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考虑各附件轮时变负载、时变激励、多楔带纵向刚度、径向刚度和弯曲刚度的作用,利用Simdrive软件建立了内层和外层发动机前端附件带传动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对系统的静态特性进行评估,采用Galerkin法进行系统空间离散,利用隐式多步法求解加速工况下系统的动态特性,得出附件轮转速波动、张力波动、带-轮间滑移特性的影响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适当增加初始张力、曲轴轮包角和惰轮2处添加自动张紧器的改进方案。对比分析得知,添加自动张紧器时,发动机前端附件带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多楔带轮系的结构与特点,结合多楔带在汽车发动机前端附件传动系中的应用,对发动机多楔带轮系的布置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前端轮系是发动机前端各种附件驱动系统的统称,它是由曲轴通过皮带来带动空调压缩机、水泵、发电机、助力转向泵、风扇等附件工作的系统,它还包括不传递功率的惰轮和张紧器。这些附件和惰轮通过多锲带连接起来,并与曲轴相连,通过曲轴转动带动发动机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各附件工作,从而保障发动机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四缸直列轻型柴油机,前端轮系皮带抖动超限和张紧轮摆角大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大张紧轮阻尼比和发电机应用OAD皮带轮等方案对轮系进行改进。经仿真计算,结果显示改进方案有效,可以解决前端轮系相关问题;在试验台架进行发动机轮系功能复测,测试合格。改进后的轮系进行发动机轮系耐久,以及整车轮系试验等验证均通过。为发动机轮系开发提供指导和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Adams发动机前端附件带传动的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传动》2013,(6):28-32
介绍了Adams中对于多楔带传动系统皮带接触与摩擦的处理方法;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发动机前端附件带传动系统的虚拟样机模型,对多楔带传动的动态特性进行初步研究,得到了皮带的横向振动、张紧臂的摆动角度以及皮带与带轮的接触力等动态参数;通过对该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对发动机附件带传动系统进行动态分析是可行有效的,可以为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提供有利的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多楔带传动系统轮——带振动的实测与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一典型的由驱动轮、从动轮、张紧器和多楔带组成的三轮—带系统为研究对象,并对多楔带传动系统中轮的旋转振动、带的横向振动、张紧臂的摆动角度进行实测。针对三轮—带传动系统轮—带耦合振动,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模型中,将带简化为轴向运动弦线,计算时应用Garlerkin法将带的时间—空间连续方程离散成为时间函数与空间函数之积。计算从动轮旋转角度波动、从动轮—带的滑移率、带段中点的横向振动位移、带横向振动的固有频率,并和试验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从而计算模型和测试方法的正确性得到验证。该测试方法和计算方法对诸如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等复杂的多楔带附件驱动系统动态特性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阻尼多楔带传动系统建模及带滑移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多楔带的阻尼特性和带在带轮上的蠕变对带张力的影响,建立了阻尼多楔带传动系统旋转运动模型,给出了带张力和各带轮的旋转角位移的数值计算方法,并引入了滑移因子预测滑移现象的发生.分析研究多楔带阻尼对系统运动特性的影响,及当多楔带传动系统结构参数确定时,张紧器预载荷、安装角对带滑移的影响.建立的阻尼多楔带传动系统旋转运动模型和数值求解方法为带传动系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带滑移控制的分析为带传动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柴油EFEADS多楔带有效长度偏差动态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多楔带-自动张紧器系统平衡方程及带轮-多楔带耦合振动模型,得出了横振方程;对标测试、修正了仿真模型,以此分析了不同极限偏差对EFEADS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极限偏差增加,张紧臂摆幅最大值减小;但在中高转速下,较大的极限偏差会引起系统不稳定,张紧臂摆幅增大,且带段横振整体增加;但不同转速的张力变化会导致带段共振频率变化,引起横振峰值对应转速漂移,而较小的极限偏差所引起的张力较大、带段横振较小.  相似文献   

9.
新型发动机前端轮系测试设备主要组成部分为测试台、惰轮、自动张紧轮、带轮安装结构等。其中,测试台包括底座和多个带轮安装支架,每个带轮安装支架根据发动机前端轮系的具体分布位置独立安装在底座上;每个带轮安装支架对应安装一个发动机前端轮系中的负载带轮;每个负载带轮均与相对应的一个负载连接。对新型发动机前端轮系测试设备的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已有发动机前端轮系测试设备特点及缺陷以及新型发动机前端轮系测试设备优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轿车发动机系统的开发需求,在发动机轮系计算机辅助模拟设计的基础上,确定发动机皮带系统中张紧轮和惰轮的综合受力等明确要求,建立张紧轮力学分析模型,根据力学表达式调整相应结构参数,达到提高产品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前端轮系附件转速波动机理,指出发电机应用OAP的原因。从OAP结构、工作原理及动态仿真等三方面对比分析了搭载刚轮、OAP发电机结构的表现。结果表明:相较于搭载刚轮,搭载有OAP发电机的FEADS,带段抖动量占比降低,张紧臂摆角减小,多楔带使用寿命提高。  相似文献   

12.
某款四缸汽油发动机在发动机动力总成耐久试验进行到7000 km时,发现在热机怠速情况下前端轮系有连续异响声.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确认张紧器带轮注塑冷却时由于塑料收缩不均匀,导致带轮表面不平,圆度误差过大.在运行过程中,皮带与表面不平的带轮接触,会产生不均匀冲击,从而导致前端轮系异响.针对问题原因,提出了整改措施,消除了异响.  相似文献   

13.
多楔带附件驱动(Serpentine Belt Accessory Drive,SBAD)系统设计时,张紧器有效系数越大则张紧器维持带中张力稳定的能力越强。文中首先建立了张紧器有效系数表达式,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张紧器布置对SBAD系统动力性能的影响;以张紧器有效系统最大、带段最大横向振动幅值最小为目标对张紧器布置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表明:张紧器的安装位置越靠近从动轮,越远离SBAD系统中心,对控制带段的横向振动越有利,但张紧器维持带张力稳定的能力变差;张紧器存在一特殊安装角,此时带段横向振动幅值最小,张紧器有效系数也最小;提出的张紧器布置的优化设计方法为实际工作中合理布置张紧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多楔带动态特性及带-轮间摩擦系数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楔带的刚度、阻尼系数和带-轮间的摩擦系数是单根多楔带驱动系统动态特性计算分析的重要参数。以汽车用6PK型多楔带为研究对象,测量了带的纵向静态和动态特性、弯曲刚度和带-轮间的摩擦系数。分析了带长、初始张力、激振振幅和激励频率对带的纵向动刚度和阻尼系数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表征带的纵向动刚度和阻尼系数与带长、初始张力、激振振幅和激励频率关系的多项式模型和指数函数模型。采用力锤激振的方法,测试带横向方向共振频率,通过最小二乘方法计算得到带的弯曲刚度,并分析了带的长度对带弯曲刚度的影响。测试并研究带的初始张力、带-轮间的包角和轮的转速对带-轮间摩擦系数的影响,得到汽车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中带-轮间摩擦系数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5.
张紧器布置参数(包括张紧器安装位置和安装角)影响多楔带附件驱动(Serpentine Belt Accessory Drive,简称SBAD)系统动力性能。为控制SBAD系统振动,以张紧器布置参数为设计变量,以张紧器有效系数最大、带段横向振动幅值最小为目标建立多目标和单一目标两种优化模型。对一带轮SBAD系统进行优化,通过对比两种优化方案的优化结果和计算过程,指出引入权重系数的单一目标优化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发动机正时皮带的跑偏力是评价发动机正时轮系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发动机通过皮带将曲轴旋转的能量传递给进、排气凸轮轴、水泵等零件,保证发动机各系统的正常运转;正时惰轮通过螺栓、垫块安装在缸体上合适的位置,使轮系受力更加合理,满足轮系布置的要求。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正时惰轮带轮受到皮带张紧力的作用,可能产生变形,导致发动机皮带跑偏力增大并磨损。通过优化正时惰轮垫块的结构可以减小带轮的变形量和正时皮带的跑偏力。  相似文献   

17.
田力 《机电信息》2011,(15):209-209,211
当前汽车发动机中广泛使用皮带传动。在皮带工作过程中,张紧轮是必不可少的皮带轮系部件,它能使皮带保持适当的张力。对提高皮带张紧轮质量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成果作出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某液压皮带张紧器的动力学性能,以某公交车发动机附件轮系的实际运行特性为基础,在动力学软件AVL EXCITE Timing Drive中建立液压张紧器的仿真模型。以张紧器吸收的阻尼能为评价指标,通过加权平均法对张紧器泄漏间隙进行优化计算;最后,将体积的变化加以考虑,通过仿真计算得出了最优解随顶杆伸出长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油液体积和频率对最优阻尼能的影响。为今后其他类型张紧器的参数优化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方法,同时为张紧器的参数选取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多楔带是在平带基体下附有若干等距纵向三角形楔的环形带(见图1),其工作面是楔的侧面,它是一种新型的传动带。由于它兼有平带和V带的优点,并能克服这两种带的缺点,近年来它的应用已日趋广泛。一、多楔带传动的特点 1.与普通V带传动相比,多楔带传功有下列优点:(1)利用橡胶具有类似流体不可压缩的特性,多楔带能将所受到的压力,均匀地传递到所有与它接触的表面上去(见图2)。多楔带传动的带楔表面与轮槽之间的接触率几乎达到100%,故相同宽度的多楔带与普通V带比较,前者的承载能力可以增加30%到50%,(2)多楔带传动因带较薄,其允许使用的带轮最小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汽车发动机自动张紧轮的开发制造与试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先重点分析了汽车发动机自动张紧轮的开发设计中,发动机工作受力情况、扭簧情况,及阻尼来源与影响因素,其次再对汽车发动机自动张紧轮制造装配工艺中的柔性生产线,中心枢轴磨削工艺,基座摇臂及中心枢轴涨铆工艺等进行分析探讨,最后对汽车发动机自动张紧轮轴承部件试验过程及效果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望可以为汽车发动机自动张紧轮的高效应用及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