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以草鱼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5组,分别设计5种试验料,编号为1号、2号、3号、4号、5号((1)基础饲料+黄霉素组、(2)基础饲料组即空白组、(3)基础饲料+微生态制剂Ⅰ组(4)基础饲料+微生态制剂Ⅱ组(5)基础饲料+微生态制剂Ⅰ组+微生态制剂Ⅱ组),Ⅰ为枯草芽孢杆菌、Ⅱ为乳酸菌菌株,投放菌体浓度为1.0×107cfu/mL。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联合投喂对草鱼的生长性能有一定的促进,能进一步有效降低饲料重比,提高饲料利用率。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后可以降低弧菌的总数量,为研究草鱼抗病力指标提供了一定参考,也为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和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微生态制剂对牙鲆幼鱼蛋白酶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确定了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方式、使用间隔时间、不同菌种的比例和使用浓度的最佳方案,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能显著提高牙鲆幼鱼消化道的蛋白酶活性。同时在水中和饲料中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牙鲆幼鱼消化道蛋白酶活性,最佳方案是投水兼投喂、间隔1周、1芽∶10乳、浓度为1×105个/m l;养殖水体换水频率较高时,可采用这种方案。对于换水频率较低的养殖水体,最佳方案是只在水中使用、间隔1周、10芽∶1乳、浓度为1×105个/m l。微生态制剂对牙鲆幼鱼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试验组的平均体重比对照组高出26.86%。  相似文献   

3.
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及鸡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10%复合微生态制剂组蛋鸡平均产蛋率提高了4.79%(P<0.05),料蛋比降低了4.72%(P<0.05);鸡蛋的蛋壳厚度、蛋壳强度和哈氏单位,以0.10%复合微生态制剂组为最好,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88%、3.53%和3.32%,且差异均显著(P<0.05);但其他试验组较对照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量以0.10%水平为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多数畜产品国内市场趋干饱和,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畜牧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畜产品出口却屡屡受阻,据青岛海关统计,2002年1季度,被退运的冻鸡产品为505.4吨,比2001年同期增长了9.2倍,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限制了我国畜产品的出口。因此,认真研究绿色壁垒内涵,采取措施突破“壁垒”,无疑将是我国畜产品国际贸易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微生态制剂在猪饲料中广泛使用,它能提高肉猪的生产性能、增强免疫功能以及改善猪肉品质.本文针对猪肉品质的评价指标及测定方法、微生态制剂对猪肉品质的调控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7.
纳豆菌微生态制剂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分别考察温度、pH值、胆盐、消化酶对纳豆菌微生态制剂的影响,以及纳豆菌制剂在保藏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纳豆菌制剂能耐酸碱、胆盐、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能保证足够数量的活菌在肠道定植并发挥作用。而且,纳豆菌制剂对温度影响不敏感,80℃处理60min后,活菌数几乎无变化;在室温下保藏具有很好的稳定性,4℃冷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20℃冷冻保藏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8.
从南美白对虾体内筛选到一株微生态制剂菌株,探讨微生态制剂菌株对提高养殖对虾的免疫力的作用,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在注射感染试验中,用高剂量的菌液注射,对照组有65%以上的死亡率,而试验组未发生死亡现象,表明细菌JK-1对对虾是安全的.为对虾养殖进一步开发利用微生态制剂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仔猪复合微生态制剂液体发酵产酶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到最佳培养条件为:pH6.0、发酵温度30℃、培养时间65h、接种量10%,在此培养条件下,菌体生物量理论值为2.95×1012个/ml;对最佳培养条件进行验证性试验,重复3次得到菌体生物量平均值为3.04×1012个/ml。在最优混合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发酵液中的纤维素酶、淀粉酶、糖化酶的酶活性,3种酶的最大酶活力分别为1 085、492和1 192U/ml。  相似文献   

10.
影响双歧杆菌微生态制剂菌体存活的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双歧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论述了双歧杆菌微生态制剂中基质pH值,保藏温度,氧化氧化还原电位,基质营养条件和基质水活度对菌体存活的影响,以期为活菌保藏期技术的研究和双歧制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讨葡萄糖氧化酶对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肠道微生物和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体重(8.71±0.13)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300头,随机分成Ⅰ、Ⅱ、Ⅲ3个组,每个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试验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Ⅱ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1%的金霉素;试验Ⅲ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200 g/t的葡萄糖氧化酶。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Ⅲ组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试验Ⅱ、Ⅲ组饲粮中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消化率显著升高( P<0.05);试验Ⅱ、Ⅲ组的胃和十二指肠食糜的pH显著下降( P<0.05);试验Ⅲ组的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以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增加(P<0.05);试验Ⅱ、Ⅲ组胃和回肠中的大肠杆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乳酸菌数量显著增长(P<0.05),但盲肠中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200 g/t葡萄糖氧化酶可以降低仔猪胃和十二指肠的pH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增加乳酸菌的数量,改善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提高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消化率,从而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论文采用肠上皮细胞模型HT-29细胞系研究8株植物乳杆菌在HT-29细胞上的黏附性,并研究黏附性较强的菌株及其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抑制大肠杆菌(E?coliATCC25922)在HT-29细胞上黏附及刺激HT-29细胞产生炎性因子的作用。结果表明8株植物乳杆菌在HT-29细胞上的黏附性差异较大:黏附性最强的植物乳杆菌35通过取代、竞争和排阻方式抑制大肠杆菌在HT-29细胞上黏附,抑制黏附率分别为30%、33%和59%,其EPS在作用浓度为500 μg/mL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黏附率为32%。植物乳杆菌35可抑制大肠杆菌刺激HT-29细胞产生IL-8,通过取代、竞争、排阻方式抑制大肠杆菌刺激HT-29细胞产生IL-8,抑制率分别为3%、28%和40%;其EPS抑制大肠杆菌刺激HT-29细胞产生IL-8具有浓度效应,浓度为500 μg/mL时抑制率最高,为50%。而对于IL-10表达量的影响均不显著。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35具有抑制大肠杆菌引起肠炎的潜在益生功能。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考察了水苏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菊粉、低聚木糖、抗性糊精等6种低聚糖对9种肠道益生菌的体外增殖作用,评价了不同低聚糖对不同益生菌的促生长和促产酸能力,并分析该54个发酵体系中乙酸和乳酸的最大产生量.结果 表明,6种低聚糖对各益生菌的促生长和促产酸能力不同,以水苏糖和低聚半乳糖的效果最为显著,表现出广谱的代谢能...  相似文献   

14.
肥胖引起的代谢紊乱可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还会增加患脑梗死、脑出血等神经性疾病的风险,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随着高通量测序等微生物宏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新技术在肥胖人群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广泛应用,肠道微生物与肥胖症之间的关系及调节机制也逐渐被认知。研究表明,通过调节肥胖人群的肠道微生物,可以改善脂肪存储过程和肠道黏膜的通透性,进而缓解机体的肥胖症状。近几年研究发现,对肥胖症具有调节作用的肠道微生物,除了传统概念的乳酸菌、双歧杆菌外,拟杆菌、阿克曼菌等下一代益生菌可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概述近几年国内外学者有关肥胖、肠道菌群、下一代益生菌及其对肥胖的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加快下一代益生菌干预和改善肥胖症的发生和发展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人体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果寡糖对肥育猪生长及肠道菌群等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研究了饲粮中添加果寡糖对"杜长加”肥育猪生长及肠道菌群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肥育猪日粮中添加0.50%和0.75%果寡糖使日增重分别提高了9.67%(P<0.01)和10.67%(P<0.01),使料重比分别降低了8.19%(P<0.01)和7.60%(P<0.05);添加0.50%和0.75%果寡糖使结肠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分别增加了299.49%(P<0.01)和314.81%(P<0.01),97.40%(P<0.05)和141.67%(P<0.05),并使结肠内容物pH值分别降低了0.50(P<0.05)和0.90个单位(P<0.01).添加果寡糖使结肠中大肠杆菌数、梭菌数下降,十二指肠内容物中总蛋白水解酶、胰蛋白酶、淀粉酶活性提高,果寡糖对胰脏中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富硒益生菌对小鼠生长、抗氧化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75只昆明系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n=15):对照组、富硒益生菌组、益生菌组、亚硒酸钠组和有机硒益生素组,实验期为30d.比较了各处理组中小鼠增重、抗氧化力(全血GPX和血浆SOD酶活性及血浆MDA含量)、全血硒含量、肌肉中硒含量及盲肠中的三种固有菌数.结果表明,30d后富硒益生菌对小鼠的增重影响显著高于其他组;于第15d各补硒组抗氧化力、血液硒含量显著升高,30d后无机硒和有机硒组中肌肉的硒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低于富硒益生菌;15d后补充益生菌的小鼠肠道内菌群结构得到改善,其固有菌群(乳酸菌、酵母菌)显著高于其他组.富硒益生菌对小鼠的各检测指标的影响显著优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白羽肉鸡在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条件下,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益生菌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使用产气荚膜梭菌感染3日龄的健康白羽肉鸡,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高500 mg/kg、中200 mg/kg、低50 mg/kg)由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组成的复合益生菌与金霉素制剂(50 Times new romang/g)饲喂21 d。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测定白羽肉鸡盲肠肠道菌群,分析其多样性和组间差异,并记录其对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喂高、中剂量的复合益生菌显著降低了白羽肉鸡的料肉质量比,提升了肠道绒隐比(P<0.05),与金霉素制剂组结果相似。同时,饲喂不同剂量的复合益生菌和金霉素制剂后,白羽肉鸡盲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发生了变化,复合益生菌均能够显著提升Simpson指数(P<0.05)。此外,比较复合益生菌、金霉素制剂与空白组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群变化,发现软壁菌门相对丰度均显著下降(P<0.05)。在属水平上,发现Fournierella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 Lachnospiraceae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揭示了复合益生菌对白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结构均有促进作用,为更全面了解复合益生菌替代抗生素应用于白羽肉鸡养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选用21日龄断奶的杜大长仔猪108头,按试验要求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2头.分别饲喂含1%谷氨酰胺(Gln)和0.3%的甘氨酰-谷氨酰胺(Gly-Gln)的日粮,试验期14天,在断奶前、断奶后7天和14天分别屠宰取样.试验结果表明:(1)断奶后7天,日粮中添加Gln和Gly-Gln可显著提高小肠各段绒毛的高度,降低隐窝深度,断奶后14天添加Gly-Gln可显著提高十二指肠、回肠绒毛高度.(2)断奶后7天和14天,添加Gln和Gly-Gln均可显著提高空肠黏膜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对乳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3)断奶后7天,添加Gln和Gly-Gln可降低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提高空肠黏膜DAO活性,断奶后14天,添加Gly-Gln可显著提高空肠黏膜DAO活性.  相似文献   

20.
亚甲基水杨酸杆菌肽(bacitracin methylene disalicylate, BMD)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与安全性,可作为一种药物添加剂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然而,目前关于BMD对白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尚不明确。作者选用3日龄健康白羽肉鸡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50 mg/kg金霉素制剂与高(60.0 mg/kg)、中(40.0 mg/kg)、低(20.0 mg/kg)剂量的BMD进行比较饲喂管理。记录28 d内白羽肉鸡料重比变化,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8 d的白羽肉鸡肠道微生物菌群和组成变化进行测序分析,比较各组间与组内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主要优势菌群相对丰度差异。结果发现,饲喂不同剂量的BMD和金霉素制剂对白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均有一定影响,饲喂60.0 mg/kg的BMD时,白羽肉鸡料重比最低,效果最佳。同时,饲喂BMD与金霉素制剂对白羽肉鸡的肠道菌群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造成了菌群多样性下降、丰度上升。与空白组相比,添加BMD和金霉素后拟杆菌门、软壁菌门的优势菌群显著上升(P<0.05),而厚壁菌门显著下降(P<0.05)。在属水平上,Fournierella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而粪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研究结果表明,饲喂BMD对白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结构均有促进作用,能够有效降低白羽肉鸡料重比且能够促进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