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使得扩张床吸附技术更好地用于蛋白质分离,提出一种含有羧甲基阳离子交换基团的扩张床吸
附剂.采用了反相悬浮热再生法,将超细钛白粉包埋于再生纤维素骨架之中,制备成均质型纤维素/钛白粉
复合微球;再以复合微球作为扩张床吸附基质,用环氧氯丙烷交联后与一氯乙酸反应,得到羧甲基阳离子
交换型扩张床吸附剂;测定了吸附剂在扩张床中的扩张特性和蛋白质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具有
良好的扩张床膨胀和吸附性能,每升吸附剂的溶菌酶饱和吸附容量达98.7 g,扩张床中蛋白质穿透曲线形
状与填充床基本相似,每升吸附剂的10%穿透吸附容量可达到69.3 g溶菌酶.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温度对吸附相制备过程中吸附和反应的影响,在SiO2表面利用吸附相反应技术制备了不
同温度下的TiO2纳米粒子.经过电子色散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0~80 ℃样品的质量分数和晶粒粒
径分析表明,载体表面Ti摩尔分数和晶粒粒径曲线在40~60 ℃有一个突变,而在其他温度范围则呈现比
较平缓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照片显示样品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形貌特征:均匀覆盖表面的黑色区
域和少量粒径在几十个纳米的单一粒子.根据硅胶表面的吸附特性构建了吸附层的形成、随温度变化以及
其中的反应过程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吸附层在法线方向和切线方向均存在不均匀性,法线方向上吸
附层存在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两种状态,对应于Ti摩尔分数温度曲线上的两个平台;切线方向上吸附层
厚度不等导致粒子大小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硅胶负载氧化锆的吸附除氟性能,考察了溶液pH、吸附剂投加量、初始浓度以及不同温度和不同初始浓度下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对吸附有很大影响,最大吸附的pH值为3~4.吸附速率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200 min内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计算的吸附平衡常数为1.31 L/mg,饱和吸附量为7.46 mg/g,表明该吸附剂对氟有较大的亲和力和高的饱和吸附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50℃时木糖和木糖醇共存体系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竞争吸附的等温吸附和动力学吸附行为,得出两者等温吸附均为优惠吸附,给出了两者的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研究两者不同质量浓度混合样品的动力学吸附过程,得出两者的动力学吸附速率方程。结果验证了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木糖醇结晶母液中木糖与木糖醇的相互分离行为,为木糖醇吸附分离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木质素磺酸钠在CaCO3表面的吸附量,分析不同粒径的CaCO3在不同浓度木质素磺酸钠溶液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当CaCO3粒径在25~80μm之间、吸附时间为5~60 min时,吸附量和吸附率随CaCO3粒径增大而减小,随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木质素磺酸钠浓度在0.1~0.4 g/L之间时,吸附量随木质素磺酸钠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吸附率随木质素磺酸钠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等温吸附线形状为L型,且基本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饱和吸附量为2.165mg/g.  相似文献   

6.
一种低码率下简单有效的环路滤波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低码率编码情况下块效应严重的现象,提出一种环路滤波去除块效应的算法.该算法基于图像
特征在时域和频域对应的原理,利用变长码编码特点,在频域分析编码块的特性,自适应选择不同强度和
模式的滤波算法,从而保证滤波后图像的真实性.在滤波算法的设计过程中又选用了合适的参数,以进一
步降低滤波过程中增加的计算量.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重构帧的峰值信噪比(PSNR)值和视觉效果
;同时作为参考帧的重构帧,其质量的提高能减少运动估计的运算开销,以抵消采用环路滤波而引入的计
算量,保证了编码过程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7.
任意荷载下黏弹性饱和土体中球壳的动力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实践中经常需要解决无限大弹性体内球壳的动力响应问题.采用Biot波动理论,对黏弹性饱和
土体中球壳的动力响应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利用Helmholtz分解原理,通过引入势函数,在Laplace变换域
中得到任意响应模式下球壳的动力响应解答.最后利用Laplace数值逆变换得到时间域中的数值结果,讨
论了在球壳内作用有轴对称荷载和流体压力两种情况时不同响应模式条件下球壳动力响应.球壳内作用有
轴对称荷载时接触面上的径向位移随n值的增大而减小,孔隙水压力开始有较大振荡;球壳内作用有流体
压力时在瞬时响应模式下位移趋近于零,而孔隙水压力变化相对平缓.结果表明,对于黏弹性饱和土体中
的球壳在不同的边界条件和响应模式下动力响应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混合模式扩张床吸附介质Streamline Direct HST,直接从牛乳清中分离乳铁蛋白.考察了新型介质的扩张床膨胀特性和流体混合性能,确定合适的操作流速,选定膨胀率为2,可以满足高处理量和床层稳定性的要求.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pH值和离子强度对乳铁蛋白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介质对乳铁蛋白的吸附容量较大,约110 mg/g介质,具有一定的耐盐特性;改变离子强度不能实现有效洗脱,改变pH值是洗脱的合适途径;进行了扩张床吸附分离,采用pH值阶跃洗脱,从牛乳清中分离得到不同乳清分离蛋白组分,20 mmol/L NaOH洗脱下得到乳铁蛋白,收率为87.8%,纯化因子高达10.5, 分离过程体现了扩张床吸附的集成化优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测量细胞电生理特性和进行药物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寻址电位传感器(LAPS)的单细胞传
感器.用峰峰值为2 mV、频率为1 kHz的正弦信号模拟细胞动作电位,作为传感器的输入信号来观测系统的
灵敏度;采用涂敷法和改变器件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将细胞固定在器件表面以改善传感器灵敏度;选择1
μm/mL、10μg/mL两种质量浓度乙酰胆咸(Ach)作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刺激药物,检测在不同浓度药
物作用下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实验结果表明,涂敷法固定细胞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该细胞传感器能
够检测出模拟动作电位,并能够检测出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  相似文献   

10.
针对提花织物图像在噪声环境下修补精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umford-Shah(MS)
模型的修补算法。为了改善不连续点集沿光滑轮廓演化的能力对修补效果的影响,对MS分割模型进行了改
进,增加了其对不连续边缘形成过程的光滑连接约束。提出了MS修补模型的极小化问题,确定了MS修补模
型的Γ-收敛泛函序列,给出了泛函序列元的梯度流方程,并采用有限差分逼近来实现该方程的数值求解
。算法对于待修补破损区域的拓扑形状没有限制。对含噪提花织物图像的修补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
效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Al2O3,研究其对Cr(Ⅵ)和Cr(Ⅲ)的吸附,探讨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体积和纳米Al2O3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洗脱条件.结果表明:纳米Al2O3在pH:3.6对Cr(Ⅵ)的吸附率达到95%以上,在pH=9.1时对Cr(Ⅲ)的吸附率达到95%以上,分别以2mol/LNaOH溶液为Cr(Ⅵ)的洗脱剂,2mol/L HAc溶液为Cr(Ⅲ)的洗脱剂,在沸水浴中加热可完全洗脱纳米Al2O3所吸附的Cr(Ⅵ)和Cr(Ⅲ),试用于样品分析,结果满意.此研究对痕量铬的形态分离、富集及分析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系统研究了过氧化氢(H2O2)影响铁负载膨润土吸附铀(Ⅵ)的效果与机理.通过改变pH、H2O2浓度、初始U(Ⅵ)浓度,探讨了加入H2O2的条件下铁负载膨润土对U(Ⅵ)的吸附过程,并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等对吸附U(Ⅵ)前后的铁负载膨润土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溶液初始pH为3~6时,H2O2能使铁负载膨润土对U(Ⅵ)的吸附率达到98%以上;H2O2浓度对反应平衡时的吸附性能影响不大;随着U(Ⅵ)浓度的增大,H2O2对铁负载膨润土吸附U(Ⅵ)的促进作用也随之增强,U(Ⅵ)浓度为0.64 mmol/L时,吸附量从1.74 mmol/g(铁负载膨润土)增至3.13 mmol/g(H2O2和铁负载膨润土的复合体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静态吸附试验确定生物炭吸附的最适宜温度、振荡速度、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生物炭投加量及吸附时间的范围,选择吸附温度、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生物炭的投加量进行正交实验,得到最优吸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35℃,生物炭的投加量0.4g,亚甲基蓝的浓度45mg/L,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98.6%,吸附量5.54mg/g.最优条件下的动力学研究表明亚甲基蓝溶质分子在两相界面上进行的吸附达到平衡时,亚甲基蓝浓度与生物炭的吸附量之间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特性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生物炭对于亚甲基蓝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速率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改性聚酰胺树脂对蛋白质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在静态条件下,改性聚酰胺对蛋白质溶液的吸附、洗脱回收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为6左右、温度25℃、振荡时间为60min时其对蛋白质的吸附量为8.715mg/g,吸附率可达85%,去除率最高.吸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吸附行为是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吸附后用pH为7.96的洗脱液进行洗脱,蛋白质回收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用离子选择电极法研究了牛血红蛋白在各种条件下对钾离子的吸附.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K~ 几乎没有被吸附;随着溶液pH的增加和K~ 浓度的增加,牛血红蛋白对K~ 的吸附量也增加,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饱和.牛血红蛋白对K~ 的吸附呈可逆性,但蛋白质本身结构,当pH由>11调至<8.5后,呈不可逆变化.如溶液中存在Na~ ,则K~ 的吸附量下降.表明存在竞争吸附.这些实验结果支持了缔合一诱导理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测量吸附了表面活性剂的非织造布表面的再润湿时间,发现表面活性剂在非织造布表面的吸附提高了其表面再润湿性,但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改性效果优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涤纶非织造布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处理时间越长,表面再润湿性提高越多,但超过某值后表面再润湿时间不再变化。一般,当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大于CMC后,非织造布表面的再润湿性才有根本改善,但LAS特殊。在中性pH值时(水中),阳、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都经历三个区域,只是CMC值不同。纤维越细、结构越松的非织造布表面再润湿性越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钢渣和γ-Al2O3对水溶液中磷素的等温吸附特征和吸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初始溶液质量浓度和温度对吸附作用的影响,计算了钢渣和γ-Al2O3对磷素的吸附速率。结果表明:两者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磷素的最大吸附量:钢渣(0.3055mg/g)〈γ-Al2O3(0.6868mg/g);但缓冲容量:钢渣(0.8719L/mg)〉,γ-Al2O3(0.6131L/mg),钢渣具有较高的除磷性价比。随着初始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大,钢渣和γ-Al2O3对磷素的平衡吸附量均增大,并显著延长了钢渣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温度升高对两者的影响不大,只是显著延长了钢渣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温度较高,初始溶液质量浓度较高的条件下,γ-Al2O3的吸附速率较大,有利于吸附作用的进行;相反的条件下,则有利于钢渣吸附作用的进行。钢渣和γ-Al2O3吸附除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由该模型可以估算出其对水溶液中磷素的平衡吸附量,误差基本在7%以内。  相似文献   

18.
Batch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adsorption of phenol on clay-solidified grouting curtain (CSGC) and the effects of contact time,pH and adsorbent concentration on the adsorption were investigated.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used,2 d was adequate to determine the equilibrium of phenol adsorption onto CSGC.The amount of phenol adsorbed by CSGC from an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100mg/L was found to be 8.4mg/g.The adsorption process includes particle diffusion and liquid film diffusion,and the...  相似文献   

19.
利用离子记忆效应机理,以小粒径的分子筛原料为基体,研究了Na型分子筛、水洗分子筛及H型分子筛对镍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材料为Na型分子筛、Ni^2+浓度为1500mg/L时,可达到最大饱和吸附量约为90mg/g;材料为水洗分子筛、Ni^2+浓度为1000mg/L时,可达到最大饱和吸附量约为50mg/g;材料为H型分子筛、Ni2+浓度为200mg/L时,可达到最大饱和吸附量约为1.3mg/g。经XRD表征,H型分子筛的结构改变,对镍的吸附能力大大降低.Na型分子筛和水洗分子筛对镍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准二级模型进行很好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研究活性炭对糠醛废水经由双效蒸发回收醋酸钠后的冷凝水中有机物的吸附性能,考察pH值、活性炭的投加量、温度、时间等条件对吸附的影响,利用紫外光谱和COD测定仪对吸附前后的水样进行分析。探讨了吸附热力学机理。结果表明,活性炭对冷凝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能力受pH值的影响,当pH值为5时,吸附量最大,并随活性炭投加量增加而增大,当100mL水中投加2.0 g活性炭时,吸附后水样的CODCr值为42.64mg/L。该吸附过程较好的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型,自由能变(ΔG)和熵变(ΔS)均小于零,该吸附过程属于放热的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