构特点和运行业绩及其燃用的燃料特性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对流化床锅炉下点火过程中床层升温规律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就各因素对床层升温规律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对流化床锅炉下点火时运行参数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简要论述了国内外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有关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情况的实地调查,提出了控制燃料入炉粒径是当前国产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并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变频器调速器具有优良的调速特性,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风机上应用变频调速设备,能降低机组的厂用电率。本文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生产工艺入手,介绍了高压大容量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和风机节能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典型工程案例详细描述了高压大容量变频器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上风机的应用,分析了节能改造之后的经济效益,提出了改造后的生产工艺流程,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Several investigators in microwave bioeffects research have exposed biological preparations to intense microwave field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cooling the sample with flowing water. We examine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situation, to estimate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increase and thermal time constants that might be encountered in such an experiment. The sample is modeled as a uniform sphere, cylinder, or slab subject to uniform heating, which is located in an unbounded coolant flow. The heat transfer is determined by the Biot and Reynolds numbers (which reflect the geometry, fluid flow, and material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system) the temperature rise is governed by the heat conduction equation coupled with external convection. The results are expressed in terms of nondimensional quantities, from which the thermal response of a heated object of arbitrary size can be determined. At low coolant flow rates,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rise can be biologically significant, even for relatively small objects (of millimeter radius) exposed to moderate levels of microwave energy (with a SAR of ca. 100 mW/g). The results are valid also where the coolant is a gas or a liquid different from water, the only restriction being on the Reynolds number of the flow.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空气重介流态化过程,分析了适合于煤炭分选的空气重介流化床的分选性能。模型机的流化特性试验及半工业和工业性试验系统上的分选试验结果表明,空气重介流化床具有良好的分选性能,可有效地分选50~6mm的煤炭。  相似文献   

18.
从多相流理论出发,分析了循环流化床燃烧器内流体流动、传递过程及化学反应特性,说明了多相流体力学模型可以为该类反应器的设计和放大提供许多有益的信息 由此可见,开展循环流化床内多相流体力学模拟是缩短过程开发周期、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一输入热功率0.3MW的试验装置上进行了飞灰循环底饲回燃流化床燃烧试验,研究了循环倍率、飞灰回送方式和运行参数对燃烧特性的影响,开发出该项燃烧技术。  相似文献   

20.
The design of an efficient microwave plasma source is described. This source consists of a quartz tube surrounded by a cylindrical variable-length cavity which is connected to a 2.450-GHz power microwave source. The circuit performance of the plasma-cavity system is qualitatively explained and the lossy plasma-cavity eigenfrequencies are computed as functions of plasma density, effective collision frequency, and cavity length.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a variable high-density plasma with densities in excess of 1000 critical densities can be sustained. Furthermore, by adjusting cavity length and coupling, microwave plasmas can be sustained in flowing and nonflowing argon gaseous environments from pressures of several microns to over one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