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应用于PBT的新型溴系阻燃剂为线索,详细介绍了溴系阻燃剂的PBT配方及性能。  相似文献   

2.
使用无卤磷系阻燃剂二乙基次膦酸铝(ADP)和氮系阻燃剂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作为阻燃剂,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为增韧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进行阻燃改性,分别研究两种不同体系阻燃剂对PTT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热失重(TG)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DSC)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阻燃机理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10%的ADP时,阻燃PTT达到V–0级,极限氧指数(LOI)达到30.0%,ADP主要在凝聚相中发挥阻燃作用;添加质量分数20%的MCA时,阻燃PTT达到V–0级,LOI达到24.9%,MCA主要在气相中发挥阻燃作用;ADP与MCA的加入都降低了阻燃PTT的综合力学性能。TG和DSC测试结果说明,ADP与PTT间的相容性良好,可以有效地促进PTT成炭并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MCA与PTT间的相容性较差,且MCA对PTT成炭没有影响。添加质量分数5%的ADP和10%的MCA时,阻燃PTT达到V–0级,LOI达到26.9%,说明ADP与MCA具有协效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外塑料》2007,25(7):57-60
本文介绍了PBT树脂的特点以及在公众场所消防安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生产现状: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是70年代开发成功的热塑性工程塑料。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之一。世界PBT1980年产量为5.5万吨,1985年约为11.5万吨,1987年达到15万吨,年平均递增15~20%。美国有三家生产,目前Celanese纤维公司正在扩建,生产能力已达1.5万吨;日本有七家生产,生产能力为5.1万吨,1983年产量2.6万吨,1984年为3.39万吨,年增长率达30%。美、日、西欧一些生产聚酯的大公  相似文献   

5.
《玻璃纤维》2014,(1):42-4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韧增强改性无卤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其组分按质量百分数比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40%~60%、无卤阻燃剂18%~25%、玻璃纤维10%~30%、增韧剂2%~15%、润滑剂0.5%~2%、其他添加剂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玻纤增强和增韧剂进行增韧改性,并加入适量的润滑剂,使具有韧性好、耐磨性强和综合性能优良等优点,同时无卤阻燃可起到较好的安全、抑烟、无毒的效果,其阻燃环保条件好,加工成本低,工艺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6.
据“British Plastics&Rubber,2006,(11):26”报道,美国塑料配混料厂Polyone(普立万)公司的阻燃PBT配混料Bergadur又新增添无卤牌号,新牌号可以根据牌号的后缀来判别,这是该公司为应对日益受人们关注的关于含溴聚合物体系的环境问题而产生的材料需求,符合欧盟新的WEEE(关于废电子电器设备回收再利用)指令。  相似文献   

7.
改善玻纤增强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流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玻纤增强阻燃聚对聚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流动性能,在体系中分别加入了不同的增塑剂。结果表明,适量加入低粘度PBT,乙烯共聚物A,松香酯A,松香酯B可使体系在保持综合性能较好的前提下,流动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加工温度的提高也可改善体系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外PBT树脂的增强、填充和共混等物理改性方法及其应用情况,并简略地叙述了PBT树脂今后发展趋向,可供国内从事PBT树脂加工和开发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比了两步法挤出造粒的无卤阻燃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PBT)与一步法挤出造粒的无卤阻燃增强PBT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电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配方条件下,两者的综合力学性能相当;但两步法的无卤阻燃增强PBT的电性能和阻燃性能明显优于一步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效无卤阻燃剂CJ-1002、玻璃纤维、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弹性体(POE-g-MAH)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进行阻燃及力学改性,研究了加工工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PBT、阻燃剂、玻纤、POE-g-MAH的质量比为48/18/30/4时,复合材料在阻燃级别达到V-0的同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以及缺口冲击强度较改性前都有比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用于聚氨酯材料的无卤添加型阻燃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典型的聚氨酯用无卤添加型阻燃剂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当前无机阻燃剂、有机阻燃剂和膨胀型阻燃剂的优缺点,并对聚氨酯用阻燃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制的无卤阻燃剂制备了无卤阻燃连续长玻纤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材料。该材料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较高的力学性能及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其相比漏电起痕指数达到600 V,灼热丝起燃温度达到960℃。该材料对铜等电极具有低腐蚀性。无卤阻燃连续长玻纤增强PBT材料的强度明显高于无卤阻燃短玻纤增强PBT材料的强度。该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接触器、漏电保护器、断路器外壳等电子电器领域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通过热失重分析仪和锥形量热仪等仪器对无卤膨胀阻燃聚丙烯的阻燃特性进行了研究.测量了聚丙烯和无卤膨胀型阻燃聚丙烯的热解过程,同时测量了纯聚丙烯及无卤膨胀型阻燃聚丙烯质量损失速率、热释放速率和残余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膨胀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加,热释放速率不断降低,但降低的幅度逐渐减少,其质量损失速率、残余质量分数也有类似的规律.外部辐射功率的增加会加快无卤膨胀型阻燃聚丙烯分解,热释放速率会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4.
国外聚氨酯材料无卤阻燃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阻燃聚氨酯材料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外无卤阻燃聚氨酯技术,包括填充型阻燃聚氨酯技术、聚异氰脲酸酯改性聚氨酯技术、本征阻燃聚氨酯技术,展望了未来聚氨酯材料的阻燃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满足苛刻阻燃要求的环保阻燃增强PBT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一种可同时满足UL 94 V–0级(0.8 mm)、750℃灼热丝接触材料30 s内不起火且相比电痕化指数(CTI)达350 V的环保阻燃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工程塑料,研究了不同类型的阻燃剂复配用量、玻璃纤维含量及增韧剂用量对PBT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三种不同类型的阻燃剂复配可大幅度提高PBT的阻燃效率,使阻燃PBT的灼热丝引燃温度和CTI得到明显提高。当溴化环氧阻燃剂/三氧化二锑质量比为16/5、氮系阻燃剂用量为25份、磷系阻燃剂用量为15份、增韧剂用量为5份时,阻燃增强PBT的综合性能最佳,完全满足电子电器特别是长期无人值守电器对所使用塑料件材料的苛刻阻燃要求。所研制的环保阻燃增强PBT已成功应用于微波炉定时器外壳和点火器等塑料件。  相似文献   

16.
采用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试验和热失重(TG)等手段分析了含磷三嚷环聚合物(PTP)对阻燃聚丙烯的阻燃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TP有助于聚丙烯阻燃性能的提高;当添加29%(质量分数)多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PTP阻燃剂时,阻燃聚丙烯LOI达到28.4%,UL-94阻燃级别达到V-0级,700℃时在氮气和空气中阻燃聚丙烯残炭率分别为25.5%和20.3%.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氮磷复合物阻燃剂HS-PNA、玻璃纤维、增韧剂、偶联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进行改性,研究了加工工艺对无卤阻燃PBT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玻纤含量为30%、阻燃剂含量为17%时,复合材料的阻燃级别达到V0,同时具有高抗冲、高耐热、易于着色、价格低廉的特点,能够满足市场产业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PET/PBT共混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SC(差示扫描量热法)对PET/PBT合金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导电炭黑加入量对PET/PBT合金的导电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T/PBT共混物在非晶区相容而在晶区不相容或部分相容,导电炭黑填充PET/PBT合金的渗流阈值为15%,导电炭黑的填充对合金的力学性能有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次磷酸盐类复合物TF9309为主阻燃剂,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为协效阻燃剂,采用增韧剂AX8900、偶联剂KH–560和30%的玻璃纤维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进行共混挤出改性,研究了无卤阻燃剂用量和不同复配比例对PBT燃烧行为和综合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增韧剂和偶联剂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F9309与MCA两者复配比例为4∶1,总含量为15%,AX8900含量为2%,加入适量偶联剂KH–560时,30%玻纤增强PBT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0.
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和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为单体制备阻燃共聚酯,采用熔融指数仪和毛细管流变仪对试样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阻燃共聚酯是典型的切力变稀非牛顿假塑性流体;其活化能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熔体黏度对温度敏感程度较低;随着温度的提高,阻燃共聚酯的非牛顿指数升高,而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非牛顿指数减小;结构黏度指数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混合制得的阻燃共聚酯与直接酯化缩聚制备的阻燃共聚酯的流变性能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