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污水处理厂SBR工艺中进水与曝气方式对活性污泥产率和性能影响很大,通过对现场四组SBR反应池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的运行方式的研究比较发现,进水阶段的长短、曝气方式对活性污泥的剩余污泥量和污泥性能都有影响,分级曝气方式下反应池的污泥产率明显少,而短时进水方式下,反应器  相似文献   

2.
在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建立一套SBR中试装置,最大处理能力可达120 m3/d,通过提供合适的选择压,成功培养出了高质量的好氧颗粒污泥,运行至第87天,颗粒平均粒径在300μm左右,SVI值为38 m L/g,MLSS为8 550 mg/L,对NH+4-N和BOD5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9%和95%以上。与该污水厂传统活性污泥SBR相比,好氧颗粒污泥SBR大大降低了占地面积,提高了处理效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好氧颗粒污泥技术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由于好氧颗粒污泥系统较低的技术成熟度,好氧颗粒污泥SBR中试的综合处理效能略低于该污水厂的SBR工艺,但也显示出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已接近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污泥转移SBR工艺的特点是在并联运行的SBR间以污泥回流方式实现活性污泥的筛选与转移利用,从而提高系统除污效能。对比了该新型工艺与传统SBR工艺的污泥总量及浓度变化,并研究了污泥转移量对污泥沉降性能和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污泥转移可显著提高SBR池中的活性污泥总量,当污泥转移量为15%、30%、40%时,单池SBR中的污泥总量比传统SBR分别提高了8.1%、17.7%、34.5%,SVI平均值分别为208、96、94 m L/g,系统的充水比分别可达到39%、45%和56%,污泥转移使新工艺的处理能力比传统工艺分别提高了30%、50%和87%。另外,污泥转移量对工艺除磷性能影响显著,在30%转移量的优化工况下,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4.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序批式水解酸化工艺,将进水混合区、搅拌反应区、两个序批处理区和污泥回流与排放区五个组成部分有机结合,克服了现有工艺的不足,省略了沉淀池,实现污泥回流,保持反应池内较高的活性污泥浓度,保障污泥与废水之间的充分接触,能够充分发挥水解酸化作用。工程应用实践表明,该工艺能够达到处理目标、投资省、运行能耗低,在难降解废水处理领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Nereda?工艺是好氧颗粒污泥(AGS)工艺的一种。通过Nereda?工艺运行周期的介绍,分析了其好氧颗粒污泥的颗粒化成因以及脱氮除磷的优势,阐明了Nereda?工艺对比SBR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优缺点。目前,针对不同的污水处理现场开发了Nereda?工艺不同的工艺配置,以美国Wolf Creek、巴西Deodoro和爱尔兰Ringsend污水厂的Nereda?工艺为例,详细介绍了它们的概况以及实际运行性能,最后总结了Nereda?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在未来应用场景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改良IC/改良HCR/SBR工艺在养猪废水处理中的运行情况。该工艺对HCR反应器的结构进行了改良,将射流曝气装置设置在反应器中心筒的下部,从而提高中心筒内的水流速度,使得反应器内部活性污泥全部处于循环状态,同时射流曝气器还能切割反应器内部的大颗粒污泥,使污泥絮体不断进行更新,提高絮体的活性。该工程采用HCR+SBR联合工艺,运用SBR反应池的生化+沉淀功能,在废水有机物浓度高时HCR+SBR联合运行,废水有机物浓度低时HCR独自运行,而SBR池仅用于沉淀过程,实现整个工程的经济、可靠运行。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良好、工艺运行稳定、经济,系统COD去除率达97%以上,BOD5去除率达95%以上,SS总去除率为96%以上,同时脱氮效果特别良好,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能力较低及占地大的问题,利用纳米型复合絮凝剂可使活性污泥快速沉降的特性,采用基于纳米型复合絮凝剂的SBR工艺处理市政污水。在SBR中试装置中,当纳米型复合絮凝剂投加量为20μL/L时,长期运行结果显示污泥性能稳定,污泥容积指数(SVI)50 m L/g,表明污泥沉降速度已达到好氧颗粒污泥的水平。纳米型复合絮凝剂投加到水体后,通过吸附电中和作用促进絮凝,并利用大分子有机物的吸附架桥和卷扫等辅助作用,使污泥絮体及小颗粒迅速聚集成团下降,显著提升了出水水质。基于该纳米型复合絮凝剂的SBR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要求。综上,该工艺适用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延缓扩容的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8.
在基于污泥转移的SBR工艺中,主反应器在长期低有机负荷[0.1~0.2 kgCOD/(kgMLSS.d)]运行和长泥龄(20 d)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污泥膨胀,SVI值高达303 mL/g。通过提高主反应区污泥负荷至0.4~1.3 kgCOD/(kgMLSS.d),污泥膨胀未能得到控制,污泥沉降性能反而进一步恶化,SVI值增至330 mL/g,并且出现跑泥现象。改变进水模式为静态进水,主反应器可在短时间内产生相对较高的底物浓度梯度,污泥膨胀得以控制,污泥沉降性能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9.
番禺区某污水处理厂采用CASS生化处理和纤维滤池深度处理工艺,经过调试和运行,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通过污水厂的设计和运行,以及其他类似工程的经验,总结了CASS工艺设计要点和优化方案,包括CASS生化池运行周期设计、回流污泥泵和兼氧区的优化、鼓风机房噪音控制、曝气系统控制和紫外线消毒渠出水装置的设计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序批式活性污泥与厌氧反应器组合工艺(SBR/OSA工艺),分析了污泥龄(SRT)对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SRT分别为30、20和15 d条件下,SBR/OSA工艺连续运行9个月,在不影响出水水质的前提下,SRT=20 d时污泥减量率可以达到39%,污泥减量效果最佳。分析厌氧柱污泥上清液的多糖、蛋白质、挥发性脂肪酸(VFA)等指标发现,厌氧柱内发生的污泥衰减作用是污泥减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新型UniFed SBR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新型UniFed SBR工艺的运行方式、在除磷脱氮方面的特点及其在实际污水处理厂的应用实例.其特点是在SBR运行周期的沉淀和排水阶段,将进水均匀地引入沉淀污泥层,以取得反硝化和厌氧放磷所需的适宜条件.与复杂的连续流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相比,该工艺采用单池运行,不需物理分区和污泥回流即可达到较高的除磷脱氮效率,还可减少基建投资.  相似文献   

12.
高湘  李莲秀 《市政技术》2007,25(4):267-269,299
选取石家庄市鹿泉造纸厂污水处理站运行的一套CASS系统进行研究,中段废水是造纸工业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采用CASS工艺处理造纸废水运行结果表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得到高效降解,COD的去除率达90%以上;易降解和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应分别采用限制曝气和非限制曝气的进水方式为宜;DO可以作为CASS系统去除COD情况的一个指标,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相似文献   

13.
改善MSBR系统脱氮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MSBR工艺是连续流与序操作 相结合的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由于它的后置反硝化设计,碳源不足制约了系统的脱氮效果。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进行了将部分原水分流至缺氧区的试验。结果表明:引入原水后,缺氧区的反硝化速率常数提高了一倍,系统的反硝化速率和脱氮率相应提高。与此同时,分流造成了厌氧区的碳源不 足,加之厌氧区的回流增加,引入了较多的硝酸盐,使磷的释放和过量吸收受到影响,除磷效果下降。另外,针对中间沉淀区暴露出的运行和设计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ffect of silica fume and styrene-butadiene latex (SBR)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ITZ) between Portland cement paste and aggregates (basalt).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equipp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analysis system (EDX)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TZ thickness. In the plain concrete a marked ITZ around the aggregate particles (55 μm) was observed, while in concretes with silica fume or latex SBR the ITZ was less pronounced (35–40 μm). However, better results were observed in concretes with silica fume and latex SBR (20–25 μm).  相似文献   

15.
采用声学多普勒水流剖面仪(ADCP)对麻涌河清淤前后水下地形进行测量,并结合实时动态GPS测量技术,通过相关软件获取清淤前后河底高程,然后分别应用AutoCAD、Excel常规软件法和南方CASS6.1测绘软件法对麻涌河清淤量进行模拟计算。通过对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分析比较,表明南方CASS6.1法从计算耗时和准确度而言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运用VBA语言编制非对称缓和曲线绘图程序很好地解决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目前测绘行业中普遍使用的CASS软件功能进行了扩充。  相似文献   

17.
曹小练 《山西建筑》2012,38(8):132-134
针对太原某啤酒厂采用UASB+CASS方法处理啤酒废水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介绍,分别阐述了该工艺的工作原理、处理过程、技术优点及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等内容,指出该工艺设备简单,造价低,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WALKFIELD地籍建库管理软件由于其强大的图形编辑和数据建库功能,得到了各地市广泛应用,而各地市已有的基础图形资料基本上以南方CASS数据为主,必须将CASS数据完整的转换成WALKFIELD格式数据,笔者主要介绍使用AutoCAD VBA语言完成南方CASS数据向WALKFIELD数据的转换方法,并罗列了相应的转换程序代码供参考,同时对数据转换后的后续数据加工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奶牛场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抗生素对其还田利用不利,为此,采用带缺氧区的推流式SBR(简称改良型SBR)工艺处理干清粪条件下间歇产生的奶牛场废水,重点考察其对抗生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COD、NH4+-N、TN、TP浓度分别为1 234~4 696、768~1 365、880~1 370、5.62~12.02 mg/L时,经改良型SBR工艺处理后,出水COD可降至401~544 mg/L、NH4+-N始终低于10mg/L,TN平均损失率为22.38%,TP基本没有被去除。奶牛场废水中磺胺类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总浓度为3.84~4.48μg/L,改良型SBR工艺对其总去除率可达到72.97%~90.82%,且对10种较高浓度的磺胺类抗生素(每种添加浓度均为50μg/L,共计500μg/L)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可达95.75%~95.97%。生物降解是奶牛场废水中磺胺类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去除途径,另外,磺胺类抗生素的去除与其分子结构中S—N键的断裂有重要关系。在不影响COD去除效果的条件下,调整反应器的混合液回流量或进水量均可减少碱度投加量,从而降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20.
指出CASS是在原有绘图软件基础上开发的测量专用绘图软件,其增加了许多的专用工具和符号,从数据通讯、展点、连线、勾绘等高线以及文件保存等方面阐述了CASS绘图软件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