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军  常进  张宇 《电子测量技术》2008,31(4):131-133
本文分析了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意义及特点,介绍了基于LON总线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以K型热电偶温度传感器为例,给出了具体的硬件电路和软件流程。采用了一种新型热电偶温度信号测量采样芯片AD595,成功解决了K型热电偶温度测量本身的非线性与冷端补偿问题,提高了测量精度。最后给出了实测热电势和标准热电势之间的对比结果,分析了系统的误差,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工控领域对测温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热电偶是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测温元件,运用广叉回归神经网络对热电偶的热电势-温度分度表进行教据处理,并利用Matlab工具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证明,该补偿方法对K型热电偶,其误差达到0.02%,训练速度为0.60 s,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该方法与已有的补偿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非线性校正精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CS5522的高精度温度测量系统设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设计了一种高精度温度测量系统,该系统以STC89C516RD+单片机为核心,配合高精度A/D转换器CS5522,用来检测热电阻、热电偶及温度变送器的输出信号。软硬件结合实现信号智能测量、系统校准等功能。对于传感器非线性误差,使用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算法应用MATLAB软件进行误差修正和补偿,保证了系统精度。最后对该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测量精度达到了±0.02%FS,系统的设计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4.
对热电偶的非线性误差补偿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Profibus-DP的新型热电偶温度监测系统,系统对热电偶采集从站的非线性误差在上位机进行在线补偿.Matlab编写的应用程序采用DDE协议实现与MCGS软件的数据交换,它从MCGS实时数据库获取训练温度样本集,并采用遗传算法训练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训练好的BP网络对待补偿的温度数据进行校正,并把校正结果传递给MCGS在线显示.实验表明,补偿模型把补偿数据的最大相对误差从9.96%降低到1.40%.新系统减轻了热电偶从站的负担,具有模型可靠、实时性强、计算精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一种简易的高精度测温系统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常用热电偶测温系统的一般结构,即通常包括滤波、放大、冷端补偿和信号线性化处理几个模块,因此电路结构复杂、开发成本高且易受干扰.针对这一缺点,开发了基于K型热电偶专用信号处理集成芯片MAX6675的测温系统,并详细分析了系统的特点及其实现手段.该系统通过设计专门的硬件电路,消除了温度集成芯片中放大器的零漂、温漂和时漂对系统精度的影响,同时通过软件手段,降低了MAX6675的测温误差,使系统测温精度远高于MAX6675的工厂校准温度,达到在室温下±0.25℃的精度等级,因此创建了结构简单、高精度、低功耗的温度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6.
高频磁场环境下热电偶测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频磁场环境下采用热电偶测温时,会存在很大的误差。本文分析了误差产生的机理,指出测温误差是由于高频磁场环境下热电偶金属端部的涡流效应产生较大的损耗密度所引起。在电磁场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搭建了热电偶高频磁场环境测温平台,结合测量结果,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算法建立了正弦波磁场环境下的K型热电偶温升模型,以修正高频磁场涡流效应的影响。利用加权平均等效正弦频率的方法,将正弦波磁场激励下的热电偶温升模型应用于方波电压激励下的三角波磁场测温环境。实验验证了本文建立的模型在正弦波与三角波高频磁场下具有很高的测温精度。  相似文献   

7.
作为磁性材料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关键参数,烧结温度测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控制。针对磁性材料生产中的热电偶测温,首先简要介绍了热电偶的测温误差,然后重点介绍了参考端温度补偿及修正方法及其他影响温度测量准确度的因素。热电偶在线测温存在的一些问题看似简单却一直难以解决,成了磁材产品质量稳定与提升的瓶颈。期望本文为磁性材料生产厂家提高烧结测温精度,从而提升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方式种类很多,为了在测温系统的设计安装过程中,既能保证测量精度又能尽量减少劳动强度,节约材料(补偿导线)费用,探讨合理选择冷端温度补偿方式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冶金、机械制造等工业生产中对温度测试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N型热电偶测温原理的高精度多通道的测温系统。该系统以STM32为控制核心,ADS1148作为采集芯片,并通过WiFi处理模块Esp8266实现数据的传送,使得用户可以远距离随时查看和监控数据。同时运用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对不同的传感器进行标定补偿,有效地提高了测温精度,避免了硬件调节的困难。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测温精度可以达到±0.1℃,且体积小、性能可靠,在工业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电器产品的温升是决定其容量大小的主要指标,因而温升测量的方法和精度十分重要。本文对电阻法、温度计法和半导体点温计法、热电偶法、红外线测温法等测温方法的原理进行了简单分析介绍。着重介绍了热电偶法测温的原理,热电偶的选择、制造、分度、固定、测量、仪表的选择,冷端补偿的方法,暂态温度的测量,测量误差分析及减小误差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