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胃癌手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88例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肺部并发症分为两组,对术前因素和手术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8例老年胃癌患者中71例(25.00%)出现肺部并发症,其中最多为胸腔积液47例(62.20%)。发生PPC患者在年龄、吸烟史、术前ASA分级和合并低蛋白血症、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手术方式、联合脾切除、气管插管时间、术后镇痛方面与未发生PPC的患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吸烟史、合并低蛋白血症、呼吸系统疾病、手术方式和气管插管时间等因素是影响PP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进行胃癌临床手术前,应特别重视吸烟史、合并低蛋白血症、呼吸系统疾病、手术方式和气管插管时间等因素,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以减少PPC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及处理方案。方法:671例年龄≥65岁于我院接受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照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将发生Ⅱ~Ⅴ级并发症者纳入A组,将未发生并发症或Ⅱ级以下并发症者纳入B组,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及处理策略。结果:671例患者中,共有89例(103例次)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3.26%,其中24例为Ⅰ级并发症,65例为Ⅱ~Ⅳ级并发症(无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患者),患者术后并发症以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肠梗阻、腹腔感染为主。合并肺部疾病、术中出血量≥100 m L是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前合并肺部疾病及术中出血量较高者具有更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注重术前肺部疾病的治疗与术中出血量的控制有望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后复苏质量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在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外科实施腹腔镜手术的84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麻醉苏醒期的复苏质量进行分组,苏醒延迟者为观察组(n=31),正常苏醒者为对照组(n=53),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后复苏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4.239)、BMI≥25 kg/m2(OR=3.75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Ⅳ级(OR=4.951)、麻醉时长≥6 h(OR=5.102)、术中输液量≥2 000 ml(OR=3.714)、术中体温<36℃(OR=22.074)、术中舒芬太尼量≥50μg(OR=4.745)、术前合并呼吸功能障碍(OR=4.147)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后出现苏醒延迟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麻醉后复苏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相关因素积极...  相似文献   

4.
许玉莹 《现代仪器》2013,(5):78-79,85
目的探讨胸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择期实施胸部手术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和对照组36例(术后肌注芬太尼),对2组的镇痛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手术后镇痛效果评分结果为:观察组0-1分、2分、3-4分分别为31例、5例、0例,对照组分别为20例、12例、4例,术后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8.33%(3/36),对照组为27.77%(10/36),2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相对于术后芬太尼肌注来说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以有效避免呼吸道感染等不良症状,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125例拟行TKA治疗的骨关节炎患者,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按照术后6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将HSS评分≥66分者纳入关节功能理想组,将HSS评分<66分者纳入关节功能不理想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疼痛评分、术前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等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125例患者中,64例(51.20%)术后6个月HSS评分≥66分,其余61例(48.80%)HSS评分不足66分。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术前HSS评分<45分、术前VAS评分≥6分、发生术后并发症是影响TKA术后关节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PSA<5°、行软组织平衡术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TKA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够理想,与年龄较大、术前膝关节功能不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等多种因素有关,提倡个体化手术、重视术后康复,有望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为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417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资料。计算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并比较发生组、未发生组患者临床特征,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 :417例患者中,共有29例于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为6.95%;肝功能衰竭分级:A级21例B级6例,C级2例;29例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中,4例死亡,死亡率为13.79%。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1000 m L、肿瘤直径≥10 cm、合并癌栓和(或)胆栓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不规则切除及术前TACE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有一定的肝功能衰竭发生风险,这与手术创伤、肝功能状态、肿瘤直径、术前治疗方案及手术方案均具有密切关联,应全面评估患者肝功能衰竭发生风险并选择危险度更小的治疗方案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骨科手术后感染发生率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4052例于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处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合并症及治疗相关资料,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结果 :4052例患者中,共107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发生率为2.64%。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合并其他部位感染、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性质、手术时间、层流手术室、切口长度、切口类别、预防性抗菌治疗、住院时间、抗菌药物、激素应用、侵袭性操作、术后引流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分别赋值作为自变量,是否发生感染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0岁,手术时间≥2 h、Ⅲ类切口、抗菌药物> 2种和低蛋白血症是骨科手术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层流手术室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骨科手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充分利用好保护因素,干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脊柱手术并发脊髓不完全损伤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脊柱手术并发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法:以本院脊柱手术后并发不完全损伤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手术后均有脊髓不完全损伤的临床表现,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并加以肢体功能锻炼,术前和术后3个月进行JOA评分和ASIA等级比较。结果:10例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患者ASIA评分低于术前,治疗恢复3个月后脊髓功能的ASIA分级有所改善,恢复至术前或接近术前。结论:脊柱手术并发脊髓不完全损伤程度较轻,经及时的术后治疗和功能锻炼脊髓功能可得到较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危险因素,总结预防策略。方法:回顾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392例接受CAG或PCI患者资料。参照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标准,判断患者术后CIN发生情况,并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症、术前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比剂用量及术前用药等临床资料患者的CIN发生率,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CIN的危险因素,据此探讨预防策略。结果:392例患者中,共有33例于术后3 d内发生CIN,发生率为8.4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可见:年龄≥65岁、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衰、血容量不足及术前eGFR≤60 mL/min是影响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比剂用量<150 mL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冠脉介入诊疗术后CIN发生率较高且与患者年龄、合并症、肾功能、对比剂用量具有密切关联,应仔细评估患者状态、谨慎选择术中对比剂用量,以降低CIN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胸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96例,根据术后镇痛情况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32例(A组:盐酸右美托咪定0.05μg/kg·h+舒芬太尼0.05μg/kg·+生理盐水共120 mL进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B组:盐酸右美托咪定0.075μg/kg·h+舒芬太尼0.05μg/kg·h+生理盐水共120mL进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C组:盐酸右美托咪定0.1μg/kg·h+舒芬太尼0.05μg/kg·h+生理盐水共120mL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警觉/镇静(OAA/S)评分,评价3组患者术后疼痛和镇静情况,记录各组患者镇痛泵按压次数、额外使用补救镇痛药物情况及术后自控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h3组患者VAS及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两组患者术后4h、8h、12h、24h、48h的VAS及OA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 <0.05);B、C两组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及追加镇痛药次数均显著低于A组(P <0.05);A、B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 <0.05)。结论:胸科手术患者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0.075μg/kg·h联合舒芬太尼0.05μg/kg·h进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可以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al procedure,LEE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复发预测指标的预测效能。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整理我院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407例行LEEP术CIN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按照复发与否,将患者分别纳入复发组、未复发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CIN患者LEE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因素预测效能,计算其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患者随访时间12~4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407例患者中,共有34例于随访期间复发,复发率为8.35%。病理分级CIN 3级、宫颈阴道部外切缘阳性级宫颈管切缘阳性是影响CIN患者LEEP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病理分级CIN 3级、宫颈阴道部外切缘阳性、宫颈管切缘阳性预测CIN患者CIN术后复发的准确率分别为70.27%、90.42%、89.19%。结论 :CIN患者LEEP术后复发与病理分级、切缘状态有关,上述指标能够为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提供一定参考,但也存在灵敏度不高的弊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切口方式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观察组,n=50)患者采用右前外侧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B组(对照组,n=52)患者采用左后外侧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单肺通气时间、胸腔开放时间、手术时间,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w、术后1M、术后3M检测患者的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比、体重)、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中单肺通气时间、胸腔开放时间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气指标(PaO_2、PaCO_2、SaO_2)和肺功能指标(VC、FVC、FEV1、MV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W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1M、3M血气指标(PaO_2、PaCO_2)和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术后1M、3M血气指标SaO_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脓胸、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前外侧切口和左后外侧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前者缩短了患者术中胸腔开放和单肺通气的时间,对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78例行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年龄、性别、手术时间、髋关节手术史、并发症、出血量、引流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明确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有30例(5.19%)发生感染。2组合并糖尿病、长期应用激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组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未感染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显著长于为感染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引流时间、长时间应用激素、髋关节手术史、血清白蛋白均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手术时间长、合并糖尿病、引流时间长、长时间应用激素、髋关节手术史、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下均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探讨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接受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患者资料,将发生吻合口并发症(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者纳入发生组,将未发生吻合口并发症者纳入未发生组,计算患者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吻合方式、吻合部位等一般临床资料,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策略。结果 :52例患者中,共有15例术后发生吻合口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8.85%。多因素分析示,术前血清白蛋白<35 g/L、术前放疗及手工吻合是影响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营养状态、术前治疗方案及吻合方式具有密切关联,注重营养支持、谨慎术前放疗、尽可能选择半器械吻合,有望降低患者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吻合口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用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行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60例,A组患者切皮前15min开始泵注右美托咪定0.6 ug/(kg·h)直至手术结束;B组患者泵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作对照。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两组患者镇静、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OAA/S镇静评级优于B组患者(P<0.05);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48小时内PCIA用药量及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均少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应用于骨科手术与常规术后镇痛相比具有更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且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应用于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5年9月罹患胆总管结石并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的105例患者,其中老年组(年龄≥60岁)55例;非老年组(年龄60岁)50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包括手术相关指标比较、术后并发症比较。结果其中老年组50例(90.91%)取石成功,非老年组中45例(90.00%)取石成功。两组患者中老年组取石成功数、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前术后肝功能及感染状况变化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术后并发胰腺炎、胆管炎发生率均高于非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老年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高于非老年组(21.82%10.00%)。结论对患有胆总管结石的老年人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与非老年组相比,二者疗效,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相当,但老年组并发胰腺炎和胆管炎的比率稍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肠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指标,探讨预防策略。方法: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307例接受肠切除术的CD患者资料。按照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分别纳入复发组、未复发组,计算患者肠切除术后复发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CD肠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预防策略。结果:307例患者随访时间10~46个月,平均(21.04±6.38)个月,随访期间内镜复发89例,临床复发59例,合计112例(36例患者同时符合内镜复发与临床复发标准),复发率为36.48%,其中46例(41.07%)患者再次手术。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CDAI指数≥150、吸烟、营养不良、合并肛周病变是影响CD肠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预防用药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CD肠切除术后复发与手术时机、并发症、营养状态及吸烟史有关,早期戒烟、治疗肛周病变、于缓解期开展手术治疗并注重围术期营养支持与预防性药物的应用,有助于降低CD患者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胆管癌介入术后再梗阻的原因,为术后再梗阻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介入术后再梗阻的84例胆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介入术前、术后化验结果,分析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胆管癌介入术后再梗阻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术后血清TBIL、DBIL、γ-GT、ALP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术后84例患者中,明显好转43例,改善22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77.38%(65/84)。84例患者均于介入术后1年内发生再梗阻,发生时间36~349 d,平均发生时间为(130.52±19.94)d,多数患者术后再梗阻发生于术后1~6个月。多因素回归分析示,Bismuth分型Ⅳ型、高位梗阻、术前胆系感染是导致胆管癌术后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介入治疗胆管癌能够取得满意的胆系再通、黄疸解除效果,但术后再梗阻发生率极高,根据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实施早期干预有望延长支架通畅时间、降低术后再梗阻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甲亢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总结防治对策。方法:80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作为A组,65例单纯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个人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甲亢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探讨高危患者判别依据及干预策略。结果:年龄≥60岁、病程≥6个月、FT4≥35 pmol/L是影响甲亢并发甲亢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重视高龄、病程较长及高水平血清FT4者甲亢病情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手术复发率及其影响因素,总结改善患者预后的干预措施。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5月两院收治行乳腺癌保乳手术后随访时间≥3年的3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3年局部复发率为5.5%。年龄≥60岁、肿瘤分期Ⅱ~Ⅲ期、存在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保乳手术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化疗、术后放疗是乳腺癌保乳手术局部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局部复发率仍较高,针对影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行早期干预有望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