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机械通气潮气量对重症肺炎患儿预后的影响,为小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潮气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我科救治的124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对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均分为A组(10~12 m L/kg)、B组(6~8 m L/kg)。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期间PEEP、Fi O_2及Pa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Pa O_2、P/F、p H、BE均较治疗前升高,Pa CO_2均较治疗前下降,A组Pa O_2、P/F、p H、Pa CO_2变化较B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机械通气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及肺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68%,略高于B组的6.4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94%,高于B组的6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潮气量选择10~12 m L/kg,对于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预后质量有着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于心肺复苏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收治的125例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3例),对照组行常规心肺复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亚低温治疗。结果 :两组心肺复苏成功即刻,乳酸水平、GCS评分、SOF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心肺复苏成功后72h,观察组经亚低温治疗后的GC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乳酸水平、SOFA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的病死率22.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68%(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的CPC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可促进心肺复苏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降低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用于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0.1%(A组)、0.3%(B组)、0.5%(C组)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评估3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疼痛评分、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膝关节主动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HSS)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B、C组术后72h安静及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B、C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术后72h及术后1周静息状态及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2组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膝关节主动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均优于A组(P<0.05),A、B2组术后肢体麻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其余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0.3%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而且有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定量超声评估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_2D3]干预前后肾病综合征患儿骨密度变化,为肾病综合征患儿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3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分别纳入维生素D+钙剂组(A组)、活性维生素D组(B组)、活性维生素D+钙剂组(C组),各31例,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并按照组别口服相应药物,3组患儿治疗均持续6个月。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应用定量超声评估患儿与对照组以及患儿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并检测其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白蛋白(ALB)、磷(P)、钙(Ca)、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维生素D3以及尿钙变化,分析1,25(OH)_2D3对患儿骨密度的影响。结果:各组受试儿童入组时骨密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肾病综合征患儿骨密度均较入组时下降,A组下降最为明显,其次为B组,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6个月后血清25-羟维生素D3、ALB、PTH、Ca及尿钙均较入组时上升,血AKP、P较入组时下降,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各组间对比,C组25-羟维生素D3高于A、B组,C组血钙高于A组,A组尿钙水平较B、C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肾病综合征患儿治疗后各组间ALB、P、AKP、P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对肾病综合征患儿骨密度造成明显影响,1,25(OH)_2D3联合钙剂能够有效改善骨代谢,防治骨质疏松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两种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方案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为中重度银屑病NB-UVB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各46例,均实施NB-UVB光疗治疗,A组照射方案为初始剂量0.4 J/cm~2,隔日1次,前5次每次增加0.05 J/cm~2,而后每次增加0.1 J/cm~2;B组照射方案为初始剂量0.4 J/cm~2,隔日1次,每次增加0.1 J/cm~2。记录其累积照射剂量及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AI)评分变化,比较两种照射方案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B组治疗3周后累积照射剂量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累积照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A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B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A组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出现轻度皮肤干燥、瘙痒,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结束后均自行恢复。结论 :以每次增加0.1 J/cm~2照射剂量方案治疗中重度银屑病,能够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用鼻喷激素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9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孟鲁司特钠)、B组(雷诺考特)及C组(2种药物联合),每组30例,持续治疗2个月。观察3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腺样体厚度(A)、鼻咽腔宽度(N)及A/N比值变化,评价3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并观察患儿复发情况。结果:3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A、A/N均较治疗前降低,C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70.00%,均低于C组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A组、B组随访期间复发率分别为46.67%、40.00%,均高于C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单药治疗而言,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用鼻喷激素对腺样体肥大患儿预后质量的改善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且能够在保证治疗安全性的前提下降低患儿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动脉溶栓时间,血管再通后脑水肿发生率及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75例轻中度AIS应用动脉溶栓治疗患者资料,按照其发病至溶栓时间分为0~1 h组(n=18)、1~3 h组(n=31)及3~6 h组(n=26),随访1年,比较各组患者血管再通后脑水肿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至随访结束时,0~1 h组患者血管再通后均未出现脑水肿,1~3 h组及3~6 h组患者血管再通后均出现脑水肿。末次随访时,1~3 h组及3~6 h组患者脑水肿部位均出现了明显的软化灶。各组患者溶栓后NIHSS评分均较溶栓前显著下降,1~3 h组、3~6 h组各时期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0~1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 h组、3~6 h组各时期组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 h组、3~6 h组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生活能力恢复预后良好率显著低于0~1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 h组、3~6 h组2组间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生活能力恢复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发病至溶栓时间1~6h时,患者血管再通后脑水肿发生率为100.0%,影响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恢复,在今后的治疗中,应及时对AIS患者实施动脉溶栓治疗,以降低脑水肿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完全缝合与部分缝合对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须拔除阻生智齿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均以传统角形切口入路行智齿拔除术,A组术毕行部分缝合,B组术毕行完全缝合,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局部肿胀、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种处理方式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A组、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38%、8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均于术后7 d内痊愈。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48 h肿胀长度均显著增加、张口度均显著降低,并于术后7 d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肿胀长度、张口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48 h相比,两组患者术后7 d VAS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毕完全缝合与部分缝合对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而部分缝合能够简化手术操作,较完全缝合更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酯联合激素和物理疗法对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发病1周内的面神经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激素+神经节苷酯+物理治疗组,n=44例)和B组(激素+神经节苷酯组,n=46例)。采用改良的Portmann评分法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T1)、治疗后1周(T2)、治疗后2周(T3)、治疗后3周(T4)时的神经功能,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等级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T1时间点Portmann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间点A组的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失眠、心悸、多汗、食欲减退)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节苷酯联合激素及物理治疗能有效改善面神经炎患者的预后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喉狭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总结治疗体会。方法: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66例喉狭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B组行CO2激光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48±0.71)mL,低于B组的(9.74±1.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疼痛程度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B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疼痛不适外,两组患者均未见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喉狭窄临床疗效好且安全性较高,但不适于合并软骨支架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子宫肌瘤剔除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17例患者中注射垂体后叶素组84例(A组),子宫动脉阻断组61例(B组),单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患者126例(C组)。比较3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B组手术时间高于A组、C组,其术中出血量低于其他2组;A组、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92%(3/61)、5.95%(5/8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12/126),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肌瘤残留率、复发率低于A组、C组,A组肌瘤残留率、复发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妊娠时间、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腹腔镜、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子宫肌瘤剔除相比,子宫动脉阻断后切除病灶虽然技术要求较高,但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与妊娠结局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内外侧联合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为肱骨髁间骨折治疗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132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外侧联合入路组(A组)、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B组)各66例,实施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年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变化,并于术后1年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 h出血量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26±2.75)个月,A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低于B组的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运动范围及Meyo评分均较术前上升,A组屈曲、屈曲/伸展范围、旋前、旋前/旋后范围较B组上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优良率为77.27%,高于B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相比,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具有更佳的安全性与更为理想的术后恢复效果,可有效保证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预防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止血带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术治疗的断指、断腕或断臂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n=50例),罗哌卡因组(B组,n=51例)。止血带充气前0.5h,A组患者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0ug/kg,10min后以0.5ug/kg.h的速度恒速泵注至手术结束前15min,B组患者同时间内泵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止血带充气前(T1)、止血带充气30min时(T2)、止血带充气60min时(T3)、90min时(T4)及止血带放气10min后(T5)患者生命体征(MAP、HR)变化,并分别于T1~T5时间点采用VAS评分法和Ramsay镇静评分评估患者镇痛、镇静评分,记录患者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T1和T5时间点MAP和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间点A组患者MAP和HR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时间点VAS评分和Ramsay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5时间点A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且A组患者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的躁动的患者例数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生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的例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安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手术患者,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止血带疼痛发生率,而且能减少患者术中烦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抽动症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探讨抽动症的发病机制。方法: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134例抽动症患儿以同期100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儿童血清NSE水平,并比较3~6岁、7~10岁、11~14岁亚组儿童血清NSE水平差别。抽动症组患儿接受为期12周的阿立哌唑治疗,判断其治疗效果,并于治疗后再次检测其血清NSE,探讨血清NSE变化的临床意义。结果 :抽动症组各年龄段亚组血清NSE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14岁亚组血清NSE浓度均低于3~6岁、7~10岁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7~10岁亚组血清NSE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动症组134例患儿总有效率为80.6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6%(12/134)。患儿治疗12周后血清NSE浓度及YGT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SE浓度与YGT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27,P<0.05)。结论 :抽动症患儿血清NSE浓度高于正常儿童、与病情变化具有密切关联且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NSE升高反映的神经元受损可能是抽动症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介入栓塞时机对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疗效和并发症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1例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资料,治疗手段均为介入栓塞术,发病后72h内进行栓塞治疗为早期组,发病≥72h后进行栓塞治疗为延期组,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早期组完全栓塞率较延期组高,但栓塞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组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 GCS)与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均高于延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时Barthel指数(Barthelindex,BI)早期组高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sICAM-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时早期组MMP-9与sICAM-1水平均低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组下肢静脉血栓及脑积水发生率低于延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应在发病后72h内进行,预后优于发病72 h后实施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危重评分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预后判断价值,为ARF患者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9例ARF患者,均于其确诊后24 h内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 II)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并按照其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病死组,比较2组患者各项评分差异,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不同危重评分判断患者预后价值。观察APACHE II评分与病死率、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 :129例患者病死86例,病死率66.7%。存活组APACHE II、SAPS II评分显著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II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SAPS II评分、SOF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S II评分与SOFA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APACHE II评分的增加,其病死率、R值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APACHE II对ARF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最高,建议作为临床预测患者预后的首选评分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剂量选择。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3月于我院行无痛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83例,随机分为A、B2组。A组(40例)患者于术前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B组(43例)患者于术前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2组患者均在10min内完成泵注,后2组患者均给予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并根据手术情况调整丙泊酚靶浓度。观察2组患者给药前(T1)、麻醉后(T2)、扩宫时(T3)、清除肿物时(T4)、手术结束时(T5)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的变化,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手术结束后OAA/S镇静评分,统计2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并观察2组患者术中呼吸抑制,术后嗜睡、躁动、恶心呕吐、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T1、T4、T5时间点MAP、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刻,B组患者的HR明显低于A组,P<0.05,但2组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OAA/S镇静评分明显低于A组,且B组患者清醒时间也明显长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丙泊酚用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嗜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呼吸抑制、术后躁动、术后恶心呕吐、术后疼痛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可安全用于宫腔镜手术患者,不仅减少术中丙泊酚的用量,而且可以降低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5月于我院行肺癌根治手术的开胸患者65例,年龄40~75岁,ASA I-Ⅲ级,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32)患者在麻醉前于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B组(n=33)患者在麻醉前行硬膜外阻滞。两组患者均于缝皮时开启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泵静脉镇痛。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1)、硬膜外或椎旁给药15min后(T2)、诱导插管后(T3)、切皮时(T4)、拔管前(T5)时生命体征(MAP、HR)的变化,并分别于术后6h(T6)、12h(T7)、24h(T8)、48h(T9)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于T1、T6、T7、T8、T9时采取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5m L检测血浆中炎症因子IL-6、IL-10和TNF-α的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T1时间点的HR、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5时刻B组患者HR、MAP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6-T9时间点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时间点IL-6、IL-10和TNF-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T9时间点两组患者IL-6、IL-10和TNF-α均高于T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均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但胸椎旁神经阻滞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更适合于开胸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银汞合金、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3种修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充填恒磨牙邻面龋疗效。方法 :156例恒磨牙邻面龋患者分为3组,A组采用银汞合金,B组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C组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评价3种材料充填修复近远期疗效;并于修复治疗后6个月,采集患者患牙龈沟液样本进行IL-6、TNF-α检测,均以患牙的对颌同名牙或对侧同名牙作组内对照。结果 :3组近期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远期修复成功率均高于B组(P<0.05)。治疗后,B、C组患者龈沟液平均IL-6、TNF-α指标值与组内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指标值均较组内对照组高(P<0.05)。结论 :玻璃离子水门汀及光固化复合树脂的生物相容性优于银汞合金,但银汞合金、光固化复合树脂远期填充效果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可作为恒磨牙邻面龋临床填充治疗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微孔矫形术治疗拇外翻畸形后籽骨复位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7例拇外翻畸形患者,按照其拇外翻分级分别纳入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均实施微孔矫形术治疗,观察其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胫侧籽骨位置(TSP)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评价该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 :不同分级拇外翻畸形患者术后6个月HVA、IMA、TSP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组间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级拇外翻畸形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临床优良率均为10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孔矫形术治疗不同等级拇外翻畸形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对籽骨位置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