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城区8个城市公园中的植 物景观空间为研究对象,使用行为观察法和行为地图法记录游 人的景观偏好与行为偏好,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研究植物 景观空间特征指标与游人偏好的关系,为提升游人在植物景观 空间的游憩体验、构建人性化城市公园提供参考。研究表明: 游人偏好水体与植物组合景观空间,且游人偏好与植物观赏特 性、季相变化、色彩构成呈显著正相关,与亲水性呈显著负相 关;游人喜欢在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中欣赏美景和社交;游 人倾向于在野生植物种类少、可达性好的植物景观空间内进行 休闲娱乐活动,在气味芳香、硬质广场面积较大的植物景观空 间内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在郁闭度高、较封闭、离水边较远、 离出入口较近的植物景观空间内进行安静休憩活动。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以高科技产业园区的景观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园区的使用者和景观设计者两类人群中展开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国内高科技产业园的景观环境,制作调查问卷对受访人群进行调查,探究该类园区相关人群对景观的视觉偏好。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园区使用者和景观设计者的景观偏好大体趋于一致,相对而言,景观设计者的偏好更具批判性。希望该研究能为今后高科技产业园的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绣源河校区为例,将低碳生态和高校校园景观两个理念交叉、复合,通过对校园景观功能区、道路系统、微地形及水系、景观植物等进行改造规划,优化校园生态环境,改善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降低校园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景观系统,促进校园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将绿色低碳理念深植于师生心中,创造一个有利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校园环境,并将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绿色校园、低碳校园的建设及相关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文化背景的景观偏好研究——以杭州西湖风景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晓敏  倪琪 《华中建筑》2011,29(9):145-149
关注不同文化背景群体的景观偏好特征,对指导未来的景观建设、继续扩大国际旅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9个国家379名在杭的中外游客对西湖风景区40处代表性景观的偏好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平均偏好水平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外游客均对特殊天象类景观有着高度偏好,对自然景观的偏好高于人工景观.文化背景差异对文化景观的偏...  相似文献   

5.
樊榕  魏双雨  吉文丽 《风景园林》2020,27(2):106-109
落叶景观是指落叶落下所形成的具有观赏性的秋季景观,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但相关研究刚刚起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利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影响落叶景观的因子,分析不同人群对落叶景观的景观偏好。结果表明:1)人群整体偏好落叶景观,绝大部分人表示希望生活中存在落叶景观且喜爱程度较高,体现了公众的积极态度;2)叶色、搭配、种植方式、下垫面、叶量等衡量因子均影响着公众对落叶景观的偏好,不同衡量因子影响的效用不同,人们普遍偏好黄色或红色、大面积种植、叶量较大、落在草坪上、搭配休息设施的落叶景观。通过分析人群的景观偏好特征,探究现有落叶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落叶景观质量的方法,旨在为之后落叶景观的营造起到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游人在浏览滨水景观过程所产生的感知和行为,以临沂大学羲之湖、剑桥湖、文心湖为研究对象,通过邀请游人进行拍照试验,结合照片进行问卷访谈并收集有效词条,采用图悦软件对词频进行分析,对滨水景观喜好进行初步预测。通过对游人观景点进行核密度分析,得到游人观景点的热点区域分布,结合照片分析从而得到滨水景观元素、滨水景观感知以及游人驻足点、游人观景点的区域特点,进一步获得游人对临沂大学滨水景观偏好的信息。结果显示,游人对滨水平台、木栈道、标志性建筑、湖中置石、湖心岛、特色植物等景观元素和色彩艳丽的元素具有景观偏好,游人在滨水景区观景区域的分布与滨水景观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游人对滨水景观的偏好是由“丰富性—功能性—特色性”三大属性相互协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三维耦合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7.
视觉关注度与审美偏好是衡量城市景观元素感知属 性的2个独立变量。这2个概念往往易被混淆,且鲜有研究探 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甄选出既受人关注又受人喜爱的景观元 素。通过将城市景观照片作为测试媒介,结合眼动分析法与审 美偏好测试,量化分析了城市景观元素的视觉关注度与审美 偏好。结果显示:1)相比自然景观元素(山体、树林、水体、 草地),人工景观元素(现代建筑、传统建筑、桥梁、道路)更 易受到关注;2)不同自然景观元素对审美偏好的贡献差异显 著,水体审美偏好显著,而山体偏好表现负向;3)在易受到 关注的各类景观元素中,传统建筑、桥梁等偏好显著,现代建 筑偏好表现负向。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提供 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志芳  蔡扬  张辰  寇淼 《风景园林》2017,24(6):86-94
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城市居民对于农业活动的热情逐渐高涨,各居住区自发种植活动逐渐活跃起来,不少学者将注意力转向社区农业的研究,视其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一种策略。本文以北京市建成时间在2000年后,位于五环附近区域的3个中等收入居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场景模拟图片并辅以文字问题的问卷方法,调查六环以内北京市居民对社区农园的偏好与认知态度。基于调查数据分析影响公众偏好的物质空间因素和非物质空间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农业与居住小区的结合模式提出建议。研究发现居民对于社区农园的景观偏好整体低于非生产性景观;对于社区农园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管理和种植;宅旁绿地和闲置用地是居民认为最理想的可开展社区农园的场所。此外,种植槽的使用、把握好农业景观以及人工景观的比例、增加作物种类等景观设计手法有助于提升居民对社区农园的偏好。整体而言,本研究表明只要能够恰当地针对人群社会背景,并巧妙地进行景观设计,就能够显著提升人们对社区农园的接纳程度。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校园规模不断扩大,广大师生对校园景观绿化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高校景观绿化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高校景观绿化秉持的宗旨在传统"三服务两育人"的基础上,又融入了"环境育人"的新概念。因此,当前高校景观绿化养护的主要职责就是对绿化养护计划与绿化设计的落实提供正确指导,并实行精细化管理以提高校园景观绿化的整体效果。基于此,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相关工作经验,对高校景观绿化养护的精细化管理进行着重分析,望借此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马薛骑  裘鸿菲 《中国园林》2022,38(10):86-91
景观意象作为游客主体和景观客体之间的映射,是提升景观吸引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武汉市的7个湖泊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Google Cloud Vision提供的在线机器学习算法,自定义景观标签,构建Auto ML模型对16883张网络景观照片进行图像挖掘与内容识别,归纳景观意象的具体维度,从景观类型、景观要素、空间尺度和意象元素4个层面分析公众对景观意象的感知特征,探讨不同样点的感知共性与感知特性以及影响偏好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湖泊公园中自然景观的感知高于人文景观,其中水体景观、林木景观、历史文化是湖泊公园的核心感知要素;大尺度空间广阔深远的自然景观和小尺度精细化设计的人文景观更受游客偏好;常绿树、湖泊、背景建筑群、草地和倒影是湖泊公园中感知最强的意象元素;以及体现公园特色的特异性景观更容易得到游客的高度感知。本研究丰富了景观意象的研究内容与分析方法,为以大数据图片实现景观偏好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城镇化转型与城市更新的开展,服务城市大众美学认知与文化精神的城市风貌与景观塑造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以上海典型街景为例,结合问卷调查、深度学习与贝叶斯统计方法,构建具大范围评估应用潜力的公众审美感知模型,进行公众景观偏好研究。发现公众对于街景的不同场景审美感知差异较大;景观美学感知概念模型中关键景观要素为土地、建筑、树、墙;想象度、自然度、对比度和审美干扰度是影响公众对景观美学认知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可进一步推广到大规模公众景观认知快速评估,为城市设计提供本土公众偏好美学理论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探究城市视觉景观的公众审美偏好特征是提升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合理性的基础。以福建省13个县市区为例,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研的方式获取2686名受访者对34张城市景观照片的审美偏好,量化分析了影响公众审美偏好的城市视觉景观元素及整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对公众审美偏好产生积极影响的城市视觉景观元素有水体、道路和桥梁,而山体和现代建筑则会对公众审美产生消极影响;2)对公众审美偏好具有影响的城市视觉景观整体特征为视野开阔度、景观护理强度,以及建筑高度与山脊线的关系。获取了具有福建特色的城市视觉景观偏好表达信息,以期为相关专家和决策者了解公众需求、优化城市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恢复性环境理论的高校景观设计研究,优化高校景观空间的质量,对师生身心恢复性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实地调研、访谈问询的研究方法,充分了解人群在场地内的需求,并从生态可持续的恢复性设计、活动参与性的恢复性设计、景观色彩及审美的恢复性设计三方面入手提升高校校园的恢复性体验,以达到引导个体行为、舒解压力、恢复定向注意力的目的。该设计研究为其他学者建立更加完善的高校校园恢复性环境理论体系和设计模型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尹以俗  刘娟娟 《中国园林》2024,40(4):139-144
:景观偏好是个体、群体或民族对特定景观的态度和 偏好。历史悠久、意蕴深远的传统园林花木景观偏好和人格化 现象,推动了中华民族健康和谐的社会人格构建,意义重大。 花木五感景观偏好与人格关联是关键科学问题。引入人格神经 科学,首先从花木影响人格发展的“感知-偏好-人格”神经心 理过程,构建研究框架;其次,以古代大数据《全唐诗》所见 松树为例,基于NVivo软件和扎根理论方法,发现:1)诗人 偏爱松树,共有3 044首描写松树五感景观的唐诗,占比高达 6.22%;2)其中,以视觉景观为主,听觉和触觉次之,占比分 别为82.85%、10.09%和9.23%;3)松树视觉“青”“霜 雪”“孤”“鹤”“风云月”等和听觉“风中松声”共计 1 432个编码,体现了中华民族集体松景观偏好,与坚韧不 屈、贞节不阿、超凡脱俗的“百木长”松格建立关联。“感 知-偏好-人格”研究框架,能较为全面有效地揭示传统花木 五感景观偏好与人格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5.
陈根生 《山西建筑》2007,33(19):47-48
通过对校园景观建设内涵的思考,指出应以自然、和谐、生态的理念,高标准地建设校园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提出构造植物景观的原则,强调了景观的维修和养护,从而为学校师生构建一个丰富多彩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6.
校园景观需要为师生提供学习、观赏、运动等不同的功能空间,好的校园景观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学校的文化,激发想象与创新,促进交流和参与.文章以复旦大学景观改造工程系列为例,阐述设计师在参与设计、施工全周期的工作中,通过逐步挖掘场地精神,与各参与方不断沟通,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资源:生态水资源、植物材料资源、相关设备资源等,以传承校园文化、以人为本、增强景观参与性等为原则,设计合理的更新改造方案,并且在施工阶段也要充分参与工作,及时与各方进行沟通,积极应对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变更,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项目设计理念的准确表达,确保最终的实施效果,打造受欢迎的校园景观.  相似文献   

17.
许冬  徐阳洋  胡楠  李运远 《风景园林》2022,29(12):106-112
公众的审美认知偏好评价是指导景观营建的重要内容,在景观评价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并指导实践的趋势下,明确公众关注内容可以推动人景弥合,对促使公众形成空间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林业大学冬季校园景观为例,将可量化的数学关系引入景观视觉评价之中,通过实景照片语义分割技术计算景观要素面积占比,得到景观整体特征,结合点触式调研和热力分析,探讨公众的景观要素认知趋向。研究发现:1)人们普遍关注自然、互动类景观要素,关注内容易受到景观要素实际占比影响;2)除受占比影响外人们多关注具有明确形态差异,或直接利用文字信息表达景观语义的景观要素;3)未到访过实地的受访者多关注互动、装饰性要素,到访过实地的受访者则会关注科技、文化类要素。通过构建点触式调研的方法,减少了受访者对于问卷的理解偏差及排斥心理,为适用于公众参与的景观设计更新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房元民 《城市建筑》2012,(17):195+203
校园文化景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南京大学老校区(鼓楼校区)的校园文化景观为例,从校园景观规划的轴线与空间、老建筑造型与风格、校园雕塑三方面进行研究,充分挖掘校园景观设计的可鉴之处,为未来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一些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大学校园综合活动空间设计过于单一化,不能满足现阶段学校发展以及师生的基本需求。本文提出以景观功能为基础对大学校园综合活动空间进行设计,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校园的景观特色,提升师生学习与工作环境;而且能够有效地弘扬校园文化,展现校园魅力。  相似文献   

20.
罗涛  张瑾青  徐敏  刘江 《风景园林》2019,26(3):93-98
城镇化进程对区域景观演化及居民价值判断的影响不容忽视。定量描述分析城镇化背景下不同地区居民的景观偏好差异及其空间分布是合理制定景观规划战略的基础。以福建省85个县(区)为研究对象,对抽样人群进行景观偏好问卷测试。结果显示:1)不同城镇化水平地区的居民对所测试的多类景观的偏好差异显著;2)区域城镇化水平与该处居民对自然景观的偏好显著正相关;3)以各区域抽样人群自然景观偏好度与人口城镇化率的线性关系为基础,可实现区域内居民自然景观偏好的空间表达。所绘制的自然景观偏好分布图,能直观地反映不同城镇化阶段居民对自然景观的偏好差异及其空间分布情况。该方法体系可为"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中科学评估中国传统景观的特定人群偏好提供方法支持,对于区域景观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