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世博展望     
张景丽  徐雪 《园林》2011,(6):42-42
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开幕,然而《园林》杂志从世博最初的筹备就开始报道,并于2009年开设专栏"走近世博",开幕后栏目更名为"走进世博"。一直到世博会闭幕后,我们依然以专栏形式分析后世博对上海发展的影响。正因有如此全方位的跟踪报道,《园林》杂志获得"上海市宣传世博、服务世博先进期刊"一等奖。本期是《园林》"世博启示"专栏的最后一期,我们选取了不同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后世博作展望,一同期待上海的新变化,同时也作为我们园林行业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世博园区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上海世博园区绿地景观的规划建造,上海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了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专家,集思广益,尽心尽力,站在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战略的高度。在世博园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与建设操作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体现绿色世博、生态世博的理念,众多指标达到"区域系统化"、"空间功能化"、"配置生态化"、"运营低碳化"、"养护减量化"。  相似文献   

3.
4月27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感知上海"邀访记者系列活动之"生态世博:世博水环境的生态修复"在世博园举行。同济大学教授杨健、徐竟成、博士陆志波,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亚同,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张饮江分别就白莲泾、世博园区人工景观水体和后滩公园的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参与活动的记者们近距离感受了上海世博会人水和谐的水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建设信息》2010,(18):41-43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建筑盛宴中,现代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现代设计集团华东院")奉献出了两座典范建筑:一是世博文化中心,面积126000平方米,是世博核心区一轴四馆的永久性建筑之一。它的外形宛如飞碟、又似贝壳,  相似文献   

5.
后世博BBS     
路景 《园林》2010,(12):39-41
世博远去,"后世博"已然成为一个热议话题,甚至催生了"后世博专业"。校园招聘会上的"小白菜效应"也应该会让很多大学生遗憾当时未到世博园历练一番。关于世博的溢美之词已很多,而到底世博会对今后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来看看上至专家领导下至普通网友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陈俊愉 《园林》2010,(12):8-11
"精彩、成功、难忘"的世博会在依依不舍中落下帷幕,但世博会期间展示的先进理念、技术、产品值得进一步借鉴和推广。《园林》作为地处上海的行业主流媒体,一直密切关注世博的筹建和运行,曾策划制作了六个世博专题。在即将结束世博年之际,本刊再次隆重推出"思考世博"专题。组稿过程颇费踌躇,因为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世博。好在本期专题,还是有不少专家、学者直抒胸臆,毫无保留地将感触、观点与读者分享。陈俊愉院士,以他在丹麦留学生活多年、对小美人鱼的深厚感情,忍不住为本刊提笔;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尽管很谦虚地称"对世博并未深研",但还是有很多想法,于是他在辗转出差的间隙,仍挂念着本刊的稿约,与胡玎老师一改再改;资深记者洪崇恩先生,表达了一如既往的冷静与清醒;……专题中,有可贵的共识:如任何项目,都应有足够的严谨和耐心去进行规划,而不要急于大干快上;也有不同的观点在碰撞,以立体绿化为例,有呼吁、有期待、有警示。但好在大家有一个共同点:都以认真、严格、思索的态度来对待。如此,我们就不愁不进步。  相似文献   

7.
李莉 《园林》2010,(12):16-19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李莉处长,多年来致力于立体绿化的促进与推广。本次世博,她更是高度关注,对世博园区的立体绿化深入调研,着力放大世博立体绿化的效应,并为世博后的空间绿化从管理、技术、法规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本文根据作者在"与世博相伴,与绿色同行"(上海市绿化行业协会举办)论坛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8.
沈强 《园林》2010,(6):23-25
今年的上海不仅是世博之城,而且也是鲜花之城。上海动用了6500万盆鲜花来妆扮市容。但世博除了5.28平方公里的前台主会场,更是在不同区域的为游客开辟了诸多"世博后花园",如滨江森林公园、上海植物园、南汇桃花源、滨江森林公园、当然也少不了充满荷兰风情的鲜花港——  相似文献   

9.
王爱梅 《山西建筑》2009,35(27):22-23
从形式语汇的渊源与建构语义两个层面解读分析了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的设计过程和思想,通过对功能、空间、场所的最初设想,产生了"篮子"这一建筑意象与"藤条"的建构方式,从而完成了世博西班牙馆的建造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世博园区江水源热泵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体现节能环保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世博中的部分永久性场馆在建设过程当中利用濒临黄浦江的有利条件,共有浦东的一轴两馆和浦西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共四处使用了江水源热泵技术,创造性的利用了江水源热泵提供空调系统冷热源,并集成使用了冰蓄冷和地源热泵等技术,不仅成功的解决了制冷问题,还成为世博展示人类在现代城市中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大亮点。本文就江水源热泵在世博场馆中的应用进行简要介绍,并总结经验教训,为类似江水源热泵系统应用可靠性的保障和能源效率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圆满落幕,中国迎来了"后世博"时代的挑战,而中国的建筑设计在经历了2008年奥运建筑思潮的冲击之后,将再一次接受世博创意建筑浪潮的洗礼。  相似文献   

12.
赵斌  陆辉  王巍 《建筑施工》2011,33(12):1126-1127
以世博民居文化区工程为例,介绍一种将古民居作为室内的装饰构件,外包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结构作为"保护罩"的施工技术。针对该工程不同结构形式"保护罩"的施工实践,总结了不同结构类型的施工方法、施工流程以及在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钢结构》2010,(8):100-100
世博文化中心的设计团队大胆提出"漂浮"这一概念:碟形主体与基座的分离似乎摆脱了重力,加强了"天"与"地"之间的戏剧性效果。漂浮的碟形体与绿坡基座柔化了天际线,下方留出草坡平台层以满足各种交通空间的转换及剧场人流的疏散。  相似文献   

14.
后滩公园为上海2010世博园的核心绿地景观之一,它既是上海2010年期间世博绿地,也是世博后上海市的公共绿地。场地位于"2010上海世博园"区西端,黄浦江东岸与浦明路之间,西至倪家浜,北望卢浦大桥,为狭长的滨江地带,总用地14公顷。场地原为钢铁厂(浦东钢铁集团)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场地污染严重,为典型的工业棕地,独特的区位和特殊的事件景观要求(世博生态理念展示),使该设计充满挑战与机遇,为项目的创新设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研究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基于上海世博会地区的独特资源优势,结合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和"四个中心"建设要求,对地区后续功能定位、布局和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化研究,力争最大程度发挥世博资源的后续效应。  相似文献   

16.
篇首语     
龚建 《新建筑》2011,(1):3-3
百年梦想,十年筹划,半年盛宴。世界在这里浓缩——东方与西方交流,人文与科技融合,历史与未来辉映。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圆满闭幕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秉承和弘扬"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世博理念,各参展方通过展示、论坛、表演等形式,一起探讨城市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洪崇恩 《园林》2010,(12):20-22
绚烂多姿的2010上海世博会旗偃人散曲未终。眼下,许多人正就如何把世博园建设与展览中与城市建设相关的功能、技术和经验扩展到世博园外、延伸到世博期后,为今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更有效地建设"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展开了热烈讨论和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8.
生命之“墙”常青——世博主题馆植物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子易  胡永红 《园林》2010,(6):20-22
上海世博会中,世博主题馆是"一轴四馆"五个标志性永久建筑中最耀眼的建筑之一。主题馆的建设和设计具有三大亮点。面积居世界之最的植物墙便是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胡玎  王越 《园林》2010,(10):34-36
世博是个巨大的工程,当然它更应该是一幅气势恢宏的作品。但由于世博全球参与、全国出力、展期弥长等特殊性,使得很多参观者热衷于世博场馆夺人眼球的建筑外形、各式充满异域风情的展品甚至忙于世博护照盖章,而忽略了其最重要的生态理念和科技含金量。诚如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指出的,"看世博不是看热闹、看科幻,而是看我们未来的生活,并且向世界学习,学会欣赏各国多元的文化。"从通风的树阵形状到废旧的钢管沙发,从众多场馆不约而同的垂直绿化到钢渣透水砖,如果你能静下心来去看、去品世博,就会发现上海世博会里一条无处不在的主脉——生态和低碳。  相似文献   

20.
在上海世博场馆建设中,有一项由南京丰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节能系统——世博轴地源热泵、江水源热泵可再生能源节能空调系统,所有核心技术集成都在地下、在黄浦江中。这一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已成为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