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盆地之一,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勘探,先后发现了一大批大中型海相碳酸盐岩和陆相碎屑岩气田,其中,探明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的大型气田共有9个。为落实天然气勘探接替层系,进一步开拓新的勘探领域,分析总结了该盆地已发现大型气田的地质特征及形成主控因素;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该区烃源岩特征及分布规律、储层与圈闭发育特征,提出了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结论认为:①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前景广阔,礁(丘)滩相、潮坪相和三角洲相大规模优质储层是大型气田形成的关键因素,丰富的烃源岩和有效运移是基础,多类型大型圈闭为大型气田的形成提供了保障;②“绵阳-长宁拉张槽”油气富集带、川西地区火山机构群发育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台地边缘滩相发育带、川西坳陷斜坡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3亚段及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深盆气是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气田分布规律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四川盆地海相大中型气田基本特征分析,结合海相克拉通阶段主要成藏地质单元划分及其对关键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研究,探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气田分布规律,指出勘探方向。通过周期性拉张-隆升背景的分析,提出四川海相克拉通阶段发育形成了5个大型古裂陷、3个大型古隆起、5个大型古侵蚀面等大型地质单元,这些地质单元控制了大中型气田的关键成藏要素:(1)大型古裂陷控制了优质烃源岩生烃中心展布;(2)大型古裂陷边缘、古隆起高部位、古侵蚀面控制了优质储集层的展布;(3)大型古裂陷、古隆起、古侵蚀面和现今构造背景联合控制了多类大中型圈闭的形成;(4)大型地质单元内圈闭继承性演化控制天然气规模聚集。通过大中型气田展布特征与大型成藏地质单元的对比分析,提出单个或多个成藏地质单元与现今构造的叠合关系控制了大中型气田的分布,"三古"叠合区最为有利。德阳—安岳古裂陷周缘、龙门山古裂陷东缘、开江—梁平海槽及城口—鄂西海槽边缘带、环川中水下古隆起高部位、川东—蜀南地区茅口组顶界古侵蚀面、川中—川西雷口坡组顶界古侵蚀面等,是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气田勘探主要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气田勘探方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国家新一轮资源评价的结果表明,中国的天然气资源量为56×1012m3,由于天然气资源勘探程度低,目前资源探明率平均为10%,所以今后天然气勘探发展潜力大。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发现天然气藏 223 个,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4×1012m3,其中探明地质储量1000×108m3以上的大气田有9个。中国目前发现的天然气储量主要分布在扬子、塔里木和华北三大古板块,它们的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0%,大气田也主要分布在这三大古板块之中。中国三大古板块长期处于构造相对稳定区,海相烃源岩发育,有多套储集层;发育以膏盐岩为主的盖层;存在大型构造、地层圈闭,具有形成大气田的有利条件。三大古板块之中的川渝区、塔里木区和鄂尔多斯区已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气田。这些区块也是中国天然气未来勘探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分布规律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但探明程度相对较低。纵向层系上,二叠系和侏罗系天然气资源量占盆地总资源量的93%;横向分区上,西北缘和南缘天然气资源量占盆地总资源量的75.3%。研究表明:盆地天然气的分布和丰度主要受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的控制;生物成因和深源成因天然气显示活跃,分布广泛;天然气类型及气藏分布基本受盆地不同时代两大生烃区的控制;盆地腹部高压/超压可能造成油气演化滞后,使理论预测与实际勘探不符。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天然气的勘探方向和目标区进行了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5.
阳信洼陷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阳信洼陷油气成因和分布规律复杂,为指导油气勘探,对油气资源、储集条件与储盖组合、油气藏类型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多种油气源、多类型储层与多种圈闭条件构成了洼陷油气富集的重要因素,纵向上油气呈成熟油、低熟油、生物气的分布规律,平面上多成因油气叠合连片;沙四段上亚段的成熟油和沙-段生物气是今后勘探的方向,斜坡带鼻状构造和断裂带的鼻状构造则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4个阶段,取得了中国海相油气的重大突破。近年来勘探连续取得新的成就,扩大了油田规模。该文通过分析这些成果,提出了进一步的部署方向。  相似文献   

7.
海拉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下步勘探方向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造山带上的中生代、新生代盆地。该盆地由北东向断裂控制的多个相对独立的断陷群组成,盆地内主要为下白垩统地层, 即兴安岭群、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伊敏组。铜钵庙组、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发育了三套烃源岩,烃源岩厚度较大,有机质含量高。储层类型主要包括基岩风化壳、砂岩、凝灰质砂岩和砾岩。低水位体系域形成的低水位扇和低水位楔,以及高水位体系域形成的扇三角洲砂体为油气的主要储层。在大磨拐河组区域盖层下,发育了多套生储盖组合。纵向上油气主要富集在不整合面上下,形成断块、断层—岩性、岩性和潜山油气藏四大类油气藏,平面上油气主要集中在主生油凹槽及周边的几个断裂带上,扭动断裂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大中型天然气田分布特征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四川盆地是中国最早开展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地区。经过50多年的工业性勘探开发,发现了27个大中型气田,建成了中国第一个超100×108m3 产能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勘探及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大中型气田主要集中分布在二叠系和三叠系,以孔隙型、裂缝-孔隙型气藏为主,并已形成了几个大型气田群。认识创新、思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四川盆地勘探发展的关键。通过总结四川盆地大中型气田的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了盆地勘探发展的方向,指出川东及川西的深层超深层、川东及川中陆相中浅层、山前带、嘉陵江组鲕滩和大型区域不整合等是下步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9.
南加蓬次盆属于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含盐盆地,盆地经历了3期构造-沉积演化阶段,盐下裂谷期纽康姆阶基辛达(Kissenda)组和巴列姆阶梅拉尼亚(Melania)组2套优质成熟的烃源岩、多套储-盖组合以及一系列构造圈闭为盐下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石油地质条件。通过分析各成藏组合特征认为,受构造圈闭和储层发育控制,盐下油气具有"内油外气,上多下少"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南加蓬次盆盐下勘探方向,即外坳陷带主要寻找上组合大型构造气藏为主,中部隆起带主要寻找断阶带上组合登泰尔(Dentale)构造油藏,内坳陷带主要寻找中-下组合优质储层构造油藏。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取得了多项重大进展,发现了安岳等多个大气田,随着资料的增加和勘探工作的深入,地质理论上有了新认识,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大气田的分布特征和主控因素,提出新的大气田勘探方向。为此,从统计该盆地已发现的20个大气田的地质参数出发,对大气田的分布、形成的地质条件和发育的主控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下一步大气田勘探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的不同构造区域都有大气田发育,其中以川中低缓构造带为最多,纵向上发育在7个层系,其中以上二叠统长兴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礁滩大气田为最多;②形成大气田的烃源岩有4套,其中以烃源岩形成的须家河组大气田为最多;③大气田的储层主要为孔隙型碳酸盐岩和致密砂岩,以构造—岩性大气田和常压大气田为最多;④海相大气田的发育主要受克拉通内裂陷和古隆起的控制,克拉通内裂陷主要从烃源岩生烃中心、台缘高能相带和侧向封堵成藏等3个方面加以控制,古隆起主要从台内高能相带、岩溶白云岩储层和长期油气聚集等3方面加以控制,而前陆盆地结构则从构造背景、源储组合、圈闭类型和裂缝分布等4个方面控制了陆相大气田的发育。结论认为,四川盆地下一步大气田勘探方向为5个领域共计12个有利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中型气田成藏的主控因素及勘探领域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研究大中型气田成藏的主控因素及勘探领域,对于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中国目前只在西部、中部、东部及近海4个含气区11个盆地有储量大于100×108m3的大中型气田[统计不包括南海南部含气(油)区及台湾省]。结合中国的地质条件,总结了中国大中型气田形成的10条主控因素,其中充足的生气量、较高生气强度的富气凹陷以及大区域良好的封闭保存条件是形成大中型气田诸多地质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地质因素。据天然气资源的探明程度,今后相当一段时间仍应以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莺琼、东海、柴达木、准噶尔以及松辽、渤海湾盆地深部为重点,并以中西部前陆盆地、中古生界碳酸盐岩气和煤成气、近海及东部含煤-含气(油)盆地及深部湖相泥岩气、具有二次生气及良好保存条件的中古生界煤系及碳酸盐岩系为重点勘探领域,并要重视广义生物气的勘探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00年以来中国大气田勘探开发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探明51个大气田,天然气储量持续高峰增长、产量快速上升、管网建设蓬勃发展、市场需求旺盛。总结2000年以来中国大气田勘探、开发的特征,可以为发现更多的大气田提供借鉴和思路。中国大气田勘探特征:仅发现于沉积面积大于10×10~4km~2的盆地,已在9个盆地中探明了大气田;2005年前大气田探明天然气总储量较少,为2.708588×10~(12)m~3,之后则较大,2013年底探明天然气总储量为8.168377×10~(12)m~3;大气田储量丰度最大的和最小的相差超过86倍,储量丰度最大的克拉2气田为59.05×10~8m~3/km~2,最小的靖边气田为0.684×10~8m~3/km~2;深度介于3000~4500m的大气田探明储量比例大,占总储量的46.11%。中国大气田开发特征:大气田的产量是中国天然气工业的支柱,2013年大气田总产量达922.72×10~8m~3,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76.3%;大气田的产量中以煤成气为主,2013年大气田中煤成气总产量为710.13×10~8m~3,煤成气占全国大气田总产量的77.0%;关键大气田(苏里格、靖边、大牛地、普光、克拉2等气田)的产量是支撑产气大国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与煤成气相关的大型、特大型气田是中国天然气储量的主体。中国含煤盆地众多,但是只有少数大、中型含煤盆地具有形成大型、特大型气田的地质条件。含煤岩系沉积后的构造地质环境对形成煤成气藏的影响更为重要。生气高峰期及成藏期越晚,越快、越有利于含煤盆地转化成为含气(油)盆地,越有利于形成大型、特大型煤成气田。以类前陆型、克拉通内坳陷型及陆缘断陷型含煤-含气(油)盆地勘探前景最好。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莺琼盆地,柴达木盆地北部和三湖区,准噶尔盆地北部和南部,松辽盆地深部及南海北部深水区等含煤盆地,仍然是21世纪近、中期中国天然气储、产量保持快速增长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北地区CO2气藏成因及聚集规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张晓东 《石油学报》2003,24(6):13-17,23
对东北地区区域构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对该区有控制作用的各个深而大的断裂的特征,进而研究了各构造地质单元的演化规律、岩浆作用及其对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阐述了CO2气的形成环境。CO2的碳同位素资料,3He/4He比值及甲烷、乙烷、丙烷同位素的倒序证明了该区的气藏属于无机幔源气。基于CO2与深大断裂和岩浆岩、火山岩的关系,论述了盆地中CO2的成丙机制和分布范围以及CO2气藏的类型、聚集规律、流体性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