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2016年7月4日,从车排子油田继续传来捷报,车246井在石炭系试油进行储层压裂改造求产,压后5.0mm油嘴试产,最高日产油16m~3,平均日产油11.2 m~3,且油套压呈稳中有升趋势。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压裂酸化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接到储层改造任务后,做到地质与工程相结合,根据该井试油讨论意见及测录井资料等积极开展室内方案设计。石炭系储层有射孔厚度大、跨度大的特点,为  相似文献   

2.
英买4-2X井为塔里木油田火成岩首口加砂压裂改造井,井斜大,储层埋藏超深(大于5 600 m),属于中孔特低渗储层,具有中孔细喉型结构,高角度天然裂缝发育,加砂压裂施工难度和风险高。结合储层特点,优选低伤害0. 3%瓜胶压裂体系,采用前置酸降破处理,适当提高前置液比例,采用多级支撑剂段塞打磨技术等措施,成功对英买4-2X大斜度井实施了加砂压裂改造。施工挤入地层液体559 m~3,最高排量4. 2 m~3/min,施工压力88~93 MPa (接近管柱安全极限),挤入地层砂量22. 2 m~3。压后气举求产,日产油4. 52 m~3,日产水23. 83 m~3,为低产油水同层。但由于采用常规压裂施工井口和81. 28 mm管柱,施工排量受限,砂堵风险较大,加砂量未达到设计要求。建议该区块后期单井压裂施工设计时考虑采用较大尺寸施工管柱,为压裂施工提供合适的压力空间,提高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新疆油田公司百口泉采油厂检188井区传来捷报,由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压裂酸化研究所负责储层改造方案的百517井在石炭系试油,2016年6月16日压裂,压后6.0mm油嘴试产,最高日产油38.8m~3,平均日产油25.2 m~3,截止目前短短十余天累产已过200 m~3。该井是为进一步落实检188井区东断块石炭系油藏扩边区的含油性及产能,为下步评价提供依据而布署的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7月20日,从车排子油田继续传来捷报,车47井区车476井压裂后4.0mm油嘴试产,最高日产油27.3m~3,平均日产油21.9 m~3,且油套压平稳。车47井区是新疆油田2016年油藏评价重点区块,之前车471、车472、车473井等均在石炭系试油压裂后喜获工业油流。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压裂酸化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接到储层改造任务后极为重视,本着  相似文献   

5.
针对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埋藏深、地层破裂压力高、主体区块部分井裂缝发育、酸液滤失量大、人工裂缝延伸距离短及难以实现深度改造的技术难题,开展了攻关研究和现场实践。通过酸化预处理、压裂前射孔、优化管柱结构、酸压工作液加重等技术,可有效降低施工压力20~30MPa,针对缝洞型油藏不同储层类型形成了相应的深度酸压工艺;将单一储层改造工艺有机结合,形成了清洁转向酸与常规酸复合、冻胶酸携砂压裂等复合酸压工艺;针对碳酸盐岩储层加砂压裂难点,通过小型压裂测试、前置液段塞工艺、注砂程序优化等手段成功实现了对该类储层的加砂压裂改造,TK241井一次性加砂量为82.7t,支撑剂质量浓度最高达630kg/m3;2005年9月至2010年6月,现场试验并推广应用56井次,累积增产原油量达64.068×104t。  相似文献   

6.
酸压是碳酸盐岩储层改造的重要手段,但酸压存在酸液滤失量大、刻蚀裂缝不连续、很难形成深穿透长缝且裂缝易闭合等缺点。国内外对碳酸盐岩储层加砂压裂进行了尝试。通过总结碳酸盐岩储层加砂难点,从加强改造目的层物性资料研究、提高小型测试压裂的评价指导作用、降低压裂液滤失,提高压裂液效率、主压裂之前的前置酸处理+Na2CO3溶液液垫技术,以及优化施工工艺和研制新型压裂液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在大港油田成功应用4井次,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FS-井是位于济阳坳陷构造带上的1口埋藏深、裂缝发育的异常高温井,对储层改造施工的压裂液以及对地层破裂压力的预测等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针对FS-井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储层改造的技术难点分析,在大量实验测试的基础上,优选出耐高温、高黏度且能满足150 ℃高温的低摩阻延迟交联液体系。通过室内岩心实验,利用储层应力计算模型预测了地层破裂压力和压裂施工压力。同时,采用粉砂降滤失、大排量施工、适当增加前置液用量、前置液阶段伴注液氮帮助返排等技术措施,完成了FS-井的压裂施工设计,并进行了现场实施。最后,利用压裂施工曲线、压后排液及压后产量测试资料,完成了FS 3井压裂施工资料的评估分析,达到了预期效果。该成果对异常高温储层的压裂改造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形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四川盆地中部秋林区块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体积压裂改造的难题,探索高强度体积压裂技术的适应性,选取该区块沙溪庙组致密砂岩露头岩样,开展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并采用分段多簇压裂水平井的产量预测模型对水平井分簇射孔进行优化设计;然后,基于控液提砂模式,在该区域致密砂岩储层开展了三轮先导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秋林区块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欠发育,水力压裂裂缝形态以对称双翼裂缝为主,难以形成复杂裂缝网络,并且储层具有中等—偏强水敏性,常规的体积压裂在该区域储层改造中不适用;(2)高强度体积压裂技术的内涵是通过段内多簇射孔形成多条独立的双翼裂缝,实施控液提砂的加砂模式,在保证高强度加砂的前提下减少入井液量,从而降低入井流体对地层的伤害;(3)秋林207-5-H2井压裂段数为10段,每段7~12簇,施工排量介于16~18 m~3/min,按照控液提砂模式累计泵注滑溜水12146m~3、支撑剂4 170 t,该井压裂后测试气产量达83.88×10~4 m~3/d,天然气无阻流量达214.05×10~4 m~3/d;(4)随着簇间距减小,累计产气量逐渐提高,但当簇间距小于15 m以后,累计产气量增幅变小;(5)当加砂强度低于6 t/m时,随着加砂强度增大,水平井千米改造段长测试气产量整体呈现增大的趋势;加砂强度超过6 t/m后,随着加砂强度增大,千米改造段长测试气产量上升不明显;(6)随着井眼轨迹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的夹角增大,千米改造段长测试气产量整体呈现增大的趋势,当水力裂缝与井眼呈近垂直的情况时,获得的有效泄流面积最大,千米改造段长测试气产量也最高。结论认为,该区高产井的压裂模式为:大夹角井眼轨迹、10 m左右射孔簇间距、5 t/m加砂强度、大排量滑溜水+组合粒径支撑剂连续加砂。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清水河组储层埋藏深、高温、高压,基质物性差,试油与压裂改造时受到超高地层压力、超高地层破裂压力、井身结构、管柱及工具结构等因素限制,储层改造不充分。为此,基于南缘西段深层高压油井储层特点,采用环空替入加重液降套压、前置液顶替加重液防超压、油套双流程控压等技术措施,形成了“光油管”试油压裂一体化工艺,其具有降低工具失效风险、可有效监测套压和提高施工安全系数等优点。“光油管”试油压裂一体化工艺在南缘西段超深、超高压井应用了5井次,工艺实施成功率100%,测试成功率100%,其中高泉6井压后日产油量126.81 m3,日产气量8 300 m3。该工艺有力支撑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区块深井、超深井的安全高效试油、压裂,可为同类型井的应用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克拉美丽气藏滴西18井区的储层特征,通过对石炭系气藏压裂的难点分析,探讨了前置液段塞技术、提高前置液比例、采用较大的施工排量、变排量工艺、小阶梯砂比加砂工艺等压裂改造技术,同时研制出适合低渗致密气藏压裂改造的防水锁压裂液体系,这些技术的应用保证了滴西184井压裂改造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11.
小10-16区块主要开采层位枣Ⅳ、枣Ⅴ属于低孔低渗油藏,储层物性较差,若直接投产则产量较低,与地质配产有一定的差距,必须通过压裂改造措施来实现高效经济开发的目的。但这些储层存在井深、温度高、压裂井段长、储层水敏性强等特点,给压裂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为确保压裂井的有效改造及实施效果,优化了压裂工艺、压裂液体系,采取液氮助排、压采联作一次管柱等技术,实现了储层多层改造一次性投产,共投产的22口井初期平均日产液24.9m3,日产油20.4t,取得了良好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2.
火山岩储层低伤害压裂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哈油田三塘湖盆地火山岩地层具有岩石成分复杂、储层基质物性差、天然裂缝发育、非均质强、地应力梯度高、敏感性强、自然产能低等特点,这给压裂增产改造增加了不少难度。针对其地质复杂性,在室内研究评价的基础上,形成了针对该区块储层压裂增产改造技术方案,包括:①低伤害的乳化压裂液体系;②小粒径陶粒多段支撑剂段塞、30~50目和20~40目陶粒组合加入方式;③测试压裂G函数分析选择合理排量;④高比例液氮助排等。研究成果在三塘湖盆地卡拉岗组探井应用10井次,施工成功率为90%,有效率为100%。结果表明,乳化压裂液与三塘湖盆地强水敏火山岩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防膨率为70%~80%,伤害率为20%~30%,压后压裂液排液效率较水基压裂液提高约30.0%,单井压后最高产量达25.12 m3/d,达到了低伤害压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煤系烃源成藏的H凹陷凝析气藏部分储层与邻近煤层之间的隔层应力差较小、裂缝高度不易控制的改造难点,通过理论研究制定了用线性胶携带多级支撑剂段塞控制裂缝高度的工艺方法,改变以往采用下沉剂控制裂缝向下延伸的控缝高的技术思路。针对储层泥质含量较高易伤害的特点,优选了低浓度羧甲基羟丙基瓜胶压裂液体系,并在前置液阶段混5%~10%柴油进行乳化降滤,降低储层伤害。通过改变工艺措施和工作液方案,确保了加砂压裂施工成功率和压后效果。在H10井进行了先导性试验,分压3层,采用三级段塞加砂,单层最大加入20~40目陶粒支撑剂35 m3,砂浓度最高570 kg/m3(砂比35%),平均砂浓度478 kg/m3(砂比27.5%)。3层压前无产量,压后返排率48%,合层试气求产日产天然气4×104 m3,凝析油0.4 t/d。井温测试和模拟分析表明,缝高、滤失和多裂缝均得到了有效控制。该井加砂压裂改造先导性试验的成功实施,为同类储层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四段气藏提高单井产量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四段气藏的储层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前期探井开发效果较差,亟需研发适合于不同储层类型的增产改造技术措施,以提高单井产量。为此,开展了5个方面的优化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①依据储层特征、缝洞发育程度等与产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优选出了灯四段以斜井为主兼顾纵向各层储量有效动用的方案;②采用改造—完井—投产一体化管柱进行储层改造,降低储层伤害、提高试油效率;③充分考虑井壁稳定性、储层改造的需要及对储层的伤害,确定裂缝、孔洞发育储层采用裸眼完井、孔隙型储层采用射孔完井;④基于酸与岩石反应实验结果及酸蚀裂缝刻蚀形态等成果优选出了高温胶凝酸为主体酸液,自生酸前置液为深度酸压主体前置液;⑤以储层特征为基础,提出分别针对裂缝—溶洞型、孔隙—溶洞型和孔隙型储层的缓速酸酸压、前置液酸压和复杂网缝酸压3套工艺。现场实施上述技术措施31口井,平均单井获得井口测试天然气产量68.33×10~4 m~3/d,与前期的探井相比,平均单井增加井口测试天然气产量22.85×10~4 m~3/d。  相似文献   

15.
水力压裂中前置液除了具有造缝作用,在高温储层中还有不容忽视的降温作用,从而影响水力压裂开采的效果。为研究天然裂缝对前置液降温过程的影响,基于有限体积法模拟了裂缝储层水力压裂温度场,分析了天然裂缝对注液过程中裂缝温度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天然裂缝参数对储层温度分布及前置液降温效率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1)其他条件相同时,天然裂缝的密度越大、缝宽越宽、与人工裂缝的夹角越小,改造时储层温度降低幅度越大,前置液降温效率越高,储层降温到相同温度时所需前置液用量更少;(2)天然裂缝密度对裂缝性储层温度场的影响最大,当裂缝密度为0.66条/m时前置液用量仅为0.16条/m时的三分之一。(3)对于深层裂缝性储层水力压裂可以考虑从降温的角度来优化前置液用量及排量,从而降低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6.
针对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石炭系火山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差的特点,结合气田地质特征,以取得油气新发现为目标,通过优化井身结构,根据不同的井眼条件,选择合理的测试方式和管柱结构,采用钻井液、清水和氮气复合作为测试液垫,实施近平衡初始测试压差控制,有效地降低了中途测试风险,使中途测试技术在克拉美丽气田石炭系气藏勘探中得到了广泛成功的应用。该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在钻探初期基本搞清了储层的流体性质和原始自然产能,而且还为后续完井的压裂改造提供了基础资料,特别是在滴西17、滴西18井,经压裂改造后日产气量超过25×10,并由此发现了以滴西14、滴西17、滴西18等气藏为主力产气区块的千亿立方米级的克拉美丽气田,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截至2015年4月28日,红62井区重点产能井h0173井5mm油嘴试产,喜获日产28.4m~3,累产200m~3的工业油流。4月19日,由新疆油田公司开发公司组织协调,在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采油一厂、西部钻探公司井下作业公司等各家单位通力合作下,对红62井区重点产能井h0173井顺利实施压裂改造,共计加砂28 m~3,用液180m~3。为做好该井储层改造工作,工程院科研人员针对红62井区储层特性进行重点分析,鉴于该区块内克下组构造变化比较大,断块较多,储层非均质性较强,设计组人员不断优化施工工艺,有效控制裂缝在纵向上的延伸,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四川盆地威远区块首个页岩气整装平台"工厂化"拉链式压裂安全、环保、高效地实施,结合区块地理地质特征和页岩气压裂特点,以连续施工和降本增效为出发点,通过不断试验摸索,优化工艺流程,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威远区块的"工厂化"连续作业流程模式:1设计压裂返排液重复利用方案,重复利用率达100%,缓解环保压力;2依托一体化压裂车组及配套设备保证"工厂化"压裂的连续、高效运行;3大胆开展现场试验,总结出具有较强适用性的主体泵注模式,压裂改造效果显著;4综合管理模式实现生产组织平稳有序。威202H2平台6口井分两轮进行压裂施工,每天平均施工时效2.32段,其中首轮每天施工时效为2.52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段施工液量和加砂量分别为1 853 m~3和65.5 m~3,与设计参数基本吻合;整个平台储层改造体积达1.1×10~8 m~3,其中D井最高日产31.87×10~4 m~3、最高压力43.96 MPa,平台6个月累产达1.45×10~8m~3,显示了"工厂化"压裂作业模式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9.
DB气田属于典型的超深高温高压巨厚裂缝性低渗气藏,改造难度大.分层压裂改造是开发该类储层,提高气田整体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文章结合DB气田储层特征,开展了地应力剖面结合储层裂缝特征的分层技术研究,优化分层改造管柱结构配置及相关配套技术研究等.通过研究,形成适宜的分层压裂工艺技术,并在X102井首次应用,施工排量3.7~4.5 m3/min,最大施工泵压102 MPa,共注入地层液量1 211 m3,加砂76.9 m3,最高砂浓度369 kg/m3.通过压后效果评估表明,压裂形成了长的人工支撑裂缝,沟通天然裂缝系统;分层效果明显,储层得到有效动用,增产效果显著.该工艺成功应用,解决了DB气田分层压裂技术瓶颈,为气田高效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对库车山前同类区块也具有重要推广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埋藏深、地质特征复杂,致使针对中浅层页岩气藏的压裂工艺不能完全满足四川盆地东南部丁山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储层改造的需要。为此,将地质与工程研究紧密结合,优选页岩气"地质与工程双甜点"区,开展深层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技术攻关研究,对以往仅适用于中浅层页岩气储层的压裂模式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后的压裂模式与工艺应用于丁山地区3口深层页岩气井。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西北部深层页岩气储层具备地质、工程"双甜点"特性,天然裂缝、层理缝发育为压裂后复杂缝网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②基于"双甜点"区域,研究形成了"前置酸+胶液+滑溜水+胶液"混合压裂模式,采用高黏滑溜水以提高液体携砂能力及造缝效果、"控近扩远"压裂工艺以提高远井地带有效改造体积、超高压装置以提高施工排量和缝内净压力;③3口深层页岩气井经过储层改造后,增产效果显著,测试页岩气产量介于10.50×10~4~20.56×10~4 m~3/d。结论认为,改进后的压裂模式与工艺可以为该区深层页岩气储层改造提供技术途径,为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