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矿热压含碳球团生产工艺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考察了煤种及热压工艺参数对热压含碳球团冷态强度的影响,并探讨了热压含碳球团获得高强度的机理。试验研究表明,煤种特性、配煤量、热压温度、煤的粒度及热压压力等热压参数对热压含碳球团强度具有显著影响,合理的热压工艺要充分利用煤的热塑性,保证煤、矿颗粒充分接触,增大粘结面积以提高热压含碳球团强度。通过研究,得出了适宜的热压含碳球团生产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2017,(11)
主要对光伏组件封装用背板从分类(高分子背板、玻璃背板)和原材料(聚氟乙烯PVF膜、聚偏氟乙烯PVDF膜、FEVE氟碳涂料)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尤其对高分子背板中的TPT背板、TPE背板、TPC背板、KPK背板、KPE背板、KPF背板、FEVE氟碳涂料背板、PET背板和聚酰胺背板等进行了介绍,对玻璃背板也进行了相关介绍;最后分别介绍了高分子背板和玻璃背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光伏热通道的传热特性,对光伏建筑一体化建筑(BIPV)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包括了通道内空气温度、速度、太阳辐射强度以及环境温度等。通过研究通道内温度场、光伏背板温度以及外墙温度随室外环境参数的变化,分析了热通道的传热特性,结果分析为通道的动态启闭提供了实验数据的支持。对热压的计算表明上午的通风效果较好,换热系数较大。比较阴天与晴天的热工性能,看出阴天通道通风效果差,热量不能及时排除,并发现太阳辐射对幕墙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蒙东褐煤脱水改质的孔隙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蒙东褐煤及其灰分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脱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低温氮吸附法研究脱水前后褐煤的表面特性及煤样和灰样的孔隙特性.结果表明:褐煤的脱水率达到70%以上,脱水后煤样的空干基低位发热量增加10%以上,且热压后褐煤的外表面相对光滑.由吸附脱附等温线表明,30 MPa热压后褐煤的孔隙特性和回水性能无明显变化.50 MPa热压后褐煤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均减小,吸水回潮能力减弱,回水率仅为58.7%.与印尼褐煤相比,蒙东褐煤受热压压力的影响不明显,灰分会抑制热压过程中煤样孔隙结构的变化,影响热压脱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热压、风压共同作用下自然通风效果的CFD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通风效果与热压、风压强度及建筑物结构形式密切相关.对有平面热源及两个通风口的建筑模型进行了CFD研究.本研究涵盖了平面热源、风速及风口位置等三个因素:平面热源功率范围100~500 W/m2,进风速度范围0.25~1.25 m/s,进风口位置相对高度(进风口位置中心高度/房间高度)范围0.13~0.9.通过分析平面热源、进风口位置、进风速度等对室内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初步得出了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时室内温度场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当热压与风压共同作用时,室内存在一个温度相对较低的过渡区,且该过渡区有助于有效利用自然通风降低室温,提高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以水稻秸秆为基质与尿素混配制备的缓释肥的成型特性及缓释性能,进行了热压成型试验和淋溶试验。以成型压力、成型温度、含水率为试验因素,以成型块的径向最大抗压力和松弛比为试验指标,通过热压成型试验数据建立回归模型,采用响应面分析获得热压成型工艺参数组合,并通过淋溶试验测试生物质基缓释肥成型块的缓释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调整后的成型工艺参数为成型压力为78 kN,成型温度为112℃,含水率为8%;在此条件下,径向最大抗压力均值为1 616.0 N,松弛比均值为98.19%,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3.05%和1.23%;生物质基缓释肥前3次的尿素释放率比较稳定且均匀,单次尿素释放率为30%左右,且单次释放偏差极小。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菌糠脱水的难题,文章采用热压脱水固液分离技术对菌糠进行脱水实验研究,分析菌糠含水率与低位热值、热压温度、压力和保压时间的关系,并进行能耗核算。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热压脱水工艺条件为热压温度为120℃,压力为8 MPa,保压时间为15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出料的含水率为39.22%,低位热值为9185.97 kJ/kg,符合生物质电厂锅炉对入炉燃料的要求;菌糠的低位热值与含水率基本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98;菌糠热压脱水的能耗成本约为19.8元/t。  相似文献   

8.
以背板的散热性能为切入点,通过背板的散热性能测试和组件户外温度追踪,进行背板散热的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玻光伏组件与双玻光伏组件户外监测时,两者温度差异较小,温度造成的发电量增益小于0.5%。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棉花秸秆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烘焙预处理以提升燃烧特性与热值并降低粉碎能耗。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成型压力、成型温度和原料含水率对烘焙棉秆成型燃料的松弛密度、吸湿性和抗压强度3个特性评价指标的影响。基于单因素实验开展了正交实验,探讨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并对热压成型过程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烘焙预处理提高了棉秆的燃烧稳定性及粉碎效率,烘焙棉秆的粉碎能耗与棉秆原样相比降低了66.6%;在烘焙棉秆的热压成型过程中,成型燃料的特性评价指标在合适的压力范围内(3~23 kN)均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大逐渐提升;而随着成型温度和原料含水率的增加,特性评价指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分别在成型温度为115℃和含水率为9%时出现拐点。根据正交实验得出烘焙棉秆热压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压力为18 kN,温度为100℃,含水率为9%,此时制得的成型燃料的松弛密度、抗压强度和吸湿性分别达到1.220kg/m3,8.17 MPa和8.45%,完全符合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的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0.
杨自新  崔丽 《锅炉制造》1995,(4):23-28,22
本文主要研究了固溶处理加热温度对TP347H钢常温,短时高温性能及持久强度的影响。同时观察了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后的金相组织。研究结果认为,TP347H钢冷变形后的常温强度随固溶处理温度升高而降低,塑性、韧性随固溶处理温度提高。研究结果证明,1160 ̄1190℃固溶处理可获得符合要求的持久强度。  相似文献   

11.
《动力工程学报》2016,(7):583-588
针对阀门构件用马氏体不锈钢X39CrMo17-1国产化过程中出现的力学性能不合格问题,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室温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对国产化X39CrMo17-1钢进行了不同调质工艺热处理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淬火温度1 060℃下延长保温时间或提高淬火温度,再进行750℃/3h的回火处理,组织与性能无明显改善;该钢具有共析点附近过共析钢的特征,不宜采用过高的淬火及回火温度;采用优化调质工艺1 040℃/1h+650℃/4.5h热处理后,材料组织中碳化物呈细小颗粒状弥散分布,其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塑性、强度和韧性指标达到了最佳的性能配合.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PET薄膜在双85湿热老化后各项性能的变化规律,以及PET薄膜在老化后复合成背板的层间粘结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湿热老化时间的延长,PET薄膜的表面张力、拉伸强度下降,结晶度升高,背板的层间粘结力下降。表面张力下降是电晕失效和水解共同作用的结果,结晶度升高导致PET薄膜拉伸强度下降。薄膜表面张力的下降和结晶度的升高造成背板层间粘结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通过选取不同积沙密度和沙尘粒径分别沉积在光伏组件表面,对光伏组件温度性能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清洁光伏组件的背板温度高于积沙光伏组件的背板温度。当光伏组件表面的积沙密度不断增大时,光伏组件的温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当光伏组件表面的积沙密度小于等于35 g/m~2时,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是遮挡而造成吸收辐射能的减小;当光伏组件表面的积沙密度增大至35 g/m~2时,由遮挡而影响的温度降低幅度达到最大值,当组件表面积沙密度大于35 g/m~2,表面积沙使组件的散热性能降低,热阻增大,背板温度上升;当组件表面的沙尘完全遮挡住太阳辐射时,组件的温度不会上升,此时组件温度与环境温度相接近;当光伏组件表面积沙粒径增大时,光伏组件的温度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在粒径为0.04~0.06 mm时光伏组件的温度最低,与清洁组件相比其温度降低的最大值为6.62℃,在沙尘粒径为0.3~0.4 mm时光伏组件的温度是积沙组件中温度最高的,与清洁组件相比其温度降低的最大值仅为2.3℃,温度降低的最小值仅为0.85℃。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电池冷却器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太阳能电池冷却的方法,对太阳能电池冷却器进行了设计。讨论了不同结构参数对于冷却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翅片高度为10-20mm,间距为20-40mm时,冷却效果最好。搭建了冷却器性能实验台,并对其冷却性能做了实验研究,发现经过冷却的电池板,其背板温度最高可以降低15℃,相对电效率平均提高约12%。  相似文献   

15.
以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5种不同S-CO_2布雷顿循环的性能差异,分析了循环最低压力、最低温度、最高压力、最高温度等参数对循环效率的影响及不同循环的效率对比,研究了不同循环在主要参数相同情况下透平及压缩机的做功情况;分析了再热压力、预压缩压力及循环压比对循环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S-CO_2循环中增加再热环节及预压缩环节都可以提高系统循环效率,不过增加再热环节后循环效率提升更明显;对再压缩循环中包含再热及预压缩环节的循环,分别存在一个最佳的循环压比、再热压力、预压缩压力使得循环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缩短锂电池生产工艺时间、节约成本,高温压力化成受到工艺人员的关注,本文以钴酸锂-石墨体系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温压力化成工艺中温度对化成效果的影响。在某一压力作用下,采用不同化成温度,分析了不同化成温度对应的实际化成时间、化成电压、电压降以及电池倍率放电与高温处理的性能,结果显示化成温度越高,化成时间越长;在不同的温度下化成,对电池的循环性能及倍率性能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光伏太阳能电池板在有无肋片下的自然冷却过程中的散热情况,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着重分析了肋片及其与风道的组合结构对背板散热的强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外温度、环境风速和电池板发热量均相同的前提下,在背板处设置肋片和肋片与风道组合结构均能够有效改善散热效果,同时,仅在背板处设置肋片时的散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以高强化发动机缸盖材料蠕铁作为加热块材料,在矩形通道内开展了接近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不同流动工况下过冷沸腾传热特性的试验研究。流动工况取发动机常用范围:压力为0.10~0.25MPa,主流温度为60~95℃,流速为0.347~6m/s。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冷却液流速可以强化壁面对流换热强度,但是存在沸腾换热的低流速工况同样能够达到高流速工况下换热效果,系统压力和主流温度都会影响冷却液过冷度,进而影响沸腾传热效果。可视化结果表明:气泡直径增大、生长频率升高及气泡之间相互作用都会使气泡对边界层流体扰动增强,从而提高传热效率。在压力为0.2MPa、主流温度为95℃、流速为1m/s工况下,在壁温达到170℃以上时沸腾开始出现,在壁温达到210℃时,沸腾传热效率比单相对流换热提高了4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黄菊  徐艳  史小琴  彭海全  李烨 《太阳能学报》2022,43(12):464-468
采用爆炸冲击波联合碱处理的方法来提高玉米秸秆的酶解糖化效率。选择爆炸初始压力、碱用量和碱处理温度及时间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获得最优的处理工艺条件。预处理后的秸秆中分别加入2 mg/g(酶/秸秆)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进行酶水解反应5 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其中葡萄糖和木糖浓度从而计算糖化率。结果表明,对糖化率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碱处理温度、碱用量、碱处理时间和爆炸初始压力。当采用最优实验条件:初始压力550 kPa、碱浓度为8% NaOH、碱处理温度为100 ℃、碱处理时间为60 min,玉米秸秆糖化率可达0.643。爆炸冲击波-碱联合处理玉米秸秆比单纯使用碱处理时,糖化率可提高8%~12%。  相似文献   

20.
《太阳能》2019,(12)
<正>3)无氟背板。背板不含氟是因为4个方面的原因:(1)降低成本;(2)氟膜供应不足;(3)组件全生命周期的环保要求,特别是对于背板中氟材料在使用中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导致的有毒气体排放,以及在组件寿命终止后回收处理时的环境影响问题渐渐被提上议事日程;(4)新材料的发展。无氟背板分为3种类型:第1种是3层PET,即PET/PET/PET或PET/PET/EVA。该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