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机制的几种研究理论,从整体生物效应、细胞效应,以及电磁辐射对基因表达和对肿瘤形成的影响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ANS荧光探针方法观察不同剂量γ线照射狗红细胞膜后的变化及O_2对此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荧光强度相应减弱;无论在照射前或照射后一段时间内增加红细胞膜悬液中O_2的含量均可加重辐射效应,对此结果文中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3.
MsbauerstudyoftheorientationofthemagneticmomentsinFebasednanocrystalinealoysHuBingYuan1,YangJieXin1,ChenGuo1,ShenGuoTu1J...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学习效应和标准化效应,分析了其对核电经济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发挥学习效应和标准化效应,提高核电经济性的思路。还实际分析得到我国核电建设中的学习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5.
模拟空间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空间辐射的来源和成分非常复杂,是威胁航天员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目前还不能实现真实的空间辐射环境的生物效应研究,因此,地面模拟空间辐射环境,研究相应的效应规律和机理,为空间辐射健康危害评价和防护措施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介绍了空间复杂的电离辐射环境,模拟空间辐射环境研究的相关生物学效应特征:不同传能线密度辐射效应的差异性,低剂量与低剂量率辐射效应,不同辐射源的复合生物效应,以及微重力与辐射的复合生物学效应。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做了初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对国产工艺的部分耗尽SOIMOSFET60Coγ射线的总剂量辐照效应及其可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辐照引入的氧化物陷阱电荷是阈值电压漂移的主要因素;背栅对总剂量辐照更为敏感,但在背栅特性漂移未超出一定范围的情况下,依然是正栅氧化层质量决定了器件的抗辐照性能;界面态陷阱电荷的散射作用降低了器件的源漏饱和电流;总剂量辐照后器件的常规可靠性可能会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C、X和KQ等波段体效应二极管的中子辐照损伤效应。实验观察到中子辐照环境中体效应二极管低场电阻变大,工作电流和射频输出下降,VI特性变化,甚至使负阻特性消失。实验认为,器件性能退化是由中子辐照砷化镓材料的载流子去除效应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茵陈素对接受一次性全身γ线照射大鼠的预防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尧德  刘家治 《核技术》1989,12(2):121-126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核辐射使电子元器件失效的机制以及离子束分析技术在抗核加固研究中的若干应用。  相似文献   

10.
Hugoniot relations of a two-dimensional axial shock with current and magnetic field in a cylindrical shock tube were investigated by a numerical method. The radial profiles of the magnetic field, electric current, pressures, flow velocities and temperatures between the up- and down-stream radial force-balanced plasma of the shock were revealed by numerical analysis. It is clearly found that the axial shock can lead to two effects: one is an inverse skin effect (i.e., the current density rises towards the center of the conductor), the another is a reversed current effect which occurs near the edge and about a half radius.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radial gradient of pressure, density and temperature all become very large near the center due to the axial shock.  相似文献   

11.
离子束注入酪氨酸分子的剂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邵春林  毕强 《核技术》1994,17(1):25-28
研究发现,氮离子束注入酪氨酸(Tyr)样品具有与传统的γ射线不同的剂量效应规律。并从物理机制入手分析了这一特殊规律形成的根源,导出了这一规律所遵循的数学解析式,体现了质量沉积效应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反应堆管道系统水锤现象不利影响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核电反应堆及研究型反应堆系统中,水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反应堆循环水供水系统、蒸汽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如热阱)和水力测功系统等都曾发生过多起水锤现象.水锤现象往往伴随很响的锤击声,轻则引起相邻管道振动,重则导致结构性缺陷,造成管网漏液甚至供给中断,时刻威胁反应堆运行安全.本文调研了国内外水锤现象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最近发表的有关氚对哺乳动物的生物效应的文献资料,其中包括整体和细胞的致死效应,诱发肿瘤和细胞恶性转化,平均寿命缩短,造血功能的改变,生殖细胞损伤和对后代的影响,染色体畸变以及染色单体互换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圆管内超临界水上升、下降流动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SWAMUP实验回路中,针对超临界水流动换热开展上升、下降流实验研究,观测到了正常传热、传热恶化、传热强化等现象。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浮升效应导致的第一类传热恶化只会发生在上升流中,加速效应导致的第二类传热恶化与流动方向无关;表征浮升效应和加速效应无量纲参数Bu和πA能较好地从机理上预测第一类、第二类传热恶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三维空间电荷效应程序IMPACT-Z对直线加速器中的空间电荷效应进行了模拟研究,从单粒子动力学和多粒子动力学角度分析了束流在不同峰值流强下的发射度变化。在15 mA流强下,比较了束流初始失配对束流发射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横向失配对发射度束流品质影响更大,实际调束过程中应保证束流失配因子不超过1.4。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PMOSFET的低剂量率辐射损伤增强效应,本文对4007电路中PMOSFET在不同剂量率、不同偏置条件下的辐射响应特性及高剂量率辐照后不同温度下的退火效应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相比高剂量率,低剂量率辐照时PMOSFET阈值电压漂移更明显,此种PMOSFET具有低剂量率辐射损伤增强效应;高剂量率辐照后进行室温退火时,由于界面陷阱电荷的影响,PMOSFET阈值电压继续负向漂移,退火温度越高,阈值电压回漂越明显;辐照时,零偏置条件下器件阈值电压的漂移较负偏置时的大,认为是最劣偏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1Mbit商用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在6种不同偏置条件下器件参数(静态和动态功耗电流)和功能参数(错误数)随辐射总剂量、退火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了不同工作状态对辐射损伤的影响,以及不同偏置和温度(25℃和100℃)条件下的退火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偏置对器件参数和功能退化及退火恢复有较大影响;静态和动态功耗电流为器件的敏感参数,在静态偏置条件下器件的辐射损伤最严重。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水冷堆是以超临界水作为冷却剂和慢化剂的第4代核能系统之一,超临界水在拟临界区附近剧烈的物性变化会给通道内的压降特性带来影响。本文分析了超临界条件下重力压降、加速压降和摩擦压降的特点,并对具体的计算方式提供了一些建议和参考:重力压降需考虑沿程的积分效应;基于隐式PKN公式得到了显式PKN公式,用于求解等温流动摩擦系数;采用CFD数值分析工具比较了超临界条件下不同摩擦关系式的异同,发现Kirillov公式与CFD计算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田湾核电厂VVER堆芯为参考对象,通过调整燃料棒栅距模拟组件弯曲变形,从而定量分析燃料组件的变形对象限功率倾斜的影响。研究表明:栅距变化引起的慢化效应和能谱变化引起的核素效应是导致组件反应性变化的关键因素,随燃耗加深而逐渐变形的燃料组件通过上述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来影响堆芯象限功率倾斜。  相似文献   

20.
辐射防护的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是辐射防护的生物学基础。辐射产生的有害健康效应分为两种类型:①组织反应(也称确定性效应);②癌症及遗传效应(也称随机性效应)。为了辐射防护目的,ICRP将继续把辐射防护的实际体系建立在“线性无阈”剂量响应关系假设之上。在吸收剂量高至100mGy的剂量范围内(低LET或高LET),组织不会显现出这样的辐射敏感性,以致足以使临床相关功能损伤的阈剂量被超过。另外,还对非癌症疾病和宫内照射的辐射效应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