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天然橡胶/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混炼法制备了天然橡胶/有机蒙脱土(NR/OMMT)纳米复合材料,对其硫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FTIR)表明,有机改性剂(OM)已经插层进入蒙脱土(MMT)片层,热重分析(TGA)测得OM-MT中OM质量分数为0.364;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硫化特性表明,MMT对NR的焦烧时间(Ts)和正硫化时间(T90)没有影响,但降低了NR的交联密度;NR的Ts随OMMT含量的增加逐渐降低,而T90变化不大,NR的交联密度随OMMT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温度升高,复合材料的硫化效率提高,交联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有机蒙脱土对天然橡胶/丁苯橡胶的补强及增容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混炼法制备了天然橡胶(NR)/丁苯橡胶(SBR)/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TEM和XRD对复合材料的亚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复合材料的表观交联密度、静态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硫化热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为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OMMT能够明显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交联密度和静态力学性能;OMMT导致NR/SBR共混胶动态损耗因子降低,并且能够促使NR和SBR玻璃化转变温度更为接近,起到了增容作用;OMMT实现了NR和SBR两相的同步硫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机械混炼法制备了溴化丁基橡胶/天然橡胶/有机蒙脱土(BIIR/NR/OMMT)纳米复合材料,对其亚微观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OMMT片层以剥离形式均匀分散于橡胶基体中;OMMT能够明显促进橡胶硫化反应,并使BIIR和NR两相的交联同步性加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支化技术对有机蒙脱土(OMMT)进行改性制备超支化有机蒙脱土(HOMMT),并制备HOMMT/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纳米复合材料,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OMMT呈剥离纳米片层结构,与OMMT相比,HOMMT耐热性能提高;随着HOMMT用量的增大,HOMMT/MVQ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减小;与MVQ硫化胶相比,当HOMMT用量为1份时,HOMMT/MVQ纳米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了28%,拉断伸长率提高了67%,起始降解温度升高了25℃。  相似文献   

5.
硅烷偶联剂对OMMT/NR纳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晶  戈明亮  贾德民 《橡胶工业》2008,55(5):275-280
采用混炼插层法制备有机蒙脱土(OMMT)/NR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硅烷偶联剂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R相比,OMMT/NR纳米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热稳定性和动态力学性能均有所提高;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改性的OMMT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各项性能均优于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的OMMT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机械混炼法制备了天然橡胶/顺丁橡胶/有机蒙脱土(NR/BR/OMMT)纳米复合材料,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广角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OMMT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分布以及相结构,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以及硫化热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OMMT多数分布于NR相以及NR和BR两相界面处,少数分散在BR相中;当OMMT少于6份时,OMMT片层呈剥离状态,并以纳米尺寸分散于橡胶基体中;纳米复合材料的硬度、拉伸强度和定伸应力随OMMT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超过8份时,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略有下降;与NR/BR复合材料相比,NR/BR/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降低,但具有相似的滚动阻力和更好的抗湿滑性能;OMMT能起增容作用,实现NR和BR两相的同步交联。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液插层法与两辊混炼法制备BR/炭黑/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R/炭黑/OMMT复合材料为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采用OMMT等量替代炭黑可明显降低胶料的门尼粘度,改善加工性能,提高胶料的硫化速度;OMMT用量不大于4份时可显著增大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和撕裂强度.  相似文献   

8.
王洪涛 《橡胶科技》2017,15(11):13-17
采用熔体插层法制备溴化丁基橡胶(BIIR)/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OMMT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其微观结构及OMMT分散状态在硫化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橡胶/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插层结构在整个硫化过程中不断变化,且正硫化以后插层结构仍会随着硫化反应时间延长而发生明显改变;未硫化BIIR/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插层结构层间距大于未硫化EPDM/OMMT纳米复合材料,硫化EPDM/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插层结构层间距大于硫化BIIR/OMMT纳米复合材料;随着硫化程度提高,BIIR/OMMT纳米复合材料中OMMT的分散性能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机械混炼法制备了天然橡胶/顺丁橡胶/有机蒙脱土(NR/BR/OMMT)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OMMT可明显提高橡胶基体的耐油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降低混炼胶的焦烧时间(Ts)和正硫化时间(T90),起到了促进硫化作用。轮胎胎面胶配合显示,OMMT与炭黑并用补强NR/BR共混胶,明显改善其力学性能与耐磨耗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乳液法和机械共混法制备有机蒙脱土(OMMT)/NR/NBR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结构、物理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耐油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OMMT片层以纳米尺寸均匀分散在NR基体中;随着OMMT用量的增大,OMMT/NR/NBR复合材料物理性能和耐油性能提高;与NR /NBR并用胶相比,OMMT/NR/NBR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更低的滚动阻力.  相似文献   

11.
选用自制的3种有机蒙脱土(OMMT)。利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天然橡胶/顺丁橡胶/有机蒙脱土(NR/BR/OMMT)纳米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了复合材料的耐老化和耐溶剂性能。结果表明:3种OMMT对复合材料的补强效果明显不同,其中2#OMMT为最佳.其断裂强度和撕裂强度均提高近1倍,耐老化和耐溶剂性能也最优异。  相似文献   

12.
机械共混法制备NR/SBR/OMMT纳米复合材料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不同牌号的有机蒙脱土(OMMT),利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NR/SBR/OMMT纳米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选择出了最佳牌号OMMT。不同含量的OMMT与共混胶复合后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当OMMT含量仅为3份时,拉伸强度和断裂强度分别提高了90%和63%;利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复合材料的亚微观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制备出了分散均匀的剥离型NR/SBR/OMMT纳米复合材料,同时OMMT在轮船工业配方中的优异性能预示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HIPS/OMMT复合材料炭渣结构对阻燃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高抗冲聚苯乙烯/有机蒙脱土(HIPS/OMMT)和高抗冲聚苯乙烯/蒙脱土(HIPS/MMT)复合材料,并通过锥形量热仪评价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采用数码相机、扫描电镜(SEM)观察了燃烧残余物结构,对残余物结构进行了热重(TGA)分析。结果表明:OMMT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以热释放速率表征的阻燃性能,而HIPS/MMT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提高不明显;HIPS/OMMT纳米复合材料燃烧热释放速率峰值时形成了皮窝复合炭渣结构,皮层组分主要为硅酸盐及部分难分解的碳质物质,热稳定性较高,窝层起膨胀炭层的作用,二者共同起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机械共混法将4种牌号的有机蒙脱土(OMMT)与丁腈橡胶(NBR)/聚氯乙烯(PVC)共混,制备了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结构、硫化特性、力学性能以及耐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插层型结构;4种牌号的OMMT均能提高共混胶的硫化速率,且能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其中牌号为FMR 11的OMMT增强效果最好,当其用量为6份时,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纯胶提高了49.96%,撕裂强度提高了36.9%,扯断伸长率也有所提高;随着OMMT用量的增加,纳米复合材料的耐油性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机械混炼法制备了天然橡胶/溴化丁基橡胶/有机蒙脱土(NR/BiIR/OMMT)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亚微观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R/BIIR/OMMT复合材料为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OMMT对NR/BIIR共混胶的耐寒性能影响较小,在制备冬季轮胎胎冠胶方面具有优异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选择自制的3种有机蒙脱土,利用双辊混炼法制备出天然橡胶/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分别对3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溶剂渗透性能、耐热性能等进行了测试表征。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牌号的有机蒙脱土对天然橡胶的补强效果明显不同,分散性达到纳米级剥离型分散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强度提高幅度最大,另外两种提高很小,而且溶剂渗透性能和耐热性变化情况与力学性能相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有机蒙脱土与天然橡胶复合制备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化趋势与其它性能变化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