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绝缘陶瓷的磨削加工问题,提出了基于绝缘陶瓷辅助电火花加工原理的绝缘陶瓷电火花磨削加工方法。介绍了绝缘陶瓷材料的电火花磨削加工原理,对绝缘陶瓷Si3N4进行了电火花磨削加工工艺试验,研究了电参数对绝缘陶瓷Si3N4电火花磨削加工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微细轴电火花磨削加工试验,加工出了直径1mm的Si3N4绝缘陶瓷微细轴。  相似文献   

2.
磨料流加工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磨料流加工是表面加工中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工艺,是通过将半固态的流体磨料挤压通过工件待加工表面来达到去毛刺,抛光、倒角和去除再铸层的目的。本文介绍了磨料流加工的基本原理,影响磨料流加工的因素,当前磨料流加工的应用现状及加工设备,磨料流加工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磨料流加工与其它工艺的结合情况。并总结了磨料流加工的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3.
采用辅助电极法,在设定加工条件下对绝缘性陶瓷材料Si3N4进行了电火花加工实验,分析了加工中生成导电膜的原因,研究了加工条件、加工深度与生成导电膜的厚度、电阻等特性的关系,指出了加工深度对生成导电膜的影响较大,且加工深度越深,生成导电膜厚度越厚、电阻越小。  相似文献   

4.
基于特种加工的微细制造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例证概括介绍了特种加工方法在微细加工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这些加工技术包括:电火花加工、电化学加工、超声加工、激光加工、精密电铸等。阐述了特种加工技术在微细制造方面的特点:擅长加工复杂的三维微机械结构,且投资小,适于中小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5.
气门座圈和导管孔的加工工艺是气缸盖加工中最核心的加工工艺之一,其加工精度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工作性能。然而,传统的加工工艺不能完全满足产品的加工要求,主要存在着加工精度不高,生产效率不高和刀具成本高等问题。针对气缸盖气门座圈与导管孔加工要求的特点,对刀具类型、定位方法、刀具材料、切削参数等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工艺方法与刀具的加工效果,得到了能完全满足加工座圈锥面和导管孔的加工要求和生产效率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结合最新一代CimatronE4.0软件,对四缸电喷排气管模具加工进行了分析,突出了数控加工的自动编程过程和加工要点,并对零件的加工进行了改进和优化,达到了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钟翔山 《模具制造》2006,6(8):33-35
通过底座加工实例,介绍了其传统的加工工艺,在分析其加工工艺性的基础上,改进了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了底座成形-翻边-挤切-冲切复合模,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零件的产品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8.
混粉电火花镜面加工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行研制的混粉电火花镜面加工装置,对混粉电火花镜面加工影响因素,加工表面性能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找出了粉末特性,工件材料,粉末浓度及放电参数等对混粉电火花镜面加工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合理的混粉电火花镜面加工工艺条件,以文中确定的加工工艺条件对铸造和压铸模具进行混粉电火花镜面加工,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提高模具制造质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缩短模具制造周期。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微小零件加工的一些特点,针对微细电加工的工艺要求,组建了微型加工系统,并研制了小型激进给驱动装置,为适应实际加工的需要,设计了与之配套的伺服驱动源、放电状态检测环节及其检测系统,围绕该加工系统,还进行了一系列初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加工系统基本上满足实际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微细电解加工机理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介绍了微细电解加工技术的原理和特点,通过对其加工工艺的分析,简述了在微细电解加工过程中,影响其加工速度、精度、效率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总结了制约微细电解加工技术应用的因素和进行微细电解加工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最后,针对微细电解加工技术的现状,对其发展提出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NC嵌入PC型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华强  梦艳玫 《机床电器》2007,34(5):8-11,20
本文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探讨了NC嵌入PC型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设计及研究,结合XK5030数控铣床,基于PC ADT850运动控制卡开发了一套开放式数控立式铣床系统。通过实验证明,该开放式数控系统能实时控制机床运动及实时显示机床状态,达到了预期的精度,并具备了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成组技术的模具敏捷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具已公认为是一种低成本生产高精度复杂形面零件最有效的方法。而成组技术已在制造业的很多领域得以应用。据此本文阐述了一种运用成组技术的核心思想来指导模具设计的方法 ,以期实现模具敏捷设计 ;并针对模具的特点提出了一套新的模具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为进一步的软件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根据超精密磨床的结构特点和功能需求,分析了基于PMAC的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组成及软件开发的关键技术;利用Visual C++6.0,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开发了超精密磨床的数控系统软件,并对软件模块的功能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试验结果表明:该数控系统的功能齐全,可以满足超精密磨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旋转电火花加工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超硬导电材料的工件及复杂型面难加工的问题,研制了旋转电火花加工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开放性、模块化、软件集成、软硬件设计柔性化和智能化等特点。实验验证,系统性能稳定、可靠,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自主研发的精密辊筒机床,开发一套基于IPC和UMAC的开放式数控系统。依据精密辊筒数控机床的功能需求和结构特点,设计数控系统的硬件平台,搭建数控软件的总体框架,并采用模块化编程技术,基于Qt Creator编程环境开发数控系统软件,实现了轴信息显示、运动控制、自动编程和程序编辑等功能。进行微V形槽阵列加工实验,结果表明:该数控系统功能丰富,运行稳定,可以满足精密辊筒机床的数控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差压计锻件形状特点,详细分析了锻件采用可分凹模多向闭塞精密模锻工艺方案的可行性.差压计锻件可以采用普通开式模锻成形和可分凹模多向闭塞精密模锻成形.开式模锻工艺简单,但是需要制坯,工艺流程长,材料利用率低.可分凹模多向闭塞精密模锻能一步顺利成形锻件,产品质量高,工艺稳定,材料利用率可提高20%~30%,但是若在普通模锻设备上生产,模具结构复杂;专用多向模锻设备通用性低;在大批量生产时,采用专用设备生产效益好.本文用塑性成形模拟软件Deform-3D对多向闭塞精密模锻进行了模拟分析,验证了该工艺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XML在前桥设计分析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汽车前桥为研究对象,针对前桥系统中典型部件设计需求,基于VC#.NET技术和XML技术开发了一套汽车前桥设计分析软件。该系统功能全面、人机界面友好。文中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并着重介绍了XML在此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具体实现程序。和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提高了设计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以某精密数控立式加工机床用回转工作台设计为例,分析了直驱式精密数控回转工作台共性关键技术并给出了详细解决方案,包括支承设计、锁紧设计、冷却设计、精度设计与实现等。通过关键技术的集成,完成了直驱式精密数控转台研制。文中所述各关键技术对于集成式直驱转台研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开放式数控技术的思想,介绍了软件NC技术的概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软件NC技术的开放式数控蚕统的设计方案,并详细论述了其参考模型、通讯系统、动态配置系统的设计原则及其实现方式。最后介绍了所开发的系统实例,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实现了应用层、通信层的客户定制及控制轴类型、控制算法的动态配置。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电解加工机床自动控制,提高加工精度,针对复杂零件电解加工控制要求,设计了控制系统。采用PC机、数据采集卡和运动控制卡等硬件实现集成控制,并采用VB6.0软件平台对主控制系统软件进行设计,主要包括软件控制界面的设计、伺服驱动器参数的设置和单轴独动、多轴联动的控制程序设计,并根据实际应用添加手动加工、自动加工和故障诊断等功能。最后,通过基于该控制系统软件的加工实验,评估工具阴极的进给定位精度和试件的加工质量情况,以确保软件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工具阴极的进给定位精度能够达到±0.005 mm,试件加工后的缝宽尺寸为0.278 mm,满足尺寸精要求,反映出控制系统可靠性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