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冠菌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冠菌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冠菌素合成研究的3个阶段.介绍了近年来发酵生产冠菌素菌株的选育及诱变,重点总结了发酵生产冠菌素过程中培养条件优化,指出了目前冠菌素的生物合成仍然存在产量低、发酵条件苛刻等不足,在新菌株的选育、分子手段的应用以及培养基优化是今后生物合成冠菌素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1 项目简介虫草活菌素制品是采用组培技术对冬虫夏草人工培养,经生物技术分离提纯,将其有效成分与蜡状芽孢菌进行配比,再经冷冻干燥制成制剂———冻干制品,该产品是新一代保健品———具有益肾阳、补肺阴、补虚损功效,能够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促进消化、消除酸胀,对抗菌素无效的腹泻有明显的效果,同时有增强记忆、降血脂、镇静催眠、消除腰膝酸痛之功能,对预防动脉硬化肥胖症有一定的作用。2 项目完成程度该项目已完成制品的小样。技术水平,科技含量高,目前正在申请批号。3 生产性投资该项目占地面积需1500~2000m2,包括虫草的培养需100…  相似文献   

3.
泰乐菌素高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TP-116菌株作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氯化锂和微波三重复合诱变,通过泰乐菌素抗性定向筛选,获得一株高产菌株YBT-06,并对其进行了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突变株YBT-06生产代谢旺盛,遗传稳定性好,发酵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5%,达到11066μg/m L。  相似文献   

4.
安丝菌素(Ansamitocin)是一种微生物来源的美登素类抗生素,具有独特的抗癌活性,其中AP-3在安丝菌素中所占比例最高,是发酵的目标产物,在临床上有靶向治疗乳腺癌的效果,因此具有重要的药用研究价值。但当前AP-3的微生物发酵产量不高,高昂的生产成本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应用。本文在阐述安丝菌素生物合成及代谢调控机制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微生物发酵产安丝菌素过程中菌种选育、发酵复杂过程的控制与优化以及下游的分离纯化技术等研究进展。再对未来利用新型诱变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与辅因子工程改造等方法选育高产安丝菌素的工程菌株,以及开发高效创新、低成本的分离纯化工艺进行了展望,以期显著地提高安丝菌素的发酵水平,为工业化安丝菌素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泰拉菌素的合成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定 《精细化工》2012,29(8):795-799
以阿奇霉素A(Ⅰ)为原料,经苄氧羰酰氯保护2'位羟基得到保护的阿奇霉素A(Ⅱ),然后经Albright-Goldman方法氧化4″位羟基得到Cbz保护的酮(Ⅲ),酮通过Wittig-Horner反应得到保护的烯(Ⅳ),烯经双氧水氧化得到保护的环氧化合物(Ⅴ),保护的环氧化合物在Pd/C催化下脱保护得到脱保护的环氧化合物(Ⅵ),脱保护的环氧化合物与正丙胺反应开环得到泰拉菌素粗品,粗品泰拉菌素成磷酸盐纯化,最后解析得到泰拉菌素(Ⅶ),总收率为42.0%,经HPLC测定w(Ⅶ)=98.0%。该法改进了文献合成方法,不需采用极低温反应。  相似文献   

6.
吴春先  王广成  高立明  陈丙坤  聂果  张忠明 《农药》2007,46(7):471-472,47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依维菌素。使用C18反相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以甲醇-水(体积比82:18)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44nm,外标法对依维菌素的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依维菌素的线性关系系数为0.9998,测定0.5%依维菌素乳油时,标准偏差为0.0089,变异系数为1.73%,平均回收率为100.14%;测定依维菌素原药时,标准偏差为0.10,变异系数为0.11%,平均回收率为99.88%。  相似文献   

7.
结晶过程是影响晶体质量的关键步骤。本实验采用溶析结晶工艺对泰乐菌素结晶过程进行研究,以收率、粒度和粒度分布为目标,考察了水和丙酮质量比、晶种加入量(质量分数)、结晶温度、初始浓度、搅拌转速、陈化时间和流加速率等操作因素对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参数在考察的条件范围内都明显地影响产品的收率;除了温度和搅拌转速外,其他参数都对产品粒度有较明显的影响;对产品粒度分布影响较大的是晶种加入量,温度和搅拌强度。通过分析各种因素影响得到泰乐菌素较佳结晶工艺条件:水和丙酮质量比4∶1,晶种加入量0.5%,结晶温度40℃,初始质量分数1.08 g/g,搅拌转速250 r/min,陈化时间12 h,流加速率先0.3 m L/min,后0.89 m L/min。  相似文献   

8.
新型生物农药藤黄绿脓菌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延静  胡洪波  许煜泉  张雪洪 《农药》2006,45(3):155-157
藤黄绿脓菌素(Plt)是由一些特定的假单胞菌属产生的一种聚酮类代谢物。综合评述了Plt作为生物农药的发展状况,着重介绍了plt的理化性质、生物合成途径与代谢调控机理以及plt作为新型生物农药的应用,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以阿维菌素为原料、甲苯为溶剂,通过催化加氢反应得到伊维菌素粗粉,再通过重结晶纯化得到伊维菌素精粉,并优化了阿维菌素加氢反应条件及伊维菌素粗粉纯化工艺。确定阿维菌素加氢反应条件为:料液比1∶(3~5)(g∶mL)、催化剂用量1.0%~1.5%;再通过控制晶种粒度和梯度降温过程,有效改善了晶体外观和产品质量,所得伊维菌素精粉纯度大于99%,质量符合USP标准。该工艺简洁高效、质量可控,适用于伊维菌素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制蚜菌素的急性、亚慢性毒性及致突变性结果表明,急性经口LD50雌雄性大鼠均为38.3mg/kg,雄性小鼠为38.3mg/kg,雌性小鼠为17.8mg/kg,急性经皮LD50雄性大鼠为1470mg/kg,雌性大鼠为1210mg/kg;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及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亚慢性经口毒性无作用剂量雄性大鼠为(0.18±0.01)mg/(kg.d),雌性大鼠为(0.22±0.02)mg/(kg.d)。  相似文献   

11.
张兴锋 《世界农药》2009,31(5):28-30
已知某些属的微生物(如假单胞菌属、青霉属、芽孢杆菌属和链霉菌属)能产生许多很好的抗真菌、抗细菌或抗癌细胞等活性物质,这些抗菌物质被用来治疗人类的传染病或控制植物病原菌。  相似文献   

12.
由阿维菌素经化学合成爱普瑞菌素。  相似文献   

13.
新农用抗生素--中生菌素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作为一种农抗类生物农药新品种,中生菌素已登记水稻白叶枯病、苹果轮纹病和白菜软腐病3种防治对象,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是0.19μg/ml,最小杀灭浓度(MBC)是0.4μg/ml;对白菜软腐病菌的MIC是1.56μg/ml,MBC是3.12μg/ml;对苹果轮纹病的MIC是1.56μg/ml,MBC是3.12μg/ml,防治以上3种病害的使用浓度一般为30~40μg/ml,防效都能达到80%~90%.截止2001年底,中生菌素已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应用推广800万亩次,目前已少量出口到台湾,市场反应良好.本文详细介绍了中生菌素的抗菌活性、对动物的毒性、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残留量测定结果,以及中生菌素的具体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紫外线结合氯化锂以及硫酸二乙酯结合氯化锂2种常规诱变方法对刺糖多孢菌进行复合诱变,分别筛选鼠李糖抗性突变株、2-脱氧-D-葡萄糖抗性突变株和刺糖菌素抗性突变株,并结合自然分离纯化,最终获得高产菌株D-S-23,其产量达N89.57 m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04.3%.  相似文献   

15.
聚丙烯对泰乐菌素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泰乐菌素为目标污染物,通过一系列的平衡实验,系统考察了聚丙烯对TYL的吸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TYL在PP上的吸附36 h后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数据可以被拉格朗日二级动力学较好拟合;吸附等温线数据可以用Henry模型、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拟合;TYL的吸附量随着pH和离子强度的升高先升高而降低;PP对TYL的吸附主要受静电作用、表面络合和疏水性作用主导。  相似文献   

16.
由阿维菌素化学合成爱普瑞菌素,优化爱普瑞菌素的化学合成工艺,5步化学反应工序减少到3步,提高了产品收率,减少了溶媒使用量,降低产品成本,更有利于环境保护,产品工艺更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7.
竹红菌素作为激发态氧分子的光敏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竹红菌素作为激发态氧分子的光敏剂的研究陈彬安静仪张曼华王波杰(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01)关键词竹红菌素,激发态氧分子,光敏剂近年来,竹红菌素(HypocrelinAandB,简称HA和HB)及其衍生物在光疗技术上的应用,尤其是...  相似文献   

18.
艾弗菌素(Ivermetin)是一种特效、安全、广谱的杀寄生虫剂。它是由一种土壤微生物——阿弗链霉菌发酵后制成,由美国默沙东公司生产。试验表明,以0.2mg/kg 体重的剂量,皮下注射家畜,对牛、羊、马、猪的消化道  相似文献   

19.
新型生物农药——丁烯基多杀菌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烯基多杀菌素是由须糖多孢菌(Saccharolyspora pogona)产生的一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多杀菌素难于控制的世界性检疫性害虫苹果蠹蛾和重要农业害虫烟青虫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作用.丁烯基多杀菌素与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主要区别在于busA比spnA多5244 bp,该序列编码5个功能结构域,负责在C21上合成丁烯基替代多杀菌素相应位置上的乙基.综述了丁烯基多杀菌素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产生菌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合成过程及相关基因和酶、杀虫谱、提取等有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雷莉亚 《云南化工》2018,(4):122-123
由于传统纳米银合成工艺无法进一步提升纳米银的性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纳米银在工业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为了探索提升纳米银性能的方法,对利用甲烷氧化菌素并通过介导一步法合成纳米银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可以将硝酸银经化学还原反应合成纳米银材料。经实验检测该材料不仅具有纳米银的基本属性,同时也有效避免了因为反应条件控制进度不足而导致的纳米银颗粒粒径相对较大的问题,提升了纳米银的性能,促进了纳米银在工业领域中的进一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