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复吹转炉氧枪枪位自控系统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义才 《炼钢》1992,8(3):8-12
用静态控制模型和“枪位——加料”自学模型指导加料,并实行氧枪枪位自动控制,取得冶炼过程化渣平稳、一次倒炉[P]平均降低0.094%,温度偏差减少25℃、合金收得率提高4.62%(Mn)及使转炉操作趋于规范化,提高了转炉冶炼操作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3.
4.
顶底复吹转炉脱磷最佳化工艺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远洲 《钢铁》1989,24(2):12-18
  相似文献   

5.
顶底复吹转炉合理造渣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远洲  孙亚琴 《钢铁》1990,25(7):15-21
  相似文献   

6.
在1:6物理模型上,通过水模实验对复吹转炉底吹喷粉时熔池搅拌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喷粉对熔池搅拌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喷粉条件下,均混时间随顶吹气体流量的增加存在最小值,最佳顶吹气体流量为117.0 m3/h,增加底吹气体流量对降低均混时间有利.在本实验范围内最佳顶吹流量为117.0 m3/h、最佳底吹流量为2.36 m3/h.  相似文献   

7.
120 t顶底复吹转炉底吹系统的数学模拟和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20 t转炉建立三维数学模型,并进行Euler两相流计算,找出底吹透气元件合理的偏心位置,由原8个透气元件均布方式,偏心位置为0.56R(转炉熔池半径)、夹角为45°,优化为6个透气元件,偏心位置0.53R2个、0.65R2个、0.46R2个,两组组合透气砖中心夹角180°,内部夹角30°。生产实践表明,优化后有效地减少底吹气体消耗,提高熔池搅拌功能,碳氧浓度积由优化前的0.002 674降低到0.002 513。  相似文献   

8.
济钢120t转炉采用顶底复吹技术,为提高其自动化控制水平,控制系统采用三级网络结构,L1为基础自动化级,其控制系统采用昆腾系列PLC,监控站采用C/S(Client/Server)结构;L2为过程控制级,运行炼钢控制模型,通过对炼钢基础自动化工艺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发送自动炼钢的各项指令。顶吹氧气流量采用两级自动化控制,无须人工干扰;底吹各支路流量控制采用底吹控制模型,从吹炼开始到出钢结束均为自动控制。应用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较好地满足了顶底复吹工艺的自动化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100 t顶底复吹转炉与氧枪工艺参数为基础,采用冷态模拟方法,研究了熔池深度、枪位、顶吹和底吹气体流量对转炉冶炼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00 t顶底复吹转炉的熔池深度控制在1.25 m以内,有利于延长炉底的使用寿命;枪位控制在60~90 mm(实际枪位为1.25~1.5 m)范围内、顶吹流量为37 Nm3/h(实际流量为21 000 Nm3/h)时,能提高搅拌强度,保证适当的熔池冲击深度以及最小的炉口喷溅量。  相似文献   

10.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炼钢厂180t顶底复吹转炉投产初期,存在消耗指标高、冶炼周期长等问题。通过优化吹氧工艺、造渣制度及转炉操作工艺,并采用炉型控制技术,使顶底复吹转炉冶炼终点碳氧积控制稳定、氧耗降低2.3m^3/t,提高底吹透气元件使用寿命,缩短冶炼周期2min,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对300 t顶底复合吹氩钢包预脱硫工艺进行几何相似比1:5.75的水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总供气量相同时,与单吹相比顶底复吹能有效提高预成渣速度,当顶底吹氩流量比为50:50,搅拌条件最好;根据水模型试验结果,在300 t钢包上建立顶、底吹氩装置,在微合金站实现预成渣脱硫,钢水平均脱硫率达22.29%,处理后平均终点[S]为0.004%, (FeO+MnO)降至3.48%。  相似文献   

12.
唐钢50 t复吹转炉水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唐钢50 t复吹转炉,采用1:6.35水模型的正交试验,研究了氧枪枪型、枪位、顶吹流量和底吹流量对熔池混匀时间、穿透深度、冲击面积和喷溅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4孔氧枪相比,使用改进后的4孔变角氧枪可增加对熔池的冲击面积,降低穿透深度和炉口溅出量,缩短混匀时间。对于50 t复吹转炉实际枪位≤1.3 m,有利于缩短冶炼时间,提高冶炼强度;顶吹流量控制在13 000~14000 m3/h,可缩短混匀时间和减少炉口溅出量。  相似文献   

13.
分析顶底复吹转炉底吹失效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赵舸  何平 《特殊钢》2007,28(5):48-50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发出一种性能优良的流量调节算法-专家变参数PID调节算法,实现顶底复吹转炉底吹流量优化控制。在30~120 t顶底复吹转炉的实际应用表明,专家变参数PID控制技术具有优良调节性能,实际底吹流量曲线控制平稳、迅速,流量控制精确,有效防止底枪堵塞,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转炉生产能力,优化了转炉供氧制度-氧枪枪位和加料模式,不同铁水Si含量所对应的基础石灰、白云石量和底吹工艺,控制出钢温度,使转炉终点目标一次命中率从89.5%提高到95.4%,减少补吹次数;平均终点[N]降至35×10-6;通过钢包的良性周转和出钢时间的合理控制,使钢包进入精炼工位后钢水温度≥1 560℃。  相似文献   

16.
马琼  胡秋芳  冯捷 《特殊钢》2012,33(5):38-39
转炉后吹氩气搅拌工艺可以更进一步促进钢液中的碳氧反应,有效降低转炉冶炼终点的钢液氧含量。通过对120 t复吹转炉的后吹氩气搅拌工艺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后吹氩气搅拌可降低转炉终点碳氧积,底吹流量800 m3/h的氩气搅拌5 min后,[O]从吹氩前的897×10-6,降至400×10-6;(FeO)从18.5%降至13.7%,平均[S]从0.009%降至0.005%,平均[P]从0.008%降至0.006%;搅拌3~6 min钢液平均温度降低10~20℃。  相似文献   

17.
以鞍钢260 t顶吹炼钢转炉为研究对象,进行新型双结构氧枪的冶炼工业实验。分析讨论了具有代表性连续6炉的关键冶炼参数,并将结果与传统结构氧枪喷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新型双结构氧枪采用大小孔分别为12°、17°倾斜角度且大孔流量占比60%设计,在预处理铁水成分以及出钢成分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同一钢种的冶炼,其平均吹氧时间比目前的氧枪缩短近1min;吨钢的钢铁料消耗降低了20.3 kg;平均供氧强度提高了0.23 m3/(t·min)。  相似文献   

18.
300t转炉水力模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13水力学模型模拟研究300 t转炉冶炼时,氧枪供氧量、枪位等工艺因素对转炉熔池的搅拌、喷溅、穿透深度的影响。水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当弗鲁德准数控制在113.1,枪位在0.167 m (相当于300 t转炉的枪位2.17 m)时,搅拌均匀时间短,吹炼时喷溅少;而且较浅的熔池冲击深度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搅拌效果,有利于减少对炉底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根据鞍钢180t氧气转炉生产情况,进行氧气顶吹转炉1/15模型的水力学模拟实验,以得出吹炼工艺参数对熔池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模型顶吹气体流量≥15.5m^3/h时,枪位和流量变化对熔池均混时间影响较小;熔池的喷溅量随枪位降低和顶吹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气体流量为16.0m^3/h时,熔池的喷溅量较大。  相似文献   

20.
180 t转炉底吹气体与熔池相互作用的水模型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0:1水模型研究了转炉底吹流量0.55~0.75 m3/h和底吹喷嘴4孔对称、2孔对称、2孔不对称分布以及喷嘴位置d/D=0.1~0.9(d-喷嘴所在同心圆直径,D-转炉熔池直径)对熔池均混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d/D=0.3,底吹流量0.70 m3/h,4孔对称底吹时熔池搅拌效果最佳;2孔不对称喷吹时,最佳流量为0.60~0.70m3/h,最佳喷嘴位置d/D=0.3~0.5;2孔对称喷吹时最佳流量与喷嘴位置分别为0.65 m3/h和d/D=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