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辛飞 《中外建筑》2012,(3):76-78
城市街道作为城市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具有储存和承载城市文化的作用。文章结合我国当前城市街道景观文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融合文化要素的街道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帅  李昊翼 《山西建筑》2009,35(17):20-21
对济宁市内街道名称进行了研究,从中了解了历史时期济宁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情况,并得到一些启示,以求为济宁的区域化研究和城市的现代化规划建设有所裨益,更有利于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城市街道景观更新设计的研究和探讨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空间要素更新问题,归纳了街道景观更新设计的影响因素,讨论和探索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更新的策略及方法,为城市街道景观更新,城市景观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城市风貌与特色——从街道美学说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陈秉钊 《规划师》2009,25(12):8-11
城市风貌与特色应从街道美学中体现人的主体地位;风貌与特色,不是简单追求视觉的效果,而应挖掘历史,丰富城市的文化;城市历史是城市风貌与特色的重要元素,要尊重历史的原真性,在保存历史信息的同时,又要有所创新,反映城市的时代特性。归根到底,风貌与特色虽然要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但根本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马来西亚槟榔屿乔治市是一个在多元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城市,汇聚了马来西亚的三大种族——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 其历史街区富有文化多样性,为日常交通、商业活动、宗教祭祀活动、各民族日常生活提供空间。但随着乔治市的城市发展,人口 急速增长,街道景观的文化多样性遭到威胁。随着国际事件引发的多元文化保护浪潮,槟榔屿成功登陆世界遗产名录,以及马来西 亚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槟榔屿乔治市历史街区文化多样性保护面临多样的契机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杨楷枫  胡金 《砖瓦》2021,(4):65-66
为展现出当地城市传统特色文化风貌,应当让历史文化精髓和景观设计融合在一起,可以在城市街道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城市与街道的建筑物从布局、立体空间等多个方面来凸显出传统文化美好而丰富的底蕴,除此之外,可以结合当地风格进行城市街道设计。此外,在结合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上,也需要具备创新精神,人们可以参考国内外的多元化审美,再结合当地特色以及现代核心素养进行创新设计,让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不仅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且能够与时俱进的展现出新时代风向标。综上所述,本文将详细讲述关于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运用的必要性及出现问题后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浅析历史街区街道活力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琎 《山西建筑》2008,34(7):42-43
从历史街区的历史文脉角度出发,分析了历史街区街道空间的活力与特征,浅析了如何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保护发展其特色特征,丰富与更新其街道空间的活力,以达到在保护历史环境的同时保证历史环境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的延续。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1)
街道名称作为记载历史且有浓厚地域特色的特殊符号,是一座城市的标签,具有文化导向和指向性功能。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以2008年城市规划后大同市平城区的街道命名为研究对象,从语音现象、构成特征、历史文化等方面对大同市平城区的街道命名情况做较详尽的分析,为大同市的文化建设提供相关的资料支撑。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街道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并始终扮演着连接城市不同区域、提供日常公共活动空间和促进商贸、文化交流等角色。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我国一些城市的部分街道面临环境品质低下、快速机动化和公共性减弱等问题。文章首先回溯了中国古代街道的发展历程,重新认识其与社会和文化的关系。其次,通过对台北街道的演变和“小街区”、“住商混合”、“法律规范”、“政策及社会力量”4个形塑台北街道的关键因素的介绍,对街道进行再认知,以探索符合我国历史文化的街道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街道空间规划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步行化空间的历史演化出发,探讨城市街道空间的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品质,分析城市街坊结构、形态、尺度及其变迁特征,论述国内外步行化景观街道设计的成功经验,认为这种景观街道在复兴历史中心区和改造现有衰退区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振兴商业文化功能、形成独特的传统风貌。提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街道空间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范围内,城市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城市像生物界的进化一样,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社会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文化制度的不同而形成了性格特点迥异的城市母体,同时也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现在,随着人口的增加,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建造手段在很短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的创意城市需要一种可以使生活方式多样化的城市结构。文章着重介绍旧金山的演变与发展,并提出两条重要经验:城市的多样化可以并必须体现在城市环境的各个尺度上;建筑形态不能和城市的创意文化割裂开来——建筑创造了城市。  相似文献   

13.
清真寺在部分地区的城市社会结构演进关系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机制,在城市经济快速席卷的大潮中,以城市文化脉络为主线的体系研究必然且必要。从城市学中的规划、建筑、社会、景观等不同视角出发,通过田野调查法、对比分析法、实例论证等手段,发现清真寺在城市的对外文化展示与交流、维护区域和平稳定、坚定民族关系、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保持城市风貌与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贾晓浒  李韦 《华中建筑》2014,(12):142-146
近些年全球社会、经济和文化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而这种趋势也直接反映到了城市的建筑风格中,导致城市中缺失了原有的性格与特征。这样的趋同也使我们不仅仅丢失了城市的个性,而更多的是民族文化的遗忘与缺失。该文通过挖掘城市自身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底蕴,指出城市地域特色和民族文脉对于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并提出划分保护区、整治区、发展区的分区控制的整体定位思想。  相似文献   

15.
城市空间承载着城市经济、社会、政治等活动,也记录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基于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实施评估的系列研究成果,聚焦区域和市域新城、中心城及其周边地区等不同的空间层次,从回顾历史、研判现状和借鉴经验3个角度,深入分析上海城市空间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圈层特征,并归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国际城市发展规律,提出上海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若干思考和建议。摘要  相似文献   

16.
城市特色能为城市带来竞争优势。论文首先分析了城市特色的内涵与形成机制,然后从城市文化与城市特色的源流关系深入剖析了城市特色的形成根源。最后以梅州为例,在分析梅州的两大特色资源基础后,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角度,讨论了梅州如何建设特色城市。  相似文献   

17.
李昕 《国外建材科技》2011,32(2):98-101
我国城市的自然水系统主要存在水体减少、环境恶化的问题,而城市水系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缺乏整体景观设计、忽略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问题。论文在引用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水系的整体观设计、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进行了探索,同时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旨在恢复城市的水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于瑞强 《中外建筑》2013,(12):70-72
当前城市景观13渐趋同,其主要根源是设计脱离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公共艺术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应依托环境集中反映其当地的历史文化。宜州市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刘三姐文化虽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但呈现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缺乏整体规划,致使开发利用率低,城市形象特色鲜明度不够等现状。城市公共艺术是体现地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与周围环境独特的魅力。所以,以刘三姐文化为突破口进行宜州市公共艺术的开发探索与城市形象策略的提升是完全必要的,这需要凝练刘三姐文化品牌,以突出文化内涵为主线,构建以城市公共艺术雕塑(群)为主题系列,形成刘三姐文化雕塑(群)景观的若干空间组团等具体的实施构思。  相似文献   

19.
王新文  刘克成 《华中建筑》2012,30(6):12-14,11
20世纪60年代通过的《威尼斯宪章》特别强调了保护遗产的历史价值。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当代世界遗产运动则更加重视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城市作为一种地域性的空间单元,显然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该文分析了城市文化遗产理念的特殊含义,提出城市文化遗产应该是城市历史记忆的载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牛登奎  何淑凤 《山西建筑》2011,37(26):21-22,144
介绍了城市主题文化的概念,探索了城市主题文化的意义,通过对鹤壁淇河文化的发掘提升,认为淇河文化具有担当鹤壁市城市主题文化的潜质,提出了把淇河文化建设成鹤壁城市主题文化的途径,以促进鹤壁市的快速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