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刘雪峰  马贵阳 《当代化工》2016,(8):1834-1836
管道清管作为减小含蜡原油管输安全隐患的主要措施,一直是工程安全研究的重要方面。对原油蜡沉积机理的分析,明确了蜡沉积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个因素的影响效果进行了评价,描述了几种不同清蜡方法的作用效果,研究了含蜡原油管道清蜡周期的影响因素,为管道清管周期的确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含蜡原油在低输量下运行,既不经济又不安全。从含蜡原油的流变性特点出发,结合热油管道的管道特性,说明了含蜡原油管道低输量运行下清蜡的必要性。为保证低输量管道运行的经济性,需要确定合理的清蜡周期和余蜡厚度,通过分析国内学者所做的研究,总结了清蜡周期和余蜡厚度计算的一般思路和需要考虑的条件。介绍了清管器清管过程所需压差的估算方法,分析了蜡沉积物的影响因素和国内外的蜡沉积模型的研究进展,明确了后期的研究方向,为解决低输量清蜡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蜡沉积是含蜡原油及其乳状液管输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深入研究蜡沉积问题对保障管道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多相流蜡沉积预测模型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多相管流蜡沉积预测模型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胡志勇  吴明  酆春博  任洪达  王少松  牛冉 《当代化工》2013,(9):1312-1315,1318
我国生产的原油多数为含蜡原油,目前我国的部分原油管道采用保温层保温,这类输油管道的清蜡周期是在不保温输油管道运行中由经验得来的,因此较大管径的保温输油管道清蜡周期如何确定尚需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各类文献中研究不保温原油管道蜡沉积所采用的思路与方法,提出保温原油管道蜡沉积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管输原油的蜡沉积使管道的流通面积减小,摩阻增大,管道运营成本和维修成本提高。本文对某油田1#站原油粘温特性及流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拟合了原油的粘温方程及流变方程,并得出相应的流变曲线和粘温曲线,对防止管输原油的蜡沉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化工设计通讯》2017,(6):147-148
环道法能够测量原油温度、原油与沉积面之间的温差、冷却速率、时间、剪切速率、流量等因素对含蜡原油管道蜡沉积规律的影响,测量的因素较全面;且环道法比其他蜡沉积实验装置更接近实际含蜡原油管道。在一定的工况下,研究了使用环道法实验装置的蜡沉积实验。通过对油温、壁温和流量这3个影响蜡沉积的主要因素的控制,得出了不同工况下管道的蜡沉积规律。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盛产含蜡原油的国家,在长管道运输中需要对含蜡原油进行热处理,就是将原油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原油中的蜡大部或全部溶解,使胶质游离出来,再以一定的速度和方式冷却。含蜡原油在长输管道的运输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能源,因此,降低其能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长输管道的直接和间接能耗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在低温环境下输送含蜡原油时,原油中的蜡晶逐渐析出并沉积在管壁上,导致管道输送能力下降。从大庆油田油污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嗜蜡菌,对其优化培养后,利用该菌株对大庆含蜡原油进行除蜡降黏实验,考察其对原油黏度、含蜡质量分数、粒径等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菌株作用5 d后,原油黏度降低13.8%,除蜡率达到37.9%,通过聚焦光束反射仪(FBRM)观察菌株处理前后原油的粒径变化发现,含蜡原油大粒径质量分数下降,小粒径质量分数增加。因此,分离菌株对大庆含蜡原油具有一定的除蜡降黏作用,提高了原油流动性能,可降低含蜡原油管输费用,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低输量下输送含蜡原油的管道在输送过程中存在凝管的风险,为了防止发生凝管事故发生,需要提高出站温度,从而增加了管道运行的热力费用,从优化运行方案的角度研究降低曲西输油管道的能耗方法,在保证进站温度高于析蜡高峰温度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出站温度,有利于降低管道运行的总费用,计算结果表明定期对管线清管的运行费用低于通过加热防止石蜡析出运行的费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所产大多数原油含蜡高、凝点高,低温下粘度大,而在管道输送原油过程中蜡在原油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当管壁温度低于析蜡点时,蜡晶不断在管壁上析出,从而减少有效管径、降低输量和增大压降甚至阻塞管道,即形成"蜡沉积"。  相似文献   

11.
我国所产大多数原油含蜡高、凝点高,低温下粘度大,而在管道输送原油过程中蜡在原油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当管壁温度低于析蜡点时,蜡晶不断在管壁上析出,从而减少有效管径、降低输量和增大压降甚至阻塞管道,即形成“蜡沉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多数油田所产的含蜡原油的情况进行其清蜡周期和余蜡厚度的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分析、计算实例,对于低输量的含蜡原油管道,每次清蜡时保留一定的余蜡厚度是合理的;与传统方法相比,在经济余蜡厚度基础上确定的清蜡周期能更好地满足实际需要。并阐述在求出给定清蜡周期和余蜡厚度下,灌输油品的能耗,使用对分法对某余蜡厚度下的清蜡周期进行准确计算,之后通过对余蜡厚度改变的方式,对管道的最佳清蜡周期和余蜡厚度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13.
在油气开采过程中,蜡从原油中不断的析出、沉积,导致产油层及采油管线等堵塞,使油井产量下降,甚至造成停产。因此,防蜡和清蜡是含蜡原油开采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低能量抽油井中,使用常规清防蜡工艺存在费用高、影响产量、污染油层、效果差且适应性不好等问题,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和开发效益。本文系统分析了油井结蜡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生产过程中高含蜡油井结蜡的复杂多样性,介绍了复合防蜡工艺的原理及工艺技术。现场应用结果证明,复合防蜡工艺能有效解决低能量抽油井的清防蜡问题,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找到科学合理的清防蜡方法,需要在了解含蜡原油结蜡过程的基础之上,更大程度上掌握结蜡规律。分析了含蜡原油井筒结蜡特性,以及井筒结蜡规律,通过采用新型工艺技术,减少因蜡卡造成的躺井,延长结蜡井检泵周期,同时减少人工成本,最终实现效益开发,为井筒清防蜡工艺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官琳悦  王卫强 《当代化工》2014,(12):2693-2695,2698
产自我国的原油大多属于石蜡基原油,在输送过程中,原油中的蜡不断结晶析出,沉积在管道内壁上,结蜡层厚度逐渐增加,导致管道内的有效通流截面减小,使输油过程变得困难,这不仅会降低输量,而且严重时还会堵塞管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本文中,根据影响蜡沉积的因素,并结合油田清防蜡措施,总结了几种有关输油管道的清、防蜡技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原油大都富含蜡,而且原油在开采过程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下降,原油中的蜡会逐渐析出并沉积在生产套管和油管内,制约着油田正常生产。目前常用的清蜡剂分为油基和水基,本文介绍一种高效清蜡剂,解决油井结蜡问题,同时分析了该清蜡剂的室内评价结果和在某油田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浩  姚刚  罗山 《广州化工》2012,40(10):45-46,53
热油管道输送含蜡油在管壁出现蜡沉积时,往往频繁使用清防蜡剂或者清管器清管手段予以清除。但是在管道建设初期和运营后期,实际输量小于设计输量,在管壁形成一定厚度的蜡沉积反而有益于提升输送效益。通过分析热油管道蜡沉积前后总传热系数和轴向温降的变化,给出了蜡沉积前后温降计算、经济效益评估、允许最小输量计算等公式。为定量分析蜡沉积最优厚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不同管道确定蜡沉积厚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清防蜡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含蜡原油丰富。在原油采出的过程中,原油通过近井地带向井筒运移,温度逐渐下降,会造成石蜡结晶,石蜡从原油中析出,析出蜡聚集在近井地带,造成井筒的堵塞,这是引起油井减产的主要原因。保证高含蜡油井能够正常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对油井实施有效地清防蜡措施。微生物清防蜡技术作为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分支,其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如施工方法简单,作用周期较长,操作费用较低,不影响油的品质,对地层无任何污染伤害等。  相似文献   

19.
刁俊 《当代化工》2012,(11):1216-1218
分别运用灰色预测理论和灰色神经网络理论对原油管道内的蜡沉积速率进行了预测分析;应用灰色人工神经网络理论,考虑剪切应力、温度梯度、粘度以及浓度梯度4个影响因素作为主要因素的对原油管道内的蜡沉积速率进行的预测,与传统的灰色预测方法相比,所得到的预测值更为接近实际值,蜡沉积速率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在1.6%以内,灰色神经网络用于管道内蜡沉积速率预测的效果良好,能为原油管道蜡沉积规律的深入研究和制定合理的清蜡周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油田高含蜡油在管道输送过程中会在管壁析蜡,对管线安全运行构成一定的威胁。利用OLGA 5.3软件某输油管道蜡沉积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对于输油管道,管道中途某一温度范围内是蜡沉积高峰区,过了高峰区后蜡沉积层又逐渐减薄。采取适当提高油温、减小原油与管壁的温差、减小管道粗糙度等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蜡在管壁上的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