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长期饮用高氟苦咸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本实验研究采用反渗透淡化装置进行脱盐除氟.实验分析结果显示经反渗透工艺,脱盐率可达到98%以上,各种离子去除效率基本都在95%以上,F-、NO2-、HCO3-的去除率在80%以上,出水水质可以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深度净化工程处理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饮用水深度净化工程为基础,研究了臭氧—微滤—生物活性炭吸附—超滤/反渗透比例勾兑流程,对饮用水中的各种污染物质的去除效果。该工艺流程能够有效的去除水中的高锰酸钾指数、254nm吸光度及细菌等指标,超滤与反渗透比例勾兑调节水中的各种无机离子浓度,不改变各个离子之间的比例,该工艺出水完全满足饮用水净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3.
处理铅锌冶炼过程产生的高TDS、重金属离子、硫酸根离子、高氟、砷离子、低COD废水,需要通过混凝沉淀、多介质过滤器(MMF)、超滤(UF)、反渗透(RO)工艺过程实现,经过处理的废水可重复利用于冶炼生产过程中.重金属离子的混凝沉淀是一种有效的废水处理方式,处理后出水进入超滤-反渗透系统,可提高处理过程的运行稳定性.该CRO系统具有较高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和良好的系统稳定性.运行结果表明:系统水回收率为82.5%,盐、重金属离子截留率为95%.生产用水质量和流量稳定,回收过程中的再生水水质能够满足工艺过程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西部大开发之际,加快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通过运用系统工程中的ISM(解释结构模型),来分析影响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层次关系,从而找到影响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表层原因、中层原因及深层原因,为我国当前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吉林省西部典型苏打碱土区为例,对地下水离子强度和离子活度进行了计算,讨论了离子强度与各离子活度系数之间的关系.分别以离子活度代替离子浓度,计算地下水的相应参数,对地下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以离子浓度为基础计算的各参数均小于相应以离子活度为基础的计算值.因此对该区地下水而言,仅考虑离子浓度会低估地下水质的危害程度.以离子活度为基础的相应评价可能更符合本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城镇体系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域镇将成为带动经济发展、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区域.但现有的西部地区城镇体系结构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国西部现有的重点城市经过多年的超负荷运转,在解决诸如吸纳劳动力等具有中国西部特征的问题上,其潜力有限.从对我国西部城市体系的发展现状述评入手,根据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特征、自然禀赋条件和资金、土地等制约条件的实际现状,比较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城镇体系可能的发展模式.并得出西部开发过程中必须以中小城市为主导,探求以资源经济链为依托的城镇体系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方面论述维护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文化方面继续解放思想是维护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前提;经济方面推动科学发展为维护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奠定物质基础;政治方面发展民主政治是维护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保障;社会方面促进社会和谐是维护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利用NF-HF和NF-HS纳滤膜对煤化工废水二级反渗透浓水进行处理,重点考察其对Cl与SO42-的分离效果、结垢离子的截留率以及膜抗污染性能,并采用STRO(卷式高压反渗透膜)对纳滤产水进行浓缩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与NF-HS相比,NF-HF具有更优的Cl-/SO42-分离效果及钙、镁、硅离子截留效果和抗污染性能;NF...  相似文献   

9.
由国家科技部发起并组织的西部地区国家重点实验室会议于 2 0 0 0年 6月 2 3日~ 2 5日在兰州召开 ,来自科技部、农业部、信息产业部、铁道部、中科院、国防科工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西部 5省区科委及西部地区 2 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开放实验室参加了会议 .代表们交流了西部各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和研究成果 ,着重座谈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如何为西部大开发做出更大贡献、发挥“国家队”作用和地区优势 .希望加强实验室间的交流 ,促进相互合作 ,共同为西部经济建设做贡献 .摘自《西电科大报》2 0 0 0 8 30西部地区国家重点实验室会…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超滤技术作为海水反渗透系统预处理的可行性,以未经过任何处理的高浊度海水为SFP型超滤膜的进水,监测其出水水质是否符合海水反渗透系统的进水要求.结果表明,在直接以高浊度海水为进水的情况下SFP超滤膜的出水水质符合海水反渗透系统的进水要求.因此,SFP超滤膜可以在高浊度海水为进水的情况下作为海水反渗透系统的预处理.  相似文献   

11.
RO浓水的再次利用对于节约用水意义重大.结合某电子厂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几种常用的RO浓水回用方式,以及利用RO浓水回用后的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验证超滤系统对于西柏坡电厂循环排污水的耐受性、超滤与反渗透联合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现场试验和验证,并确定了超滤与反渗透系统的最佳运行工况.研究发现:在实现换向和小循环的方式下,超滤膜能较长时间地稳定运行,且超滤膜出水水质达到了渗透的进水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循环冷却排污水含盐量高、悬浮物多、排量大的特点,本文将超滤技术引入循环冷却排污水预处理系统,用于去除水中悬浮物、胶体等物质,以降低水的浊度和污染指数,满足后续反渗透处理的进水要求。该超滤装置设在反渗透装置之前,主要由提升泵、超滤装置、超滤蓄水箱、加压泵等组成。试验表明,超滤出水浊度基本保持在0.1—0.5NTU之间而且比较稳定,说明超滤降浊作用明显,能够满足反渗透进水对浊度〈1.0NTU的要求;出水SDI值在0.5-2.0之间变化,满足反渗透对SDI〈4的要求.说明超滤对降低污染指数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以南昌枢纽西环线北环左线大桥工程为背景,阐述在跨越既有电气化铁路时采用DJ168型架桥机架设T梁的施工方案、安全措施和实施结果,提供了具有较强实用价值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5.
净水组合工艺对水致突变物去除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动态模拟试验,对地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的五种组合饮用水净水工艺的致突变物的去除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认为同时采用“多级屏障”,可有效地去除饮用水生产过程中致突变物和三氯甲烷前体物。臭氧预氧化可以强化后续工艺对致突变物的去除效果;生物预处理可以利用微生物降解作用改变水中的致突变物的结构和性质;在臭氧—生物预处理、传统工艺后增加活性炭吸附或后臭氧氧化,都可有效地降低出水的致突变活性,活性炭吸附对TA98的去除能力优于后臭氧氧化能力,而后臭氧氧化对TA100的去除能力优于活性炭吸附;在臭氧—生物预处理、传统工艺后增加活性炭吸附 后臭氧氧化,可大幅度提高对TA98和TA100的去除能力,移码型致突变和碱基置换型致突变均显示阴性,保证了更优质的饮用水水质。  相似文献   

16.
注蒸汽燃气轮面STIG装置因其固有的特性和高的效率是有商业竞争能力的如应用在船舶推进装置上,则应当为其余热锅炉提供淡水供应为此设计了一套由反渗透膜件、微滤、超滤等组成的两级验证性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对装置系统的试验和淡化后水质的监测表明:这种RO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对STIG装置是适用的本文章对一些有关的设计和试验问题以及对得到的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膜法处理工艺去除微污染有机物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选择饮用水深度净化的主体工艺。以CODMn,UV254作为水质参数,以Ames试验这一致突变性的生物活性指标分别对超滤膜(UF)、纳滤膜(NF)和反渗透膜(RO)法的饮用水深度净化的效能进行分析评价。实验结果表明:NF膜和RO膜对饮用水中CODMn,UV254为致突变物质有良好的去除,CODMn的去除都在0.5mg/L以下,去除效率在50%以上,对UV254的去除率为75%-100%,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且NF膜处理好于RO膜处理,表明纳滤膜法能够保证饮用水水质安全,可作为小区饮用水深度净化的主体工艺,而UF膜对CODMn、UV254的去除效率不高,分别在12.5%-49.0%及20%-36%,并且Ames试验结果为阳性,表明UF膜去除水中微污染有机物的效果较小,仍有致突变性的残留。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滤+反渗透组合技术对某焦化厂焦化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浸没式超滤单元对悬浮物去除效果明显,平均去除率达98.8%;反渗透装置在70%回收率的条件下,对水中COD、氨氮、总硬度及Cl-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4.6%,75.9%,98.3%和98.6%.超滤膜产水通量及运行情况稳定,反渗透膜系统运行稳定,化学清洗周期较长.结论表明采用"超滤+反渗透双膜工艺对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可以保证出水水质达到回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9.
污水深度回用是世界各国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战略性选择,反渗透是污水深度回用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中水水质有其自身的污染特点,微生物污染是最复杂的污染形式,是市政污水深度回用反渗透运行过程关注的焦点,目前对生物膜形成和其对反渗透运行性能的影响还知之甚少.结合国内外反渗透膜微生物污染研究及分析的文献成果,总结了微生物污染造成渗透通量和脱盐率变化的规律;为了阐明由于微生物细胞沉积和生物膜生长造成膜性能下降的机理,对微生物污染的性质、影响因素及相关理论、污染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重点分析了微生物和胞外聚合物(EPS)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实际工程污染的评价、预测和减轻污染提供系统指导.  相似文献   

20.
以管路结构及其水力学分析为基础,建立了反渗透系统中各膜容器进水管路压降的数学模型,进而分析了进水方式、进水流量、管径及管长等因素对容器进水压力的影响.通过正交分析明确了进水方式是影响各容器间进水压力差值的显著因素,并提出了反渗透系统最优管径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