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深海杂鱼粗鱼油精炼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了磷酸体积分数、超量碱和活性白土添加量对鱼油酸值、回收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对精炼鱼油的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宜的精炼条件为采用占鱼油质量1%、体积分数80%的磷酸脱胶,脱胶油中加入占鱼油质量1.5%的超量碱和理论碱量的Na OH(4 mol/L)脱酸,脱色选用添加占鱼油质量20%的活性白土;精炼鱼油的理化指标均达到我国水产行业精制鱼油的一级标准(SC/T 3502—2000),酸值(KOH)由(5.52±0.12)mg/g下降到(0.29±0.11)mg/g;精炼工艺对鱼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较小,其中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总量约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8%,且分别占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35.99%和51.59%,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2.
金枪鱼油的精炼及其脂肪酸组成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粗鱼油中通常含有一定量的非甘油三酯杂质成分,这些杂质会影响鱼油的稳定性和进一步的深加工,通过精炼可以除去这部分杂质.研究表明,黄鳍金枪鱼鱼油精炼的工艺参数为:80%的H3PO4脱胶,添加量为油量的1%;30%的NaOH脱酸,添加量为油量的2%;活性白土脱色,添加量为油量的10%;85℃减压蒸馏脱臭15 min.经过精炼,鱼油呈淡黄色,澄清透明,具有较淡的鱼腥味,理化指标均达到鱼油的SC/T 3502-2000标准的精制鱼油一级要求,精制鱼油中PUFA的总含量达37.06%,DHA和EPA含量分别为25.10%和4.45%.  相似文献   

3.
蚕蛹油提取、精炼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溶剂浸提法研究了从蚕蛹中提取蚕蛹油的工艺.考察了溶剂用量、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等因素对蚕蛹油得率的影响,正交试验法得到优化条件为:溶剂用量4 mL/g,浸提时间2 h,浸提温度40 ℃.在此优化条件下,蚕蛹油得率为23.34%.蚕蛹油精炼的最佳工艺为:酸法脱胶,14%碱液脱酸,4%脱色白土(Ⅱ号)脱色.该条件下精炼油得率为53.1%,蚕蛹油呈透明的金黄色,酸值、碘值均符合蚕蛹油标准.对精炼蚕蛹油的脂肪酸分析表明,油中含有38.3%的油酸、30.2%的亚麻酸.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鳜鱼内脏粗鱼油精炼工艺,改善鱼油品质。方法: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响应值,磷酸体积分数、NaOH添加量、活性白土添加量为影响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鳜鱼内脏粗鱼油精炼工艺,并对鱼油精炼前后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最优的精炼工艺条件为:磷酸体积分数50%,NaOH添加量2%,活性白土添加量15%。在此条件下,精炼鱼油的酸价为(0.94±0.03) mg/g、过氧化值为(0.12±0.01) g/100 g,与预测值基本一致,且模型显著。精炼工艺对鱼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较小,精炼后鱼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主要为十八碳烯酸(36.73%)和共轭亚油酸(27.02%)。结论:在最佳精炼工艺条件下鳜鱼内脏鱼油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及物理特性等品质特性均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5.
提取条件对白鲢鱼油性质的影响及鱼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白鲢腹内脂肪为原料,采用稀碱水解提取法制备白鲢鱼油,研究提取条件对白鲢鱼油性质的影响,并分析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提取条件对鱼油的提取率、碘价、酸价、过氧化值和含皂量具有重要影响,适宜的制备工艺为脂肪糜于pH9.0的氢氧化钠溶液(1:1,W/V)中45℃水解5min,然后于1.0%氯化钠溶液中80℃盐析5min。该条件下鱼油的得率为60.5%,鱼油中含有16:0、18:1n-9、20:5n-3(DHA)和22:6n-3(EPA)等16种脂肪酸,DHA和EPA的含量分别为15.0%和10.1%,n-3/n-6为2.0。  相似文献   

6.
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鱼油是防治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理想药物,其医学价值还在深入研究之中。本文首先介绍了鱼油制剂在国内外发展近况,然后分析了几种不同化学制剂型式的鱼油在人体中吸收的情况,得出游离型的脂肪酸制剂是最适合人体吸收的一种制剂型式。最后结合我们研究的情况,提出一种简单的、适宜于工业生产的鱼油脂肪酸生产工艺,供有关科研与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鱼油精炼副产物的皂脚和固脂为原料,采用酸催化乙酯工艺回收皂脚、碱催化乙酯工艺回收固脂,结果表明:酸催化回收皂脚时无水乙醇/脂肪酸为0.8 mL/g,硫酸/脂肪酸为0.09 mL/g,78℃下反应4 h,鱼油乙酯化得率达到97%;碱催化回收固脂时无水乙醇用量0.6 mL/g,NaOH用量3%,78℃下反应3 h,鱼油乙酯化得率达到94.5%。以酸、碱催化得到的乙酯化鱼油为原料,分别经二次三级分子蒸馏和一次尿素包合,产品中EPA、DHA的总质量分数分别可达到78.42%和76.15%。  相似文献   

8.
气质联用法分析鱼油胶囊中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市售深海鱼油胶囊中的脂肪酸化合物成分进行研究。通过甲酯化反应,以正己烷为溶剂直接进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脂肪酸甲酯成分进行分离并辅助NIST检索工具分析成分。结果表明鱼油胶囊中主要含有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DHA、EPA等21种脂肪酸。通过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出各种脂肪酸相对含量,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接近70%。该实验方法简便快捷,可为同类产品脂肪酸含量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法测宝石鱼鱼油中的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以宝石鱼为原料,利用气相色谱法来鉴定宝石鱼鱼油中的的脂肪酸组成,通过与标准脂肪酸色谱图比较共确定25种脂肪酸,其中以16:0、18:0、18:1n-9、18:2n-6、22:6n.3、20:4n.3、22:5n-3(EPA)和22:6n-3(DHA)为主。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海洋鱼油软胶囊中脂肪酸组成和比率进行分析,为合理补充DHA、EP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鉴别海洋鱼油质量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鱼油软胶囊中主要含有C14~C22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50.8%~85.1%,特别是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C20:5(EPA,约占10.0%~35.1%)、C22:6(DHA,约占10.7%~20.5%);鱼油软胶囊中n-3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约为22.5%~55.7%,n-6不饱和脂肪酸与n-3不饱和脂肪酸的比率约为0~0.7,EPA与DHA的比率约为0.8~1.9。  相似文献   

11.
为富集鱼粉加工压榨液中EPA和DHA,采用尿素包合和分子蒸馏相结合的方法对EPA和DHA进行富集,并优化工艺,同时对富集后鱼油进行理化指标及脂肪酸分析。结果表明,尿素包合条件为:尿素/鱼油1.5:1(m/m)、溶剂/鱼油6:1(v/m)、结晶温度0℃、结晶时间15 h、包合次数1次;分子蒸馏条件为:蒸馏温度110℃、刮膜器转速250 r/min、进料速率3 mL/min、压力5 Pa、二级蒸馏。联合采用尿素包合和二级分子蒸馏可使精炼鱼油中EPA和DHA含量由22.68%提高到87.50%,且EPA/DHA约为0.58,富集后鱼油理化指标均达到精制鱼油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2.
酶法提取罗非鱼内脏鱼油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酶法提取罗非鱼内脏鱼油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并对提取鱼油的基本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考察了酶种类、酶解温度、p H、液料比、加酶量和酶解时间对罗非鱼内脏鱼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得到酶法提取罗非鱼内脏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p H 7.5、液料比5∶1、加酶量3 400 U/g、酶解时间1 h。在此条件下,鱼油提取率达到88.95%,酸价达到SC/T 3502—2000的粗鱼油一级标准。罗非鱼内脏鱼油中饱和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为36.66%,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酸质量的38.13%和25.18%,表明罗非鱼内脏鱼油是一种营养品质较高的油脂。  相似文献   

13.
鱼油中的特征脂肪酚EPA(廿碳五烯酸)和DHA(廿二碳六烯酸)对人体的医疗保健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综述了近年来人们对超临界二氧化碳(SC-C02)与鱼油脂肪酸相平衡的研究概况,分析了温度、压力、夹带剂等对SC-CO2从鱼油脂肪酸混合物中萃取提纯EPA和DHA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宝石鱼油的提取、精制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鲍丹  陶宁萍  刘茗柯 《食品科学》2006,27(7):169-173
本文以宝石鱼内脏为实验材料,对其鱼油的提取与精制工艺参数、理化特性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宝石鱼内脏粗鱼油的提取方法为隔水蒸煮法,在85℃时提取40min;鱼油精制的方法是在粗鱼油中加入约1.75%的碱液(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用此方法制得的宝石鱼油为清亮、淡黄色液体,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鱼油标准。实验进一步对粗鱼油和精制鱼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A typical channel catfish diet was supplemented with 0, 1.5, and 3% menhaden oil. Fillets were subjected to lipid, fatty acid, and TBA analyses. After 6 mo storage at ?18°C, fillets were again analyzed for TBA value and flavor panel profile. Fillets from catfish fed diets with 1.5 and 3% supplemental fish oil had elevated levels of n-3 fatty acids (P<0.05). TBA number and off-flavor attributes were not affected by treatments. Menhaden oil supplementation up to 3% enhanced the content of n-3 fatty acids in channel catfish fillets without adversely affecting flavor attributes or storage quality.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尿素沉淀法和分子蒸馏法研究了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乙酯的分离提纯.实验表明,尿素沉淀法能够将EPA、DHA乙酯提纯到90%,分子蒸馏法能提纯到70%以上。但分子蒸馏法提纯工序简单,效率高,尿素沉淀法工序繁杂,效率低.  相似文献   

17.
李聚源 《中国油脂》2003,28(6):43-44
对陕西线椒籽和新疆线椒籽采取溶剂萃取,制取线椒籽油。利用气相色谱法对线椒籽油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线椒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7.7%;新疆线椒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9%,两者比目前常见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  相似文献   

18.
应用顶空动态吸附法,用Tenax-GC将挥发性组分吸附后,结合GC-MS联机分析,对酸法脱臭前后的鱼油脂肪酸酯的腥味成分作了检测。脱臭前共检测了46种挥发性成分,酸法脱臭后减少至16种,大多数挥发物残留率<3%。在检测的各类化合物中,以不饱和醛对腥味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