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窗》2016,(3)
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各种行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作为衡量现代发展成果的建筑自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时代的代表,建筑的风格可以高度的反映人类的精神内涵。在建筑的设计上,地域文化被应用在各色的建筑中,成为影响建筑设计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2.
建筑是人类改造自然,争取生存环境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建筑文化涵盖物质和精神两部分,物质部分包括建筑的建造材料,建造条件和建造完成后的建筑形态,空间形态等;精神部分包括建筑形态和空间特征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影响,也即形态的审美联想。自从人类创造了建筑,物质和精神的两种需求就一直伴随着建筑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建筑是人类物质和精神创造的文化的一部分,是反映时代特征的社会存在。今日社会是一多元兼容的社会,反映了这种时代文化特征的建筑就处於多价、多元、多样的状态,现代主义的功能至上和纯净式样被崇扬精神意义和多样形  相似文献   

4.
饶维纯 《华中建筑》1999,17(1):11-14,28
文章通过对文化建筑的创作实践,阐述文化建筑与建筑文化的关系,建筑文化不附着在建筑外部的表象,而是建筑本身所体出现来的文化内涵,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内容,物质偏重于理性,精神偏重于感性,物质是基础,物质和精神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才能体现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文化建筑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功能,理应体现深层的文化内涵与较高层次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5.
<正>建筑是艺术与科学的凝练,是人类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档案。不同时代的建筑杰作代表并折射出该时代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内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建筑业光速向前行驶。历史上著名的建筑大师造就了无数经典的设计作品,而当代建筑大师所设计的很多标志性建筑则更加注重打破常规,坚持多维度与深层次的探索和创新,不断地挑战世人所能承受的限度,同时他们作品的影响力又是多方面的。一直以来,优秀的建筑作品总是会被赋予人类才会有的性情,从设计草图完成的那一刻开始,就像是一个新生命渐  相似文献   

6.
培育校园建筑文化 创造优美育人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是凝固的乐章。校园建筑更应体现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突出教育文化功能 ,创造优美育人环境。近几年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高校的基建项目纷纷上马 ,校园建筑方兴未艾。在大兴土木之时 ,学校的决策层和规划设计者 ,必须确立建筑文化理念 ,科学规划 ,精心设计 ,提高校园建筑的文化艺术品位 ,把握时代脉搏 ,创造2 1世纪的校园文化空间。1 确立建筑文化理念 ,科学规划校园环境建筑是住的文化 ,是住的艺术 ,是石头的史书 ,是人类文化遗产 ,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艺术文化。中国的建筑文化源远流长 ,别具一格 ,其哲理…  相似文献   

7.
齐康 《华中建筑》2009,27(8):67-69
文化是物质、精神生产的总和。建筑文化是人类物质、精神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埃及、希腊、罗马、中亚直至东方的中国的文化都有过灿烂的历史,给人类以深刻的印记。文化又是经济、政治、技术的产物,它具有哲学和美学的特征。建筑师需要科学的理性思维,又应有丰富的情感反应。  相似文献   

8.
《建筑》2017,(5)
<正>一般而言,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活动中所积淀的结果。文化本质上由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活动所创造,反过来,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活动又受到自身编织的文化惯势的影响与约束。工程文化既有一般文化的共性,也强烈凸显着自身文化的个性。同属工程文化,又有中西  相似文献   

9.
建筑的现代化,不仅是建筑科技的现代化,更是充分满足时代对建筑提出的物质和文化要求的、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化;建筑形式的精神意义在于植根于文化传统,只有做到本质思想、具体技术与时代的契合,才能使世代传承的地域性建筑文化适应现代的需求,从而造就出具有本土文化特征的现代建筑。因此,我国本土现代建筑应该是充分恰当地使用了现代科技力量和潜能的,结合了时代精神与地域建筑文化精髓的,蕴育着东方神韵的原创作品。  相似文献   

10.
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是现代主义建筑兴起后的建筑后遗症,科技革命带来的技术创新不能否认,但是脱离建筑文化的建筑不仅丢弃了建筑的精神价值,而且遗弃了其丰富的物质价值。近年来,建筑从业者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正被重新审视,又正当生态建筑潮流开始兴起,本文将探讨建筑文化如何在长久的被忽视以后在新的生态建筑潮流中涅槃重生,使传统建筑文化重放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