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矿井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特点及施工方法。阳煤集团五矿赵家分区井底车场轨道大巷施工中,采用该物探方法,对掘进工作面前方地层赋水性进行了超前探测,并对探测结果进行了钻探验证,证实了物探结果的正确性。实践表明,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施工效率高,操作简单,能够有效地探测巷道掘进工作面前方顶底板含水情况,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杜儿坪矿主运输主要是14吨电机车牵引5吨底侧卸式矿车从各个盘区煤仓通过三条主要运输大巷拉运至井底车场三个卸载站,通过主斜井的强力皮带拉运至地面筒仓。大巷运输系统复杂,中转环节多,运输大巷维护工程量大,人员配备多,劳动强度大。随着矿井的向西发展,主要运输大巷更远,很难满足50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严重制约着矿井的安全、高效发展,提出了主运输系统改造。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以往煤矿设计中井底车场巷道沿岩层水平布置,存在岩巷工程量大、施工组织困难、工期长、投资大等问题,结合资源整合矿井特点进行实例设计和实践,通过两阶段动态优化设计方法,实现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基本沿煤层布置,为矿井尽快投产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其他矿井井底车场及硐室沿煤层布置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矿井主要运输、回风大巷布置浅析忻州地区煤炭地质勘测设计研究所张效实矿井开拓布置基本包括开拓方式的确定、井筒位置选择、水平划分、井底车场形式、大巷布置(运输及回风大巷)、采区划分与开采顺序,开采计划及水平延深等。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大巷布置,主要运输大巷是...  相似文献   

5.
王建锋 《煤炭工程》2020,52(9):13-17
以淮南矿区口孜东矿为背景,分析矿井地面总平面布置应考虑的各种因素,综合立井井下井底车场设计及矿井开拓,从地面总平面布置设计为切入点,再从井底车场及主要硐室布置、矿井主要巷道布置等方面较深入地研究了立井井筒相互关系对地面和井底设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地面总平面布置、井底车场、便于施工等因素,才能达到地面美观、功能区分合理、井底车场线路合理、进而有利于矿井安全高效高产,有利于地面功能合理划分,有利于节约建设工期。  相似文献   

6.
巨开元煤业依据地质条件,根据无轨胶轮车推行的矿井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倾角5°~13°基本条件:从井口位置选择、井底车场施工、大巷布置、通防技术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无轨胶轮车辅助运输方案。  相似文献   

7.
峰峰矿务局九龙口矿井是一个设计能力为年产原煤120万t的大型现代化矿井,投产两个采区达到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其中南一采区生产能力为50万t/a,距井底车场卸载站1500m,北一采区生产能力为70万t/a,距井底车场卸载站2100m,大巷采用3t底卸式矿车运煤,采区上山采用胶带输途机运煤,辅助运输采用1t固定车箱式矿车运输.  相似文献   

8.
刘宇雷 《山西煤炭》2011,31(4):56-57
对巴彦高勒矿井井底车场形式、井底车场硐室、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支护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该矿井井底车场及硐室的布置科学合理,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芦岭煤矿Ⅲ4采区8#、9#和10#煤层赋存情况、地质构造,结合现有矿井开拓系统及Ⅲ2、Ⅱ88采区巷道布置情况,按照采区巷道布置设计原则,提出3种采区巷道布置方案。方案一利用-590西皮大巷和-590轨道大巷新掘Ⅲ4采区上部车场,上山布置于F10断层东侧;方案二利用Ⅱ88采区下部车场及-590西皮大巷和-590轨道大巷布置Ⅲ4采区上部车场;方案三延长-900 m大巷至采区下部车场,从-590西皮大巷和-590轨道大巷中部新掘3条采区上山,并掘Ⅲ4采区石门总回风巷至Ⅱ88采区轨道巷,采区西翼布置区段平巷至井田西边界,东翼区段平巷布置至Ⅲ2采区边界。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方案三具有初期投资小,运营费用低,经济效益最大,资源回收率高,巷道施工难度较低,开拓系统较为简单,投产工期最小的特点,最终决定采用方案三作为Ⅲ4采区巷道布置方案,保证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0.
从龙固矿井通风现状阐述该矿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的必要性和适用条件。通过对主副井筒、井底车场、运输大巷和总回风道通风断面分析,确定其通过风量,以实际风量核定矿井产量,再以主通风机高效区的风量来验证矿井生产能力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从龙固矿井通风现状阐述该矿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的必要性和适用条件.通过对主副井筒、井底车场、运输大巷和总回风道通风断面分析,确定其通过风量,以实际风量核定矿井产量,再以主通风机高效区的风量来验证矿井生产能力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郭金奎  刘汉禹 《煤炭技术》2003,22(12):52-52
0 前言随着矿井的开采 ,元宝山矿已到了矿井萎缩时期。如何加强对工业广场煤柱的回收 ,搞好采场接续就成了主要问题 ;为此元宝山矿加强了五风井的井底车场的贯通和发碹工作 ;可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却遇到困难。五风井井底车场的几次施工断面较大 ,顶板破碎现已冒落 ,如何安全高效地完成对破碎地带冒顶区的发碹 ,就成了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1 地质构造概况(1)井上下位置 :五风井井底车场地面有煤仓办公室及支柱库等建筑 ,井下位于主井回车线之上 ,地面标高在 + 4 80m左右。(2 )地质构造 :五风井井底车场施工中过Fc 断层 ,落差10m ,走向…  相似文献   

13.
江苏煤建公司四处104队承建的三河尖矿井,在完成井底车场以后,开始进入以东西大巷为主的长距离贯通链锁工程施工,其中距离最长的一段西运输巷,全长2000多米。为了争取早日贯通巷道,公司根据现有设备条件,配备以液压内涨大容积扒斗装岩机和自行式皮带转载机为中心的机械作业线(附图),进行机械化施工,以提高施工速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永久避难硐室在井底车场的布置位置及布置形式,文章介绍了井底车场的基本情况,从人员撤离、日常维护与管理监督检查和施工建设三方面对井底车场永久避难硐室的位置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井底车场永久避难硐室设置的地点应选在副井井底车场、主水泵房和主变电所硐室的延伸位置合建一个三位一体的联合硐室。  相似文献   

15.
<正> 一、问题的提出《煤矿安全规程》第125条规定:“主要扇风机必须装有反风设备,必须能在10分钟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目的是当进风井井口或井筒内以及井底车场附近,发生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时,利用主扇反风,把有害气体排出井外,避免有害气体和烟雾随着风流进入大巷及采区,缩小灾区范围,保证矿井的安全。然而矿井中发火事  相似文献   

16.
针对杜儿坪矿开拓布局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提出3种优化改造方案。经分析比较,选用对现有井田开拓布局进行升级改造的方案。原轨道运输大巷改造成辅助运输巷,仅负责人员及物料运输,至改造工程结束后改为无轨胶轮车辅助运输。沿8号煤层顶板重新掘送胶带机大巷,在北一大巷口设计施工两个直径10 m、净高50 m的中转煤仓,中转煤仓上口北一胶带机大巷及下口北翼胶带机大巷各安设1部大功率高强度运煤皮带。工作面煤炭经两部皮带及中转煤仓直接运至原井底车场焦仓、动仓、掘仓。该改造充分利用了原有矿井开拓系统,投资小、见效快,同时解决了矿车运输系统运输能力小、不能连续运输的问题,为矿井集约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济宁三号矿井巷道支护技术及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宁三号煤矿为设计生产能力5.0Mt/a的特大型矿井,立井开拓,井口标高+38m,第一水平-520m。井下巷道布置以煤巷为主,只有井底车场和西部胶带机运输大巷,及过断层或薄煤层间的贯通巷道布置在岩石中。井下巷道总工程量近4万米,煤巷和半煤岩巷约占井下巷道总长的70%。井下巷道  相似文献   

18.
李志刚  张蕊 《煤矿设计》2008,(1):105-109
论文利用AutoCAD软件对矿井井下最重要的单位工程——井底车场进行了由平面图纸转化为三维立体模型的有益尝试。文中根据井底车场组成的特点将车场分为巷道、硐室、马头门、交岔点等基本单元,先将各个基本单元建模,最后将各部分汇总组合形成井底车场三维模型。建成井底车场三维模型能清晰反映井下巷道、硐室空间位置关系,对矿井设计中相关专业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庄第一水平的井底车场,布置在第四层煤与第十一层煤之间。车场运输大巷与走向呈垂直,初期采车场北部煤层约服务六年;后期采车埸南部煤层约服务10年。水仓进水口原设计布置在车场的北边,南边的湧水及充填水由(氵曵)水孔排至水仓,矿井日产1000吨,将来有发展至2000吨的可能时另打主井,现在主井作为付井。车场布置如下图:  相似文献   

20.
李志刚  张蕊 《煤炭工程》2008,(1):105-109
论文利用AutoCAD软件对矿井井下最重要的单位工程——井底车场进行了由平面图纸转化为三维立体模型的有益尝试。文中根据井底车场组成的特点将车场分为巷道、硐室、马头门、交岔点等基本单元,先将各个基本单元建模,最后将各部分汇总组合形成井底车场三维模型。建成井底车场三维模型能清晰反映井下巷道、硐室空间位置关系,对矿井设计中相关专业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