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山开采活动易引起矿山次生地质灾害、土地资源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含水层破坏以及水土污染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以吉安县井开区太丁采石场为例,在分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危害的基础上,从矿山次生地质灾害、土地资源破坏及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三个方面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预测评估并作防治分区,对露采场、排土场、矿区公路及其他区域提出了防治措施,为同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疆某金矿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紫昭  程文瑜  刘军 《黄金》2014,(3):68-72
新疆某金矿为中型矿山,2014年将采用地下开采方式。针对该金矿开采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选取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资源破坏4个指标分析了各矿建设施和破坏土地单元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采用快速聚类分析法将各评价单元划分为三类,即严重区、较严重区和较轻区,最后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河南报庄铝土矿在露天开采过程中导致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对当地居民产生较大影响,对报庄铝土矿床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后发现:矿区地质灾害以不稳定边坡引起的滑坡和崩塌为主,尤其是发生强降雨、持续阴雨及地震等,不稳定边坡极易失稳;露天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严重,对土地资源破坏和占压严重,但是采矿活动对下游的农田土壤影响不大;针对不同环境地质问题提出的相应的治理措施,不仅有效地消除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对当地居民的影响,而且恢复旱地23.24 hm~2,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因计划经济时期以大树硫铁矿为主的矿山企业大规模进行采矿、洗选硫精砂和土法炼磺,造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大,地质灾害发育,地下含水层破坏严重,人民群众生活饮用水困难,土地压占和土壤酸化严重。因此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是紧迫而必须的。采用竹栅栏-三维网组合植被护坡的工程技术措施,达到恢复矿山地质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贵州省燕垅林歹矿区黄家矿段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主要存在问题为植被破坏、土地损毁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以及在采坑周围形成的高陡岩质边坡滑坡隐患,根据地质环境特点制定了矿渣回填、截排水沟、土地平整、表层覆土、植草种树等治理恢复措施,为该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定南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最南端,区内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丰富,全县共有矿山127个,主要开采钨、稀土、砖瓦用页岩、砖用板岩、建筑用花岗岩、矿泉水等,开采方式除钨矿外均为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含水层破坏、水土污染五个问题,综合五个问题对县域内矿山进行了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对矿山地质环境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防治措施,旨在为后续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提供某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采矿引发的一系列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不单严重威胁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同时也将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基于此,提出露天矿山水文地质环境调查及地质特征分析。对于其水文环境的调查,包括矿山的含水层、岩溶的含水情况;其地质环境调查包括,包括土地资源破坏、矿山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因而总结露天矿山地质特征包含岩层富水性特征和矿区边坡稳定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由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快速提高,全球环境问题日渐严重,这其中就包括矿区开采所导致的各类地质环境问题。本文以绿色矿山构建为重点,提出基于绿色矿山开采的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针对矿山出现的土地贫化、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地面塌陷与地面沉降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包括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防治、加强矿山环境监测及预测预报制度、减沉开采技术和矿区生态环境成本账户设计。  相似文献   

9.
为我国矿山开采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提出矿山地质分布特征情况及勘查研究。通过分析平原盆地,戈壁沙漠以及黄土高原三个环境区地质分布特征,发现平原盆地环境区内海水侵蚀地下,地下水位下降,土地盐碱化严重;戈壁沙漠环境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植被退化情况严重;黄土高原环境区内水环境破坏和地面塌陷情况严重。通过遥感技术勘测矿区风化情况,明确矿山资源分布规律,提取围岩蚀变信息,完成矿山地质勘查方案。以柳湾煤矿为例展开勘查研究,发现其土地压占、排矸场压占、露天开采压占分别占了47.29公顷、317.09公顷和580.87公顷,其中露天开采压占最为严重。为解决矿山开采环境问题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以巩义市某露天矿山为案例,研究分析了矿山开采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通过采用浮石清理、土地平整、复垦绿化、修建道路和挡土墙等矿山综合治理修复技术,实现矿产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协调发展。为露天矿山的综合治理提供了修复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丰区矿产资源种类较多,规模小.文章从地质灾害、地形地貌、含水层、土地资源及水土环境污染分析阐述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潜在危害,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位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及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出露地层有青白口系清水江组至寒武系牛蹄塘组及第四系。区内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其区域稳定性较好。矿区经多年开采,形成的地质环境问题表现为矿山地质灾害、地下含水层破坏、矿山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压占、地表水污染等。采取以格构锚杆护坡+挡土墙+截排水沟+矿山废弃建筑拆除+矿棚安装+复绿的方案进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通过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可取得较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根据矿山开采设计,该露天矿的开采将形成一个面积约7.67ha,最深可达70米的采坑,不仅破坏了当地的地质环境,挖损土地资源、破坏地形地貌景观问题十分严重,而且存在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本文将对该矿山的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环境治理方案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4.
矿山开发所带来的破坏地形地貌、矿区异质性增强等地质环境问题急需恢复治理,环境影响评估能够对破坏情况加以评估与预测。为研究其影响效果,提出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的影响分析。通过对典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分析,总结出影响效果及作用,以促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为保护河南小秦岭矿区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次工作通过对河南小秦岭矿区进行了详细的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对矿区内地面塌陷、地裂缝、不稳定边坡、泥石流、含水层及地形地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究河南小秦岭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研究区位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的过渡地带,地貌复杂,沟壑纵横,地质稳定性较差。区内矿山开采中的废弃矿渣堆积形成了不稳定斜坡,在外界因素影响下,极易形成滑坡地质灾害;同时对区内地形地貌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包括裸岩边坡、土质边坡、废渣堆、料堆、裸露平台等。这些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了区内地质环境的稳定性,还严重的破坏了土地资源,造成区内植被无法生长,土地难以利用等,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特点,不稳定斜坡采用坡脚修建石笼挡墙+坡面覆土绿化措施;崩塌采用危岩清除+平整渣堆+修建挡土墙+覆土绿化+截排水沟措施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合分析广西罗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分析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地形地貌自然景观的破坏、土地资源损毁坏、地下含水层破坏等问题的分布特征、特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合分析广西罗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分析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地形地貌自然景观的破坏、土地资源损毁坏、地下含水层破坏等问题的分布特征、特点。  相似文献   

19.
矿山资源开发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矿区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破坏的现实问题。矿山开采带来的次生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含水层破坏以及矿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对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能够清晰了解矿山目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环境修复方案的设计提供帮助。本文从矿山开采方式对生态环境影响出发,对矿山生态环境影响的类型以及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提出了矿山生态环境研究中应该注重系统性和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温州矾矿经过几十年的开采,产生了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造成自然景观和土地资源不同程度的破坏,在温州矾矿鸡笼山矿区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阐述了矿山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相应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