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本文从建筑和文化的视角出发,以侯马台骀庙为主要研究对象,探析汾河流域特有的水祭祀建筑文化——台骀文化,研究其在祭祀建筑文化中的作用,以求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加强对地域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古建筑释名     
庙我国古代供奉祭祀祖宗神位的居舍统称庙,故《尔雅·释名》记载:“庙,貌也,先祖形貌在先。”古人设庙还有规定,《礼记》记载:诸侯五庙,聊大夫三庙,士一庙。哪些人死后方可以入庙呢?先秦之后规定,凡有功于国的人,死后方可入庙,享受人们的祭祀礼拜。我国各地的庙多是祭祀有功于国的历史人物的,如关帝庙、岳庙、孔庙等。  相似文献   

3.
南岳祭祀文化是五岳中仅存且流传至今的一种文化,是由历代子子孙孙传承下来的。古代祭祀是一种具有等级区分的形为,以羊头,牛头,猪头为三牲,供品里面有水果,五谷,酒。器具就有鼎,对,壶等青铜器。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一般天子驾崩,陪葬的物品中刚开始是青铜器,随着时代变迁,也有木制、陶制等陪葬品。所以从祭祀这方面可以看出古代等级制度分明。本人通过对南岳大庙的3次考察,从家具设计角度出发,浅谈南岳大庙的祭祀器具。  相似文献   

4.
南岳衡山是我国五大名山之一,有“五岳独秀”之称。由72个山峰构成的南岳山,其山势独特雄伟,群峰起伏,峰峦交迭,气势磅礴,南岳庙建筑更是别具一格,为秀丽的自然风光增添风采。自公元724年建成以后,游人香客,络绎不绝,香火不断。在这块圣地,建国前也曾发生了6次大火灾。 第一次是唐开元15年(公元727年),南岳庙刚建成的第3年,就因香火不慎造成冲天大火,整个南岳庙全部烧毁,还祸及南岳镇  相似文献   

5.
名胜古迹、古寺庙宇和风景园林中基本上都有庙、寺、殿、堂、楼、阁、亭、榭等建筑物。庙旧时祭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地方。如宗庙、孔庙、关帝庙、土地庙等。寺僧人供佛的处所。寺里的佛,是超然  相似文献   

6.
刘畅 《古建园林技术》2003,(1):36-40,43
~~京皇宫后宫部分位居高台之上 ,而朝政部分水平标高则相对较低 ;5 宫内祭祀活动在后宫正殿清宁宫内的西侧大厅中举行 ;6 高台之上后宫部分与高台之下并非简单使用门座 ,而是采用楼阁飞龙、翔凤二阁作为空间的过度与划分。至此 ,我们可以发现 ,虽然与佛阿拉相比 ,盛京的一些建筑功能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如后期之治朝大殿不再履行努宅客厅之祭祀功能 ,再如汗王与国主权势、仪仗亦均不可同日而语 ,又如盛京外朝空间以大政殿加十五亭之独特布局取代佛阿拉朴素简陋之朝政空间 ,但是佛阿拉宫室和盛京宫室中理政、生活、祭祀 ,对外、对内 ,主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3)
游客是旅游的主体,景观是旅游形成的主要载体。游客对旅游地景观基因感知评价程度的高低,与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相关性。本文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以南岳古镇为例,建构了游客对南岳古镇景观基因的旅游感知评价模型,并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了游客对南岳古镇景观基因旅游感知评价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包含寿文化、佛文化、道文化3项目标层和15项指标层。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评价体系中各层指标的权重,并运用所建构的评价模型对游客对旅游的感知状况进行评价。所得基本结论为:(1)游客对旅游感知评价的系统是灰色系统,灰色理论是开展该项研究的有力工具;(2)灰色系统理论,具有所需样本数据少,问题解决效率高,分析思路清晰,结论目标明确的特点,是一个开展游客旅游感知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3)游客对佛文化基因的感知评价略高于寿文化基因,评价级别为较好。道文化景观基因的感知评价则为一般。  相似文献   

8.
文庙即孔庙,又称学宫,是祭祀孔子的祠庙。恭城文庙最早创建于明永乐八年,也就是公元1410年,至今已有近600百年的历史。恭城文庙是全国四大孔庙之一,也是广西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并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庙。恭城文庙遵循山东曲阜孔庙的建筑模式,只不过受到等级和资金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西岳庙初创于西汉武帝,更建于南北朝时期,庙制成熟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近1600年历史,是皇帝或皇帝派遣专员祭祀华山神的专用场所,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庙内保存诸多文物建筑及石碑石刻很好记录了西岳庙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为提升展示西岳庙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挥其在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作用,增加人民文化受益、文化自信,特对西岳庙的展示利用做以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10.
温岭石塘镇素有"民间信仰活化石"之称,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生活生产方式以及历史文化传统,赋予了石塘镇多元交融的民间信仰。而承载这类信仰的场所则在石塘聚落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文章在对多元化社会性构造的认知下,对比道庙、祠庙、佛庙以及基督教四类信仰场所的布局特征和建筑空间特征,进而明确各信仰场所社会性构造和空间构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德阳文庙为研究对象,从整体空间布局、单体建筑设计等方面入手,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德阳文庙的基本建筑形制,并对其建筑特色与建筑文化进行了概括总结,指出文庙建筑的产生与发展是文化传播的实物体现,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应予以充分保护。  相似文献   

12.
马亚马全宝 《建筑》2023,(10):116-118
焚帛炉,又称燎炉,是祭祀中用来焚烧祝板、祝帛、金银箔等祭品的炉子或建筑物,常用于坛庙、皇家陵寝和宗教建筑。一直以来,焚帛炉在祭祀礼仪中的作用经常被忽视,作为祭祀组群中的配置建筑物,在其建设之初便是作为整体规划而存在。作为北京九坛八庙之一的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太岁、山川、天地神祇等神灵的主要场所。先农坛位于北京永定门内大街西侧,与天坛隔街相对,主要有太岁殿、庆成宫、神仓、神厨和具服殿五组建筑。先农坛内现存的焚帛炉有两座,一座位于太岁殿建筑群的东南侧,一座在天神坛遗址东南侧。  相似文献   

13.
建筑犹如语言,外显的是其实际的功用,内含的却是文化的底蕴。中国建筑自两汉以来,饱受儒、道、佛诸家的浸染,使之在文化层面上表达出诸多抽象的语义与深刻的哲理。今天,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中国古代建筑,其实更像一个文化的载体与容器。  相似文献   

14.
杨丹 《中国园林》2007,23(2):49-53
月坛又名夕月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夜明神(月亮)和天上诸星神的场所。月坛同天坛、地坛、日坛、先农坛一起并称北京“五坛”,是中国古老祭祀文化的载体。结合月坛的自身优势,将坛庙空间作为背景,以中国传统“月文化”为主题,强化月坛公园特有的景观格局,突显月坛的文化内涵,使改造后的月坛公园成为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亮点,让这个昔日的皇家坛庙园林在现代城区中更好地发挥其城市功能与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冼夫人庙作为茂名冼夫人文化的物质载体,是茂名最具代表性和地域特色的宗祠建筑,体现了对地域环境气候和文化的回应。本文从建筑地域性和建筑特征出发,分别对茂名冼夫人庙群及其代表性建筑和古代祭祀建筑进行介绍和阐述;从总体布局与平面形制、空间特色及装饰构造等几方面,对电城娘娘庙、高州城冼夫人庙和旧城冼夫人庙等代表性建筑进行类比和分析,总结和归纳其建筑特征与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6.
马晓  周学鹰 《华中建筑》2012,(1):176-181
"九十九间半"是一种大型建筑群的通称,主要流行在江淮等地,尤以南京为最,多属民居。其产生与明初独创的"九五至尊"数字有关,初期仅用于皇家工程,如宫殿、陵墓、坛庙、城墙及仪仗、祭祀等。明中叶以降,随僭越风气兴起,以"九十九间半"为称谓的建筑群逐渐流布社会各阶层。该文对这种建筑群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遗存进行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建筑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中国建筑,其所最注重者,乃主要中线之成立。无论东方、西方,再设有一个民族对中轴对称线如此钟爱与恪守。从皇家宫殿、公共官署、佛道庙观以及一般民宅,都依严格的中轴线分布:从群体组合到一室布局都呈现出中轴线的特征。——梁思成  相似文献   

18.
沐小虎 《时代建筑》1994,31(2):56-57,61
时至今日,“文化”一词已经用得十分频繁了。衣食住行均是文化,故此有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之说。“文化”一词虽常用,但我们对它的理解,多数情况下却是狭义的。有人将文化和技术看作是建筑的两极。这种对建筑文化的理解显然局限在社会的人文领域,而把技术排斥在外。对建筑文化的狭义理解本来也无可厚非,不过,我们据此是无从把握建筑文化的整体结构特点。因为文化并非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那样一种神秘的精神实体,而是能为我们把握,认知的复杂系统。对建筑文化进行全面再认识,揭示这个系统的内在规律,我们以为是很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建筑文化之根基--儒、道、佛(释)与中国建筑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振 《华中建筑》2003,21(2):13-15
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诸类型的分析与解剖,从儒、道、佛(释)三万面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哲学观、审美观、伦理观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文庙,又称孔庙、先师庙、文宣王庙、夫子庙、宣尼庙,是祭祀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殿堂。 位于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中部的安顺府文庙,始建于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一统大疆,对西南地区采取“移风善俗,礼为本,敷训导民,教为之先(《太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