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立夏是夏季的开始,进入夏天,自然界的阳气已经旺盛到了顶点,树木枝繁叶茂,花草丛生。所以立夏节气后,气温将会有显著的升高,人们也开始觉得气候炎热了起来。夏季在人体五脏中对应的是心,而夏季主火,火性炎上、发散,同时炎热的天气也会使人更容易出汗,汗液为心之液,所以,夏季如果养生不当,则容易导致心气发散太过,而出现心神不安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立夏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日,一般固定在公历的5月6日,而今年提前一天,为5月5日。中国的传统,认为立夏是进入夏季的第一天,而从现代的气象学来讲,它只是夏春之交中的一天。立夏日,大地回春已经二三个月了,不少春日播种或萌芽的农作物已进入成熟期,  相似文献   

3.
夏季养生要点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也是万物生长旺盛的时令。立夏后,人们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汗为心液",立夏养生要早睡早起,注意养阳,方能与万物生长之势相应。因此,要避免大汗淋漓,"过汗"伤阳。还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切勿发怒。夏季心火盛,而苦味人心故夏季膳食还是以甘  相似文献   

4.
时令家常菜     
端午一过,就一天一天进入真正的夏季了。气温不断升高,人烦躁不安,也越来越感到没有胃口。但是我们的身体在炎热的夏季同样需要足够的营养补充,于是海鲜、蔬菜和一些清淡的菜色就成了这个季节的主打。  相似文献   

5.
刘元山 《烹调知识》2010,(11):14-14
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中国古老的养生之道最注重季节气候变化,四时不同,饮食起居随时变化。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这时候就要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  相似文献   

6.
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立夏]每年公历5月5日或6日太阳黄经45°时,为立夏时节。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标志。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根据太阳运行周期定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地球每365天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24小时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正>立夏时节春渐去,百般红紫斗芳菲。随着立夏节气的到来,气温正在逐渐攀升,食物腐败引发的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将进入活跃期。如何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和食源性中毒事故的发生,是当前各级食药监部门,特别是基层一线食药监人首先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古语说“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是老百姓的大日子,丰子恺画过一幅“立夏秤人”的小画,据说,此俗与后蜀主阿斗有关。说魏国司马昭发兵消灭蜀汉,阿斗沦为亡君,被安置在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司马昭唯恐原属汉地的臣民不服,就善待阿斗,封他为安乐公。  相似文献   

9.
《美食》2009,(1):58-58
最新研究表明,吃肉多会让人的情绪不好。气温超过35℃时,人体因出汗多会使血液黏稠度升高,烦躁不安,此时吃肉脾气更坏。  相似文献   

10.
入秋后,虽然没有了桑拿天带给人的黏热之感,但气温仍会很高,暑气一时难消,还会出现俗称的“秋老虎”天气。在这样的天气里,人极易发生中暑、感冒、腹泻,尤其可能使心脑血管疾病加重。“秋老虎”天气闷热,易导致人的血液黏稠度增大,容易形成小血栓,使心血管疾病发作。室内外一冷一热的刺激会使血管出现骤缩骤扩,血压也会随之上下波动,易引发脑出血意外。  相似文献   

11.
海癞子属软体腔肠动物(亦属参科类动物),盐城当地人称之为“土海参”,它是生长在盐城地域滩涂藻泽地的茅草丛内。海癞子是季节性很强的动物,每年立夏刚过它从洞穴中爬出来寻找食物,气温在27℃-28℃时,特别在气温高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丹野   《粮油食品科技》2020,28(6):75-85
在北海道,作为米粒外观品质的整粒、未熟粒、受害粒、着色粒和死米的各比率以及糙米白度和大米白度都是年度间差异(1999—2006年的6~8年间)比地区间差异(15个地区)大,最大值最小值的差与标准偏差之比平均为1.5~6.4倍。这是由于障碍危险期(出穗前24日之后30天时间)的平均气温和成熟气温(出穗后40天时间的日平均累计气温),其年度间差异与地域差异相比大3.0~3.7倍,而不结实比率、千粒重和糙米产量的生长特性和大米蛋白质含量(蛋白)多1.4~3.3倍的原因。在年度之间,千粒重越重,整粒比率就越高,而整粒比率越高,由于丰产导致蛋白含量就越低。另外,障碍危险期的气温越高,不结实率越低,蛋白含量越低,且成熟气温越高,糙米白度、大米白度也就越高。受害粒和着色粒比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两种比率在成熟气温分别达到890、850 ℃之前,成熟气温越高,比率就越低。还有,未熟粒比率在成熟气温808 ℃时最低,出现二次曲线的相关关系,特别是成熟期间40天的后半部分影响比前半部分大。日照量不足也使未熟粒多发。在地区之间,虽然与年度间相比这些关系基本上还不太明确,但是死米比率在灰色低地土比率较低而泥炭土比率较高的地区,有升高的趋势。现在,这些使米粒外观品质提高的栽培技术在逐渐被开发,并在生产者中被普及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与生活》2009,(5):I0001-I0001
在二十四节气中,立夏是夏季的序曲。上海人在立夏那天要吃时鲜。在1924年出版的《老上海》中,对立夏日如此写道:“食摊粞、酒酿、梅子、樱桃诸品,手艺店铺店主必享伙友食黄鱼、咸蛋、苋菜、蚕豆诸馔。”清明前腌制的咸蛋,到立夏正好可以食用,实属时鲜。此外,开春后的鸭子,所产鸭蛋品质也最好,是制作咸蛋的上佳材料。  相似文献   

14.
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中国古老的养生之道最注重季节气候变化,四时不同,饮食起居随时变化。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这时候就要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  相似文献   

15.
春困是人们在春季气温回升转暖而产生的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在寒冷的冬季,受低温的影响,人的皮肤汗腺收缩,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保持体温恒定。进入春季,气温升高,  相似文献   

16.
进入4月,随着气温的升高,北京红桥天乐玩具市场大多数商品的销售都有所回升,而尤以涉及户外活动的玩具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7.
蝉声鸣鸣,赤日炎炎,炎热的夏季已经来到,二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人体新陈代射快,能量消耗人,往往又会失去平日的好胃口,许多时令病悄然而至,古代医学家曾告诫,暑邪极易耗气伤津,使人正气不足而引发各种虚症。  相似文献   

18.
正立夏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今年的5月5日就是立夏,此后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那么,此时人们该如何养生呢?下面给大家推荐10种养生蔬菜,一起来看看吧。1.豌豆立夏这天,要吃豌豆饭。由于带壳豌豆形如眼睛,而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中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每100 g豌豆中含维生素B_1 0.49 mg,是毛豆的3倍之多。天热出汗会丢失一部分B族维生素,因此豌豆很适合夏天食用。  相似文献   

19.
今年的夏季一开始气候就异常,全国各地气温普遍比往年升高,上海地区“干梅”一出,气温直窜35℃以上,硬是连续十一天高烧不退,红色、黑色高温警报不断。自然环境的异常必然影响人类的生活,气温一高,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就快速活跃,极易危害  相似文献   

20.
一直都喜欢在午后喝一壶提神醒脑的清心火铁观音,突然觉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或者可以改变一个人独自化解心火的境界,随手切了半个香橙,放入茶水中,倒小半杯蜂蜜加几颗冰糖,调制出一种芳香馥郁的混含着果香的热饮茶水。在秋凉的日子里。体会分享快乐的迷人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