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网络移动通过移动路由器实现边缘移动网络节点间及其与骨干网络节点间的会话连续性。移动路由器在嵌套接入环境下的接入安全与切换延时已经成为网络移动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分析网络移动无缝切换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协同模型的网络架构、基于移动模型的预切换方法等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以及相应的无缝切换技术思路,支持轻量可信切换、多穴负载均衡、嵌套路由优化,为设计具有服务质量和安全保证的端到端网络移动通信协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边缘、端设备功能的迅速迭代升级,也带来了战场前端的数据量成倍增长。针对边缘、端设备数据量的急剧增长和芯片计算处理能力的矛盾,结合Map/Reduce框架,提出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计算集群资源的深度学习架构,能够实现多个深度学习算法的并行快捷部署和应用。该轻量级深度学习计算架构同时满足军事应用对“端”的智能处理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即不仅局限于数据采集和智能的应用,还必须具备分布式并行智能实时计算的能力。该FPGA集群轻量级深度学习计算框架部署不同类型算法容易,实时性高(ms级任务响应),可扩展性好,在多种类异构传感器、大场景大数据吞吐量的军事场景及森林防火等民用场景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无人机作为空基信息平台的主要应用场景,结合6G多接入网络和用户为中心网络架构,讨论了无人机在构建智能边缘网络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无人机平台在不同场景下的通、感、算能力特点,介绍无人机自组网、无人机通感一体化、无人机边缘计算等无人机辅助智能边缘网络关键技术。最后,围绕无人机在构建智能边缘网络过程中与无线接入网新技术结合时产生的新问题,探讨无人机通信信道建模、三维立体部署与路径规划、携能有限与续航问题、无人机网络安全、无人机集群异构网络融合等关键技术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与物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移动数据流量爆发式增长。未来会有大量终端接入网络并产生各种面向不同场景的新型业务,对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一种智能的新一代通信系统—5G应运而生。5G为了满足用户高速率、大连接、低时延的需求,采用了许多关键技术。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5G的性能需求及应用场景,其次介绍了5G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最后着重探讨了5G几大关键技术,分别为大规模天线技术、物理层F-OFDM技术、切片技术及边缘计算技术。  相似文献   

5.
传输层的移动SCTP可支持无缝的移动切换,而不需要网络路由器的支持,SCTP的移动切换性能主要是由在关联中加入和改变IP主地址的触发机制决定。本文针对具体的切换实现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预切换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6.
作为7家参与厂商之一,中兴通讯以“时间第一、通过率100%”的优异成绩率先完成国家5G试验第一阶段网络侧关键技术测试,成为一次性通过四大项测试的供应商. 中兴5G架构的多个“首创” 据了解,本次网络侧关键技术测试涵盖了4部分内容:控制与承载分离、网络功能重构、端到端网络切片和移动边缘计算技术.  相似文献   

7.
许佳伟  杨亮  范嘉堃 《中国高新科技》2023,(12):101-102+116
传统工业无损检测存在数据分散、管理困难及利用率低等问题,文章针对智能评定场景需求,对比云计算、边缘计算及云边协同三种方案差异,提出一种基于“端-边-云”协同的智能工业物联网架构,并针对该协同方案的关键协同技术进行实践与分析,为射线检测智能评定场景下的云边协同技术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5G业务呈现形态多样化、需求个性化、体验极致化的特性,要求网络能够高效感知业务特性并满足业务需求;同时,5G切片、边缘计算、多接入协同等复杂技术的引入增加了端到端资源管理和调度的复杂性。5G核心网作为网络的拓扑中心和业务汇聚点,需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网络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网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首先介绍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在5G网络智能化领域的研究进展,然后提出了5G网络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的架构及特征,最后进一步分析了网络大数据智能分析的3项潜在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视频应用的普及,移动内容分发网络(MCDN)应运而生。预取技术是内容分发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通过预测用户未来的请求,提前将预测的内容预取至网络边缘,从而减少数据的获取时延、提升用户体验质量(QoE)。为深入阐述移动视频预取技术的发展现状,从用户移动行为感知、内容属性感知、网络资源感知等角度分析梳理了移动视频预取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分析了各类预取方案的性能及其主要优缺点,最后指出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面向智能高铁的5G场景及业务需求,并针对场景及业务分析了适用于智能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天线(MIMO)、超可靠低时延、大规模接入等5G关键技术。同时给出了3种智能高铁中的5G应用案例:5G智慧车站应用、5G物联网应用以及5G移动边缘计算(MEC)应用。认为5G多种关键技术将会为未来实现高速铁路的智能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内容导读目前,针对潜在6G关键技术的场景与需求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面向未来更多类型终端的智能互联与新兴服务的需求,人工智能应用于无线通信物理层的信道估计、编译码及接收机设计,解决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自主优化,基于泛在无线感知和边缘侧的强大算力构成的多接入边缘计算,已成为6G无线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未来智能车联网、物联网、有人/无人交互、全息通信等场景下,面向未来的智能通信计算融合需求,存在许多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引发媒体计算与服务的一个新的趋势:以视频为代表的多媒体数据的产生、处理和分发越来越多地趋向网络边缘。复杂应用环境下,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不确定性成为网络视频服务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引入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方法,利用网络边缘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实现视频内容分发随需而动,从而支撑更低延迟、更高带宽需求的网络视频服务,逐渐成为新的研究和应用热点。该综述分析了基于边缘计算的视频分发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通过边缘计算的网络、存储和计算能力来进行视频内容分发的框架,并在此框架下给出了边缘缓存及替换、边缘内容预取、边缘内容收集和边缘计算迁移等视频分发的优化策略设计。  相似文献   

13.
4G网络架构难以满足5G的大容量、大带宽、大连结、低延迟需求,于是ETSI(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提出移动边缘计算的概念。首先分析移动边缘计算的概念以及应用后给网络带来的性能提升;其次解析移动边缘计算服务器部署的位置,以及不同的应用场景相应的最佳部署位置;列举其典型应用场合,包括移动视频、车联网、增强现实、监控视频等。  相似文献   

14.
5G技术已成为各行业关注焦点,文章对5G网络驱动力、应用场景及能力指标进行了总结调研,并对5G网络发展的新型空口技术、网络切片功能、移动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区分移动自组网中由于网络拥塞、路由切换和链路错误引起的丢包,通过模糊计算的综合评判模型,在发送端综合端到端往返延时、短期的吞吐量以及乱序数据包3个网络观测参数进行判断。仿真结果表明智能丢包区分算法对丢包原因的判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于该智能丢包区分算法的TCP改进方案TCP-Fuzzy,能够根据判断出的丢包原因采取恰当的拥塞控制策略,在各种不同的网络环境下都有较好的性能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少5G异构网络中不必要的小区切换次数以及降低无线链路失败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熵权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TOPSIS)的小区预切换方案。熵权TOPSIS法将小区作为预切换对象,将下行信干噪比、预测驻留时间和移动角度均作为切换指标,分析并预测目标切换小区从而达到预切换目的。首先,根据邻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 RSRP)值得到候选目标小区列表;然后,采用熵权法计算三个切换指标的权重;最后,使用TOPSIS法对候选小区进行排序,排序最高的小区即为目标切换小区。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切换方法比较,所提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小区切换次数和无线链路失败率。  相似文献   

17.
对已有MEC的任务卸载算法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无人机(UAV)的智能化和高机动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面向无人机规模组网前景下基于异构网络接入的MEC网络接入机制和分布式边缘计算资源服务管理框架,能应对在无人机规模组网下造成的边缘计算资源连接稳定性和资源利用瓶颈问题,提升了移动边缘计算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出了面向多无人机下存在MEC资源的联合分配和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面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各大运营商都提出了"建设智能管道,实现流量经营"的发展战略。本文分析了移动智能管道建设的关键技术,并结合典型的智能管道应用场景进行了方案探讨。  相似文献   

19.
吴昊  王涛  吴韶波 《通信学报》2013,34(Z1):23-181
中继作为LTE-A的关键技术之一,既能优化网络覆盖,还可以提高系统容量。然而中继的引入也为系统带来了诸多安全挑战。分析了中继部署场景下用户终端切换时的安全问题,给出不同切换场景模式的安全解决方案,以保证切换后通信的正常进行,并且通过建立Petri网络模型对所设计流程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移动中继切换时的安全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铁场景移动网络质量提升难度大、常规方法收效差的问题,探索了一种针对交通干线,特别是高铁场景移动通信用户感知提升的方法论体系。提出了“覆盖有主、重选合理、切换有序”的交通干线切换链优化核心思想;总结了“先覆盖控制,后参数优化,再特性加载”的三层实践结构模型;采用了拉线图方式关联空闲态、业务态测试数据以及基站工程参数,发现覆盖问题路段和小区,覆盖优化后匹配高速移动场景时延参数,加载业务质量和感知特性的方法,实现高铁网络质量和用户感知大幅提升。该方法从原理分析入手,经过实践应用,“标本兼治”解决网络问题,并可快速推广和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