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什么是艺术创作?用号称“艺术赤子”的吴冠中先生的话说就是要通过绘画形式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艺术创作离不开作者的思想情感,没有思想情感的作品不能称之为艺术品。陶瓷艺术是众多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它是以陶瓷为载体来表现的艺术形式。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大多数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逐渐沦为陶瓷作品的“复印机”他们的作品没有能打动人的情感之处。而缺乏情感和灵魂的单为谋利的所谓作品我们只能称之为工艺品不能称之为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
李付彪 《玻璃艺术》2004,2(4):36-39
罗丹说:“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当一个真理,一个深邃的思想,一种强烈的情感,闪耀在某一文学或艺术的作品中时,这种文体、色彩与素描,就一定是卓越的;显然,只有反映了真实,才能获得这种优越性。”玻璃的性格也就在于真实性,笔者的意思是玻璃在作为艺术创作的媒介时,不  相似文献   

3.
杨紫淳 《陶瓷》2024,(4):74-78
在自然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境下,笔者发现在众多的展览和作品中,许多具备生态意识或是传递自然精神的现代陶瓷雕塑作品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利用陶瓷媒介去抒发情感,或是表达天人合一的精神体悟,或是表现生命的脆弱与美好,抑或是表现对自然现状的关切。这一部分作品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现实的反思,成为现代陶瓷艺术中一股新风。笔者将选取艺术家解丁泉《SKIN》案例进行说明,探讨生态意识对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陶瓷艺术是我国工艺美术百花园陶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是以陶瓷作为主要原料通过审美加工的一种美的产物。陶瓷艺术作品是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通过各种形态、造型、材质、色料、工艺等表现手法,运用陶瓷艺术独特的设计语言,创造出其它艺术无法取代的独特作品。它的艺术形式和魅力,在于恰到好处地将艺术与技巧融为一体,把自然界的神韵展现出来。设计者巧妙地运用陶瓷的材质美及通过塑造的形式美之外,更为珍贵的注入了作者的思想内涵及情感,使作品的情感意境构成了联想,形成了一件有思想内涵,有独特的造型特点,栩栩如生的陶瓷艺术精品。这些精品的问世,是  相似文献   

5.
段嘉鹏 《佛山陶瓷》2013,23(9):44-45
陶瓷的文化性的表现不仅在于它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大自然、文化、习俗、哲学、观念,而且在于它所反映的方式。“鱼纹”在我国陶瓷艺术中有着极为典范的运用,许多作品都饱含了人们的情感、观念、愿望和生存哲学。陶瓷艺术设计中既表现出新瓶装旧酒的形式变革,也传达出旧瓶装新酒的内容创新。作品中一方面表现艺术家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自主;另一方面寄托生命、生活的希望。本文以“鱼纹”为切入点,通过对陶瓷艺术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思维的种种契合,管窥一豹,阐述陶瓷艺术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思辨。  相似文献   

6.
指导艺术创作的审美意识的形成应当是艺术家对艺术传统、对人类文明的历史,对艺术家所处时代的思想、情感、观念充分了解与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思考的结果。陶瓷艺术的审美观是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冲击人的审美观念。本文就陶瓷艺术的审美意识特征,陶瓷艺术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江意琴 《陶瓷》2023,(12):105-107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陶瓷艺术的创作形式也更加多样化,运用单一的创作材料已经不能满足艺术家们的各种创作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们开始在创作材料的运用上进行创新探索,创作材料也由单一化渐渐走向综合化。笔者以综合材料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与延展为着重点,通过不同材料在陶瓷艺术中的延伸运用来增强对陶瓷艺术创作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综合材料在陶瓷艺术创作中的艺术表现与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陶瓷艺术创作的成功实现是具有“材有美”和“工有巧”的陶瓷材料物资形态的具体转换,是理性美到艺术美的聚变:陶瓷材料固有的理性是陶瓷艺米创作必须遵循的客观物质基础,但是,在材料的选择与配制上却显示了陶艺家的主观想象;陶瓷艺术的内在理性美与外在形式美是陶瓷艺术家思维及其行为的交融,它聚集于具有理性的物质形态转换之中。  相似文献   

9.
正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以线条的流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及品格修养,作者通过线条的枯润、粗细、浓淡、轻重缓急等来表现自己的精神意蕴、生命情丝、审美趣味等。且将书法的艺术语言、理论、装饰等运用于陶瓷艺术之中。书法与陶瓷绘画都讲究和强调变化,两者都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状物与抒情相统一的艺术。在现代陶瓷绘画艺术创作中,书法以何种形式(正文、题识、款印等)嵌入陶瓷艺术  相似文献   

10.
陶瓷艺术不同于纯艺术创作,我们不能像要求纯艺术创作那样来要求陶瓷艺术。但是,任何一个艺术领域,都可以大有作为,同样可以产生伟大的艺术家和传世之作。这是每位陶瓷艺术工作者应该大力探索和努力追求的。不管从艺术角度来看,还是从商业角度来看,任何一位陶瓷艺术家都应该在尊重艺术规律和商品规律的前提下,严肃认真地对待艺术创作,表现出各自的艺术个性。如果这样,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必将出现一个更加繁荣灿烂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浅析陶瓷艺术的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导艺术创作的审美意识的形成,应当是艺术家对艺术传统、对人类文明的历史、对艺术家所处时代的思想、情感、观念充分了解与深刻理解的结果。本文就陶瓷艺术的审美意识特征、陶瓷艺术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艺术的创造是美的创造。艺术美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是艺术家的审美理想、观念和趣味的物化表达。何炳钦教授的陶瓷艺术从形象的选择到艺术语言结构,再到形式语言的运用,从平面到立体,从形式到内容,都基于自身生活经验,取材于自然,以自己的审美观念、情感和理想,传达出一种自然和谐之美,传承与创新并举的艺术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3.
俞新星 《陶瓷》2024,(1):18-20
在绘画中,色彩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拥有强烈而又直接的情感表现力和特有的视觉冲击力,能够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绘画作品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价值。色彩是当代陶瓷绘画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法,这一艺术中色彩依存于中国灿烂的传统色彩之中,极具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在艺术创作时,艺术家们都将色彩情感作为表现画面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笔者重点分析色彩情感表达在陶瓷绘画中的重要性与内在含义,希望以此来丰富、提高颜色釉在陶瓷绘画艺术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4.
陶艺中的情感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陶艺与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是一种精神的载体,早已得到人们的认同,其发展过程直接受西方文化及其现代艺术运动的影响,如大家熟知的毕加索、马蒂斯、米罗、贾克梅蒂和塔皮埃斯等.他们以一个现代艺术家对材料的敏感和全新的制作方式,对黏土进行探索性尝试,利用陶土、陶坯,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让世人惊讶地发现,陶瓷不仅是实用品和玩赏品,而且是可以传达和表现艺术家观念和情感的媒体.  相似文献   

15.
余宾 《景德镇陶瓷》2002,(3):23-25,20
陶瓷艺术表现文学题材具有历史渊源.中国依诗作画、诗画结合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成为优秀民族艺术传统.受此影响,明代已有陶瓷书诗画,即用陶瓷装饰表现诗歌与书法,在陶瓷作品上诗、书、画合璧.明代以降,此类陶瓷艺术作品大为发展,二十世纪景德镇"珠山八友"等陶瓷艺术家,进一步促进了在陶瓷装饰中依诗作画的艺术创作.今日,陶瓷艺术作品中表现文学题材者已是百花争艳.蔚为太观.此为陶瓷艺术中以文学为题材的历史与概况.  相似文献   

16.
正陶瓷绘画艺术其主要功能在于陶冶情操,传达人类的思想情感。而"情感"则是创作的精神内容,是陶瓷绘画艺术的根与本。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艺术鉴赏,审美知觉都将是我们获得审美经验的起点和基础,但真正的核心是审美情感。这是因为艺术创作需要创作者以感性的知觉开始,却不  相似文献   

17.
中国陶瓷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装饰艺术运用于陶瓷设计,成为现代陶瓷艺术探索、创新的课题。现代陶瓷设计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新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对装饰语言的理解,其作品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的特点。很多陶瓷艺术作品在寻求新风格和新形式上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现代陶瓷艺术设计提倡求新、求异,提倡以更美的艺术形式及艺术风格来表达主题思想,通过作品把艺术家心灵的情感、生活的体验与观众的感受交融沟通,使观众…  相似文献   

18.
陶瓷艺术设计的色彩与情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美庭 《陶瓷学报》1997,18(4):242-244
本文着重阐述了陶瓷艺术情感的思考以及情感与色彩之间的关系。色彩情感的产生离不开人们对于变万化的大自然的视知觉的心理感应。这种感应不仅仅只保留在艺术陶瓷的本身,而应全方位、多角度把陶瓷艺术置身于各种艺术环境整体之中。  相似文献   

19.
陶瓷装饰艺术是一种内涵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进行陶瓷艺术创作时,题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陶瓷作品的吸引力。陶瓷作品中经常表现的题材有人物、花鸟、山水等,表现的工艺技法有青花、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传统艺术与陶瓷的结合 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和谐”既是一条美学法则,又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创作题材,这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传统价值观所决定的。围绕这个主题,广大陶瓷艺术工作者创作出了不少佳作精品,这些艺术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以它的和谐之美,陶冶人们的心灵,不断激发人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激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