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充分发挥每一寸土地的效益,解决更多人的居住问题,同时形成良好的住区综合效益,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东西向住宅的西晒、通风等问题已经解决,在居住区内建筑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东西向住宅的比重,是节约用地的有力措施;还可以提高建筑系数、提高人口容量,解决更多人的住房问题.寒冷地区能接受东西向住宅的人群是什么样类型、其市场的发展状态究竟是怎样还没有既定的研究,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如何充分发挥每一寸土地的效益,解决更多人的居住问题,同时形成良好的住区综合效益,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东西向住宅的西晒、通风等问题已经解决,在居住区内建筑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东西向住宅的比重,是节约用地的有力措施;还可以提高建筑系数、提高人口容量,解决更多人的住房问题。寒冷地区能接受东西向住宅的人群是什么样类型、其市场的发展状态究竟是怎样还没有既定的研究,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寒冷地区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切实掌握目前寒冷地区住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真实状况,本文于2005年夏对分布在寒冷地区5省四十多个县市的100户住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典型实地测试,调查结果显示:寒冷地区夏季人们对室内热环境并不满意,但长期以来希望受自然通风以及节电等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形成了较高的高温忍耐力;夜晚居民大多呆在家里,对室内热环境的主观评价受自身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较大;窗户的朝向及是否采取遮阳措施是寒冷地区住宅夏季防热的薄弱环节,可以通过合理增置遮阳设施、进行室外绿化等措施来改善住宅室内热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4.
北方寒冷地区乡村住宅本土生态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全面分析北方寒冷地区乡村住宅的现状,综合考虑严寒地区农村经济、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等各种因素,从创建生态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研究可操作性强的北方寒冷地区住宅本土生态技术,从而使寒地乡村住宅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舒适、经济、节能、环保的特质.并根据研究成果建造3栋示范住宅,示范住宅与传统住宅相比节能达55%以上,其中经济型超低能耗住宅节能达80.8%,供暖能源可自给自足,不需要任何费用.该研究将促进北方寒冷地区乡村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1974年独立式住宅通用设计方案的分析,阐述了独立式住宅的特点,并就寒冷地区独立式住宅有关使用质挝和经济效果的几个问题与其它住宅类型作了对比分析.经过初步分析,作者认为独立式住宅在使用、经济、规划等方面都有一定优点,是适宜在寒冷地区大中城市建造的住宅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6.
农村住宅建设缺乏"四节一环保"的观念,住宅能源浪费严重,推广农村住宅节能节地是能源节约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在分析寒冷地区市郊住宅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从总体规划、住宅体型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适合寒冷地区农村住宅节能节地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实现农村住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寒冷地区既有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方面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寒冷地区既有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寒冷地区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建筑改造的重点及节能改造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广大农村住宅建设也得以迅速发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农村新建住宅效仿城市的的模式建造,造成了农村商品用能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寒冷地区广大农村冬季采暖能耗逐年攀升.那么在新农村住宅建设中,如何因地制宜利用绿色建材,建设更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农村节能住宅是作为建筑设计者必须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中国寒冷地区住宅建筑的实际,用能耗比K_n分析了住宅建筑各种节能因素在不同情况下的能耗特性、变化规律及最佳状态.又结合实际,用能耗比分析了住宅建筑的长宽比、层数、体形、体量、门窗洞口和平面形状对建筑能耗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寒冷地区农村组合式太阳房的节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寒冷地区农村住宅的实地考察,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住宅现状以及农民的生活习惯,提出适合该地区环境特点的一种低造价的被动式太阳房形式——"直接受益式+附加阳光间式"组合式太阳房.以吉林省农村住宅为例,计算该组合式太阳房与当地现有住宅在采暖期的采暖能耗.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该组合式太阳房的节能率为70%以上,节能效果显著,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